APP下载

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实践

2016-03-23陈露媛杨旭东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成都协同

陈露媛 佟 枫 杨 花 杨旭东 林 橙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实践

陈露媛1佟 枫2杨 花2杨旭东2林 橙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积极构建大学生协同创新体系对于高校“创联体”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多角度深层次地增强创新创业知识积累,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更是致力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中。

创联体;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人才培养

中国的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决胜阶段,当前进入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适应新常态,必须要有对高级人才需求结构新的度量,即培养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推进学校创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探索出高校“创联体”新模式以及新模式下的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

一、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体系的新思考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集成落实各项政策为支撑,加快构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且各自为政;硬件设施不足,资源分散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二、高校“创联体”模式在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中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创联体”即创新创业联合体的简称,是指高校以更好地发挥四大职能为核心,整合调配科研、教学、学生管理等资源,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其他高校和社会组织建立的协同创新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协同模式并不是意味着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工作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切实解决创新创业的现实问题,补齐软件不足、硬件缺乏的短板,以达到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锻炼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效果。因此,高校“创联体”模式是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道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更是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现状

1.“一中心,多层次”的组织模式

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由校团委统筹部署,以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中心,主要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以及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与推送。校科学技术协会主要负责承接校外赛事与学校的分赛的筹备,校团委科技创新部主要负责全校日常科研课题的管理,二级学院在协助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同时,将各学院的专业优势于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形成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工作切实形成了“一中心,多层次”的组织模式。

2.“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理念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进一步普及、推广中医药,全面、真实地展示中医药的整体形象,让广大社区居民、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中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更应该肩负起宣传和推广中医药的责任与使命。结合学校优势及特色学科(中医学、中药学、藏医学、藏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打造一系列特色创业项目。“点将推拿”(O2O综合推拿服务平台)、农村残疾人中医定向扶助项目先后均获“创青春”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赛铜奖,在2016年教育部主办的“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学生的医学类科技创业作品分获全国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是成都赛区获奖级别最高的作品。

四、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的“五大发展理念”,地方高校设置是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产物,承担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致力于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纵向交流互动提升体系

(1)“导生传带”创新创业帮扶机制

即依托学生专业委员会制度实现高年级、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优秀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既是低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的带领者,又是创业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在部分学院试点开展的学生专业委员会就是此类互动的载体之一。学生加入导生所负责的课题组,通过导生“手把手”指导,使得学生据切实有效地学习创新理念、创业经验,并且申报学校日常课题,可以作为素质拓展分的项目。调查数据研究统计,82.7%的低年级大学生通过与优秀高年级大学生进行各类交流,了解其创业奋斗历程,探讨创业问题,使自身在创新创业之路上努力奋斗。

(2)“导师前置”创新创业互动机制

即研究生导师提前介入本科生科研创新和创业思维培养机制。研究生导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成分,这部分教师思维活跃,同时不乏青年才俊,在产学研转化方面做得较突出,是高校执行科学研究职能的核心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通过整合导师资源形成一个全方位、高层次的全员育人体系,利用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和班导师指点和帮助大学生,既保证了大学生创业的正确性,又把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二者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3)“友生互利”创新创业合作机制

高校将优秀校友请进校园,联合专业教师组成创业导师团,采取单个指导、授课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方向做出更明确合理的定位,指导学生投身创业训练和创业模拟,帮助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和团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形成现代特色“学徒制”,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我校在学校整体统筹下,实施分层负责,整体联动,全方位引进校友资源:与太极集团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向协议,建立太极科技大楼、太极班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将专业知识结合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场所;与四川禾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100万的“禾邦”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广泛申报、公开评审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管理学院与默沙东(中国)西南区合作,成立默沙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俱乐部,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广阔平台,标志着学院在校企、院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建设中再上新台阶;民族医药学院先后与宇妥藏药、四川健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

2.横向资源共享合作体系

(1)“两同一步”共享合作

高校应加强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共同建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引导创新创业舆论导向,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我校“‘五四计划’—阳光天使中医护理康复行动”创业项目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优势,以中医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为特色,集护理与培训于一体,形成各学科的协同。项目利用学校党宣部微博、微信进行宣传推送,学生处和校团委进行人员招募,形成各部门的联动。

(2)“多位一体”共享合作

高校在加强自身资源共享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置于社会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其他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深化合作。以我校公益创业项目——“蒲公英中医药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已经与成都市温江区涌泉社区、鱼凫社区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且项目会定期前往精准扶贫地——甘孜得荣进行公益服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在高校“创联体”模式下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中,“蒲公英中医药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实现自身造血。

实践证明,“创联体”可以成为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联体”协同创新创业体系不仅是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又可以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资源集聚辐射等服务内容。当然,“创联体”对于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以“创新”为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劲动力。

The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Practice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mong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Joint System of Starting up a Business”

Chen Luyuan, Tong Feng, Yang Hua, Yang Xudong, Lin Che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joint system of starting up a business”,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mong undergraduates benef i t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erms of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ability.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mong undergraduates not only helps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ability in an all-directional and multi-layered pattern, add the accumulation of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in a multi-angled and deep-level model,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relevant talents, but also is dedicated to merge the idea of“populariz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with the reserve of talents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joint system of starting up a busines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mong undergraduates;Reserve of talents

2016-09-23)

陈露媛(1996-),女,在读本科生。

佟枫。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创联体’模式下高校实践育人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与实践”(NO.CJSFZ16-60);2016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第23届年会科研项目“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研究”(NO.XGNH2016-S09)。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成都协同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穿过成都去看你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数看成都
成都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