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的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翻译概况(1979-2016)

2016-03-23金民静

关键词:戴望舒研究者教授

金民静

(韩国首尔大学 中文系)



韩国的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翻译概况(1979-2016)

金民静

(韩国首尔大学 中文系)

韩方的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历程已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从第一代研究者许世旭教授到第五代研究者金民静,一共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并且译介了一批中国现当代诗歌及研究著作。

韩国;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翻译;五代

韩方的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历程已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从第一代研究者许世旭教授发表的《韩中初期新诗比较硏究:从开化期到1925年》(《中国研究》),到第五代研究者金民静发表的《海子诗里理想空间的非和谐现实性格》(《中国学》),一共著有226篇论文。属于第一代的有许世旭、柳晟俊两位教授,属于第二代的有金龙云、朴钟淑两位教授,属于第三代的有金素贤、郑雨光、郑圣恩等十三位教授,属于第四代的有金慈恩、黄智裕、李庚夏等八位教授,属于第五代的则是以白贞淑教授为首的五位学者(包括博士生)。这三十位学者为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尽心竭力。①此外梨花女子大学洪昔杓、金泰成、金永文教授等学者也致力于翻译中国现当代诗歌,并陆续出版了相关著作。下文中将对五代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做简单介绍。

一、第一代

韩国的第一代中国新诗研究者于1953年9月至1969年入读大学。②韩战以后的自由党没落与1961年“5·16”以后的军部发展型独裁(Developmental Dictatorship),就是他们大学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因此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有某种敌对感。当时韩国只有八所大学开设了中文系,而且攻读中文专业几乎没有成为教授的可能,因此第一代与第二代学者之间有着多达二十几年的年龄差距。第一代的研究生几乎都是古典文学专业出身,例如高丽大学的许世旭教授,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才转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这完全是出于个人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注,可以说是迈出了超越社会政治现实的一大步,实属难能可贵。

许世旭教授从1979年开始专攻中国现当代诗歌,并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与高丽大学研究生院培养新诗研究方面的专家,为韩中诗歌交流搭建桥梁。他编著的《中国现代名诗选1,2》,介绍了两百首左右刘大白、沈尹默、胡适、刘复、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废名、朱湘、施蛰存、戴望舒、冯至、臧克家、徐迟、艾青、卞之林、何其芳、辛笛、覃子豪、纪弦、钟鼎文、绿原、周梦蝶、羊令野、黄永玉、公刘、雁翼、余光中、洛夫、罗门、蓉子、白华、孙静轩、商禽、流沙河、痖弦、郑愁予、邵燕祥、叶维廉、白萩、杨牧、雷抒雁、傅天琳、北岛、江河、徐敬亚、骆耕野、芒克、舒婷、严力、梁小斌、顾城等54位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1990年)。这本选集介绍了大陆的主要诗人,并且也收录了部分相熟的港台诗人作品,可以是韩中建交之前的典范成果。《韩中诗集-开辟东北亚诗文学》由韩国现代诗人协会策划,许世旭教授审阅,介绍改革开放以后的成果(2006年),为《中国现代名诗选1,2》做了补充。书中载有韩方申奎浩先生的发刊词,以及中方吴思敬教授的《面向底层21世纪初诗歌的一种走向》。这本诗选介绍北塔、韩作荣、贺敬之、吉狄马加、金学泉、柯岩、蓝蓝、雷抒雁、李小雨、李琦、李松涛、李瑛、绿原、骆英、马新朝、南永前、牛汉、祁人、任洪渊、桑恒昌、舒婷、屠岸、王妍丁、叶延滨、翟永明、张同吾、张新泉、郑敏、朱增泉、宗鄂等三十位诗人的三十首作品。

韩国外国语大学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柳晟俊教授关注的诗人包括闻一多、朱湘、艾青、海子等,且曾经翻译出版了艾青诗选《透明的夜》(2001年)。

二、第二代

第二代研究者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大学就读,他们参与学生运动,反抗军部独裁,要求社会民主化。由于朴正熙政权的强制停课,第二代研究者本科八个学期中有三四个学期无课可上。他们根据个人经验,对现实的实践有所不同,但追求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则是大同小异。

在韩中建交以前,第二代研究者要取得博士学位,只能选负笈台湾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因为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以前,禁止攻读现当代文学专业。与此相反,赴美留学攻读现当代诗歌可以收容西方的研究方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各大高校竞相开设中文系。年轻有为的第二代研究者适逢其会,如鱼得水,纷纷进入大学任教,开始广泛接触中方资料,摆脱了以前缺乏资料的困难。他们在各校创办中文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行政工作所累,无法埋头于学问。第二代研究者中少有学术成果丰硕者,其原因就在于此。

东亚大学的金龙云教授通过第一手材料研究现当代诗歌,关注韩国战争、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小靳庄时期诗歌现象,以诗论世,书写了具有独立观点的现当代诗歌史。与此相反,任教于湖西大学的留美学者朴钟淑教授关注的则是冰心、艾青、戴望舒、舒婷、顾城等诗人的抒情,这也正体现了她在匹兹堡大学留学期间所形成的重视艺术成就的倾向。

此外,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金泰成教授翻译出版了《舒婷诗选集》(2003年)和《骆英诗选集》(2011,2014年)。

三、第三代

第三代研究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本科,在民主化运动争取到总统直选(1987年)以后就读研究生院。他们亲身体验了产业化、民主化,对现实的关心与自我追求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他们凭借雄厚的研究实力受聘于各大高校,力量强大,人数众多。他们既受到了第一代研究者的熏陶,又有在中国深造的经历,获得博士学位以后顺利迈出下一步,研究自己关注的方向与题材。

东亚大学的金素贤教授以九叶集研究获得硕士学位,以象征派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她致力于研究胡适、穆旦、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现代派、牛汉、食指、白洋淀、严力、沈奇、朦胧派、非非主义、海子等多个诗人诗派,并且研究韩战时期、双百时期、70至80年代、90年代中国诗歌现象,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目前她关注的对象,则是中国诗歌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她在中国社科院刘福春教授的大力帮助下,收集了牛汉诗歌的全部文本,并译成韩文出版了《梦游》(2000年)一书,在韩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她还翻译了谢冕的《浪漫星云》,以介绍中国政治与当代诗歌的特殊关系。

淑明女子大学的郑雨光教授曾赴华盛顿大学攻读现当代诗歌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他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诗歌的关心与个人的指向相结合,主要研究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收容与蜕变。他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湖畔诗派、李广田、邵洵美、何其芳、戴望舒、冯至、郑敏、穆旦、杭约赫、辛笛、艾青、七月派、朦胧派、北岛、翟永明,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诗歌收容西方现代主义的转变过程。郑教授还翻译了北岛的部分诗作,出版了《北岛诗选》(2003年)。

群山大学的郑圣恩教授主要以意象分析来研究现当代诗歌。他关注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研究郭沫若、艾青、卞之琳、余光中、舒婷、海子,并发表相关论文。郑教授还翻译了卞之琳的部分诗作,出版了《卞之琳诗选》(2003年)。

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朴南用教授的研究从艾青开始,并逐渐扩大至臧克家、朱光潜、梁秉钧、北岛、舒婷、王家新、翟永明等诗人。他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最近,他开始关注中国现代诗歌里的基督教文化与音乐的关系,以及中国网络诗歌文学。他与朴宰雨、金顺珍教授共同翻译了马博良等三十位诗人的作品,出版了《香港诗歌选》(2012年)一书。

京畿大学的李熙贤教授以新月派研究为始,逐渐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冰心、朱光潜、牛汉、老舍、沈从文、胡也频,并发表了相关论文。李教授还对解放区诗歌与21世纪底层诗歌之间的继承关系颇感兴趣。

忠北大学李先玉教授主要研究何其芳、冯至、穆旦,并发表相关论文。她在发表《九叶诗派的现代性》这篇论文之后,于2003年翻译了穆旦部分诗作,出版了《穆旦诗选》一书。

高丽大学的张东天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七月派诗论的自我意识、力量与忧郁气质,并发表相关论文。此外也对绿原的憧憬与诗歌历程有所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他还于2002年发表了《废名诗里的线与意象》一文。

蔚山大学的尹银廷教授关注的对象是戴望舒、袁可嘉、穆旦、余光中等诗人。她在2006年发表论文,探讨诗歌创作及中国新诗的形成与性格,在2007年发表论文,探讨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乡愁诗。

首尔大学亚洲研究所的朴贞姬教授在2000年翻译了洪子诚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对于韩国研究者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观点变化有所帮助。此外,她还于2006年发表论文,探讨文革时期的白洋淀诗歌。

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专任研究员郑守国在1996—2000年间研究20世纪2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歌,并于2001年发表关于冯乃超、艾青的论文。

庆南情报大学的崔成卿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胡适、郭沫若等诗人,在2003年研究冯至、穆旦,并发表论文。

极东大学的金希珍教授发表过两篇关于戴望舒诗文学、传统性、现代性的论文。

此外,梨花女子大学的洪昔杓教授在2005年选译辛笛的诗歌,出版了《辛笛诗选集》,并在2000年翻译洪子诚、刘登翰林的《中国当代新诗史》,向韩国研究者介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诗歌史的观点变化。

韩国交通大学的金永文教授在2000年翻译出版了《鲁迅诗全集》。

韩国海洋大学的金泰万教授在2011年选译清平、黄灿然、杨小滨等三位诗人的作品,出版了《三人诗选》。

四、第四代

第四代研究者于20世纪90年代就读本科,2000年代初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中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占大多数。在2000年代后期,他门面临人文学的危机,很难在大学觅得教职。因此只有研究与授课能力双全,才能获得就业机会。第四代研究者中有四位北京大学博士,一位首都师范大学博士,两位高丽大学博士,一位釜山大学博士生。

东亚大学的金慈恩教授以李金发研究获得硕士学位,以大跃进新民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在2008年以后,她主要研究在两结合创作方法上的民族形式、21世纪的时事诗歌、文革末的小靳庄集体创作、中国诗的创作倾向与研究动向,并发表了相关论文。此外,她还通过对王家新、李小洛的研究,分析诗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与金素贤教授合作,选译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戴望舒、艾青、卞之琳、穆旦、郑敏、牛汉、昌耀、食指、北岛、林莽、舒婷、于坚、顾城、海子等十七位诗人的作品,出版了《中国现代代表诗选》(2013年)一书。其实在2001年东亚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牛汉先生、谢冕教授、孙玉石教授、刘福春教授共同选定了三十位诗人,但是碍于出版社的经济状况,结集出版时只保留了十七位,对其他十三位诗人的作品,则不得不忍痛割爱。

东新大学的黄智裕教授以戴望舒26首诗研究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以郑敏诗研究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他研究中国新诗传统存在与否,20-30年代中国诗的生命意识, 以及在新时期女性诗中存在的女性意识上的现代性和母性。同时,他还关注戴望舒、冯至、穆旦、郑敏等诗人,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在2014年,黄教授考察新时期诗中的生命意识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德成女子大学的李庚夏教授在1997年至2005年期间主要研究北岛诗歌;在2008年研究《大公报》《文艺》《诗特刊》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在2010年研究20世纪20-30年代的韩中现代主义收容倾向比较;在2011年研究20世纪初中国城市诗;在2014年研究徐志摩的八宝箱之谜并发表论文。李教授还在2004年选译戴望舒的诗作,出版了《戴望舒诗选》。

曾任教于南首尔大学的吴允淑教授在2003年硏究穆旦诗中的基督教因素后,继续研究冯至、北岛、海子、戈麦及知识分子创作并发表论文,在2009年研究《中国现代诗里的神》。

高丽大学的金钟硕教授主要研究北岛、芒克、郭路生,并发表相关论文。他还于2010年发表论文,探讨《今天》及多多初期诗歌。

首尔大学的金兑妍教授在2014年研究海子经典化过程,中国新时期文学奖制度,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诚信女子大学的金水珍教授在2013年研究海子诗中诗歌的想像力与自我意象,并发表论文。

新罗大学的高赞敬教授在2005年发表顾城前期诗歌研究。她还选译了叶维廉的诗歌,以及陈智德编选的香港诗歌,相继出版了《叶维廉诗选》(2011年)与《香港诗选 1997-2010》(2012年)两本著作。

五、第五代

第五代于2000年代就读本科,至今仍在研究生院就读。他们这一代人在韩国社会产业化与民主化之后进入小学就读,现在年龄都在30岁左右。由于整个韩国社会面临停滞,就业困难,他们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难以进入高校就职,甚至获聘时间讲师都成为一种奢望。因此,与第三代、第四代研究者不同,专门研究现当代诗歌的人力在逐渐减少。从1989年到2013年,以现当代诗歌研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者当中,有三十多位已经离开了现当代诗歌研究领域,③大多数人都改变了专业,放弃攻读博士,转而去企业求职。因此,第五代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是东北亚文化比较,这也是迫于现实情况所导致的结果。

东亚大学的白贞淑教授以林莽诗歌研究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后入读北京师范大学以1945-1959年人民日报文艺部刊与中国新诗硏究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她在2013年研究韩战时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所载韩战题材诗歌并发表论文,在2014年研究白洋淀诗歌群落与林莽诗的关系,在2015年与金素贤教授共同研究沈奇诗歌的人文地理,并发表论文。

高丽大学博士生安有暻以研究邵洵美诗的颓废(Décadence)获得硕士学位(2011年),在2014年考察关露的人生与写作,并发表论文(2014年)。

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生朴敏镐研究20世纪80年代多多诗中的死亡意象与颓废(Décadence),并发表论文(2012年)。

首尔大学博士生金民静以研究改革开放以后牛汉诗歌的记忆态度变化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2016年发表了《海子诗中理想空间的非和谐现实性格》一文。

[注释]

①第一代研究者于1953-1969年之间,第二代于1970-1979年之间,第三代于1980-1989年之间,第四代于1990-1999年之间,第五代于2000-2009年之间,就读本科。本文介绍的韩方研究者包括两种:第一,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并发表过相关论文。第二,选译中国现当代诗歌编修出版。韩方的现当代诗歌研究者当中,赴台留学的有十一位(36.6%),赴美留学的有两位(6.6%)。第一代当中赴台留学的有一位(50%),第二代当中赴美留学的有一位(50%),第三代当中去中国留学的有两位(15.3%), 第三代当中去美国留学的有一位(7.6%),第四代当中去中国留学的有五位(62.5%), 第四代当中无人赴美留学,第五代当中去中国留学的有1位 。本文如有漏误,纯属个人责任,敬请各位见谅。

②1953年7月27日,韩国战争停战。

③他们的硕士论文在1989-1993年之间主要以艾青、闻一多、冰心、卞之琳等诗人为主题,从1996年以后扩大至冯至、胡适、戴望舒等诗人,2002年以后北岛、舒婷、顾城、闻一多、邵洵美等诗人开始受到关注。

Survey on China's Contemporary Poetry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in South Korea (1979-2016)

JINMin-jing

(DepartmentofChinese,SeoulUniversity,SouthKorea)

The history of researching on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etry in South Korea has already experiences thirty-seven years. More than 200 papers and a batch of works in studying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etry and its researche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translated since the first generation professor Xu Shixu to the fifth generation Jin Minjing.

South Korea;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etry;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five generations

2016-08-25作者简介:金民静(1983-),女,韩国首尔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诗歌。

第31卷第5期2016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1No.5Sept.2016

I207.25

A

1672-934X(2016)05-0093-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5.015

猜你喜欢

戴望舒研究者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刘排教授简介
戴望舒《雨巷》(节选)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秋天的梦
烦忧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