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变迁

2016-03-23张华春

关键词:浪漫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张华春,任 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变迁

张华春,任 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研究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完整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个人经历,从启蒙思想的影响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扬弃及完全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几个阶段来分析青年马克思逐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浪漫主义;理性主义;原因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进行过多次探讨。本文从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的转变出发,结合德国的浪漫传统、家庭自由主义的熏陶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试图找出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的轨迹和动因,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在思想变迁和理论学习上理清思路,有利于我们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准确理解并恰当定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学理支撑,在新的世界格局、党的新发展形势下持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浪漫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一)德国浪漫主义传统

德国是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德国的浪漫主义发展历史对欧洲乃至世界浪漫主义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内涵始终都带着德国浪漫主义文论的气息。一般认为,德国浪漫主义的源头是“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宣扬自由、反抗规矩,提倡“天才不需规律”。有学者认为,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是从启蒙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桥梁,孕育了德国乃至欧洲最早的浪漫主义思想。

德国浪漫主义历史悠久,马克思对德国浪漫主义尤其早期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继承和改造的关系。他始终保持着敬畏的态度,在早期文学和诗歌的创作上,对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进行模仿,从主题到艺术表达手段,表达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观,这些都与德国的浪漫主义历史传统有着直接的关联。

虽然到19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逐渐告别浪漫主义,开始了理性主义的转变。相对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而言,浪漫主义思想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倒是理性主义提供了不少实质性的帮助。但这一切并不能理解为对马克思早期浪漫主义的否定。相反,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在科学理性唯物史观分析中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也可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就是浪漫主义的最高目标。德国浪漫主义对马克思思想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具有启蒙思想的父亲

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源头即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学生时代的主流思想[1],尤其是中学时代。马克思的家庭是犹太教拉比世家,16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的特里尔拉比都是马克思的先辈[2],自马克思的父亲一辈才脱离犹太教。深受18世纪启蒙运动影响的马克思的父亲作为一名崇尚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充满着启蒙情怀和倾向自由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十分推崇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政治气氛。这些都是老马克思留给马克思的宝贵的思想遗产。

根据梅林的研究,马克思的父亲“受过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教育”[3]。日本学者城场登曾经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法国的启蒙思想。”[4]戴维·哈维说:“马克思在很多方面都是启蒙思想的儿子。”[5]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父亲深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父亲身上的对自由主义的追求、对启蒙思想的推崇、良好的人格品质以及他的宗教观、世界观,这些毫无疑问会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渊源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青年马克思个人成长经历

马克思在中学便十分有文采。从马克思中学写下的一首诗歌《人生》中,可以看到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对于人生的短暂、渺小,愿望的贪婪和实现后的空虚的概叹。他在中学德文作文考试中完成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的启蒙理想。在拉丁文命题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中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支持的理想社会,就是能否保障人民的自由。可见,马克思中学时代便立志于人类的发展而努力,这正是一代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同时,马克思从燕妮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那里受到了很多浪漫主义影响。当亨利希给他读伏尔泰和拉辛的著作时,威斯特华伦就给他讲荷马和莎士比亚,可以说马克思很早就是“浪漫主义派”的人了。

由此可见,中学时期的马克思从自己所接触的古典人文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得到的启蒙主义人生理想是马克思中学时期哲学观的核心。

二、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情怀

(一)波恩大学浪漫主义气息浓厚

同其它同时期的欧洲城市不同,波恩的政治气息令人窒息。1836年的波恩属于普鲁士王国,作为一个深受普鲁士王国文化影响的城市,那里的主流思想是彻底的浪漫主义。在这里,几乎不谈论政治。自由言说和反政府运动浪潮,已经完全被镇压了。波恩有着不可撼动的封建普鲁士王族思想的主流地位,这里有着文艺复兴以来人们热爱的人文主义思想,彻底的浪漫主义下的市民与诗、酒和艺术为伴,他们不关心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潮在这里远远不如柏林传播广泛和深入人心,各种新兴的思潮碰撞的火花在这里完全燃放不起来。

从波恩大学成立的初衷和契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德国相当重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同时毫无疑问,当时创建这所大学,主要是服务于普鲁士的文化政策。是一所很好的适应普鲁士教育理念的深受文艺复兴影响的大学。所以1835年的伯恩大学完全是一所封建的普鲁士文化的避难所。“对莱茵母校的学生们来说,那是一个沉闷的时代;根本谈不上学习志向,无非是为了谋生而学,也谈不上过去的大学生那样的思想。30年代初,对蛊惑者的迫害几乎勾销了人们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凡是觉得知道一点政治思想的人,都秘而不宣。”[6]

(二)青年马克思的浪漫情怀

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在波恩大学第一学期,他把法学作为专业,诗歌作为爱好,叛逆勇敢、嫉恶如仇。他投入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抱着青年的幻想和激情,企图在诗歌、文学方面创出一片天地。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对现实的世界的看法是肤浅的,带有严重的浪漫主义理想色彩。

第一,青年马克思对诗歌、文学的热忱。马克思渐渐熟悉大学生活后,开始把学习重心转移到社交上。马克思同波恩大学的其他普通青年一样,生活散漫、缺乏条理。不再喝酒和决斗之后,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诗歌,在给家人为数不多的信中,他习惯附上自己的、却令他的父亲无法理解的作品。当儿子要出版费用时,他警告儿子,虽然你的诗歌“天分着实使我感到高兴,对它我寄予很多期望,但是,如果看到你成了一个平庸的诗人,我会感到伤心的。”

第二,青年马克思对生活的放纵。刚刚离开父母的马克思还不能独自料理日常生活琐事,尤其是在花钱方面可以说是毫无节制,经常参加聚会,纵情于诗歌享受的快乐,买书没有选择性,生活费入不敷出。马克思的行为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出于对儿子未来的考虑,亨利希决定暂停马克思在波恩大学的学业,准备在下一学期将儿子转入柏林大学继续攻读法学。

第三,青年马克思与燕妮私订终身。感情的发展也对马克思浪漫主义思想产生了激烈的促进作用。暑假回到特利尔城后的,马克思与自己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私定了终生。父亲在11月的来信中,表达了对马克思私自决定的不满,担心其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草率决定负责,燕妮父母也对此表示反对,年轻的马克思对自己的爱情更加炽烈了。

德国浪漫主义的传统和社会思潮、个人的家庭和感情、伯恩大学学习环境以及自身对浪漫文学和艺术的热爱,这些因素的重叠使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情怀达到了顶峰。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导致这时期马克思关于生活、政治、人生理想价值实现的理解都很不成熟。一直以来,学术界在谈到浪漫主义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时,总是习惯于以“反动”的政治标签来张榜其典型的本质和内涵,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整体性来说,这是不适当的。至少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人”的认识和对社会批判的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三、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创作与思考

(一)柏林大学为青年马克思提供思想沃土

马克思真正摆脱少年的浪漫主义,开始用理性来看待一切事物,这个过程是从转入柏林大学逐步完成的。

1836年秋末,马克思带着对燕妮的热烈情感和父亲的期望乘马车来到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当时德意志文化艺术和各种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德国当时最好的大学。“与柏林大学的学风比起来,德国其他的大学就是不折不扣的酒馆。”[7]这里吸引了德国最著名的老师和最勤奋的学生。哲学大家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都曾在此讲学,传播他们的思想。优秀的学风也影响了马克思,他不在专注于喝酒决斗,而是更加专注于学业,刻苦攻读。除了法律课以外,还听了哲学课和历史课,自主专研各种科学。

柏林比波恩和特利尔都要大很多,是当时欧洲的第九大城市。这个城市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波恩形成鲜明的对比。恩格斯后来回忆起柏林的时光,生动地写道:那里“有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有口头上勇敢,但行动上懦怯的奴颜婢膝的小市民,有还极不发展的工人,有大批的官僚以及贵族的和宫廷的奴仆,我们知道它仅仅作为一个‘王都’所具有的一切特点。”确实,柏林是一个异常没有传统根基的城市,它没有长期形成的贵族阶级,没有纯粹的资产阶级,没有新生的工人阶级。这就是柏林,在这里有着完全不同于波恩的思想环境。不同的阶级构成,没有普鲁士封建势力的完全思想统治,造成不同的思想环境。这些是波恩完全不具备的。

(二)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浪漫主义气息依旧

第一,对诗歌的钟爱。1836年,18岁的马克思在去往柏林的途中写下了诗歌《两重天——致燕妮》。这时的他只想专心科学和艺术,对于当时情感热烈的马克思来说,抒情诗是首要题材,至少是最愉快最合意的题材。然而它是纯理想主义的。由于对未婚妻的强烈思念,他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艺术创作了。在柏林大学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马克思就创作出三本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歌之书》,无边无际的、广泛的对爱情的渴求蓬勃的表现出来。甚至在第二年,他还写给父亲一本诗集,以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第二,对艺术的追求。除了诗歌,马克思还在第一学期终了转向缪斯的舞蹈和萨蒂尔的音乐,钟情于小说和剧本的创作。在父亲生日之际,马克思写给父亲“最后一册笔记”,包括诗册、小说、剧本习作。理想主义渗透在那勉强写出来的幽默小说《斯科尔皮昂和费利克斯》,还渗透了那不成功的幻想剧本《乌兰内姆》。

第三,初次接触黑格尔。大约1837年1月,马克思初次接触到黑格尔哲学,初到柏林大学的马克思思想依旧充满着浪漫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他读了一些黑格尔哲学的片段,不喜欢它那种离奇古怪的调子。甚至写下一首诗《黑格尔——讽刺短诗》,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以及黑格尔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等问题的最开始的认识。即使最后自己却被这一宏大的哲学体系所吸引,看到了主观主义世界观的反科学性,而转向巨大的历史感、现实感和充满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

就柏林大学早期的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而言,马克思的思想与浪漫主义具有某些思想和理论的内在一致性,但同时它与浪漫主义也有了一些区别,在浪漫主义中看到了一些理性主义的潜在存在,马克思开始了对浪漫主义的扬弃过程。

(三)青年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扬弃

第一,青年马克思刻苦学习。马克思相当勤勉地学习了许多课程,尤其是黑格尔的信徒、法国著名法学家爱德华·甘斯的刑法课。马克思读了许多书,甚至超过教授要求的法律著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广泛阅读法学和哲学书籍,不仅吸收了许多知识,并且养成了摘录的习惯,并记下自己的感想,还在阅读中自学英文和意大利文。此外马克思还大量阅读了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第二,对诗歌看法的改变。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马克思意识到“我的天国、我的艺术同我的爱情一样都变成了某种非常遥远的彼岸的东西。”[8]对当代的责难、琢磨不定的模糊的情感、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完全对立、修辞学上的考虑代替了富余诗意的思想等等问题的出现,马克思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诗并不成功。他剖析自己的诗,认为这些诗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终于,马克思意识到自己缺乏一个作为诗人的天赋,于是毅然放弃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决定只把诗歌作为自己的爱好。

第三,架构自己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一直按照父亲的期望,在法学方面刻苦钻研,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更加仔细的研究法学,必须将法学与哲学结合起来。他认为法和哲学是交织在一起的,1837年1月前后,马克思对父亲表达了自己试图构建一个贯穿整个法领域的法哲学体系。但是,在他企图将自己所研究的庞大的法学知识贯通起来上升到哲学高度时,他发现这个体系太过空洞和松散,还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切都是他无法解决的。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更加意识到了哲学的重要性,决定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从法学领域转移到哲学领域。

第四,接近黑格尔哲学。马克思精心研究了康德、费希特、卢梭、伏尔泰、谢林等人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后,收获并不大。后来,在甘斯教授的指导下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他被诱入敌人的怀抱(马克思最终被之前不喜欢的黑格尔哲学所吸引,憎恨的观点变成了自己的偶像)。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十分庞大,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等等,法哲学体系构建最终失败。

四、青年马克思与理性主义

(一)青年马克思理性主义的启蒙

带着一摞黑格尔哲学的书,马克思来到了施特劳斯村调养身体。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在这里,马克思变得健康强壮,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马克思在这个宁静的小镇完成了一次人生道路上十分重要的转机。研究重点由法学转向了哲学领域,从康德、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向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其中当然遭受了困苦和迷茫,但是他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向先进的思想学习,果断走出危机,在思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施特劳拉的夜幕降了下来,马克思心中的神圣的浪漫主义不复存在,曾经从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那里汲取来的理想主义(又与之不同)转而投身从现实中寻求思想,此时的马克思站在了尘世的大地上。他将目光转向现实,用它所信奉的唯心主义哲学作为工具,与现实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发掘和斗争。

在休养期间,马克思初次接触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学术小组——博士俱乐部。博士俱乐部成员经常举行集会,在讨论中,他们怀着极大地热情讨论黑格尔哲学,这里的学术氛围积极上进,热情真诚,也吸引了更多有才华的有志青年的加入。在他们的理想抱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与现实的大地越来越紧密。在与这些杰出的人物的接触中,马克思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哲学甚至政治的思想和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利用这段时间,仔细的读了黑格尔以及很多其弟子的著作,系统的研究了黑格尔哲学,深入了解到了黑格尔哲学的博大精深,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越来越牢固地同现代世界哲学(指黑格尔哲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马克思本人曾表示这是他生平的一大转折点。当然,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会把人引入死胡同,之后,他毅然作为左派黑格尔主义者加入哲学研究的阵营。

在以后的几年中,马克思深深地被黑格尔影响着。掌握黑格尔哲学所强调的客观实在性和必然性对于之后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很大的帮助,即使在他的哲学理论早已超过黑格尔时,仍然对黑格尔存着深深地敬意。对于攻击黑格尔的人,马克思也公开声明:“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9]

在博士俱乐部,马克思领先地位的学术水平、无所畏惧的政治品质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个人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展露无余。

(二)青年马克思理性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修养结束返校后继续学习法学,但他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哲学。在通读黑格尔之后,马克思又将研究的视线转向了哲学史。他将研究投向了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后期古希腊哲学。这种选择与博士俱乐部的影响不无关系。青年黑格尔派十分重视自我意识的问题,认为自我意识哲学代表了时代精神,是哲学的自由和能动性的来源。他们试图将自我意识从黑格尔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重新建构一个哲学的核心。

黑格尔曾经将古希腊后期的三派哲学家即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称为自我意识哲学,但这三派哲学一直都不受哲学家们的重视。马克思却将他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打算深入研究他们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写一篇哲学巨著。1839年,马克思完全将研究转向了哲学,埋头与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古希腊后期哲学三派哲学体系,虽然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派都曾研究过,但从未有人系统地深入研究个别细节,更没有人可以看到这些体系对古希腊哲学史的重要意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马克思以此申请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

1839年到1840年,马克思致力于研究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论哲学,并于1841年3月写出了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的博士论文[10]。论文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的宗教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的无神论精神。这种精神也为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奠定了基础。马克思的论文虽然只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思想体系的导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几乎不见浪漫主义的身影,这篇论文表面上是在论证自然哲学,但是实际上是在为自由提供一个哲学基础。在当时普鲁士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不同于以往哲学家论述的精神自由,马克思实实在在论述这现实中的自由。

在博士论文中,我们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观点看到,他的思想核心仍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已经可以批判地吸收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得出人和环境关系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些观念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导马克思逐步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大学时代的结束,马克思完成了理性主义的转变,也在哲学道路上踏上新征程。

五、结语

从德国的浪漫主义历史传统、马克思的家庭及自身兴趣的影响等马克思思想起点渊源说起,分析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情怀到浪漫主义思想的扬弃,直到完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思想变迁。早期德国浪漫主义和深受启蒙思想感染的父亲对马克思浪漫主义思想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直到马克思升入伯恩大学,由于颓废放纵的校园环境和自身对文学艺术的喜爱,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思想达到顶峰。转学到柏林大学直到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博士论文的准备和完成,马克思在甘斯等良师益友的影响下,转向黑格尔哲学,最终以批判的黑格尔哲学的思想状态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思想变迁。

纵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过程,其中有成长也有曲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而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更需要认真学习。

[1]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3][德]弗·梅林.马克思传(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8.

[4][日]城冢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M].肖晶晶,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16.

[5][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

[6][德]克利姆.马克思文献传记[M].李成毅,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46.

[7][德]海因里希.马克思传[M].北京:三联书店,1978:12.

[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9.

[9]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10]裴植.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博士论文”成果综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61.

Young Marx's Ideological Transitions from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ZHANGHua-chun,RENFang

(SchoolofMarxism,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Chengdu610500,China)

A study of young Marx's ideological transitions from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tudying the theory of Marxism, and it has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t is conductiv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arx's complete character and the deep implica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ditions of German Romanticism and Marx's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ree stages, i.e. the influence of enlightenment thought to Romanticism, the subl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completely becoming a Rationalist, shows how young Marx changed gradually from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and it has contributed to our overall and systematically grasp of Marxism.

Marx; romanticism; rationalism;reason

2016-08-15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专项基金资助(2013RW020)作者简介:张华春(1980—),男,湖南溆浦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研究;任 芳(1992—),女,山西襄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31卷第5期2016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1No.5Sept.2016

B0-0

A

1672-934X(2016)05-0065-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5.010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