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辨识蔡伦造纸术之历史真实
——以《中国造纸史》为对象讨论

2016-03-23张式成

关键词:蔡伦造纸术西汉

张式成

(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湖南 郴州 423000)



科学辨识蔡伦造纸术之历史真实
——以《中国造纸史》为对象讨论

张式成

(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湖南 郴州 423000)

《中国造纸史》一书,对晋代以后的造纸史、技术以及造纸术传播国外的情况,显得比较权威,但对涉及造纸的考古论断依据不足,认为西汉初已经有“造纸基地”、东汉初中州各地又成为“造纸中心”,凭主观臆想否决蔡伦的发明史实。该书对古代典籍的一些释读以及祭祀蔡伦习俗,也缺乏文史研究和田野考察。深入发掘、辨析典籍、各类文献、工具书与考古实物,考察蔡伦家乡祭祀习俗、南岭生态条件、生产生活方式,是揭开和还原历史真相的科学途径。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史录、评价,不应轻率修改。

蔡伦;发明;造纸术;典籍;祭祀;南岭生态;尊重历史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纸的表演,令全世界为之钦佩倾倒。翌年精装本《中国造纸史》(下称《纸史》)出版,使人期冀,因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纸、造纸术,长期来叠积了似是而非的几个问题,在强调科学发展的当今,《纸史》应能让中外读者得到某些悬疑的合理解答。

作为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故乡的文史学者,拜读《纸史》后,感觉内容、篇幅堪称大著,但绪论和前两章某些观点、论断,阅后十分困惑。这部由纸史专家撰写、文化机构资助的造纸通史,上架建议为:中国历史,必然引起国内外史学、文化、科技界的关注,涉及相关评价、定论及教科书、工具书条目。故,必须科学辨识蔡伦造纸术的历史真实。

一、蔡伦发明造纸术典籍记录之真实

(一)《纸史》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依据不足

《纸史》根据20世纪的八次考古之事,提出“几乎西汉历代皇帝在位时期所造之纸都持续不断地被发掘出来。”“这八批纸的出土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它们有力地反驳了魏晋南北朝时人张揖、范晔等人提出纸是蔡伦发明的说法,证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就已经有了纸。证实了唐宋学者张怀瓘、陈槱、史绳祖等人提出的西汉有纸说,把造纸术起源的时间提前了284年,说明这项发明源远流长。第三,证明蔡伦前的纸既非缣帛,亦非丝质絮纸,而是道地的植物纤维纸。不能以蔡伦划线分为‘古纸’与‘今纸’……。”[1](P65)此说依据不足,悬疑更大。

1.唐宋学者并未说西汉有纸

第一,按《纸史》举例,唐代张怀瓘说“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宋代陈槱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史绳祖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1](P53)这不足为证。

张怀瓘语在《书断·列传第一》中,全文写“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小异于邯郸淳,亦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故肃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子邑之纸,研妙晖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原来张怀瓘是写东汉末书法家左伯,谈到纸与蔡伦。此处“汉兴”,是对左伯身处的东汉而言,指东汉初刘秀起兵击败篡汉的王莽,中兴了刘姓汉室。《后汉书·明帝纪》引光武帝刘秀之子明帝祭父诏书,有言“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发正,以宁天下。”[2](P17)《后汉书·班固传》记北单于向汉章帝遣使贡献时,班固言“窃自惟思,汉兴已来,旷世历年……”[2](P437)均可证实。陈槱、史绳祖疑古,却缺乏举证,也未具体提出“西汉有纸”。

第二,东汉初中兴时“有纸代简”,是指刘姓王朝重统天下、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书写材料。因简牍书写不便,搬动费人工,阅批、储存、发放不便,故都以古纸缣帛取代。到东汉中期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即蔡伦凭发明造成规范的新型纸取代缣帛,这是肯定蔡伦功绩。若断章取义都可为证,那睡虎地秦简出现似“紙”篆字,岂非战国已造出纸?而其偏旁 “糹——系”,正说明了古“纸”的丝织物性质。

2.考古出土西汉纸仍存疑问

第一,《纸史》断言“地下出土文物表明,西汉初期造纸术从一开始就首先用作新型书写材料”,“在首都长安所在的今陕西关中地区,成为最早的造纸基地,所造的纸因用途不同而有高下之分。较好的麻纸可部分代替帛、简,如文、景时用以绘制地图的放马滩纸类型者。较次的纸用作包装材料,如武帝时用于衬垫铜镜的灞桥纸类型者。”[1](P94)如此肯定,那为何百年后汉武帝末始修的《汉书》无记录?何况当时长安东郊“灞桥纸”多到“衬垫铜镜”。当“文、景时用以绘制地图的放马滩纸”的高科技产品都造出,那为何直到200多年后东汉和帝时续修完成的《汉书》记各地物产均设职官,唯独没有极重要之“纸官”?

第二,作者举例“《史记·滑稽列传》载西汉武帝时(前140年-前87年),齐人东方朔(约前161年-前87年)‘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任之。……读之二月乃尽。’东方朔这篇策文如写在纸上,可轻便携入衣袋内,不用几天即可阅毕。但写在简上,则用3 000片,需二人抬动其书,读二月乃毕。这个实例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简牍能容的字数和信息量显得太少,使用时已感不便。”[1](P40)既然如此,东方朔为何不奏请由“造纸基地”供麻纸以代简,将三千牍片的文字抄于纸上献呈武帝?而非要舍轻就重害武帝“读二月乃毕”,他不怕犯上、遭司马迁的下场吗?

第三,仍以作者举例对照“‘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此事发生于武帝晚年的征和二年(前91年),病于甘泉之日。内侍江充为谋害卫太子刘据(前128年-前91年),让他用麻纸遮住鼻子去见父皇,但武帝并未因此举而发怒,太子遂杀江充。这是古书中有关用纸的最早记载。”[1](P94)原文没写“麻”纸,作者为何偷换名物?武帝不发怒,太子凭什么杀江充?而在“当持纸蔽其鼻而入”后,原文有“帝怒”,见《北堂书钞》卷第一百四 纸四十六引“三辅故事”。 这显然不是植物纤维纸,是丝织物纸。反过来说,假设太子用麻纸,武帝司空见惯麻纸,那武帝为何不令东方朔用麻纸抄写?非要置天下万机于不顾,受累吃苦两月读一篇简文呢?

第四,“西汉后期(前48年-公元23年)实际是元、成、莽执政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汉二百年的造纸生产获得总结性发展。”[1](P95)既然“造纸术从一开始就首先用作新型书写材料”,又获得总结性发展,首都附近还有“造纸基地”,为何各级官员在政绩机会频出的二百年均无奏报、总结?尚方作坊也无造纸术的引进?皇帝们都视“造纸基地”如无?

3.东汉初中期仍无纸致变通法律求帛

《纸史》举例“东汉人应劭(140-206年)《风俗通义》(175年)明确说:‘光武车驾徙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这个浩荡的庞大车队所载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典籍和档案文件,分别写在素、简和纸上。”又举例建初元年(76年)章帝赞许贾逵讲学,“令逵自选《公羊》、严、颜(之学)及诸生高材者二千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接着说,“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竹简与纸也。’……章帝令贾逵……给每人以竹简及纸写的经传各一部,以表示注重这门学问。可见东汉初期一些重要儒家典籍已有了纸写本,……贾逵等学者曾以纸写作并校订纸本典籍,然班固著《汉书》之所以未提纸,一因西汉纸没有像他那时(东汉初)更为普及,二因在他看来已是很熟悉的东西,没有特别强调。”并断言“而东汉初期中州各地又成为另一些造纸中心,以供首都之需要。”[1](P98-99)这都属牵强附会,实难成立,何况二千人要用多少纸!

第一,《风俗通义》及《风俗通逸文》并无“光武车驾徙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之语,《后汉书·儒林列传》前言记“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辆。”其中无纸,其实是唐代马聪在《意林》卷四改《后汉书》的“经牒秘书”为“素简纸经”。东汉初重要儒家典籍的“纸写本”,到底是帛纸还是什么?

贾逵任职到和帝朝,永元八年为侍中“兼领秘书近署”,十三年(101年)卒[2](P407)。四年后蔡伦发明出纸,如果地位在蔡伦之上的贾逵早已用纸并校订纸本典籍,蔡伦还“奏上之”,那就是欺君之罪!怎么会“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如果东汉初纸“更为普及”,为何王充在《论衡》中记述了简牍来历、材质还提到帛,却无纸?直到东汉末《先贤行状》,记“延笃从唐溪季受《左传》,欲写本无纸。季以残笺纸与之。笃以笺记纸不可写,乃借本诵之。”延笃是编写《东观汉记》“蔡伦传”的硕儒,官至京兆尹高位,距蔡伦辞世仅三十年,他想抄写《左传》都缺纸,说明造纸术发明后,尚方的造纸工艺仍需逐步成熟,东汉中后期仅宫中使用。

第二,“中州各地又成为另一些造纸中心,以供首都之需要。”但典籍记载首都光武帝和太子明帝都无纸用,“后汉北海敬王刘穆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穆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始其创开草书之善也”(唐张怀瓘《书断》‘章草’)。尺牍即木牍,宽1平方市尺、厚1市寸,故称“尺牍”。如果中州各地有造纸中心供首都需要,明帝干嘛不挑选好纸让兄弟挥毫草书?北海敬王干嘛不在病前留下哪怕一张纸写书法?光武帝和明帝干嘛不令各“造纸中心”进献纸与造纸术?

第三,关键的问题是,《后汉书·明帝纪》记公元57年明帝即位当年下诏“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2](P16)即犯死罪者交缣帛20匹可赎命,到75年增加成“死罪缣三十匹。”章帝继位后,也诏令“亡命者赎:死罪缣二十匹”[2](P27)两代皇帝亲抓此事,显然不是为衣料,宫中织室的缣帛肯定比民间质优。理当是为改变简牍阅批效率低、人力物力投入多、存放空间限制、着火难救的繁劳不便,又应对朝政大量需求,不得不采取法律变通手段,规定以缣帛赎死罪之策。说明东汉初期,可用于规范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仍处于探索中,“造纸中心”显见是作者臆想的“大跃进”事物。

(二)蔡伦献纸方有纸

1.《纸史》应当解决却未作答的问题

悬疑在年代久远,西汉纸的鉴别是否科学、牢靠?有无自然异动、人为干扰如盗墓者携入包物,或麻絮织品的物理化学变化?为何大部分在欠发达边远地区?为何放马滩西汉墓人骨腐朽而地图纸两千年不坏?西汉麻纸是做蚊帐防蚊、做纸被御热还是一开始就书写?如按《纸史》断言“西汉初期造纸术从一开始就首先用作新型书写材料”,“在首都长安所在的今陕西关中地区,成为最早的造纸基地”,“西汉二百年的造纸生产获得总结性发展”。那就与作者所说中国纸首先传向朝鲜半岛的路线发生矛盾。因作者列举的八批西汉纸出土地点和分布图[1](P64-66),全部在长安北、西北面,远至荒凉的中蒙边境居延、新疆罗布淖尔(罗布泊),恰形成传往西域的路线。作者又说西汉在朝鲜半岛置郡县期间“则乐浪、玄菟二郡当时也可能用上了纸”[1](P449-450)。如此,西汉不仅有造纸术、造纸基地,连境外、附属国也有纸,那还关东汉蔡伦何干?凭什么“天下咸称蔡侯纸”?

西汉出现麻纤维品或纸雏形不成问题,问题在争议困惑多年后,中外读者亟待专家用科研解惑其之所以然,而非翻来覆去举例带疑点的出土物让人永远猜去的糊涂史。

2.西汉皇陵及亲王、侯爵、丞相夫人墓均未发现纸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杀青书可缮写。谨案:刘向《别录》曰:‘杀青者,直治青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之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汗也。吴、越曰杀,杀亦治也。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由是言之:杀青者竹,斯为明矣。今东观书,竹素也。”[3]应劭是桂阳郡太守应郴的孙子,知道桂阳人蔡伦始造纸事。他所写刘向是汉初楚元王的四世孙、目录学之祖、西汉末经学家与文学家、光禄大夫、中垒校尉,历宣、元、成帝三朝,曾校阅皇家藏书。但这个皇族大臣著作、典校书籍二十多年,用的仍是素简。

从西汉到东汉初期,没有可用的书写纸,同样从考古也能判断。如景帝阳陵发掘,有丝麻品,但无植物纤维纸。马王堆西汉初长沙国丞相夫人墓,大量高级陪葬品并长沙国地图,但非纸而是縑帛。同期的中山靖王墓、南越王墓,都一样。2015年底,南昌西汉末海昏侯墓发掘,仍是简牍。《纸史》如何解释?

3.东汉中期蔡伦献纸方有纸

直到东汉中期,才有真正书写意义的纸,皇家典籍《东观汉记》记载的“蔡侯纸”。蔡伦向和帝奏报献纸在公元105年,此前“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2](P76)这个“后”即和帝皇后邓绥,她即位在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假设如《纸史》断定西汉早已有纸、造纸术、造纸基地,东汉初期中州各地又有造纸中心,可供首都之需。那么东汉中期的邓后还要方国供纸干嘛?再说,连附属国都有贡纸,蔡伦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奏上之”,说是自己“造意”的纸,这不是造假吗?他难道有两个脑袋既欺君又骗后!邓太后又怎么会在和帝逝后封侯蔡伦?因此,旧版《辞海》“蔡伦”条目写“始创造纸之法,天下便之,称为‘蔡侯纸’。”[4](P16)1980年版《辞海》受“文革”怀疑一切思想的干扰,写成“改进造纸术,……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5](P610)。最新版的《辞海》再改回“发明造纸术”[6](P439)。

(三)“古纸”与“今纸”

理清上述几点,才能真正理解“古纸”与“今纸”的概念。目前所知《晋书》列传的东晋初著作郎王隐奉命撰晋史,记录三国魏国学官、《广雅》作者张揖最先提出“古纸”与“今纸”的区分标准。“王隐《晋书》曰: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其巾部:‘纸,今帋也,其字从巾。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此形声也。后汉和帝元兴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虽同,系、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7]魏太和六年即232年,距蔡伦冤死111年。三国初改朝换代,魏明帝继位,需要工具书,学官、训诂学家张揖呈上《古今字诂》。这是官方统一文化行为,天下事物,朝廷都不知来龙去脉,如何要求媒介、规范社会?

同样,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也是规范行为,那时没有印刷术,撰写《后汉书》,查阅多篇汉记、多家《后汉书》,是有专门过程的。他被权贵害死,其书要在朝廷给他平反后,才能刊行为国家正史。范晔撰《蔡伦传》,综合前代史料,如实而有研究地将纸的产生过程及阶段性质、名称,准确规范、精炼归纳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两句区分出:东汉初之前的“古纸”与蔡伦造的“今纸”,实为一大贡献。

从我国重要的训诂著作、刘熙所撰《释名》,也可知纸的定义,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产生变化。刘熙是东汉末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南安太守,历东汉末桓、灵、献帝三朝,公元160年前后在世,离蔡伦冤死仅三十几年,应见识过蔡伦发明的纸,故特别指出“纸,砥也,谓平滑如石也。”这种对蔡侯纸的形态质地的描写与释义,代表东汉末官方、文化界的共识。因为这同时需要视觉与触觉检验,按《广韵》等释义“砥,音纸,磨石也。”检验今纸的方式象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它不是形容缣帛,丝织物磨擦会起皱移动,纸面磨擦则产生平滑如石之感。古纸缣帛与今纸,正由“蔡侯纸”为标识区分。

《纸史》反对史书、工具书区分“古纸、今纸”,说“张、范之所以出错,一是没见过汉纸实物,不知是何形制;二是对纸的概念缺乏正确理解。他们天天用纸,却不知蔡伦前纸与他们所用者实无本质不同。”[1](P10)这等同于“文革”批知识分子“高贵者最愚蠢”的克隆版;殊不知三国初张揖用的正是东汉末造纸,故清楚汉代幡纸长短之分,及蔡伦捣剉造纸的发明。造纸术东晋才传向境外,故南朝范晔记录的“蔡侯纸”承袭自朝廷依据。

事物性质、名称,是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科技各的认识水平而深化的,先人早有研究。硬要将现代的“纸”字定义,去限制、匡正1900年前古人使用的“纸”字,甚至鄙薄古人探索、发现各阶段“纸”字的含义,这是尊重历史吗?

二、从祭祀习俗看蔡伦发明造纸术之真实

《纸史》认为,“清代以来因受《后汉书·蔡伦传》误导,将蔡伦奉为‘造纸祖师’,为他立祠建庙以行祭祀,遂在造纸行业中形成传统。这里我们分析了误将蔡伦当成造纸术发明者的一种历史原因,读者不可不察。现在该是消除范晔就造纸术起源所造成的历史误会的时候了。”[1](P111)说清代才产生奉蔡伦为造纸祖师的现象,等同胡言乱语。仅蔡伦家乡桂阳郡(治所郴县),千多年前就已形成祭祀传统与纪念空间,民俗崇奉蔡伦为“造纸祖师”,非但不误导,反而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之不易,必须珍视。

蔡伦家乡人、东晋长沙相、桂阳郡耒阳县人罗含(292-372年)在范晔之前,于地理著作《湘中记》记蔡伦辞世170年后亲见“耒阳县北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8]。北宋朝散大夫、诗人阮阅任郴州知州,在《郴江百咏》集专作《蔡伦宅》一首,诗中有“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说明郴州城也早有纪念蔡伦的场所,阮阅也见到舂纸杵臼[9]。两处蔡伦宅是在蔡伦受害、株连家族,于他平反后找到的无人继承家产,作祭祀场所。其家族另一所在即今桂阳县也有蔡侯祠,1934年毁于战火,但蔡伦井和舂纸臼保存至今。元代耒阳州知州陈宗义撰《重修新亭蔡侯庙记》,指出“不知何代于池畔,立祠设庙,因名蔡伦庙。后为洪水飘荡,其像移于他庙,故基尚在。”故带头“遂捐升斗之俸……度其故地,为祠一所,仍设侯像于中。”[10]清同治国子监祭酒王先谦著《湖南全省掌故备考》记“蔡伦石盆刻字 桂阳州西南,有蔡泉,为蔡伦造纸处,有石盆,刻‘蔡伦置可验’。”[11]现石臼字剥落,说明王先谦是依据早期史料记载。家乡历代祭祀习俗、3地文物、建筑,直接反映了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真实性。

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生态环境辨识

(一)家乡环境、文化影响蔡伦的思想行为、人生走向

蔡伦选入皇宫时十二三岁,汉代家境尚可的该年龄段少年,读私塾同时劳作帮衬家庭。他籍贯为“桂阳”郡,汉郡等同今省,蔡伦故里具体怎样?对他有何影响?

1.南岭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影响蔡伦思想行为的辨析

按汉代体例,郡、县同治一城的记大省小,“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2](P147)《后汉书·地理志》记“桂阳郡(高帝置。上嶺山。在洛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万一千四百三。郴有客嶺山。便,耒阳有铁。阴山,南平,临武,桂……。”[2](P183)那么郡治郴县(今郴州),为蔡伦故里。郴县、桂阳郡纵横南岭,南岭,分隔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隔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沟通中原与岭南沿海,系我国冰雪线最南端,生态环境特殊,地质构造复杂,植物繁茂,矿产丰富。

(1)蔡伦家乡南岭的生态环境及地域文化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生态环境造成人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人文环境,先民为适应自然,利用生态条件,在特定地域创造特色文化。《汉书·地理志》记“桂阳郡,高帝置……有金官。县十一: 郴,耒山耒水所出,……南平、耒阳,舂山舂水所出。”[12]《衡湘稽古》考证神农炎帝“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郴夭作扶耒之乐以荐犁耒”[13](P239),即传说神农发明了最早的农具“耒”,神农之臣“郴夭”推广农具,故留下耒山耒水的地名。“舂山舂水”,也揭示舜帝舂捣稻谷,留下舂山舂水的地名。郴县郴州的“郴”,则因神农之臣郴夭发现利用草药“菻”蒿(今提取青蒿素的青蒿之最早一种)而得名[13](P240),桂阳郡的“桂”以产药材桂的桂山桂水为名[13](P238)。这都提示人们注意,蔡伦家乡的探索开创性文化在他身上应留下烙印。

(2)南岭生态环境及地域文化影响蔡伦的可能性

上古传下的地名药材名政区名,证实这里是中华民族农耕、医药文化的发明创造源头之一。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蔡伦,他应见识了家乡生态资源和长辈的探索、生产,并参与实践(例笔者6岁半入小学遇上“大跃进”,就跟着老师砍柴烧木炭、锤矿石炼钢铁)。南岭郴州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汉书》记载桂阳是西汉唯一设金官的郡,东汉又设铁官,管理郡中坑冶(唐代设铸钱之桂阳监)。蔡家可能与此相关,长辈或做过铁官,因他入宫后哪有时间从头学习冶炼铸造?由于实践过才驾轻就熟,“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稍晚于蔡伦的尚书崔寔(约103-170年)上汉桓帝《政论》,提到“旧时永平建初之际,去战攻未久,朝廷留意于武备,财用优饶,主者亲躬,故官兵常牢劲精利。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14]造弩等兵器,本是考工令之事“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2](P195),尚方令负责 “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2](P197),但蔡伦竟造出天下闻名的“蔡太仆之弩”,使崔寔父子由衷敬佩。崔寔之父、首部书法专著《草书势》作者崔瑗(77-142年),与蔡伦同时代,是史上最早用纸抄书的。崔寔2岁时(105年)蔡伦献纸,他18岁时蔡伦冤死。从崔寔对蔡伦的赞誉可知,蔡伦既有冶炼铸造专长更有创新精神,发明造纸术后又造出上述弓弩。

2.南岭生产生活方式左右蔡伦人生的可能性辨析

(1)蔡伦生活轨迹的变化

蔡伦“始给事宫掖”,后忍受奇耻阉为宦者,定有特殊缘故。根据他“亲躬”打造刀剑诸器械、莫不为后世法的特长,推测其出自铁官或能工巧匠之家,体验过冶炼铸造,读得起书,奠定“伦有才学”的基础。或桂阳郡太守将他荐入京城皇宫(《后汉书·宦者列传》只他一个南方人),可能家长突生变故面临“下狱死”,年少的他既陷宫禁,于是毅然牺牲自己将身救家,若富贵子弟谁愿做挨阉割的宦者?而皇宫高深莫测的险恶生活,让南岭淳朴青少年心生恐惧、厌恶。尽心敦慎升为中常侍后,他决计摆脱宫中争斗,最佳借口,是凭在家乡学到的冶炼铸造、舂捣树皮技术,这能解释中常侍兼低职的尚方令的原因。

(2)南岭生产生活方式的启发

从《蔡伦传》有限的记述“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可察知,他升中常侍相对自由后,利用每5日一天的休假,深入民间作坊,研制出诸种器物后才兼职尚方令。这能名正言顺获得必要的条件、时间、费用,这时家乡桂阳郡深烙在他脑海的印记,不止冶炼铸造,还有南岭江河溪涧水泊池潭密布,父老大量使用渔网;森林竹木遍地(今仍存华南最大的原始次生森林莽山,郴州城主干道旁即有苏仙岭、王仙岭天然阔叶林),百姓使用竹帘飘絮,楮树皮记事(不同于官署用简牍),舂捣树皮、烧石灰泡苎麻获编织原料,用于织纸帐、做纸煝。民谣有“人到郴州打摆子”句,述南岭蚊虫叮人致疟疾,方言打摆子,染上往往致命。故百姓摸索造纸是为织“夏布”缝纸帐,夏布即夏秋蚊帐、夏衣的轻透粗布料(湖南传统产品);纸煝即树皮纸包驱蚊药盘条;唐宋“纸帐”诗可证。朝廷造纸目的,则在获取新型书写材料、改革政务,皇宫自有织室做丝帐。蔡伦出身南岭久居京城,最了解皇朝对纸的需求,受家乡生活生产方式启发,其人生方向最终定位造纸发明。

(3)造纸术发明的关键技术

《汉书》记桂阳郡“舂山舂水所出”的内容,蕴藏着舜帝发明舂捣稻谷脱壳为米的科技信息,故留下舂山舂水的地名,说明世界上最早的舂捣技术出现在蔡伦家乡。而郡城郴县(郴州)、郡西坑冶基地(今桂阳县)、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三处“蔡伦宅”,都有舂纸石臼,可证实蔡伦受家乡舂捣传统的启发,取石造臼,发明造纸术的关键技术舂捣纸浆。其它关键技术,可能学习家乡草木灰沤田、石灰水浸麻的经验。南岭多喀斯特地貌,人们烧石灰用途颇多,石灰遇水长时间发热,浸泡树皮、苎麻、破渔网便于舂捣,石灰池盖上杉树皮如同蒸煮;加用木芙蓉(桂阳县叫“蓉”城)作纸药。这些技术发明,《初学记》有反映“至后汉和帝元兴,中常侍蔡伦剉故布捣抄作纸。”《初学记》系盛唐集贤院学士徐坚、张说等奉唐玄宗敕令撰写,保存很多汉代珍贵史料。剉,即砍、磨碎;捣即舂捣;抄即竹帘抄纸药沤过的纸浆。剉、捣、抄和石灰水热泡、纸药久沤、漂浮、帘抄,形成完善的造纸术。

(二)从祭祀、考古看蔡伦发明造纸术

1.蔡伦加位尚方令后造出纸取得发明权

第一,桂阳郡三处祭祀场所,提示一种可能:蔡伦擢升中常侍,协助和帝、郑众除去窦党后,即提出兼尚方令。尚方令级别低于中常侍,蔡伦用意,一是尚方令能名正言顺“暴体田野”,开挖宫中难掘的怪味纸池;二是摆脱朝中政治斗争,心无旁顾研究造纸术;三是中常侍的地位加尚方令的职责,使他能向和帝提出“暴体”南岭,即利用家乡的资源、条件进行造纸的攻坚,这可能在“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的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提出。和帝宽厚,鉴于蔡伦的贡献、忠心和对新纸的渴求,可能特许他回乡试验。这使蔡伦一偿多年思亲的心愿,又从南岭山水、民间获取灵感,进行最后阶段的攻坚。

第二,东汉末三国初魏国官员董巴的《舆服志》记述“东京有蔡侯纸,即伦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穀纸,用故鱼网作纸名网纸也。”[15](P183)说明董巴知道京都洛阳保存有蔡伦造的纸样。这些纸样与桂阳郡有联系:郴县曾为苎麻之乡,郡中产楮树即“穀”树,南岭河谷溪涧池潭密布,先民要用大量鱼网,提供了富足的原材料。而研制纸的设施设备复杂,要开挖数个纸池大量用水,造多个舂捣石臼,堆积大量原料,京城宫中岂容污染水味飘荡?故蔡伦有可能返乡研制,《湘中记》“云是伦舂纸臼也”应能旁证,旧版《辞源》也认为,“今耒阳县北有蔡伦宅,其造纸处也。”[16]

第三,最后阶段攻坚,也用了八年,元兴元年(105年)终于实现突破“奏上之”,即秉报和帝:造新纸事业已完成。反之,若前代已发明造纸术就不能再“奏上之”。和帝“善其能”,诏令宫中、朝政“自是莫不从用”,即授予蔡伦发明权。但和帝未及封赏蔡伦就于年底病逝。而邓太后扶起的安帝“及长多不德”,在蔡伦离开洛阳吃苦南岭时听信乳母蛊惑。若非蔡伦的发明震惊朝野,邓太后主持公道,九年后(114年)蔡伦能否封侯还难说。

2.蔡伦封侯后可能探亲推广造纸术

蔡伦还可能在封侯后返乡探亲,蔡伦字敬仲,“仲”字用于次子之名,说明他有兄弟姐妹。其家境,在他做了中常侍后应该好转,兄弟姐妹因婚嫁缘故,可能分住郡城郴县、坑冶基地(今桂阳)、耒阳县。他封侯后可从下一代挑选养子继嗣,故探亲时三处都走动,看望亲人观察侄甥。三处蔡伦宅都有舂纸石臼,桂阳县仍存蔡氏后裔及残本宗谱。这些文物包括晋《湘中记》提示,他可能借探亲之际推广造纸术;也说明桂阳郡对本郡首个封侯者的崇敬,对造纸的响应。但蔡伦突遭安帝逼死,郡城家族逃散,变乱中史料殊难保存。

3.郴州市考古发现说明什么

2003—2004年初,湖南文物考古所和郴州文物处,在郴州苏仙桥发掘出土千余枚简牍,为蔡伦家乡桂阳郡文书[17]。其中700余枚晋简,填补了我国西晋简牍大空白(全国原仅十几枚)。这证实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至西晋仍简纸并用,东晋初纸才完全取代简牍。关于这点,《中国档案》副总编王天泉根据研究指出:“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到公元404年东晋桓玄以诏令的形式肯定纸张,沿袭上千年的简牍书写材料被纸张所代替。在这以纸代简的三百年间,书信和书籍最先使用纸张,其完成时间在东汉末年。官文书以纸代简要迟缓一些,至东晋才告完成。其中案牍文书、簿籍文书分别在西晋和东晋实现了转变,一种新的官文书书写材料代替另一种官文书书写材料,需要新的书写材料性能良好、实际应用富有成效且时机成熟,这对于今天电子文件代替纸质文件也许有所启发。”[18]

(三)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

纸和造纸术属惊世发明,简牍缣帛使用的漫长时光,中华先民早有憧憬;秦朝至东汉初三百多年,官方、民间应有探索。但《纸史》列举“西汉麻纸”,许多问题仍未揭秘,不能确证西汉产生造纸术。即使西汉造出麻纸,添上“西汉麻纸发明者XX”就是,为何断然否定“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发明”并非绝对化,它是“创制新的事物,首创新的制作方法”[19]。大浪淘沙1900年,古人早有争议研究,史书典籍文物,始终确证蔡伦发明整套造纸术、首创新的制作方法,才造出划时代意义的树皮纸、网纸、麻纸、布纸4种纸;全面开拓原料、工艺新路子,开创新的材料行业、社会产业。是蔡伦造纸术传播全世界,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经济的书写、绘画、包装等材料,掀起文字载体、出版、政务革命,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才“天下咸称蔡侯纸”。

《纸史》作者中外名衔显赫,研究蔡伦却错误频出,偏见明显,不到蔡伦家乡考察,先对外全盘否定蔡伦,受批评后不得不冠以“革新家”,却责难尊重历史的专家“要求全中国在造纸问题上以蔡伦发明纸这一个声音说话,不允许有别的声音。”[1](P72)经比较相关文章发现,《纸史》才似乎想中外都认同其“西汉初期造纸术”说,故坚决否定古今中外认同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是否要求全世界依这一个调门呢?而尚未确证不经严肃研讨,就妄下噱头性定论的做法脱离科研范畴,极易引起“文革”怀疑一切、自我独尊的负面文化风回潮。这种欠科学态度将误导中外读者,如何使《中国造纸史》名实相符?

蔡伦以南岭人的正直担当、真才实学,“尽心敦慎”“预参帷幄”,“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政绩瞩目而不居功,锲而不舍地发明造纸术,造福民族、国家、世界。原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在 “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882周年大会”上,以《继承和发扬蔡伦的首创精神,维护蔡伦的重大历史荣誉》的讲话,告诫:“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之前,绝不可以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慎重对待。”切望《纸史》作者真正尊重历史、科学,敬畏民族文化,不带私利和偏见,客观公道评价先贤。

[1]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南朝]范晔.后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3]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494,495.

[4]辞海·申集草部 [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影印,1994:92.

[5]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6]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

[7]李昉.太平御览卷六0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0:2724.

[8]説郛卷六十一[M].长沙:湖南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

[9]熊清泉,题,李雅,编.古人咏郴州[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65.

[10]耒阳市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1068.

[11]王先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M].长沙:岳麓书社,2009:305.

[12][汉]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566.

[13]张式成.郴州古代之人文地舆考识[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235-241.

[14]崔寔.政论·群书治要译注(第26册)[M].北京:中国书店,2012:23.

[15]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611.

[16]辞源·申集草部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44.

[17]湖南郴州苏仙桥遗址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8集)[C].长沙:岳麓书社,2009.

[18]王天泉.魏晋官文书以纸代简及其启示[J].档案学研究,2009(4):18-20.

[19]古今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Scientifically Identifying the Historical Truth about Cai Lun and His Papermaking Technology: A Research onChinesePapermakingHistory

ZHANGShi-cheng

(ChenzhouHistoricaland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Office,Chenzhou,Hunan423000,China)

ChinesePapermakingHistorycredibly introduces papermaking history, technology and its spread abroad since Jin Dynasty. However, some arguments regarding the papermaking technology lack credible testification; it believes that papermaking base can be found sinc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papermaking centers can be found in midst states in Eastern Han Dynasty, thus subjectively denying the fact of Cai Lun's invention. The book lack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 interpreting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as well as the habits of sacrificing Cai Lun. Deeply exploring and discriminating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all kinds of documents, reference books and archaeological matters, and investigating sacrifice habits in his hometow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ductive and living modes in Nanling Mountain, is a scientific way to explore and to restore historical truth. The records, evaluation about Cai Lun's papermaking should not be discreetly amended.

Cai Lun;invention;the Papermaking Technology;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sacrifice ceremony;ecology in Nanling Mountain;history respect

2016-08-17基金项目: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专项课题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式成(1950-),男,湖南郴州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郴州市政协聘文史研究员、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专家召集人,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非物遗产研究。

第31卷第5期2016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31No.5Sept.2016

K825.81

A

1672-934X(2016)05-0044-09

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5.007

猜你喜欢

蔡伦造纸术西汉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造纸鼻祖蔡伦
我学会了造纸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蔡伦改进造纸术
桂阳蔡伦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