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型工作室教学的应用探索
——以高职会展专业为例

2016-03-23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会展高职

张 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国杭州311231)

基于学习型工作室教学的应用探索
——以高职会展专业为例

张 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国杭州311231)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已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会展专业教育来说,按照会展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通过建立以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为宗旨下的职业氛围浓郁的实践平台,实施学习型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探索对接行业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解决当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职;会展专业;工作室;技能提升

一、引言

学习型工作室并不新鲜,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并且在建筑和工业设计专业中被完美应用。它在大学教育体制中存在,但又没有完全的应用在教学中,因为早期的学科教育认为这种模式是倒退的教学方法,由此被一些学科所抛弃(Greenand Bonollo,2003)[1]。英国学者梅特兰(1991)在其研究中指出,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是思考和学习的渠道[2]。学习型工作室应该被认为是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并且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Hundhausen and Brown,2004)[3]。但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合作性和效益性等(Maitland,1991)。并且工作室教学方法与大学系统的教学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工作室教学方法更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大学的系统教学更注重知识获取和扩充(Green and Bonollo, 2003)[4]。学习型工作室,它区别于一些专业建立的如企业驻校研发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工作室、教学工厂”等不同类型工作室。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以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为宗旨下所构建的实践平台,用于满足学生对系统教学以外的学习需求。本研究也试图总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会展专业卓越会展工作室自2010年筹建至今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

二、问题的提出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教发〔2012〕9号)提出,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其内涵包括:一是强调技术;二是注重技能;三是关注创新,即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服务、为学习者就业创业能力服务[6]。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始终没有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仍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没有按照“岗位——能力——课程”的新体系来树立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最终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面窄,职业素养偏低的情况下,仍缺乏核心技能,体现不出不可替代性。

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对接平台的会展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数据报告》(2015)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各类会展总量和专业展馆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位。2015年国内各类会展同期增加7.8%,总体形势向好。随着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会展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会展业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比例也明显低于高新技术行业及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另一方面,会展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适岗能力较差,出现供给和需求相错位的现象。由此,在无法提高企业内训水平的前提下①,需要从会展人才的供给源头进行优化,解决会展人才供给侧问题。培养适应会展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期望相平衡,也将成为激发行业活力的关键路径。

据《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等院校为232所(较上年增加3所),其中高职165所,占71.1%,高职院校招收新生占招生总数72.1%;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规模达43,910人,较上年增加5.0%,创历史最高水平,会展人才供给数量不断攀升。但高职会展专业的育人方式同大多专业一样,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校外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大多为“放羊式”,从事简单技能的顶岗工作;另一种是校内的专业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校内实训室实践为辅,实践教学训练较为单一或分散,学生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实践策划、执行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仍然很弱。同时,面对课堂大量抽象的理论概念、专业术语与知识信息,学生似懂非懂,实践能力停留在课堂环境中,较难适应行业发展。这些都丧失了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不利于培养高质素技能型人才。

三、学习型工作室的实施

学习型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成员在专业学生中招募构成,它区别于社团组织,而以专业学习和实践为宗旨。工作室运营项目以校内外的志愿活动和创新活动为任务驱动,鼓励参加各类文化素质类和专业类竞赛,专业教师给予过程性辅助指导,延续成员间的传帮带作用,以完全自主的形式让学生在课程外参与各项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做到岗位实践、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以反哺教学。目前学习型工作室的筹建一般来自于三个层面:即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学习团队层面。具体实施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见图1):

图1 学习型工作室不同主体实施内容

(一)学校层面

学校在发起筹建专业工作室的初衷大体源于学校申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发展建设项目,如高职学校的国家骨干建设院校、浙江省示范建设院校及优势特色专业等项目。这一系列的建设项目中,必有一个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方案,那么学生主体的工作室或工学实训组织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个层面是学习型工作室筹建的最好机遇,一方面有较好地项目资金资助,工作室在项目开展和校外学习中充足的资金给予配套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是学校发起,学校的分管部门(一般为教务处)会非常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会协调和给予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工作室运营过程中,要求有各个专业工作室的总结、分享、成果汇报和考核奖励,致使无论从教务处、二级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及学生团队认可度高,且实施过程也较为顺畅。具体建设任务见表1:

(二)教师层面

由于学习型工作室的成员是通过选拔、聘任产生的,因此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且做事认真,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因此,教师无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活动、课堂上的教学创新,还是校企合作发展、个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需要都需要这样一批稳定的学生团队来参与专业活动的开展。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会展专业为例,专业每年开展的综合实训周活动、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UNWTO专业认证、毕业设计汇报、服务地方展会、会议活动等内容,工作室成员的学生是所有这些活动的核心力量,并带动更多专业学生投入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其中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师指导都让学生在课堂外获得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

(三)学生层面

相对来说,学生层面的工作室筹建一般源于一批热爱专业的学生自主完成,且学校、二级学院(系部)不具备良好的创设环境。但往往这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会更高,且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专业教师从中给予专业建议。这些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组织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场所的变化,使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了教学中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

学习型工作室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特征,强化了“学习”与“工作”的相结合,也弱化了工作室赢利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在工作室化的教学环境中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学习掌握各职业工作过程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践行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7]。

四、学习型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

(一)背景分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会展专业自2010年4月起成立卓越会展工作室,是2010学院省级示范建设任务中,教务处“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方案下的工作项目作业团队,同年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会展专业子项目开展任务实施。目前,该工作室至今已吸收09—15级会展专业共计194位学生,覆盖面占每届专业总学生数30%左右,并带动其他在校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运营和实训实践,参与专业服务项目81项,其中创新活动项目50项,校企合作服务项目31项,共计2,960人次参与服务项目(见表2)。目前工作室在运营过程中,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模拟公司进行管理,以项目导向为根本,结合《展览策划与管理》、《会展设计》、《参展商实务》、《节事与活动策划》、《综合实训》等课堂实训来运营项目,并日渐成熟。工作室开展业务涉及活动策划、展会服务、会议组织与邀请、舞台搭建、海报(背景)设计、展架租赁等6大块内容,以自创项目为引领,学生为主体,能力为导向。同时,工作室成员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代表学校参与省级及以上比赛20余项,荣获浙江省大学生会展创新论坛最佳风采奖、最佳管理奖和最佳人气奖。工作室团队的运作为其他在校学生起到较好的专业实践运用能力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个专业学生共同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工作室组织构架

图2 被调查会展企业会展人才短缺分析图

为更好地增强工作室实践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适应性,笔者于2015年3—11月对长三角地区37家会展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显示,会展营销、平面设计、创意执行等人才较为短缺,见图2。另外考虑校内外企业和部门委托的服务项目内容,内部组织机构经过多次调整,现有组织架构如下(见图3)。主要设有6个部门,策划组织与工程设计两大作业团队。并建立工作室章程、管理制度、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人事档案、财务管理、搭建服务协议、学期计划总结等相关文件,实施以老带新、传帮带形式,对成员进行工作业绩考核淘汰制。同时,在运作过程中,有工作室LOGO、徽章、名片、印章、通讯录、易拉宝等相关宣传资料,并配备两名成员管理工作室档案。

图3 卓越会展工作室组织架构

(三)学习型工作室建设成效

建立工作室平台,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方法是把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有机融合,并以“小组作业团队”、阶段性“任务派遣”、工作成果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核心指向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最终以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为宗旨,实现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全面培养会展人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习、实践到创业的过渡、以提高员工的会展实践应用能力。卓越会展工作室运营至今,工作室成员参与的省级以上竞赛多达30余项,已培养100余位精英毕业生活跃于会展行业相关领域,并担任重要职位,共计20余位毕业生在展会、文化创意、会议、婚庆等领域创业,凸显了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会展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卓越会展工作室在项目导向、产学并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树立学生以项目策划、项目运营、项目总结等方面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并将工作室中的项目运营经验反哺到专业学习中,为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起到重要的载体作用。建设过程中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亮点一:工作室在运营过程中,秉承公司化管理的方式,项目实施采取负责制,各部门协同配合完成各项目运营。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专业老师指导下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制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并良好的引导了本专业其他同学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专业学习积极性。

亮点二:通过项目的实际运营,学生在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技能大大提升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的专业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不断促进学生深化专业知识。

亮点三:工作室在公司化管理的前提下,形成项目负责制,每个部门成员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都能主导其中一个项目的总体运营。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创业活动项目还是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室成员在专业项目运营中,不仅拓展了专业的视野,更加深入的了解会展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实际项目的运营,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注释]

笔者于2015年3月—11月期间对长三角地区37家会展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显示,会展企业对员工的年培训次数不超过5次的占31.3%。

[1]1Green,L.and Bonollo,E.(2003),“Studio-based teaching:history and advantages in teaching of design”,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Vol.2 No.2, pp.269-272.

[2]Maitland,B.(1991),“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an architecture degree”,in Boud,D.and Feletti,G.(Eds),The Challeng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Kogan Page,London.

[3]Hundhausen,C.and Brown,J.(2004),“Personalizing and discussing algorithms within CSI studio experiences:an observational study,Proceedings ICER,Washington,pp.45-56.

[4]Green,L.and Bonollo,E.(2003),“Studio-based teaching: history and advantages in teaching of design”,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Vol.2 No.2, pp.269-272.

[5]丁金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4(7):92.

[6]杨理连.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审视、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5(6):99.

[7]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95.

(责任编辑:郝锐)

Application and Study on Studio-based Learning——A Case Study of MI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Su
(Zhejiang Tourism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1231)

Studio teaching mode has been applied for a long time in art-designing training.For now,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pattern of talent,teachers of MI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implement the studio-based learning.This teaching mode establishes a practice platform with the student-oriented,task-guided,competency-based purposes.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study combination,thu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ICE talent training and social nee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ICE major;studio;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

F590

A

1008—7427(2016)06—0019—05

2016—05—27

2015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会展专业的应用研究”(2015YB05);浙江省劳动保障厅课题“长三角会展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R2011B018)。

张素(1983—),女,浙江宁波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学习型会展高职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