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
2016-03-23作者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
作者 :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
图片提供 :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
编辑 :张林
寿山石
作者 :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
图片提供 :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
编辑 :张林
遣瑰宝生闽中,可能是女娲娘娘更眷顾那闽中大地的“寿山村”,寿山村周围所出的寿山宝石色彩斑斓,石质晶莹脂润。寿山溪出产的“田黄石”被天下人尊为“石头之皇”。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绝美的彩石,也促进了诸多能工巧匠的生成,美石出美工,艺人们让“寿山石雕”名扬世界。天下石“福州工”已被世人所认可。
【地理环境】
天遣瑰宝生闽中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崇山峻岭中,有个小盆地。在距今约1.4亿~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世)时期,在地质构造位上处于寿山——峨嵋中生代陆相火山喷发盆地内。当时,在寿山村一带山峦中火山频频爆发,受火山期后的热液交代蚀变,带出了钾、钠、钙、镁等元素,它们沿着山体构造的裂隙充填聚集,特别是残留下来的硅、铝等元素,与周围的围岩交融、凝结、晶化形成了寿山彩石矿。又因地壳运动和自然的风化,寿山溪上的高山矿脉中部分矿石滚落溪涧,长期受溪水的冲刷滚动,磨圆了棱角,洗净了杂质,形成了卵形的田黄石胚胎,又被地表的虚土掩埋在寿山溪谷沙石泥土的底层。经若干万年,这些田黄石本身所含的物理成分受周围酸性土壤、水分及温度的浸渍影响,色泽瑰丽无比,肌理隐现萝卜丝纹,表面多生成有美丽的石皮,质地特别温润迷人。
从寿山溪的源头坑头占到寿山溪下游的结门磹,有8000米之遥,总共只有一平方千米的区域内产有“田黄宝石”。在这8000米之中,分为上、中、下坂三个区域。上、中坂水流平缓,长度达3000米,分内外洋,许多地段溪流变农田。大部分的田黄石就产在这些地段。而后的5000米山岩跌宕,水声潺潺,在经过一段溪水趋缓的白沙滩后,地势突变,深谷断层,瀑布飞流直下,气势壮观。然后,溪流辗转于乱石滩,进入两排巨石对峙又风光无限的结门磹,溪流进入连江县境,这段经过长距离盘旋的溪流及两岸的沙土中,埋藏的田黄石往往裂纹少、晶石多。
史上许多好田黄石雕刻的作品,原石都出在这些地段。正是由于田黄石孕育在寿山溪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故而具有了“细、腻、温、润、凝、结”之“六德”,数百年来被号为“石中之王”。
【文化背景】
寿山石的生成
很久以前,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时福州北面的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个年轻的樵夫,名叫陈长寿。陈长寿喜欢下棋,且棋艺高超。有一天他上山砍柴,见两位发白老者正在对弈。陈长寿就挑着担子来到一旁观战。两位老者见这位年轻人衣着朴素,似乎颇懂棋艺,就邀他对弈。陈长寿也不推辞。两位老者虽然棋艺老道,却被这位年轻人连赢了好几局。一位老者手捻长髯笑道:“真想不到凡间竟有这等好手,老夫佩服,佩服!”两位老者知道这位年轻人以砍柴为生,生活颇为清贫,心存怜惜,就将所用棋子送给长寿,吩咐他今后不必再上山砍柴也自有好日子过。说完已不见两位老者的踪影。陈长寿带着两位老者送的棋子挑起担子回家。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棋子散落一地,说来奇怪,这些棋子落地后即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大石头又生出小石头,捡也捡不完。陈长寿一回到家里就将这事告诉了妻子。于是他们夫妻每天都上山捡石头,挖石头。并将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被人一下就买光,得了不少钱,这样他们夫妇的日子就慢慢好起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上山去找石头,以后人们就将这座山叫寿山,把棋子变成的宝石叫寿山石。
乾隆田黄三链章
相传,清朝乾隆登上皇帝大位后,梦见一块大黄石,他不得其解。当时一位福州籍的太监告诉他说,家乡福州寿山的“寿山石”中有一种石头叫“田黄石”,不知是否就是皇上梦见的宝石。乾隆就下谕去福州查询上供。田黄石送到京城,乾隆帝看后十分高兴,福建、寿山、田黄,有福、有寿、有田,黄又是天子的专有色,寓意富贵吉祥。因而乾隆把田黄石供奉在案桌上,每年祭天时向它顶礼膜拜。以求得来年五谷丰登,如意吉祥。
乾隆皇帝还让御工用田黄石雕刻了“田黄三链章”,三枚田黄印章用三条活链连起来,还是一块田黄石。三枚印章分别篆文为“唯精唯一”“乾隆宸瀚”“乐天”。该件宝石玺印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
说到“乾隆田黄三链章”又引申出我们要说的另一个话题,关于“寿山石雕”的传统工艺特色、工艺传承及其代表人物等故事。
师承杨周老 流派东西王
寿山石雕刻始于南朝时期。1954年福州仓山区师范大学的工地上,发掘出一座历史上南朝时期的古墓,从墓中挖掘了一件小工艺品。这件用寿山老岭石制作的呈俯卧状的石猪,高仅1.1厘米,长6.4厘米。1958年在福州西门外的南朝墓室中及1965年在福州北郊二凤山,同样南朝时期的古墓中也都发现有作殉葬用的卧猪。这些“卧猪”的出现,经著名的金石书画家潘主兰先生考证,说明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福州寿山石雕刻工艺已具雏形。
1965年福州东郊登云水库工地发掘的宋朝古墓中,出土有文武俑、雕侍俑、男女俑、既有站像、还有坐像,表情、服饰简练。出土的石俑中还出现了动物俑如龙、虎、鸡、犬、龟、蛇等,且造型生动。
清代,名家辈出。特别是康熙年间。两位杰出的寿山石雕刻艺人杨玉旋与周尚均艺冠当时。两人不单在人物,而且在动物、古兽钮等方面都具有非凡的技艺水平。继杨、周之后,福州寿山石雕名家辈出,逐渐形成了“西门”与“东门”两个艺术流派,“西门派”雕制的各种印章,有各种兽钮、线刻与“薄意”雕等。“东门派”除刻各种印章钮头外,还善于利用石之自然形态与色泽,刻制各种人物、动物等。
其中“西门派”杰出代表有林清卿等,林清卿系福州西门外观前乡人。他吸收中国画的画意表现在寿山石上,如隆起的山石皱法、树的分枝、叶的钩点,人物的神情、衣褶等等,别开生面地把薄意艺术发展到新的境地。“东门派”有林元珠、郑仁蛟、林文宝等。他们的作品“浑朴圆顺”,既用刀简练、流畅,又注意头部、面部等情感的精细刻画。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使各流派艺人汇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各种专长,寿山石艺得到长足的进步。加之对寿山石进行有组织的采掘,大块石材的出现,使艺人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集体智慧,不断涌现新作。
【文化积淀】
寿山一片石 斑斓五彩篇
正是由于历代艺人对寿山石艺的推动,寿山美石更是生机勃勃、蓬勃发展。因此历代文人墨客们,赞美寿山石、寿山石雕的文章、诗词接踵而来。
石为文多招斧凿,
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
日暮天寒山路长。
明朝学者、诗人徐勃也写下《游寿山寺》“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清朝诗词家朱彝尊写的《寿山石歌》中赞美道“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清朝诗人查慎行在《寿山田石砚屏歌》中写道:“吾闻精之纯韫为璞,白者曰璧黄者琮。兼斯二美乃在石,天遣瑰宝生闽中”。清朝诗人、收藏家黄任,更写下许多赞美诗,其中一首《寿山石》中写道:“神骨每凝秋涧水,精华多射暮山虹。爱他冰雪聪明极,何止灵犀一点通”。
由于寿山石的天生丽质,深受书画、金石篆刻家的喜爱,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先生评价说:“以印人刻印的标准评论,田黄、芙蓉都是理想的石材,兴来奏刀,大有刀落石开、音律飞扬的韵致。”
【品牌建设】
百花园里一奇葩 享誉全球尽口碑
福州雕刻总厂成立于1980年,雕刻总厂成立之初,负债累累,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靠收取各分厂的管理费;二是乘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企业变革之路。马永祥厂长及以后的历任领导带领全厂职工,选择的是后者,走上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他们在企业经营上实行三项变革:由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由内向型变为外向型;由单一渠道单一生产经营变为多渠道综合产品经营。由于采取了以上三项变革,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35年来,他们组织人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港、澳、台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等地举办了数十场各种类型的以传播介绍福州寿山石为主的雕刻艺术品的展览交流活动,既扩大了宣传,又促进销售,还为国家创收了大量外汇,因而从根本上扭转了企业的被动局面。
在雕刻总厂,企业形象的体现,首先在于它有一座首屈一指,蜚声海内外的“福州雕刻艺术馆”,它是企业自己创办的展馆,规模宏大、富丽典雅。馆中有中外8种语言的音像设备,扼要地向来宾介绍福州雕刻艺术。馆内收藏有许多古今名家雕刻艺术珍品,有获得国家级金杯奖的作品,有历代雕刻巨匠的珍品,有现代雕刻大师、工艺美术师、艺人的佳作……一尊尊,一件件,都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
新中国成立后,雕刻总厂和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先后举办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如“寿山石诗会”“寿山田黄鉴赏研讨会”“雕刻艺术研讨会”“郭功森大师从艺60周年纪念会”“周宝庭艺术研讨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等。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的专家、学者、客商及收藏家们,都参加了艺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促进了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福州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雕艺术的国际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7年,《寿山石雕》邮票在福州举行首发式。雕刻总厂为邮票的选定、拍照、编写介绍等,做了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为配合邮票的发行,又组织创作设计了三套(12件)《寿山石雕邮票镶嵌封石刻镶嵌品》,这是首次集邮封与石头结合的邮品。它为寿山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迎接香港与澳门的回归,雕刻总厂还分别创作了大型寿山石作品《世纪之光》与《呼唤》等,在港澳参展,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赏。
【知识链接】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
田黄石的识别
( 1)形状
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此外,还有少部分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3)色相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这两种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即属银裹金。此外还有“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另有“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其中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纯优的为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 寿山石
国家公告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第108号
保护范围: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蓼沿乡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