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策略1)
2016-03-23方绍庆才学韬崔晓辉王文雯王颖孙伟东高峰薛守银耿金培叶向勇林海燕
方绍庆才学韬崔晓辉王文雯王颖孙伟东高峰薛守银耿金培叶向勇林海燕
(1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3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策略1)
方绍庆1才学韬2崔晓辉1王文雯1王颖1孙伟东1高峰1薛守银1耿金培1叶向勇1林海燕3
(1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3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文以WTO/TBT/SPS协定实施20年来的数据为基础,对当前全球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特点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外经贸发展受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现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 TBT/SPS 发展态势 应对策略
在全球贸易中,关税措施正日渐弱化,而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主的非关税贸易措施正被各国政府不断强化和应用,其系统性、复杂性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诚如WTO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2012“贸易与公共政策:近距离观察21世纪的非关税措施”》所述:TBT-SPS措施已经成为对国际贸易影响最大的非关税措施和最主要的贸易障碍。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及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目标,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客观上会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被用作变相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国家质检总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有37.1%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企业为适应进口国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检验、检疫、认证等新增成本为222.2亿美元;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被国外扣留、销毁、退货等直接损失达755.2亿美元,同比增加93.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2%。因此,分析和发掘当前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新动向,认清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技术性贸易措施一词是中国化用语,源于WTO体系用语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一词,由于“壁垒”一词带有较明显的贬义色彩,故用中性词“措施”代替,并将这一概念延伸至SPS(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领域。本文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国或某一区域国际组织为了保护本国人民权益、生态环境等,通过采取提高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措施,来限制或阻碍其他国家产品的流入,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名而实施的贸易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并不等同于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科技上的关卡,由于进口产品没有达到既定技术标准而禁止进入,如低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则是一国通过法律、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进口产品实施的一种苛刻繁琐的标准,提高进口门槛,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因此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可以理解为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十种非关税贸易措施的主要形式,常以 WTO/SPS和WTO/TBT通报形式对外发布,具有形式合理性、利弊双重性、保护隐蔽性、应用广泛性和实质歧视性等特点。
2 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态势
2.1 日益成为全球非关税贸易措施的主要形式
当前,非关税贸易措施主要有九种形式,分别是反倾销(ADP)、反补贴(CV)、 数量管制(QR),安全防护(SG),卫生与植物卫生(SPS),特别安全防护(SSG),贸易技术性壁垒(TBT),关税配额(TRQ),出口补贴 (ES)。根据WTO公布的数据,属于技术性贸易措施范畴的TBT和SPS是9种常见非关税贸易措施中的最主要形式。根据2004—2015年统计数据,全球共实施非关税贸易措施39683项,其中TBT措施19710项,占所有非关税贸易措施的49.7%;SPS措施14123项,占所有非关税贸易措施的35.6%,二者共占非关税贸易措施的85.3%,是当前全球贸易中的主要贸易保护形式。
表1 全球9种非关税贸易措施数量区域分布(2004—2015年)单位:项
2 各成员日益重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用,TBT/SPS措施通报数量迅猛增长
WTO 成员向 WTO 通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TBT新增通报的数量从最初1995年的389项迅速增长,2007 年上升至 1031 项,2012 年上升至1550 项,五年间增长了约 50.5%,此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高达1602项、1535项和1442项,仍然维持在高位水平;SPS新增通报的数量从最初1995年的188项迅猛增长,2014年达1054项,2015年达1167项,此外,紧急通报和附录性及勘正性通报亦大幅增长。 1995—2015年TBT、SPS年度通报数量见表2、表3。
表2 TBT年度通报数量(1995—2015年)
表3 SPS通报数量(1995—2015年)
续表3
2.3 日益从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技术法规转化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绿色技术壁垒四大类。理论上,只有技术法规是强制性,而大部分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绿色技术壁垒都属于企业自愿性措施。如ISO 9000、ISO 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但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自愿性措施正在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如美国规定进入美国的机电产品必须获得 UL认证,药品必须获 FDA认证;加拿大规定进入加拿大的大部分商品须获 CSA认证;日本则规定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须获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欧盟规定进入欧盟的产品要通过CE、CS等产品质量认证。对进口产品强制性要求取得相关认证的做法体现了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越来越严格的质量要求,这些措施既具有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名义上的合理性,又能有效地阻止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保护国内的生产企业。
2.4 技术性贸易措施扩散效应日益明显,频繁引发特别贸易关注
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覆盖范围上呈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可分为成员间扩散和行业产品间扩散。国家之间的扩散表现为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家越来越多,某一国宣布对某种产品实施禁令之后,其他国家就纷纷效仿。如:2006 年中国所产花生被欧盟以黄曲霉素超标为由通报,之后日本也以同样的标准扣留中国所产花生。行业产品之间的扩散效应表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从一种产品扩散到相关产品,甚至扩散到其他相关行业。例如 :欧盟的生态纺织品服装指令初期只针对仅有的几种产品,现在扩大到腈纶、棉和天然纤维素,几近囊括了全部纺织品和服装范围。欧盟对中国个别海产品的 SPS 措施,扩展到全部水产品,进而再扩展到动物源性产品。2015 年,WTO 所通报的TBT 和 SPS 壁垒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产品类别。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家间和行业产品间的扩散日趋明显,频繁引发特别贸易关注。1995—2015年间,有关TBT的特别贸易关注呈明显递增趋势,其中2012年达到最高峰98项,2015年,各成员共提出关于TBT的特别贸易关注86项其中新的特别贸易关注达37项。1995—2015年间,有关SPS的特别贸易关注由1995年的6项迅速增长至1996年的23项,此后20年间维持较高水平,2015年提交的SPS特别贸易关注达52项,其中新的特别贸易关注就达21项。TBT、SPS特别贸易关注年度数量见表4、表5。
表4 TBT特别贸易关注年度数量(1995—2015年)单位:项
表5 SPS特别贸易关注年度数量(1995—2015年)单位:项
2.5 健康安全、反欺诈和高质量要求持续成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主旋律,节能环保愈演愈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竞相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为名,采用最新、最严格的 TBT 措施。例如,日本规定出口到日本的中国大米必须经过 579 种有害物质的检测。2008 年 12月 18 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内容涉及儿童玩具的生产材料、检测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欧盟玩具技术性贸易措施再度升级。WTO 通报的所有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安全”为由的 TBT项目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呈现上升趋势,如图 1 所示。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占到了所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半左右,2007 年以来,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 60% 以上,2009年、2012年、2013年、2014 年均达到较高点,接近 70%(TBT、SPS通报目的性统计见图1~图3)。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多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纠纷已成为跨国公司惯用的手法,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如 DVD、彩电、电池、手机、数码相机等遇到的问题均反映了这种趋势。在每类产品、每项标准、每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背后,知识产权都成为其重要支撑。在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机电行业遇到的技术标准壁垒中,这种标准名义上是保护环境或者消费者权益, 但背后却往往隐藏着“专利大棒”,符合新标准的替代技术已经被发达国家申请专利,中国的产品要进入其市场必须购买受专利保护的替代技术。高昂的专利许可使用费,使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消失。这种壁垒一方面阻止了发展中国家价格低廉的商品进入其市场, 另一方面又从客观上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替代技术的市场化,可谓一举两得。
图1 TBT通报目的性统计图(1995—2015年)
图2 2015年TBT通报目的性统计图
图3 SPS通报目的性分布(1995—2015年)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步伐加快,低碳和节能环保等成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点。2009 年 11 月,欧盟开始针对能耗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新的 ErP(能源相关产品)指令,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直至回收、后期处理各个环节,监控除车辆以外的所有与能源相关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使中国相关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了 20% 左右。2010 年 11月 11 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委员会条例(EC)No.1015/2010 《关于家用洗衣机的生态设计要求》和委员会条 例(EC)No.1016/2010《关于家用洗碗机的生态设计要求》实施细则,规定从 2011 年 12 月 1 日起,出口到欧盟的洗衣机和洗碗机的能源效率指数、洗涤效率指数和耗水量等一系列的能效指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美国众议院 2009 年 6 月 26 日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议案》(又称气候法案)也规定 :从 2020 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即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企业产品进口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CarbonTariffs)。“碳关税”是一种将气候变化问题与贸易问题捆绑在一起的贸易壁垒,是披着“环境保护”的外衣,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做法。
2.6 由对最终产品的检测为主,向对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监督转变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正在经历由原来的以对最终产品的检查为主,向涵盖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的方向转变。最典型的例子是发达国家推行的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体系起源于美国,该体系用以控制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
2.7 发展中国家日益注重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用,甚至呈现超越发达国家之势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隐蔽性和有效性,非常容易引起他国效仿,不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目前尽管发达国家仍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实施者,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为保护国内同类产品企业及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在纷纷效仿,不断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从 1999 年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量业已明显超出了发达国家。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在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中,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韩国从 2009 年 1月 1 日起对在其境内销售的电子电器产品使用强制性的 KC (korea Certification)标志。南非 2009 年 7月 31日规定,销往南非的电子电气设备应获得南非标准局的许可。2010 年,在涉及 TBT 的 41 起 WTO争端案件中,提起争端的国家中,有 9 个发展中国家和 6 个发达国家。WTO 的 SPS 通报项目中,由发展中国家提起的 SPS措施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就超过了总数的 50%。TBT 的通报项目中由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提起的比例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2014 年发达国家提起的 TBT 通报数仅占总数的 16.7%。TBT、SPS年度通报数发展程度分布情况见表6、表7、图4、图5。
表6 WTO成员TBT年度通报数量按发展程度分布(1995—2015年) 单位:项
表7 WTO成员SPS年度通报数量按发展程度分布(1995—2015年) 单位:项
续表 7
图4 WTO成员TBT年度通报数量按发展程度分布图(1995—2015年)
图5 WTO成员SPS年度通报数量按发展程度分布(1995—2015年)
3 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其影响
3.1 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经济也向着良好的势头发展和巩固。 但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长明显乏力,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的影响,外币汇率相继干预汇市,欧美、日本等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等,使得我国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扩大受限,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关税壁垒的抬头趋势,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的不断增多,如 2009 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以中国的败诉而终。 非关税贸易壁垒一直都广泛存在,其中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家最初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巴西、俄罗斯、新加坡等国也开始对我国部分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形势的紧张性。我国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商品种类由最初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已发展到工业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种状况严重打击了我国贸易商的出口积极性,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当前,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其措施隐蔽、理由充足、易于采纳、运用灵活,成为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15年全国出口企业由于不符合或达不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55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2%,仅以内陆省份河南省为例,2015年由于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出口企业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78亿美元,受影响企业达66%,其中有超九成企业曾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而丧失订单。
3.2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的影响
3.2.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受传统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产品研发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在实际生产中,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生产线设备陈旧,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面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若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照出口国的产品标准不断改进自身产品品质,而产品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式,因此技术性贸易措施在促进企业创新升级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我国相关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方面是由于产品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自身缺乏相关的标准进行约束。为了保护我国的利益,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我国除了提交相关机构解决外,更多的在思考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原因,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以降低后续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因此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可供国内企业参考和遵循的新法规和新标准。
3.2.2 消极影响
(1)增大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降低了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
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我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一旦产品不符合进口国要求,产品便无法出口,即使产品符合进口国技术法规和标准,入关时也会遭遇进口国政策规定的限制,给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价格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出现,出口商不得不使用高价格的原材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以达到进口国标准,提高的成本缩小了产品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 如 2006 年欧盟颁布的 RoHS 指令,提高了进口玩具的质量标准,致使我国玩具出口商新增了10%的成本,由此我国玩具业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也就显而易见了。
4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策略
4.1 政府应对措施
(1)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分工的影响,中国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易于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经济正在转向“新常态”,在这种转变中,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纳米技术和材料、新药物研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术等,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使中国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调整中处于有利地位。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反应机制。2003年 6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 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建设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网。同时,一些省、市、自治区也建立了 WTO/TBT-SPS 信息通报咨询体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预警服务。但现行的预警系统组织结构不合理,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分,并没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统一管理体制,使得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国家应积极推动各地预警系统的横向联合,信息共享,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反应机制。
(2)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政府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谈判力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政策、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应对技术壁垒提供及时、方便、全面的服务,这也是克服技术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策略和途径。针对国外标准和检验机构对中国的不合理技术壁垒,一方面要通过外交方式,指出其不公正的做法,另一方面要与其他有共同遭遇的国家合作,信息共享。实际经验证明,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合作比单干更加有效,胜诉的可能性也更大。
(3)推广国际通行技术标准,完善中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高达 9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也有90% 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而在中国已制定的3万余项国家标准中,只有一半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显然不利于外贸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中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缩小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
4.2 企业应对措施
(1)提升全球化质量经营理念
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实施全球化质量经营战略,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质量经营战略理念,以质量经营打破技术壁垒。要把质量与服务放在前面,要把质量创新放到突出位置,不仅要取得国际质量与标准论证,更为重要的是在取得论证以后仍然要努力进行再创新。如中国阳光集团依照欧洲环保法规与技术要求,开发出“绿色”高品质纺织品,同时依照美国法规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通过了美国最新纺织品标准,使阳光产品大批量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2)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中国向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冻猪肉、蜂蜜、茶叶等农副产品,因为农药、兽药残留量,生物毒素及其他有害污染物超过外方限量标准,被外方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玩具也因为不符合其安全标准而遭到禁令,有些甚至被挤出了国际市场。可见,产品质量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生产企业首先要实施国际标准生产的普遍化,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出口商品适应性差从而屡屡碰壁的被动局面。目前来说,就是要着力推行 ISO 9000 与 ISO 14000 等系列标准的认证和管理,这是保证和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增强适应性的关键,也是打破技术壁垒,跻身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应起到协调、服务的作用,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国内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行业协会应积极收集主要贸易伙伴的各种信息。将有可能影响到本行业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应积极了解各国相关行业标准与立法,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法律咨询,依法帮助国内出口企业维权。因此需要大力改进中国的行业协会体制,加强其与国外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积极倡导建设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协助政府在 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1]徐金记.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解析[J]. 上海纺织科技,2012(4):3-4.
[2]余刚.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2(6).
[3]WTO.Twentieth Annual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BT Agreement. G/TBT/36, 2015(2).
[4]WTO.Specific Trade Concerns. G/SPS/GEN/204/ Rev.16,2016(2).
[5]http:wto.org/.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WTO TBT/SPS Measures and Counter Strategies for China
Fang Shaoqing1, Cai Xuetao2, Cui Xiaohui1, Wang Wenwen1, Wang Ying1, Sun Weidong1, Gao Feng1, Xue Shouyin1, Geng Jinpei1, Ye Xiangyong1, Lin Haiyan3
( 1 Yantai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2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ndard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3 Shandong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BT/SPS meas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infl uence of TBT/SPS to WTO issused from 1995 to 2015,this research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WTO China exports.
international trade, TBT/SPS, development tendency, counter strategies
1)本文为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课题“中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SK20163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