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16-03-22刘安军
刘安军
摘 要:从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把握合理时机提出问题、讲究提问方法、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回答问题要中肯进行评价五方面研究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数学问题;合理时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94-02
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不爱举手发言,初三学生表现最明显,当问题出来后,课堂讨论不热烈,气氛沉闷,形成了教师单边活动过程,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我深深地意识到: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问题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也就是问题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
一、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主动性差,再加上现代科技发展,对于一些数学题目,尤其是填充题,学生利用上网搜题,作业做得准确率高。如我从中挑选一些稍微难度大一点的题目,让学生回答解题过程,结果不少学生回答不上来,我再一步追问其答案来源,场面顿时沉寂了。我觉得教学很失败,也批评了一些学生,让他们今后把疑难题目过程写出来。我把这样称之为打假行动。一段时间下来,偷懒的学生少了,真正用脑、用心做题的学生多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努力探索,我觉得课后作业必须结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学生才可能独立自主地解答,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日常课堂教学设置合适的问题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既要设置合适数量的数学问题,又要提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精练,表达清楚。
本人曾观摩了一次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该公开课的授课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了五十多个问题。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师生互动热烈,可是听课的教师总是感觉到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授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注重数量,有许多问题偏离课时教学的内容,学生虽然感兴趣,积极回答,且回答也准确,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提的问题中有一些问题重复提出,没有思考的价值,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没有多大的帮助。鉴于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应注重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的针对性,显现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突破课时教学的难点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对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时教学设计中设置数学问题时要控制数学问题数量,注重数学问题质量。如在讲授的一节新课“圆周角1”(沪科版教材九年级数学24章第3节第1课时)中,我努力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课时数学问题。问题1:回忆什么是圆心角,弧的度数?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弧的度数关系?问题2:根据圆心角的定义,结合课件图形,思考圆周角定义是什么?问题3:探究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问题4:那么,等圆中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类似的关系呢?问题5:思考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是什么样的角?问题6: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为90O时,那么它所对的圆心角是什么样的角?弦是否是特殊的弦?问题1、问题2有效地巩固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问题3、问题4的提出及探索有效地完成了本课时教学重点,即圆周角的概念与圆周角的定理。问题5、问题6提出与解决完成本课时教学的难点——圆周角定理的拓展、推论及灵活运用。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数学修养。
二、把握合理时机提出问题
数学课堂上每次提出的问题,选择何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并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已成为数学课堂有效性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合理的时机即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提问,因时而宜,虽说教无定法,但也有一定方法和技巧。具体总结如下:第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课前设疑,以问题导入新课,引人入胜;课中置疑,激发思维;课后留疑,回味无穷。把握合理的时机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勾股定理的探究”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观察课件中网格几个正方形的面积S1,S2,S3之间的有什么关系?能否用相应的边长a、b、c表示出来?线段a、b、c在Rt△ABC中分别叫什么?由此可以总结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通过适时提出上述数学问题,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勾股定理的探究,从而掌握了勾股定理。第二,在讲授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之时,设置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此时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新知识被同化,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如新课教学探究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时,应该对“等式性质”知识点设置问题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灵活而准确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困境”。数学是自然科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定义、规则,这些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况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学完“同类项”在课后小结时,我没有按常规问题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之类,而是先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到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所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呢?学生们马上展开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最后,我又问学生们:那么同类项分类应注意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我想学生一定会对同类项分类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避免了小结时常见的教师自问自答。
三、讲究提问方法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数学学科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因此数学课堂提问要讲究方法、追求完美。
有效提问的方法一: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课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指触发问题,有利于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环境。从问题的提出到学生理解接受问题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思维过程,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是有根据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提出的问题是自然的、符合逻辑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思考问题,使教师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增强问题的有效性。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第一次在教授“圆的确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第2节第3课时)中“反证法”这一知识点时,此时不假思索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反证法吗?反证法有哪些步骤?问题提出后,我看了看教室的学生们,大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几乎无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等于无效提问。课后我开始反思,如果能够把这两个问题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效果就不同了。第二次讲授同一知识点,我没有着急提问,而是通过课件展示《王戎证明道旁李苦》的数学故事,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后,说出王戎是怎么证明道路旁边的李子是苦的?证明李子是苦的,王戎用了几步?这样,由浅显易懂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提问学生明确了反证法的定义及其步骤。
有效提问的方法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类型。不同的内容要设置相应类型问题。如复习、回忆提问,通过复习、回忆提问,可以使新旧知识相互连贯,强化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复习情况;理解提问,对数学教学中需要进行理解的提问;应用提问,了解学生是否能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新知识和旧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提问,通过归纳提问,往往使学生能掌握猜想数学结论和命题证明方法;比较提问,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提问,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分析、综合提问,课堂上教师应灵活提出小问题,最后再提出如何解决原来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提问教师要有耐心,积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有效提问的方法三:课堂提出的数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循循善诱进行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灵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道数学题,促使我对这一提问方法产生了思考。
习题如下:如图1,某小学有A、B两栋教学楼,B栋教学楼在A栋正南方向36米处,在A栋西南方向300米处有一辆手扶拖拉机沿北偏东600的方向CF行驶,若拖拉机噪声污染半径为100米,试问A、B是否受到拖拉机噪声的影响?
讲解这道题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判断A、B两栋教学楼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A、B两地距离手扶拖拉机行驶方向直线CF的距离是否小于100米,那么就要分别过点A、点B作CF的垂线段AG、BE,即分别判断AG、BE与100的大小。怎么判断呢?学生会想,根据条件解直角三角形求AG、BE的长啊!接哪个直角三角形呢?学生都会想解这两个:Rt△ACG、Rt△BOE。但是让学生解三角形时,学生发现缺少条件无法解Rt△ACG,那么又该怎么办呢?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能否解别的直角三角形呢?由条件可知,∠FCD=30°那么解Rt△OCD、Rt△BOE、Rt△AOG很容易求出 AG、BE的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数学课堂提问时要增加问题趣味性,注重问题的灵活性,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问题的解决,这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显现出来了。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对于简单一点的问题多提问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千万不要老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自卑及懒惰心理,认为老师提问与自己无关,丧失了进取心。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能挖苦讽刺,甚至体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有亲切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并用适当的语气、鼓励赞扬的言辞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对学生回答问题要中肯进行评价
只要学生把问题能回答上来,教师都应及时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增加其自信心,增强每位同学的参与意识。对于回答不出来或不完整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并让其他同学补充,不要随意批评,不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不好的效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地运用提问技巧,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季冲.浅议点评式教学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3(06).
[2]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农建伟.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广西教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