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缘 金石乐
——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第一期展(上)

2016-03-22□桑

收藏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浙江省博物馆端方拓本

□桑 椹

Sang Shen

书画缘 金石乐
——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第一期展(上)

1st session of Jinshi Shuhua Exhibition in the Zhejiang Museum

□桑 椹

Sang Shen

In 1930s, YU Shaosong once edited a special supplement, Jinshi Shuhua. The content was related to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and stone tablet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Since 2016, the Zhejiang Museum releases some inscriptions, calligraphy, paintings, seal cuttings and documentations that are rare to the public.

余绍宋先生主编的《金石书画》,创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当时杭州《东南日报》的特种副刊,在近代金石书画类报刊中,颇具影响。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石书画》系列展第一期,定于2016年6月18日至8月18日,在本馆武林馆区举办。新版《金石书画》可视为余绍宋先生当年这笔精神遗产的直接继承者。展览将采取与同名刊物同步推出的模式,初步拟定每年出版一到二期,每期分碑帖、书法、绘画、篆刻、文献诸门类。与当年主要依托江浙等地的私人收藏不同,浙江博物馆将深入发掘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在展品的挑选上,兼顾作品的艺术性、文献性和地方性的原则,争取每期能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金石书画》第一期,共展出作品一百二十六件(方)。其中,书法部分为“浙江省博物馆藏碑学名家作品专题”,篆刻和文献部分,分别为“两浙印人—沙孟海篆刻专题”,以及“黄宾虹文献专题”。现分类导读,以飨读者。

碑帖

碑帖部分收录的二十种善本中,除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拓本十一种外,还包括国内几位重要碑帖藏家的私人收藏九种,公私藏本,荟聚一堂,堪称一段金石佳缘。

青铜器全形拓,近年已成为一个拓本收藏与艺术史研究的热点。浙江省博物馆藏六舟《剔镫图》,是清代全形拓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曾在2014年举办的《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特展中展出,受到广泛关注。此次再度展出,并作为《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一期的开篇作品,寄希望六舟传拓古器的形象,作为传统金石学在当代复兴的一个象征符号,更加广为人悉(图1)。

在清代全形拓发展史上,焦山鼎无疑是一件更为重要的青铜器。此鼎原名无惠鼎,为西周晚期器,铭文九十三字(又合文一)。相传最早为镇江魏姓所有,明末严嵩当政,企图霸占此鼎,严嵩倒台后,魏氏恐子孙不能永宝,遂将鼎送至镇江焦山寺保存,故又名焦山鼎。清初以降,游览焦山,传拓周鼎与瘗鹤铭,成为文人墨客间颇为盛行的一件风雅韵事。本期收录的焦山鼎全形拓本,系道光年间海宁藏书家蒋寅昉旧藏(图2)。蒋寅昉(1825-1992年),名光焴,字绳武,号寅昉,亦号吟舫、敬斋,家有藏书楼名衍芬草堂。本次展览书法部分的莫友芝篆书轴,也是赠蒋寅昉的作品。拓本上方有道光二十九年徐同柏的考释,徐氏是当时考释古文字的权威,张廷济、陈介祺等收藏的铜器拓本,多请其考跋。此鼎旧说已毁于抗战时期,但《殷周金文集成》著录器藏镇江市博物馆。笔者曾特意咨询过该馆专业人士,告之并无此鼎入藏,故推测极有可能原器已佚。

展品中还有一件端方旧藏秦铜权全形拓本,是端方赠给黄士陵的。拓本上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端方及其幕客李葆恂所作题跋,又民国十七年(1928年)金蓉镜为黄士陵之子黄廷荣(号少牧)所作跋。端方乃晚清金石收藏大家,嗜好秦权收藏,所藏秦权多达四十余种,此为尤巨者。此铜权光绪初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初归吴大澂收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端方购得。当时传拓数量不少,主要用于馈赠幕僚与友人,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端方藏秦权全形拓本,即多达数十种。中国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张拍摄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六日的老照片,是端方在武昌湖北巡抚官邸,与众幕僚围聚桌案,评赏各式秦权时的合影,堪称晚清金石收藏史上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其中,照片最右侧李葆恂手扶者,即为此铜权。①(图3、4)

吴昌硕旧藏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册 泰山刻石传世拓本,以明安国旧藏两种宋拓本为最,分别存一百六十五字和五十三字,今均在日本。国内流传最早为明拓二十九字本,也十分稀见。此册前有顾麟士所绘《癖斯堂图》,后有费念慈、吴昌硕题跋,朱祖谋、张熙观款。据册后吴氏所跋,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得自公路浦旧家”,吴昌硕有斋号曰“癖斯堂”,即源自获此拓本。吴昌硕的个人碑帖收藏,迄今未见有专题研究,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不乏善本佳拓。如近年,仲威于上海图书馆库房发现的吴氏旧藏明拓《石鼓文》册,堪称国内发现的《石鼓文》最善本之一。此次展出的浙博藏泰山刻石二十九字本,是吴氏收藏碑帖中的又一种极为珍贵的善本(图5)。

图1 《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书影

图2 焦山鼎全形拓本轴

图3 端方旧藏秦权全形拓本

图4 陶斋评权图

图5 吴昌硕旧藏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册

图6 《杨买山地记》原石拓本

图7 阮元赠刘喜海《爨龙颜碑》拓本册

阮元赠刘喜海《爨龙颜碑》拓本册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九月刻,碑在云南陆凉,道光年间阮元访得,道光七年建亭护之,初拓无阮跋,道光十二年又刻邱均恩跋,故拓本有未刻阮跋初拓、阮跋本、邱跋本等不同早晚版本之分。此系阮元赠刘喜海拓本,后经王瓘、刘鹗等递藏,前阙碑额,由刘喜海缩临补之,有刘喜海、王瓘题跋,李文田观款(图7)。民国年间曾经有正书局石印刊行,题名《最初精拓爨龙颜碑》,流播甚广(图8)。前人鉴定意见作初拓,因此碑初拓本甚为少见,故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但笔者经对全碑仔细校核,发现此拓本九行“万里归阙”之“里”字已损,十二行“卓尔不群”之“不”字撇笔中稍损,均不符合初拓本的特征,实系刻阮跋后拓本。此册虽非未刻阮跋之最初拓本,但传拓时间也甚早,又流传有绪,故也弥足珍贵。

图8 民国有正书局石印《最初精拓爨龙颜碑》书影

图9 墨妙亭玉笋题名拓本四屏

宋墨妙亭玉笋题名拓本四屏 墨妙亭系宋熙宁年间,由当时湖州太守孙觉所建,亭内搜聚汉以来湖州碑刻数十种,亭下有湖石曰“玉笋”,时贤题名几满。元时亭已废,碑石多移筑城墙,荡然无存者。明万历年间,湖州知府吴文企于丛莽中访得之,离任时,携归家乡竟陵(今湖北天门),传世拓本少见。此为石归鄂后所拓,分四面拓墨,裱为四轴,第一轴石之正面,有隶书“玉笋”二字,余刻宋、明人题名十八段,另有归鄂后清道光间人题名一段。

此四轴系陈汉弟(伏庐)旧藏,1962年为施蛰存(1905-2003年)购得。1989年,沙孟海负责筹办《浙江省博物馆馆刊》,向施先生约稿,施先生便将早年所作考证文章《墨妙亭玉笋题名》寄上,发表在馆刊第一期上,后又将此拓本四轴捐赠本馆收藏(图9)。

《施蛰存文集》中收录了致沙孟海的信札十五通,其中有数封内容,即涉及拓本的捐赠事宜。如1989年5月30日的信中说:

承许以《玉笋》一文入浙博馆刊,甚感。当在六月中旬抄清奉上,近日手头工作尚放不下也。“玉笋”拓本四轴可以奉献浙博,弟仅希望浙博为留一照片。他日如有人来,可来取去,惟须先期通知,以便检出以待。

图10 端方赠孙诒让古埃及石刻拓片

图11 旧拓金文册

图12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拓片

同年八月十三日的信中又提到:

墨妙亭玉笋四轴,想已鉴及,承馆中寄惠捐赠证书,亦已收到,烦为转致谢忱。②

睹物思贤,这件拓本,也成为两位文化老人金石交往的珍贵纪念。

端方赠孙诒让古埃及石刻拓片 (图10)孙延钊先生(1893-1983年,字孟晋,号勖庵,孙诒让之子)捐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受立宪运动影响,派端方等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宪政,在途经埃及开罗时,端方曾购得一批古埃及造像石刻,回国后,分拓友人,此即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赠孙诒让的拓本,下方有端方题记:

丙午自欧洲考政归,过埃及古国,游其开洛旧京,得五千年古刻,特拓寄仲颂先生鉴,丁未二月,端方题记。

孙氏获赠拓本后,曾作绝句三首答谢,其中有“沮仓文字重瀛隔,犹有佉卢别体书”句。又在给俞樾的信中云:“前见埃及古象形字,奇诡不易辨,窃意仓沮旧文象形字亦必如是,惜为籀斯改易,多失其原形。前年得见河南汤阴新出龟甲文数千片,内有象形字十余,果与埃及文相类……”③包括孙诒让在内,晚清有不少学者对古埃及石刻等域外金石产生浓厚兴趣,这一现象,既是传统金石学外延不断扩大的结果,也有其特定的学术文化背景,颇值得研究者关注。

图13 明 王铎 草书花卉合卷(局部)

图14 王翚 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轴

图15 任颐 周闲像轴

图16 石涛 水墨兰竹图轴

此外,如浙江省博物馆藏旧拓金文册,收录诸女方爵、史颂簋、焦山鼎、曾伯黎簠、史奂敦、吴彝盖等周铜器铭文拓本六种,有张廷济题跋,徐同柏考释以及汤贻芬观款(图11);北魏始平公造像记拓片,初拓未铲底本,余绍宋旧藏;(图12)国内私家收藏的初拓东汉《三老讳忌日记轴》,“次”字未损本,有罗振玉、王文焘题跋;东汉《曹全碑》拓本册,“乾”字未穿本,有张祖翼题跋,系民国有正书局石印底本;明拓吴《天发神谶碑》册,何绍基旧藏,前有朱为弼题首并释文,后有严可均、叶志诜、朱善旗、启功题跋;曹魏三体石经拓本轴,有王国维题跋;北魏常季繁墓志拓本轴,有罗振玉题跋;隋董美人墓志拓本轴,浓墨拓,吴让之、罗振玉旧藏;朱拓唐景龙观铜钟铭拓本册,傅绳勋旧藏,拓本后有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何元锡(字梦华)之子何溱题跋八开,字迹隽秀,颇具风神。以上各种公私藏本,都是十分珍贵的善本,限于篇幅,不再一一累述。

图17 徐悲鸿 双猫图轴

图18 江湜 杂画册

图19 黄易 山水册及潘庭筠为黄易所撰墓志铭

绘画

绘画部分的二十件作品,多为明清以来名家的精品佳作,如明王铎草书花卉合卷(图13)、周之冕梅花野凫图轴、蓝瑛秋山观瀑图轴、清弘仁梅竹双清图轴、王翚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轴(图14)、石涛水墨兰竹图轴、胡湄牡丹锦鸡图轴、任颐周闲像轴(图15),以及现代黄宾虹、吴湖帆、徐悲鸿等诸家的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石涛的水墨兰竹图轴(图16)和徐悲鸿的双猫图轴(图17)。前者系袁氏礼阏邮斋旧藏。袁思永(1876-1935年后),字巽初,一字逊初,号茧斋,湖南湘潭人,以诗词名于时,著有《茧斋诗余》。全图在八尺巨宣上画就,笔墨淋漓,气势非凡,题语亦甚古奥。1932年,余绍宋先生在东皋雅集上,第一次见到这件作品,当时众人多以为赝品,而余氏则力排众议,鉴定为石涛之精品。在《余绍宋日记》中,对此画的鉴识经过,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图20 钱载 新柳图轴

图21 汪中 设色花卉扇面

图22 吴骞 墨笔山水册

今日例称竹醉日,而东皋适为二百集纪念。因相约各出所藏名人写竹,张之壁间,以相赏玩,并招客十余人宴谈为乐,十时往下午四时半始散归。计同人所出共四十余幅,其中以巽初之大涤子兰竹巨幛、王芗泉之姚云东立轴、胡墨卿之华秋岳兰竹中幅为佳。大涤子巨幛至精悍,灏气流行,得未曾有,而诸君多致怀疑,甚矣!真赏之难逢也。因向巽初借归,坐卧其下细读之,愈觉其妙。题语亦甚妙,而诸君以为不可解。在社中悬之过高,余近来目力大损,不能细认。归后展视,适俶仁来,相与击节,益觉其妙。其文云:“昔人画佛、画龙皆不点懵,谓点之恐腾云而去,道人不谓然,妙迹何必苦留之纸上,生烟御风恣与尔,淋漓点缀。己卯二月,清湘瞎尊者石涛。”诸君疑“懵”字为“睛”之误,不知“懵”之本字为“瞢”,即“盲”也。“点盲”字甚雅饬,胜“点睛”矣。末句诸君亦多疑之,以为文义不通。其实“恣与尔”三字宜属上“生烟御风”读,意谓任汝生烟御风,我只是淋漓点缀耳,文义甚古奥,余谓非大涤子不能作是语也。④弐

此图抗战之前曾刊于余绍宋主编的《金石书画》第十一期,又作为合订本第一册的封面作品,之后便不知下落,直至近年,才重新发现于浙江省博物馆书画库房,并经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定为石涛真迹。

图23 吴大澂 墨笔仿奚冈戴熙西湖图卷(局部)

图24 余绍宋 秋晚图轴

徐悲鸿的双猫图轴,系徐悲鸿赠送给沙耆的画作。沙耆(1914-2005年)是现代中国一位传奇式的油画家,一九三七年从徐悲鸿学画,同年由徐悲鸿介绍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深造,一九四六年回国后,徐悲鸿即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后因精神疾病,长期蛰居自己的家乡鄞县沙村。文革初,堂兄沙孟海先生将沙耆自国外带回来的百余幅作品及此图,以其母亲的名义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清代以来的文人学者书画,是浙江省博物馆的一大馆藏特色,往往既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又具有丰富的文献史料价值。

展览中有一种清代著名诗人江湜所绘杂画册,即为罕见之品(图18)。江湜(1818-1866年),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都在颠沛离乱中度过,以致英年忧愤而死。作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被近代陈衍称为“咸同间一诗雄”,有《伏敔堂诗录》。是册收录江湜墨笔杂画八幅,系同治元年(1862年)为魏稼孙所作。前有黄宾虹题端:“伏敔堂无声诗”,后有江湜、棱加山民、张宗祥、唐源邺、章劲宇、钱基博、吴昌硕、丁立诚等名流题跋。原系丁辅之旧藏,丁氏弥留之际,赠予其姨甥章劲宇,后又归张宗祥。江湜画作甚为少见,据其册后自跋,仅为赵之谦、谭献、魏稼孙三位友人作过画:“皆不得已而勉为,且以此三君为近今不可多得之友,故留此拙笔,以志交谊耳。”

此外,如清代金石家黄易的山水册,收黄易墨笔山水六幅,后有潘庭筠为黄易所撰墓志铭,是研究黄易家世生平的一份重要文献(图19);乾嘉诗人钱载的《新柳图轴》,四周各家题跋累累,几尽满盈(图20);扬州学派代表人物汪中的设色花卉扇面,系黄宾虹旧藏,有黄氏题跋(图21);海宁藏书家吴骞的墨笔山水册,前有黄桂棻绘《拜经楼图》,罗振玉等题端,后有吴骞自跋,是钱镜塘捐赠乡贤文物中的精品(图22);吴湖帆旧藏吴大澂墨笔仿奚冈戴熙西湖图卷,卷窄画精,颇耐赏味(图23);余绍宋的《秋晚图轴》,一九二九年作于杭州寓所,曾送往海外展览,且有影本流传,抗战爆发后失之,后经友人从上海购得寄归,余氏亲自补记题跋,敝帚自珍之情,溢于言表(图24)。

注释:

①仲威《〈评权图〉中觅权:晚清金石文化一窥》,上海《东方早报》2015年1月14日;陈秀《端方与〈陶斋评权图〉》,《收藏家》,2000年第5期。

②《施蛰存文集・北山散文集(二)》,1717页、171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③转引自孙延钊《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三三八页。

④转引自余子安编著《余绍宋书画论丛》190-191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劳棠)

猜你喜欢

浙江省博物馆端方拓本
乘兴看山多
——黄宾虹纪游山水展(上期)
越颂
——中华文物中的浙江传奇
惊“扇”之人
以刀代笔
——浙江省博物馆藏版画展
端方的古怪演讲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失父
《贾养材墓志》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