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研究文献作者合作度分析
2016-03-22,,,,
, ,,,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又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发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等。国际上统计CP的发病率为1‰-5‰,我国小儿CP患病率为1.8‰-4.0‰,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临床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是引起新生儿脑瘫的主要原因。为了给临床有效治疗小儿脑瘫提供科学依据,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实验研究受到持续关注。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借助Ucinet可视化软件,对国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我国缺血缺氧脑损伤幼鼠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获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的题目、摘要,检索时间为2015年11月11日。检索策略:(“缺血缺氧”or“脑性瘫痪”or“脑瘫”) and“鼠”,用模糊方式进行检索。将检出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出。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将符合既定检索式并公开发表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实验研究期刊文献的题目、摘要纳入本文分析。排除无作者的文献、摘要、地方资料汇编摘要、消息、新闻报道、硕士和博士论文等,重复发表的文献只取最早发表的1篇。
1.3 文献筛选
由2位课题组成员依照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对获取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阅读、鉴定和筛选。如意见不统一,请第三者仲裁解决。
1.4 数据分析
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 2.0),提取数据源文件、整理关键词信息,对每篇文献中作者的共现情况进行搜索统计生成共现矩阵,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个作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图谱,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D)、中位值(四分位间距[IQR])呈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情况
按照既定检索策略,初步获取文献68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ATI)查重,人工阅读摘要,必要时阅读全文,去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篇,最后纳入文献685篇。
2.2 作者分析
纳入文献共涉及1 731位作者(共出现2 942次,人均1.70次,4.29人/篇),其中1 257位作者(占72.62%)参与1篇文献的研究,18位作者(占1.03%)参与11篇及以上文献的研究(表1)。其中发文最多者为陈惠金,1999-2009年参与发表论文32篇,平均2.91篇/年,但作为第一作者只发文8篇。
表1 作者参加研究与文献数量关系
2.3 发文分布
统计第一作者发文发现,发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共468人,其中发表1篇的作者345人(占73.72%),发表2篇的作者76人(占16.24%),发表3篇的作者27人(占5.77%),发表4篇及以上的作者20人(占4.27%)。文献计量学洛特卡定律[2]揭示了作者数量与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规律:在一个学科中发表1篇论文的人数大约为作者总数的60%,发表2篇论文的人数大约为发表1篇论文的人数的1/4,发表3篇论文的人数大约为发表1篇论文的人数的1/9……发表n篇论文的人数大约为发表1篇论文的人数的1/n2。本文统计结果表明该领域作者发文数量与洛特卡定律不符,说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还未形成高产稳定的研究团队。
发表文献3篇及以上的47位作者的发文量、研究区间、研究时长及年平均发文量等见表2。从表2可见,47位作者的研究时长为1-17年(从发文第1篇开始)之间(±SD:6.11±3.62;Median 5.00,IQR:3.00-8.00),发文为3-11篇之间(±SD:3.98±1.64;Median 3.00,IQR:3.00-4.00),年发文量为0.23-4.00篇之间(±SD:0.89±0.64;Median 0.75,IQR:0.50-1.20)。研究时长为4-9年之间的作者有25位,研究时长为1-3年之间的作者12位。年发文量2篇(含2篇)以上的作者2位,年发文量1-2篇的作者19位,年发文量1篇以下的作者26位。
表2 发文3篇及以上作者的发文量、研究区间和研究时长
2.4 作者合作度可视化分析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创新难度的逐渐提高,学科交叉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工作既需要优秀的科研带头人,也需要一个协作的团队,科研论文合著现象已经非常普遍。邹承鲁院士撰文指出,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整个工作的主要设计者或系列论文的主要负责者。论文的第一作者常常是具体实验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多数情况下是研究生或博士后,而不是实验室的固定人员[6],通讯作者通常是课题负责人。因此对论文作者合作度社会关系进行统计时,单独考虑以第一作者进行科学评价时具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体现论文作者合作度特征,选用作者均一统计法[7]能较全面反映合著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
本文中,发文3篇及以上的47位作者为核心作者,其所发的188篇论文作者合著网络关系进行可视化(图1)。显示了22个相对独立研究团队。根据作者紧密度、发文量等从中取5个团队进行分析。第一个研究团队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核心组成,主要研究成果为神经营养因子-3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修复作用[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海马神经元增殖变化[9](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第二个研究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组成,主要研究成果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葡萄糖的HI脑保护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研究不同血糖浓度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的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三个研究团队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组成,主要研究成果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匀浆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陕西省攻关课题)[11];第四个研究团队由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山市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组成,主要研究成果为黄芪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后海马治疗作用的研究(江苏省科委基金课题)[12];第五个研究团队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组成,主要研究新生小鼠缺氧缺血后p53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脑损伤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图1中22个研究团队之间相对独立且没有关联,其中只有一个研究团队运用针灸作为干预手段,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进行实验研究。
图1 发文3篇及以上文献作者的合著关系图
3 结论与讨论
3.1 发文数量不乐观,未形成高产稳定的研究团队
衡量一门学科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参数指标:一是在这门科学中所发表的文献数量,二是发表这些文献的科学家。本文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的高产作者47位,其中发文最多者11篇,他们为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或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文献作者发文分布情况结果分析发现,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在近18年的科学生产率没有达到洛特卡定律要求,作者发文量与洛特卡定律不符,核心作者数也未达到普赖斯定律50%的值。采用SPSS 19.0对发文量、研究年限、年平均发文量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D)、中位值(四分位间距[IQR])呈现。结果表明,我国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实验研究领域起步较晚,科研人员的专注度不够,尚未形成高产稳定的研究团队,没有实力雄厚的多产作者群,产出成果的数量不乐观,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领域人员的科研学术水平、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3.2 缺血缺氧脑损伤幼鼠领域研究团队合作度有待加强
纳入分析的文献685篇,共有1 731位作者在1998-2015年期间从事缺血缺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创新难度的提高,学科交叉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现象不断增多,论文的合著现象逐渐普遍。因此,本文在对文献作者合作度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采用文献作者均一统计法,采用Ucinet 6.0软件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个作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图谱,以便较全面反映合著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在22个研究团队之间相对独立且没有关联,只有1个研究团队运用针灸作为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进行实验研究,说明该领域各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度有待加强,同时应重视针灸和康复训练在该研究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4 结语
目前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方案很多,但是能真正有效治疗HIE的成熟治疗方法还在探索之中[14]。如尝试多种药物或药物与非药物联合等综合治疗方法,以期相互取长补短,增加疗效,从而降低HIE致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庭生活负担。据文献报道,头针、艾灸疗法均可有效改善HIBD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BDNF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发挥其生物活性,但二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15]。科研人员应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探索头针结合艾灸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BDNF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基金,有计划地引导科研人员运用针灸、康复等手段进行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临床实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小儿脑瘫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缺血缺氧是新生儿脑瘫发生的重要病理环节,现代医学对缺血缺氧性小儿脑瘫的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针灸与功能康复训练的有机结合是治疗脑瘫最有前途的方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