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2016-03-21周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未来设备

周莉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建校于2009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所属的公办完全中学。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冠名并委托管理,人大附中在软硬件建设、管理团队输出、师资配置等方面均给予支持。在建校之初,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就指明了学校的定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突出地体现着人大附中担负社会责任最大化的理想。西山学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

校园环境—— 教室

1. 硬件设备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全校园覆盖无线网络,1对1班(开展1对1数字化学习的班级)师生每人配备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借助苹果平台上的教育软件和工具、社群媒体网站的学习平台以及移动学习设备,开展学生全情参与、高效互动、实时反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媒体素养、创造能力等21世纪技能。

2. 学习设备与网络资源使用细则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影响着利用自带设备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教室里就有了“学习设备与网络资源使用细则”。

绿色许可(受鼓励的行为),例如,良好的使用习惯、使用学习配备的内容规定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电子作业和展示作业(可使用学习设备的时间)。在课堂上依据教师的指示开启和关闭电脑及iPad,进行调节静音、启动耳机等操作。暂时不使用电脑时,将电脑屏幕置于15度角;暂时不使用iPad时,将iPad反扣在桌面左上角。到校时,确保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可保证在校期间正常使用。正确引用互联网资源,如在报告或作品中注明引用来源地址。小组协作时,尊重学习伙伴的智慧成果和隐私。

黄色警示(如违反,将予以提醒和警告),例如,不在许可时间外使用学习设备,不影响学习群体中的其他同学。在校期间,保证将学习设备和网络用于学习及学校相关的活动。不会将学习设备、网络资源、软件、技术用于游戏、商业活动或追求金钱收益。未经允许,不移动和使用他人的学习设备。

红色禁区(如违反,相关人员可能被减少使用学习设备和网络的机会,并由年级及学校相关部门按“教育四要点”进行教育)。例如,不在笔记本电脑和iPad上安装任何游戏;不使用学习设备浏览、下载、存储、打印不良网站信息。

基于SMAR模型的课堂教学探索

1. 基于padlet的语文写作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1)padlet简介

Padlet之前的名字是Wallwisher,是类似许愿墙的意思。其创始人Nitesh表示,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我想往互联网上放点东西,怎么办”,当然有很多答案,放图片你可以去Flickr,放视频你可以去YouTube,但是Padlet可以给你一种更方便全面的聚合体验。Padlet采用类似的方式,其页面组织形式是以Wall(墙)为基本结构的,每面墙都是一个独立的网页,双击或者直接拖曳一张照片就可以在这面墙上创造一个单元,可以添加标题文字,附上一个URL即可把另外一个网页的信息保存过来,也可以从本地上传文件到单元中,或者用网络摄像头拍摄一张照片。这些单元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摆放在墙上,可以调整大小。

(2)padlet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语文读写课,教师以阅读朱自清的《春》为引入点,利用“秋叶之美”电子书,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秋叶,并进行交流,为写景片段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学生利用Padlet在网页墙上用50~80字描写一种或多种秋叶的美。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

利用Patlet 写作教学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 教师在分享学生作品时,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屏幕,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不在教师的分享上。有多少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不知道。作品展示时,不能放大,字体太小,如果学生看电子白板,不方便。

② 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增大。多数学生都在同一个patlet上输入自己的作品,在输入自己作品的同时,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写作内容和进度。

2. iPad和mac教学的价值分析

西山学校采用美国iPad项目规划鲁宾普恩特杜拉Ruben Puentedura提出的SAMR 模型来分析将技术作用于教与学的过程。

从西山学校公开展示的24个教学案例来看,目前教师们的大部分教学实践活动仍集中在替代和增强层次。

3.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需要输入根号,可是学生们在键盘上找不到根号,于是有一个学生打开了百度,在百度搜索里提问“如何输入根号”。可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1对1”并不意味着学生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他们仍需要参与传统课堂活动。技术会被应用在它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比如,用于加强教学效果、节省时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等;技术应用着重强调个性化,关注创造力、沟通力、合作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技术加入后必然需要修订或重新定义学习活动。

学校的教师

学校目前有三位教师被认证为“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Apple Distinguished Educator,ADE)”。其中一位教师同时被认证为涵盖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苹果专业发展顾问(App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ultant,APD)”。他们为未来学习项目提供课程支持、教师培训、学生项目学习等专业咨询和团队引领。

教师们常用keynote、mindmanager、微信等工具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家都在交流如何能将Padlet使用得更好。学校校长助理高满生老师就是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榜样。

家校沟通机制

家长可以通过设在每个年级的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学校也有许多活动开放给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学校生活。通过建立在移动设备上的在线交流平台,所有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实现全天候的互动与分享。

反思与启示

影响视力、辐射伤害、书写能力下降、损害思维发展等是在控诉电子设备危害时常用到的几大核心罪状。不可否认,这些危害的确存在,但技术的发展是趋势和必然。事实上,各类电子设备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且渗透度和粘合度日益增强,关键是怎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课本知识是学习思维方式的载体,而思维方式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工具。

1. 建立学校愿景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by John H. Schaar)我们希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考和探索,令学生拥有在数字化时代获得幸福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教师有明确的愿景,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应用相应的技术,在教学中做哪些改变。学校教师对技术的愿景不是基于外界压力,不是因为别人都在搞“互联网+教育”,所以我们也不能落后。学校不是给人展示那些精良的设备来作为自己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而是从教师内部做出改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准备。

2. 探索让iPad和mac更好地凸显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不能为应用技术而应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成功与否,与精心的方案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要从多技术融入教育的角度来展开,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否则,只可能成为一次“昂贵的失败”(Gliksman,2011)。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连贯性和多样性的应用;明确目标、搭建基础设施、全面沟通交流、制定管理策略等;学生与教师的iPad和mac应用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等;iPad与mac在教学应用有一个渐进式整合过程。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将成为常态。

3. 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前,学校最好能升级无线网络以保证设备功能的良好发挥。学校应制订相关对策,或提供设备保险服务。培养学生责任心,确保便携式设备免被盗窃或损坏,帮助学生克服分心和实现自我管理。

4. 教师支持需要持续

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时间的工作坊和讲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思维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一对一项目的成败。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学习资源类型和评价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课后的学习活动也要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对学校管理层来说,通过自身的言行塑造榜样以推动项目应用,同时,鼓励教师将技术看作一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之一,鼓励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5. 家校信息沟通机制

学校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让家长关注孩子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学生更能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效果。家校信息沟通的有效策略有:书面通知,一对一接待,网上答疑等,与家长开诚布公,形成项目合力。实施前,理智地指出项目并不承诺学生学业的提升,但肯定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深远影响,比如学习投入度、学习合作、创造力培养等。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FHB110182)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未来设备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