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21张国静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摘 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了解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势在必行。本文在调研、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职教集团视角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G14EB108)相关成果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实施中、高职衔接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则是课程衔接。如果不是以课程衔接为纽带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将只限于表层的衔接,只有通过课程衔接才是最深入、切实可行的衔接。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中高职衔接,在中高职模式衔接方面进行了多种渠道的有效探试,但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的衔接模式还没有形成,导致中、高职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

1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表现

1、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具备贴近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提升主要是由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两部分课程知识的习得而来,但是目前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专业课程存在着很大的重复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两部分组成。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升学主要是选择对口的专业,或者是与中职学习相邻或者相近的专业,如中职时期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他们升入高职后多数是学校建筑工程技术,虽然两者专业名称略有不同,但是就业面向主要都是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等城镇建设行业,为使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无论中职还是高职,其核心课程大体都是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课程,虽然授课内容深浅度,但是所有教材及基本知识大都是相同的,导致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重复现象及其严重,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有效进行。

2、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来源主要是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课薄弱,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都是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学、英语等科目比较薄弱,加上中等职业学校重技能、轻理论,强调文化基础课以“实用、够用”为度,主要是为专业课服务,导致学生十分轻视基础课,最终导致文化基础课成绩十分不理想。而升入高等职业院校以后,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完全没有像学习专業课程那样轻松,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文化基础课成绩普遍偏低,说明中、高职在文化基础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脱节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连贯性和统一性,不能对普通高中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造成这种结论的一个关键性原因就是目前高等职业学院生源来源的多样性,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很难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中高职衔接的质量,因此目前中高职衔接的瓶颈问题即是课程衔接问题。

3、其他课程衔接不对称

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过程中,除专业课、文化基础课衔接错位的问题外,其他课程也普遍存在衔接不契合现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因此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会酌情开设公关礼仪、应用文写作、美育等人文类课程,开设这类课程本身是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理念不同、地区差异等原因,导致学生对人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生升入高职院后,在这些课程的设置上,很难做到与中职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2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成因分析

1、管理体制衔接不畅

众所周知,中、高等职业院校分别由不同的部分管理,有的属教育部不同司局分管,有的属行业办学,归行业主管部门分管,导致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出现横向的条块分割,纵向的分层管理,中高职衔接缺少管理部门的衔接和管理体制的统一,使中、高职衔接在主管部门沟通的成本和难度方面在无形中得以增加,制约了中高职衔接性政策文件的制定、执行,如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课程标准一直没有开发,缺乏整体性的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使得中高职课程衔接出现重复、脱节、不对称等现象。

2、对课程设置理念的认识不足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大体上是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组成,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其中不乏将课程结构改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模式,但传统的课程结果依然难以摈除。同时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有效衔接,高职院校的课程 设置不是中职课程设置基础上的提升,而是重复现象严重,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3、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而目前我国中高职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分,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缺乏一致性的课程标准,各个高职院校虽然招收中职毕业生,但是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却不能兼顾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做不到因材施教。

3 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探讨

1、优化培养规格,明确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市场需求。那么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就要以学生技能衔接为突破口,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最终通过课程体系衔接的调整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2、优化课程结构,避免资源浪费

针对普通高中弄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有基础的问题,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保证让普高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得到全面的提升,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充分体现出高职的“高”之所在。

3、 转变课程设置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的教育形式,但在终身教育体制的引领下,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学生的最终教育,而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中职和高职学校要注重人文课程的设置,注重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2] 周长春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3(20).

作者简介

张国静,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