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关联度

2016-03-21王尚雄汪锦源位文祥钟富虹郝东桥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职业规划对口

王尚雄 汪锦源 位文祥 钟富虹 郝东桥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公认的社会老大难问题。大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屡创新低,而与此相反的事实确是有些行业人才缺口十分巨大。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说是大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规划根本就没有影响,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无法让学生学习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所相关的专业。本文深入探究了这个问题,在全面细致的调查数据分析下,得出相关结论,并对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就业;问题和建议

1 背景

这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增多和面临的就业压力增大,还有人们激烈争议“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等相关的问题出现,给学生在选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带来不少的干扰。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屡创新低,而奇怪的是有些行业人才缺口却十分巨大,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是教育制度的不够完善,还是专业设置和选择出现了偏差?

2 调查

(一)调查对象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包括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年级的学生,学校涵盖了专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211院校和985院校。第二类是已工作的社会人士,工作年龄段分为2年及以下、3-5年、6-10年、11年及以上。

(二)调查工具及方法

我们的调查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的工具是问卷星网站,我们通过编制网络问卷,利用各种网络渠道散布出去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线下是通过实地派发纸质问卷的方式派发问卷,填完后立即收回,有着较高的效率。总计回收学生类有效问卷355份,社会人士类有效问卷245份。

线下问卷的发放方面,我们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发放问卷,①学生方面,根据学校层次和学生年级,我们选择分层抽样的方式②在已工作的人方面,我们在上海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随机发放问卷。例如大型超市,商场,新华书店门口等,以确保问卷的随机性。

我们根据调查分析出来的结果,得出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关联度大小值,再结合对已经工作人员的所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以此探究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匹配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关联度主要因素。

3 数据分析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人士的专业相关率高达78.14%。

通过问卷分析,专业对口的人群中有31%的人选择专业的方式是通过自己查阅资料,38%的人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选择专业的。

专业相关人群对专业的满意度高达80%,大學期间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比例也高达80%,其职业满意度达到60%。从问卷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专业相关人员选择工作的依据首先是个人兴趣(42.8%),其次是未来发展前景好,工作稳定,薪水理想。并且69%的相关专业从业者认为在校期间所开设的课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大帮助。如果让他们重选,仍然是工科和理科被选择的比例最高,可见工科和理科的专业对口比例是最好的。

在校期间对职业有过规划的人占79.17%,其中77.63%的人工作对口,22.27%的人工作不对口;其中64.47%的人对就读专业满意,35.53%的人对就读专业不满意;其中69.74%的人对目前的职业感到满意,2.63%的人对目前的职业感到不满意,27.63的人感到一般。

11.46%的人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54.55%的人表示做过职业规划, 45.45%的人没有规划。9.09%的人对原专业满意, 90.91%的人对原专业不满意,不满意和满意的比例高达10:1,可以看出由于对所学专业的不满而影响导致了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完全不相关,即没有选择与原来专业相符合的职业。63.64%的人对当前职业感到满意

调查样本这中认为在校期间课程设置合理的共有45.83%的人,认为在校期间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共有39.58%的人,认为在校期间专业设置无所谓的有14.58%的人。

其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占71.88%的,其中57.97%的人认为课程设置合理,33.33%的人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8.70%的人认为无所谓。

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的原因中,我们发现个人兴趣占了50.03%,而在以个人兴趣为前提选择了专业以后,83.33%的人最后就业对口,不对口率仅为16.67%。

如果再给他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16.63%的受访者会选择工科类专业,16.67%的受访者会选择理科类专业,选择财经类的最多,达37.5%,约占4成。可见当今社会的财经热依然持续。63.54%的受访者重新选择此专业原因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56.25%的受访者重新选择此专业的原因是发展前景好,大多数的受访者比较看重此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此专业的发展前景的好坏。

4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人士的专业对口率高达78.14% ,同时,进行职业规划对于提高专业对口率有正面效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专业以及之后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可以看出在大学阶段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原专业的满意程度与所从事职业的对口程度呈正相关

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于专业的设置感到满意。其中专业对口人群中大部分对于专业设置满意,专业不对口人群中大部分对于专业设置不满;

对口率与兴趣的相关性非常明显,越是以兴趣为原因来选专业的,未来工作的对口率就越高

重选专业选项中,原专业为理工科的人的后悔率最低。选择财经类的人的比例最大。

建议

1对学生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如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可以通过转专业或者其他方式进入自己较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盲目听从父母并不可取。无法转专业者可试着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

2对高校

1)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根据。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在某些行业人满为患的同时也会出现在某些行业门可罗雀的境地。适应社会的人力市场是学校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将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为一项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

2)增加专业选择的柔性。兴趣决定着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投入程度。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从而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4)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社会需要大学提供优质的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是高校的责任,优质的教学质量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理想的人才。

5)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保证学生对于今后从事的职业有着明确的规划。

4对国家

根据市场需求对高校招生规模进行控制。

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直接原因。国家层面要加强对于人才市场的监控,对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较低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治理。

为学校和社会搭建就业平臺,帮助学校和社会实施信息对接。信息不对称对于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个极大的危害,长期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牛鞭效应”,从而导致某些专业人才的供大于求,由此导致专业对口率的低迷。国家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使社会和高校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学校和社会达到人才供需的平衡点。

5.对企业

企业应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给大学毕业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企业应多于学校进行双向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认识社会,并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麦克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麦克斯2014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R].2014.

[2]纪宝成.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刘扬.大学专业与工作匹配研究: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实证分析[R].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尚雄: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汪锦源: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位文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

钟富虹: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

郝东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职业规划对口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