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之探微

2016-03-21费丽莉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热点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费丽莉

摘 要:社会热点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信息传播量较大的一些事件。初中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热情较高,将这些社会热点与教学工作巧妙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热点;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1 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的意义

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如果完全依附于教材有限的信息,难以避免出现枯燥乏味现象,而将社会热点融入教学之中则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融入社会热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社会热点本身就是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他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些热点,而将其纳入教学设计之中,摆上桌面进行探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更为浓厚。

二是融入社会热点有助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社会热点来源于生活,与历史知识相比更具生活气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实现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拓展。

三是融入社会热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将这样的信息融入历史教学中,在分析探究和理解把握环节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能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四是融入社会热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将当前一些社会热点与历史教学内容相比较相结合,以极具震撼力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的尝试

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尝试选取与教材相关的社会热点融入教学设计中,在教学组织环节加以灵活运用,效果非常明显。

1、架设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的桥梁

历史科在中学阶段被很多师生视为副科,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死角”,这已是不争的社会事实。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的重要突破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语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对知识的掌握也就越牢固。因此,学生一旦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好历史自然就不在话下。

在历史课堂上,架设起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的桥梁,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要做好这一点,教师至少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养:首先,要养成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现实的好习惯。如平时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国际国内时势和社会新闻焦点等。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挖掘教材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此外,教师要多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当学生学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经过时,笔者把2010年南非世界杯与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结合起来,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2010年世界杯在哪里举办?(学生回答:南非)你们知道南非最南端的大海湾叫什么吗?(学生回答:好望角)为什么会有一个这么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第一个发现好望角的欧洲航海家是谁?另外还有哪些航海家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过重要贡献?……课堂上,当笔者把问题一提及世界杯,同学们就议论纷纷,课堂立刻沸腾起来,他的学习热情立刻被点燃,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2、发掘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著名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曾说:“……基础教育要改革,改革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此给学生所谓的客观知识不是第一重要的任务,而是把揭示知识背后反映出的价值意义(包括价值判断、价值认同)放在教育的首位。”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它在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人文精神、法制观念、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倘若只会用陈封、冰冷的历史史实加上空洞的说教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但历史教师如果敢于改变观念,不断创新,尽量把社会热点引入历史课堂,让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互衔接,利用社会热点来解读历史,或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社会热点,这样时代久远的历史就会变得近在咫尺,如身临其境,原本枯燥、僵硬的历史知识也会变得鲜活和灵动,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熏陶,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就会得到很好培养。

如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应当顺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受自然界的惩罚。在学习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把环境保护这一热点问题与庄子的思想联接起来,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前环境恶化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是由于人类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掠夺性地开采各种自然资源,制造工业垃圾,忽略了环境的保护所造成的。可见,以上教学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庄子“天与人‘不相胜”思想主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当然,社会热点与历史的衔接点还很多,只要我们多关注社会现实,多研究历史教材,就不难发掘它们,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有了更丰富、有效的教育素材。

3、借助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学史以鉴今”,从历史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社会实践,这是历史学科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学科魅力。何谓历史?历史就是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它集聚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饱含了人类智慧。现实生活中,历史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历史的惨痛教训向我们敲响沉重的警钟。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关注社会热点,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与历史联系的灵感,引导学生借助社会热点与历史知识的联系,利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以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3 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合社会热点的思考

将社会热点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是活跃历史课堂、提高教育效果的一項创新。教师在将二者有效结合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要保证思想引领性,所选取的社会热点要适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好以史为鉴、以古论今的作用。第二个是要保证素材的生动性,选取的社会热点最好能够有影音资料、图像、数据和文字等,这样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三是要保证思维拓展性。所运用的热点要具有代表性,要广为人知,要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提高思维分析能力的作用,使其成为历史教学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张威.《浅议社会热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7)

[2]庞惠.《运用社会热点促进历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1(3)

猜你喜欢

社会热点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引入社会热点丰富历史课堂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