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看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21马斌
摘 要: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在毕业之后能够学有所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很好的与市场挂钩,而这也正是高校办学和生存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学校教育与市场挂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专业调整
以学生的就业为专业结构设置的基础,并结合相关的市场有针对性的改变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在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的问题。但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却始终困扰着决策者们。在这其中,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来说,学校要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调研确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某些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基础适当的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输出更多对社会有价值的专业人员。
1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增加不同层次、类别的就业机会,缓解供求总量失衡。从需求类型上看,人才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各类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各类研究所等行政单位。而分布在工业、农业、商业的人才则很少,有些行业甚至十分的缺乏人才。此外,就人才分布的行业发展形势而言,在传统产业工作的人会远远多于新兴行业的人才。例如,政府投入最多的汽车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层次比较高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业,这些行业对人才的缺口是比较大的。除此之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十分的缺乏。而这些缺口在将来都会成为限制经济高效可靠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同时能带来需求类型的改变,特别是会增强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就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满足更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 根据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高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是一项十分庞杂、需要考察研讨的复杂工程。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与地方经济发展配套之外,还要考虑清楚学校整个教学系统的合理性和整体性,不能因为盲目跟从市场需求的安排,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得一塌糊涂。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同时,要高度重视省级就业指导部门在指导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关键作用,强化对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的强有力优势指导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招生数量。再有,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吸引力。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3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人才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的人才市场对专业应用型的人才需求较多,对理论型研究的人才需求较少;对机械设备等偏向于工学的人才需求较多,对于那些文科类的人才则需求较少;此外,传统行业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接受新鲜血液的注入,学校在当前的形势下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合理的设置自身的专业结构和教学组成,使学校或者是学院的教育趋于一体化和科学化。
(2)部分高等学校在学科的设置和工作方向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几点问题:就目前的学校专业设置而言,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都得到了起步,在某些类别已经形成了相关专业的集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学校的学科建设没有自身的特色和自身的品牌。此外,相关的专业设置没有进行良好的市场调查,与市场存在很大的脱节问题。学校自身专业的整体化和协调性不是很好,难以在校内形成良好的专业相互促进的氛围,各个专业都各自为战,使众多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针对于上述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办学模式,积极的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变,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发展导向的综合性高校。
(3)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建议以及几点改造意见。在学科的建设和改革之前一定要对现有专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充分的分析,将主流的几个学科群之间的关系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一条学校发展的主线学科群,并对相关的专业在授课和资源分配上有所突出。再者,为了使学校的发展更有层次,需要扩大对生源的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学科建设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预科、专科、本科这三类。在上述的任务完成后,一定要明确学校自身在整个教学行业内的定位,坚持走“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战略,以学生的发展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拥有更好的就业选择和更加广泛的就业面,最终使学校成为本地区的实用性教学单位。除了上述的几点内容外,学校应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的筹建附属的学院,为相应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在完成了相关的设计工作后,一定要请权威的专家来校进行实地的考察,使整个的过程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燕.ESI全球学科排名与江苏高校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15,(3):53-55
[2]吕伟耀,程俊英.基于高校学科建设的人力资源配置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8):150-152
[3]李川,宗淑萍,刘雪春等.发挥学报平台作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71-1173
作者简介
马斌(1988-),女,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辽宁省高中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中心,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