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研究

2016-03-21王旭东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高校创新

王旭东

摘 要:随意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对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也对高柱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图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基于这种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然后提出了服务创新策略,对现代高校图书管理的发展起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创新

随着以网络和移动互联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生存方式,尤其得到具有超强接受力和对新事物高敏感度的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它在改变读者信息需求、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最能体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信息服务工作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摆在图书馆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形式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信息资源来源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现有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馆外协同资源还包括OA资源、机构知识库类型的资源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涵盖了搜索引擎、数据库、分散在网络社区的数字资源,同时多媒体技术软件及网络技术软件、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也将成为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藏资源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借助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手段向多元化、交互式的方向改变。

1.2 读者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呈现离散化、广泛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除了通过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外,还可以通过知识分享网络Google、Google print、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维基百科等强大的搜索引擎随时随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强的功能,满足了读者便捷、高速、碎片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博客、微博、微信、电子图书等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加离散、更加广泛,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黏性。

1.3 对读者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化、内容的碎片化,在增加图书馆可利用资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源的同时,也使读者面对庞杂的资源和交互对象,在判断其质量,进行合理选择上增加了难度。读者如果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很难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资源,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学习焦虑。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策略

2.1 创新信息服务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树立强烈的信息服务意识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创新的基础。新媒体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给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新形势更新其信息服务理念,建立新媒体思维,打破当今的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场所、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性,充分以读者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增强“读者在哪里,服务在哪里”的服务意识,宣扬“无所不在”的一种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

2.2 探索信息资源建设新途径

图书馆的馆藏是其信息服务的基石。高校图书馆为了高质量地开展信息服务,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应在进行读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建设方案,实现馆藏结构、不同载体文献的和谐统一。在当前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文献资源建设的新途径。①充分利用免费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按学科、专业对有利用价值的网络免费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和筛选并向读者推介,以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②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深层信息服务和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托,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色馆藏资源正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③加强馆际合作、促进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以及相关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共建共享方式,以适应各种文献的迅速膨胀、用户需求的快速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④开辟多途径的读者荐购渠道。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开设“读者荐书栏目”,还可以借助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进行读者荐书,及时满足特定用户对目标资源的需求。

2.3 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准确性、权威性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其知识化特征更为显著,这些特点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职业素养要求,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超强驾驭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组织以及知识的再造能力),还要有学习掌握新技术能力,开展多形式的知识创新服务能力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应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给其带来的挑战。

2.4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面对今天的数字化、网络化日益繁荣的信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使信息服务模式向知识、智慧、智能、开放以及泛在的创新方向转型。以用户为中心,将信息服务深入到用户的学习与科研一线中,嵌入用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深度的一站式知识服务。嵌入式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创新之路,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不断利用媒体新技术(如手机图书馆、微博、微信、RSS信息推送服务等)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建立起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使读者真正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成为读者身边的图书馆。

2.5 改革创新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从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起点与进展看,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为: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培训、文献信息检索利用课教学。其中以文献信息检索利用课为主体。由于传统的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文献信息检索利用课正受到信息素养体系的巨大考验。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变革、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①借助网络环境建立在线学习系统、图书馆导航、指南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②社交网络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信息组织的个性化、信息发布的独特性特征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在社会平台(博客、微博、百度等)站点上设立主页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③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倡导的嵌入式馆员服务为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能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各种信息需求问题,是一种更为“解渴”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达到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生动性、开放性、合作性、交互性的平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的中心,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改变信息服务理念,不断引进新技术手段,开拓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真正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龙叶,雷英杰.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9).

[2]洪佳婉.新媒体视野下大学图书馆媒体宣传建设探究[J].图书馆学刊,2015(3).

[3]刘荣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4).

[4]姚伟.基于社会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5(3).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高校创新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