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探析

2016-03-21王小红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密管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政务是我国政府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本文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基本理论出发,系统剖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管理工作,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安全、保密、优质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应用使政府的工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因电子信息在的传输及共享上需借助互联网才可达成[1]。同时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风险。此外,诸多电子公务信息属于机密性内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及稳定,因此必须重视电子信息安全保密性的管理。

1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为改进和优化各项工作流程,重组组织结构,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构建精简、效率、廉洁、公开的政府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是政府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二是政府和外部社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强化群众监督,提升工作效率。

而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而言,就是通过一定程度,在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下,充分应用好行政、法律及技术等方式,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给予管理[2]。主要是人员管理、制度及组织建设,而尤以人员管理为主。同时,还应强化保密管理,也就是要加强对涉密的具体载体、管理人员及相关事项等开展管理,包括对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行为保密,还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保密管理。

2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中的问题

各地区、各层级的政府机关是电子政务的主体,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得到良好发展,国家信息安全的组织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并制定了一系列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电子政府信息安全的规范化和专业建设。但是,也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2.1 有关法律建设滞后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府有序开展的基础。在相关立法上,近年来我国制定并出台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结构上相对单一、分散,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体系,主要是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法律,同时在信息安全保障建设上未能进行全面规划,同时还未制定关于信息跨境、隐私保护及信息共享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正是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致于出现网络信息犯罪的空间。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也日益复杂化,所以为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管理机构未能统一和健全,使得安全管理的基础体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因缺乏统一性、专业性的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导致同层级部门之间的交流难度加大,而上下级部门间的政令难以畅通,更不要说跨区域、跨级别、跨行业间的信息交互。另一方面,规范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缺失。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制、实施认证机制等均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所要具备的[3]。但是,当前各级政府通常注重技术层面的保障措施,而对管理体制的规范建设不够重视。现阶段,我国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工作尚未制定统一标准,所以在安全责任上难以追查。

2.3 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首先,缺乏核心技术。从当前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看出,整体水平较低。自主品牌的研发上不够,包括芯片、微机主板、网络路由器等核心硬件,都需要进口满足。即使有一些产品是自主研发的,但仍需要到国外进行加工,而此类加工环节则有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所应用的各种硬、软件大部分是来自国外,这就是使得我国政府电子政务信息易受到外界的监视、干扰及窃取等,严重威胁到政务信息安全。其次,网络技术尚未成熟,互联网安全规划上也未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安全风险[4]。因网络建设规划未得到安全、科学的设计,及缺乏前瞻性,又因为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投入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以致于电子政府在运行中,因受到不同瓶颈影响而导致流量受限,对IP地址也未能进行统一规划。

3 强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管理能力的对策

3.1 健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机构

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涉及多个方面,范围也较广,要求政府各机关单位和社会部门间强化沟通和合作,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以确保在遇到异常情况下,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已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就是统筹政府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但是尚未有专门的文件具体明确如何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管理机制,应尽快加以明确和落实。可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助协机构,以强化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及交流,根据我国实际,应以国家安全部门为中心,其他政府部门必须相互协作,实现联合化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

3.2 制定合理可行管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实施分类别,分层级管理。应明确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的职责,逐级逐层的落实好责任制,强化组织管理,人人需要签订责任书,责任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其次,要制定电子政务系统维护制度。应根据政府工作实情,创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包括软件安全、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及恢复、系统变更等方面的管理。再次,应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应积极强化电子产品、移动存储设备、无线设备,尤其是涉密载体的应用管理,以有效规范各种关乎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设备应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所应用的各种产品均需要由指导单位统一采购,应选用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通过的国产产品[5]。最后,应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监督机制。为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可将监督检查作为长期工作开展,以此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3 加大信息技术研发力度

应不断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研发,要充分借鉴以往科研经验,将国家创新推动发展作为有力的牵引,整合国内科研力量,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坚,积极做好加密通信技术、芯片、操作系统、核心网络设备、数据库及办公软件的国产化创新工作。需要把关系到国家网络安全和电子政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牢牢的握在手里,提高信息安全和保密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国产软件开发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自主研发、先进设备体系,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充分满足转型期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要求。此外,还应加大电子政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包括硬件研发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4 结语

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而这就需要重视并不断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应认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性,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法律体系,同时要加大专业技术的研发力度,全面强化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乐坚,林向民,许哲君.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10,23(6):144-146

[2]裴大容.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管理热点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7):288-289

[3]张燕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探究[J].企业导报.2012,10(11):202-204

作者简介

王小红(1975-),女,汉族,陕西,本科,讲师,陕西省委党校,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保密管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加强军队文职人员队伍保密管理工作的对策
浅谈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的保密管理
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信息安全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