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2016-03-21徐飞龙
徐飞龙
【内容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久,尚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是尝试新型教学方法的绝佳时机,“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要求下提出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并由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解惑。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引导 探究 感悟 应用
应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先引导、再探究、后感悟,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有所不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新教法的核心理念。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
一、引导——教师是主导者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惯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短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考试成绩也有一定的保证,满足了教学进度的要求。然而,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灌输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了。新课改的环境下,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上。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模式,是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课堂的主要形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引导者,是区别于以往教师定位的。由于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减轻,并且开始发生角色转变。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不必事无巨细地帮助学生学习,只需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相应的引导即可。由于学生并不适应自主学习,在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的时候。这个经历不只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探究——学生是主体
在“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方法中,探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教师“引导”的回应,也为“感悟”做好了准备。“探究”过程是指学生对物理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及探索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束缚,学生会获得高昂的学习动力。在这种动力的催化下,物理学习的效果会显著提升。从应试角度来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不被教师的想法束缚,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在物理考试中也会获得更高的分数。从学生个人发展来讲,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必备的一种能力,对今后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对教师来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要能够发现想法中的闪光点,并进行合理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摆脱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在一时间转变学习方法。换言之,即是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阻碍了教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以往的教学束缚。例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被课本所局限,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加强对这一章的认识。实验是对课本知识的验证,是加深学生理解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比重,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实验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另一收获。此外,实验也会让学生获得高昂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比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
对教师而言,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的时机。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当学生仍旧无法解决困难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脉络,寻找问题原因,让学生自己战胜困难。
三、感悟——学习的升华
“感悟”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步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当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努力探究,便会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但是为了让感悟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可以选择用文字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互动的模式,以提问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模式被提出来不久,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因此,教师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而教学模式本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结语
“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模式,满足了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除了各个环节的任务,教师也要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只有“引导 探究 感悟”三个环节无缝对接,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 2013(06).
[2] 阎金铎. 中学物理教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