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Go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2016-03-21金淑丽张大治JINShuliZHANGDazhi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文献综述高尔夫

金淑丽,张大治JIN Shuli, ZHANG Dazhi



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on Go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金淑丽,张大治
JIN Shuli, ZHANG Dazhi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心理训练、运动心理训练、高尔夫心理训练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归纳了目前高尔夫心理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欲通过该研究对今后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起到参考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尔夫;心理训练;文献综述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湖州,311231。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a, Huzhou Zhejiang, 311231,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consulted lot of literature abou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Sport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golf psychology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help of the knowledge of sports psychology,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go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playing golf.

Key words:Go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Literature review

2009年8月13日,国际奥委会通过高尔夫运动重返奥运会的决议。高尔夫成为2016年、2020年奥运会比赛项目,随着高尔夫运动在全球的快速发展,高尔夫作为一种集心理、体能、技术于一体的运动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于此同时也将高尔夫竞技推向了更加激烈的赛场,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高尔夫运动员开始认识到心理因素以及心理训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优秀高尔夫运动员的技术差距有限,心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1 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综述

1.1 基本情况

2003—2013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高尔夫的文章共6820篇,以高尔夫心理或高尔夫心理训练为索引对象进行检索的文章共16篇,占总数的0.23%。本人查阅到的有关高尔夫心理训练的著作9本,其中国内著作3本占33.33%,分别是赵志明、何峰著的《高尔夫球—基本技术与实战策略》,王晓钧著的《高尔夫心理学》和张建国著的《高尔夫实战心法》,国外著作6本(其中包括中文译本2本)占66.67%,分别是W.Timothy Gallwey著的《The Inner game of golf》、Tom Kubistant 著 的《Mind Links The Psychology of Golf》、Tim Underwood著的《Christian Golf Psychology》、Cory Vanthuyne著的《Mind Works-The Psychology of Golf Learning Program》、Mel Flanagan著的《Golf psychology》、约瑟夫.帕兰德执(著),罗炯、龙小安(译)的《高尔夫:心理游戏的艺术—100个经典高尔夫建议》和艾德里安.弗莱尔(著),刘海燕(译)的《玩转高尔夫—高尔夫核心技巧和心理战术详解》。

1.2 高尔夫心理训练概念界定

在对高尔夫心理训练进行概念界定前必须先对运动心理训练进行界定,因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尔夫项目属于运动项目的一种。从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有关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心理训练的文献来看,大家对运动心理训练的理解是不同的:一方面目的不一,有人认为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形成良好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创造优秀的成绩;有些人认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其为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的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这里强调心理因素的加强和提高以及让运动员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并且把心理训练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控制与自我控制的过程。另一方面针对对象不一,他们认为不仅对于进行运动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适用,而且对于体育运动中的普通群体同样适用。

表1 高尔夫心理训练著作一览表

根据本研究通过参阅有关资料对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作出以下定义:广义的理解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对普通群体或运动员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强身心健康的需要;狭义的理解是采用专门性的具体训练方法改变运动员或普通群体的某一心理因素,以适应体育运动、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同时每一个运动项目又都有其特点与特殊性,所对应的心理训练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每个运动项目则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理训练体系。

综上所述,高尔夫心理训练就是指根据高尔夫运动的特点,对高尔夫球爱好者或运动员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强身心健康的需要;狭义的理解是采用专门性的具体训练方法改变高尔夫运动员或高球爱好者的某一心理因素,以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最后本研究所采用的高尔夫心理训练的定义为:高尔夫心理训练就是指根据高尔夫运动的特点,采用专门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对高球爱好者或运动员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强身心健康的需要、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1.3 高尔夫心理训练国外研究现状

高尔夫球运动自从500多年前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风行之后,至今已走过了一段漫漫长路。从18世纪开始,高尔夫球运动传入北美。1788 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地方性报纸上出现了有关当地高尔夫球的报道;1795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而在此前,英国最早的高尔夫球俱乐部——绅士高尔夫球社已经宣布成立,1755年又成立了“皇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即现在的“圣·安德鲁斯皇家古代高尔夫球俱乐部”。这两个高尔夫球俱乐部对苏格兰高尔夫球运动乃至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均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们是制定高尔夫球运动规则的鼻祖。要研究高尔夫心理训练现状,不能不提及英国、美国这两个高尔夫运动的超级大国。

英国作为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对于高尔夫的研究也一直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但由表1可知对于高尔夫心理及心理训练的研究却也成果平平。美国既是高尔夫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领头羊。据美国国家运动用品协会的报告,1991—2001年10年间,美国人参与高尔夫的人口上升了8%,达到了2 660万人,2010年这个数字突破了3 000万。即便是这样的高尔夫大国和心理学大国,出版的“高尔夫心理学”著作也是少之又少。

从英、美两国的著作对高尔夫心理学及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研究表明应用心理学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高尔夫运动并开始尝试用心理学知识为从事高尔夫运动服务。同时也表明高尔夫教练员及球员都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因素在高尔夫运动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尔夫竞赛中,他们需要心理学知识,需要用心理学知识从事教学、练习、竞赛,也需要用心理学理念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只有心理过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此类著作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实用价值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遗憾的地方。首先在理论体系方面,由于他们的编写目的过分关注实用,所以明显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知识系统性、论述严谨性、科学逻辑性和实例完备性。其次在实用价值方面,这些著作着重偏向于高尔夫竞技中的心理战术,对于心理训练提及甚少,且所表述的心理战术或心理训练都比较抽象与理想化,实用性又仅限于经验之谈或科普适用水平,即只教导球员在心理调节方面“应该干什么”,不但缺乏给球员提供“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解释,而且罕有切实可行的心理调节和训练方法。对于学习者很难从这些书中获得一门完整的高尔夫心理学知识体系,也无法明了高尔夫运动心理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更无法给球员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有益指导,对于高尔夫教练员和球员来说于教于学均存在不足。总之根据本研究对高尔夫心理训练的定义,以上著作连其狭义定义都没有达到,因为此类著作重点在于针对运动员比赛的需要,很少谈及平时训练的需要,定义中另外两个关键词“体育教学”以及普通“学生”则更难兼顾到。当然尽管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对于高尔夫心理训练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还是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的,推动了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与发展,以及为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3年9月由著名PGA职业巡回赛教练、心理学博士约瑟夫.帕兰德执笔的《高尔夫:心理游戏的艺术—100个经典高尔夫建议》中译本终于在于中国面市,该书使高尔夫心理训练有了新的突破,不仅对高尔夫心理学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且为进一步研究高尔夫心理训练提供了巨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依据。书中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指出了在高尔夫运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解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现实可行的建议并配以现实写实的插图。通过对该书的学习,每一位球员都能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如何影响身体活动和生活习惯,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心理训练方法,摆脱困境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一名更好的球手。

1.4 高尔夫心理训练国内研究现状

19世纪末高尔夫运动传入中国,1931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商人在南京陵园中央体育场附近开辟了高尔夫球场,合办高尔夫俱乐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已有9座高尔夫球场,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球场慢慢就全部消失了。1984年现代高尔夫正式进入中国,同一时期中国正规的第一家运作的高尔夫球会在广东省中山市落成——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这象征着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正式拉开帷幕。1985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成立。中国高尔夫产业经过近20多年的历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12年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高尔夫球会已接近700家,打球人口约500万,而且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潜在消费人口近1900万,其产值超过600亿人民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高尔夫国家、亚洲第二大高尔夫市场。预计20年内,中国高尔夫消费人数将超过5000万,高尔夫消费将达到5000亿,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尔夫消费大国。

图1 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分布情况

随着高尔夫运动在国内的盛行,相关高尔夫的研究陆续跟进,本研究对高尔夫心理训练有关的16篇文章、3本著作及1份培训材料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将目前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高尔夫球手研究、高尔夫竞技比赛的心理战术与策略研究(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培养、比赛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应对策略、赛后心理调节及恢复)、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与心理程序的研究。

(1)对高尔夫球手的研究,主要包括高尔夫运动员自身心里素质的研究,高尔夫运动员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高尔夫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又包括其感知觉特征的研究(即球感、杆感、肌肉力感、方位感的研究)、性格特征的研究(即内外向、自控力、自信心的研究)、思维特征的研究(即思维的想象性、创造性、预见性、灵活性)、情绪特征的研究(即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适宜性的研究)、注意特征的研究(即注意的指向性、稳定性、快速性转移的研究)。高尔夫球手常见心理问题包括四大心理范畴十大心里矛盾,即:认识范畴矛盾,包括策略与直觉、意识与身体两对矛盾;情意范畴矛盾,包括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意志和行为两对矛盾;人格范畴矛盾,包括自信与担心、理智与冲动、成功与失败三对儿矛盾;人际范畴矛盾,包括礼仪与人性、诚实与作弊、为人喜欢和令人讨厌的矛盾[1]。2011年梁丽凤在《高尔夫球手心理素质研究》一文中,从高尔夫运动的心理特点入手,分别对高尔夫运动的独立自主性、户外松弛性、文明礼仪性、技巧多样性等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高尔夫球手心理品质独特的感知觉特征、注意特征、情绪特征、思维特征、性格特征[2][3]。无论从研究的时间上还是内容来看,关于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不断被研究者以及球员们所重视,同时也表明无论是高尔夫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研究还是其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对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都至关重要。这些研究也验证了彼得.寇斯蒂所说:“高尔夫成功的要素,以顺序为心和挥杆,好的挥杆只占了成功的20%。基本上,在球场上的每一个人动作都很好,因此赢家必须具有冠军的心”。肯定了打好高尔夫球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个观点。

(2)高尔夫竞技比赛的心理战术与策略研究,主要包括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培养、比赛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应对策略、赛后心理调节及恢复。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培养主要研究分析了高尔夫运动员在比赛前会产生失眠、头痛、发抖、没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严重影响自身心理状态,出现紧张、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最终导致比赛失利,由此吴茜在《对高水平高尔夫选手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培养的研究》提出了心理调控能力培养的5个方面,即意念力培养、分散思维的培养、平和心态调控能力的培养、集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增强自信心能力的培养。2014年陈泓任在《高尔夫比赛发球失误心理分析及发球心理策略研究》中对高尔夫比赛中发球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认为球杆选择焦虑、对发球结果担忧、首发球与第一洞发球紧张、对距离期望过高等严重影响了球员的发球行为,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提出成功发球的心理策略与自我心理调控的手段和方法[4]。针对以上不良状态,一些研究者开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提出心理战术与策略,即通过调节呼吸、学会放松、认知改变、思维重建、积极的自我谈话、完美动作表象等方法消除恐惧、树立自信、镇定情绪、减少失误、享受比赛、保持激情、正常或超常发挥。赛后一般有两种结果,即赢与输,文章通过如何正视输赢、正确看待好与坏,从经历中汲取经验为更好地投入下一次比赛

做准备等方面探讨了赛后心理调节及恢复的方法,如:用冥想的方式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对比赛最佳状态的表象动作进行反复演练形成自动化模式,优雅地接受胜利、保持谦虚和谨慎,积极分析失败、从中吸取经验。世界球王班·侯根说:“打高尔夫球80%靠智慧心,20%靠体力(挥杆)”高尔夫运动实质就是一个集心智(智慧)与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过程,要想在竞技比赛中取胜,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对高尔夫竞技比赛的心理战术与策略研究也变得异常重要,通过对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验证,让更多的高尔夫运动员步入高水平球员行列。

(3)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与心理程序的研究,这一方面最大的突破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王晓钧教授所著的《高尔夫心理学》,其有机地将现代心理咨询、辅导技术和高尔夫运动结合在一起,在借鉴成熟心理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并提出了众多专门针对高尔夫球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即:目标设置训练法(包括长期目标训练法和短期目标评估法)、身心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集中注意训练法、突然干扰训练法、有意忽略训练法、认知-行为调节训练法、思维阻断训练法、认知改变训练法、合理归因训练法、理性情绪行为训练法,以及影响对方的心理技巧。在心理训练程序部分,也专门为球员设计了若干心理准备程序,这些程序有:想象心理准备程序、注意心理准备程序、情绪心理准备程序、体力心理准备程序、球场地形准备程序、果岭研读心理准备程序,恶劣天气心理准备程序[5]。而在此之前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与心理程序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心理训练方法长期处于理论层面,无法正真地运用于实践,从而导致高尔夫心理训练方面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是高尔夫心理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运动员良好个性特征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是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的重中之重,是高尔夫心理训练研究的必然,王晓钧教授所著的《高尔夫心理学》为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是高尔夫运动员教练员的福音。

2 小 结

(1)研究表明,高尔夫心理训练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对高尔夫球爱好者及运动员、教练员来说具体、可行、有效的高尔夫心理训练方法或方案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因此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相关研究应朝着受众者的需求出发作深入的研究。

(2)较高尔夫运动在全球的高速发展,高尔夫心理训练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而言高尔夫心理训练可借鉴相对更成熟一点的运动心理训练相关内容,取其精华并用于适合自身的部分开展实验和应用研究,比如运动心理量表的应用等。

(3)由于全世界的高尔夫球场没有一个是相同的,高尔夫运动除了受心理、体能、技能影响之外,还受到当天的心情、天气、球场和球友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要研究高尔夫心理训练必须对高尔夫运动本身的特殊性、高尔夫文化等进行再认识。

(4)加强高尔夫球手的心理训练,促进其良好个性特征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高尔夫球手以及高水平球手成功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王晓钧.高尔夫心理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 梁丽凤.高尔夫球手心理素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59~63.

[3] 吴 茜.对高水平高尔夫选手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培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89~92.

[4] 陈泓任,张 永.高尔夫比赛发球失误心理分析及发球心理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51~53.

[5] 王晓钧.融合创新:高尔夫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10,27(4):154~160.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文献综述高尔夫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高尔夫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