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幸福德育”体系 创新德育工作路径

2016-03-21武汉市江汉区清芬路小学罗小英

成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学校

■武汉市江汉区清芬路小学 杨 玲 罗小英



构建“幸福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工作路径

■武汉市江汉区清芬路小学杨玲罗小英

一、幸福德育解读

德育乃教育之魂。长期以来德育陷入为德而育、言行两张皮的低效困境,德育的本质和方法究竟在哪里?

基于清芬路小学的历史积淀,我们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幸福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幸福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工作应以幸福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幸福是德育的必要条件,以幸福观为切入点建构德育创新路径。

我们在实践中,对幸福德育有了自己的解读,将德育看成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品德、获得幸福生活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实践、生命体验和精神发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幸福感,提升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通过幸福校园文化的熏陶、幸福德育的实施、德育课程的开发以及幸福德育评价的开展,探寻适合每一位孩子的教育,让所有学生在幸福文化的润泽中,努力成为“健康、聪慧、乐学,友善”,拥有适应未来发展底气的一代新人!

清芬路小学幸福德育体系

二、幸福德育载体——构建学生立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幸福课程”

德育一旦与课程联结起来,就使其无论是从时间、空间、人员内容、方式方法等,由不确定、空对空转向实打实,从而使“德育为首”不再是一句空话,“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不再是一个幻想。我们尝试构建了“幸福德育课程系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为指向,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两大类:基础型课程主要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语文、数学等国家课程;实践型课程主要指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体包括“四节”与“四课”。

1.学科促德——做“实”基础型课程,传统课程优质化

(1)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的道德课程,是德育的主载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做实。《江汉小主人》、《本色德育教材》是我区的特色教材,我们以此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德系列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

(2)以学生所有的国家课程为依托,瞄准课程中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学科教学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五种幸福素养目标要求:语文、英语等学科除利用教材中的显性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育学科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包括体育游戏中的表现,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发展;音乐和美术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数学、科学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信息、劳技等学科要渗透对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

2.活动育德——做“精”实践型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化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育德”是幸福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将德育活动纳入课程,就能规范活动的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流程,确保德育时间,增强德育实效。多样化实践型课程的实施是实现学生个性多元,幸福发展的主要保证。我们着力打造幸福校本课程“四节”“四课”,“四节”即书画节、诵读节、生态节和体育节,“四课”指健康生命课程、缤纷花语课程、翰墨丹青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此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体验幸福,分享幸福。

(1)我的节日我庆祝

校园节日课程的开发与构建,已成为我校幸福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节上,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班班书声琅琅,师生、家长齐诵经典,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体育节上,本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宗旨,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享受体育盛会的乐趣。书画节上翰墨飘香,书法大师进校园、学生书画作品展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提升了文化品位。生态节,更是成为每个学期的亮点,作为“湖北省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环境教育活动是学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孩子们自主设计、评选生态徽章;亲手给回收的书本登记造册,进行循环使用;观鸟小分队、环保小分队的同学“笔记自然”,感受探索中成长的快乐。“我的节日我庆祝”,缤纷多彩的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

(2)我的课程我做主

“四课”即幸福校本课程,分别为健康生命课程、缤纷花语课程、翰墨丹青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健康生命课程包含男孩女孩、灾害自救、跳花绳、乒乓球、点心制作等;缤纷花语课程主要有丝网花制作、电脑绘画、艺术欣赏等;翰墨丹青课程则与书法、国画、经典诗文诵读等传统文化有关;学科拓展课程内容则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目前,我校已开发开设此类课程达20门,所有课程分别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供学生选择。“我的课程我做主”,诸多个性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多元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生拥有幸福人生提供课程支持。

幸福德育课程,其实是一种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它追求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整合,课内课外的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整合,互相借势,彼此促进,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

三、幸福德育实践——把握成长中的最佳时机,引导“幸福体验”

教育,给了学生很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丰富而又有差异的体验,教育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主动创造——这就是“生命”和“成长”的历程。

从哲学的角度看,“体验”伴随着学生道德认知和践行的全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尽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践行,需要通过不断的体验来强化。

我们德育中的体验,要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教育、关注实践的经历感受,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会做人的内在机制,让我们的德育由表及里,深入有效。

如何将这个体验活动推向深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几个做法。

(一)尊重学生需求——促进自我发展

何谓“幸福”,那是一种主观愿望,是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的主观感受。学校德育活动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和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虑和照顾每个学生的意愿,促进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角,我们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校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是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一次缩影,也是一次学生自主体验活动。该活动共分为发出倡议、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整合采用三个阶段。活动征集内容包括节约水电、文明行为、爱护绿化等.在历时近两周的活动中,广大师生热情参与,共收到了推荐的55个作品。很多征集来的标语语言生动、极具个性。学校从每班参赛作品中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这些作品还被署名且长久展示在校园里,成为美丽校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在亮丽的风景背后,是孩子们亲历活动的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深化了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校园代言。

除了“我的学校我代言”的活动,学校还开展了“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墙壁我装扮”的活动。这些活动创设出了良好的情境,在温馨的氛围中调动了全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的幸福假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特色文化”大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班级特色活动。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智慧去分享——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表达,给我们呈现出各种精彩的画面:有的是亲子美食图册;有的是快乐出游记:孩子们用丰富的照片展现了自己快乐的假期旅行。还有的是体艺训练营。在训练营中,孩子们对自己假期提出了体艺训练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目标,坚持跳绳、踢毽子、吹竖笛等等,孩子们感慨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家长们称赞这无论是对孩子的技能还是意志品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关注的是孩子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释放。

(二)捕捉道德表现——亲历自我教育

体验,是引导学生认知的一个过程。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这需要我们教师因地制宜的引导、发现,将感性因素融入到实践中,促进孩子内心智慧与价值的觉醒与发展。

“今天我就成了你”角色体验活动,是我们学校打造的一个德育品牌活动。每学期,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家长积极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校生活中多为孩子创设体验的角色,如开展争做“一天家庭小主人”、“一天值日班长”、“小交警”、“小公民”、“卫生宣传员”、“图书管理员”、“小小售货员”等,角色体验活动,让德育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内心的感悟。今年教师节,“今天我就成了你”的互动体验活动的体验主题是“我是小老师”。从几百个报名的孩子中选择了几个体验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这四门课程老师一天的工作。在过程中,有孩子哭了;有孩子半路打了退堂鼓。这就是德育活动中学生真实的表现,是德育无形和有形的转化。于是学校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德育表现,挖掘了孩子们道德表现背后的东西。随后,学校利用了集会时间,对参与者、被参与者、老师进行互动和采访。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感受。在大家的真情流露中,既有对老师工作的深入理解,也有对自己昔日行为的反省,更有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平常应该怎样去尊重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老师通过活动促进自己进一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师生活动中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使得该活动真正有效,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武汉晨报》和武汉教育电台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我们在德育实践活动中,重视的就是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心冲突,挖掘活动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从而使我们的德育一表及里,令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充实教育内容——融合多彩生活

江汉区的“本色德育”强调的就是德育的平实、本真。我们的教育内容就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打破封闭的课堂、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默然的不知道回报。为此,我校以学习雷锋“知恩图报,回馈他人和社会”的精神为共同活动主题,结合当月妇女和植树节,开展感恩的系列活动。在大队部的倡议下,孩子们行动了起来。低年级用“爱的拥抱”感恩行动表达爱意。中年级对父母一天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体会父母的艰辛。高年级则用一封家书传递亲情。学校环保小队还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展开调查活动。我们感恩的内涵延伸到了回报父母、长辈、老师、自然、社会。充实了教育内容,让学校活动和家庭活动、社会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学校走进了丰富多彩生活中。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幸福。2014年4月,学校抓住校园装修的契机,引导学生去关注幸福校园的每个角落,关注成长的每个瞬间。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真情去感谢。用图画、信、诗歌、文章等形式展现出了在我们的新校园,在我们的身边,温馨愉悦的幸福瞬间!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们的家长也加入到了寻找幸福的历程中。我们变枯燥的说教为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变深奥的教育内容为无形的渗透与正面的激励。

“诵经典、习汉字、练运算”素养提升工程,也为校园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除了校内经典诵读比赛,学校将活动和校外紧密联系,形成了合力。在校外,学校积极开展“快乐阅读——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低年级和父母共同制作读书书签,中年级以表格分享和父母一起读书的感受!高年级通过读书笔记和父母交流读书心得。多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家长懂得重视文化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我们还在“幸福假期”的活动中,将孩子融入到社区活动,将传统文化和“送春联”、“为福利院老人诵经典”活动有效结合。既拓展了德育内容,也将学生带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

我们的体验活动以学生兴趣为主,渗透情感,强调内化。又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实施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构建,培养孩子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四)幸福德育评价——记录成长中的每份努力,共享“幸福约定”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我们深深地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必须给每个孩子一把评价的尺子,促进他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于是,我们构建了“人人争当幸福少年”的德育评价体系,用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记录孩子成长的努力!

1.激励:你不仅只是现在的你

每学期初,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本小册子——《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学生成长手册。手册的使用与学校开展的争当“幸福少年”评比相结合,作为在小学阶段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从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中精选七个制成“幸福卡通娃娃”徽章,透过雅行、感恩、健康、勤学、低碳、特长、公益七个评价指标,设立相应的七个幸福少年的评比,让孩子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引领孩子知道——你不仅只是现在的你,当你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健康的习惯、文明优雅的行为,你就能飞向更好的自己。

2.发现:你还可以是这样的你

“幸福少年”评比活动以学生的生活范围及他们在其间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为前提,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出发,根据区本色德育的育人目标,将其细化成具体的要求。“幸福赠言”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扬长进取,“幸福约定”倡导知行统一,自律自强。我们以“互促赏评”为主旋律,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在《我和幸福有个约定》手册中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尝试,每一份努力。我们将评价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作用。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认可自己,悦纳自己,从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发展:你应该是这样的你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在清芬路小学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备受关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两年过去了,“幸福少年”评比的开展,《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学生成长手册的推广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因得到积极评价而发生的改变。走进清芬,这里的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信,健康快乐;谦逊,乐学求知。追根溯源,当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和他的外在行为高度一致,他才能认识到“我应该是这样的自己”。

在每年的儿童节和元旦,孩子们期盼的“幸福超市”就隆重开业啦。孩子们把一学期积攒的卡通徽章变成幸福超市的通行证。这些徽章是孩子们在行规、学习等各方面得到的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等的奖励。孩子们凭着通行证到“幸福超市”去自由选购奖品,奖品从学习用品到书籍到“免作业卡”,“社会实践卡”到送给父母的小生活用品一一俱全。这些奖品既是孩子对自己的奖励,也成了他们送给父母长辈、同学朋友的礼物。幸福超市不光是激励孩子的载体,更成为传递友情、亲情的纽带。

在幸福德育的探索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师生们在幸福的沁润下见证彼此的成长。我们也将秉承幸福理念,从幸福入手,给每个孩子一把评价的尺子;给每个孩子一个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孩子拥有参与的权利;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