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6-03-21苏国安吴丽君李晓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学校调研

苏国安 吴丽君 李晓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苏国安吴丽君李晓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调研以承德市双滦区、滦平县、隆化县、围场县、平泉县农村村小、偏远教学点教育教学现状以及特岗教师教育教学、生活情况为重点,采用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体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形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专题调研。团队成员对承德市各县区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研判,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我校教师教育专业调整以及课程整合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特岗教师;调研

依据 “做精师范教育”,突出“民族特色”,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向地方型、应用型、特色型转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发展目标,2015年5月~6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组成调研团队(成员见附表),到承德市双滦区、滦平县、隆化县、围场县、平泉县就承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专题调研,以期为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我校教师教育专业调整以及课程整合提供数据支撑。

调研以农村村小、偏远教学点教育教学现状以及特岗教师教育教学、生活情况为重点,采用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体访谈、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走访农村学校30所,其中中学8所,小学及中心小学、教学点22所;听取各县区教育局主管局长、相关股室及学校领导汇报30多场;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的指导教师等不同层面人员座谈20余场,150余人次;随机交流近100人;发放并回收调查表、调查问卷100余份。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承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辖8县3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96万。近年来,承德市各级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河北省有关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规定,把义务教育作为重大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教师专业化、教育质量优质化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在发展中逐步走向均衡。

(一)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增多

1.义务教育经费、生均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11-201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增长(详见表1);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2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高出省定标准113元;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也高于国家标准。

表1 2011-201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单位:亿元)

2.教育专项投入计划基本实现

(1)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免学费35.3万人、2.38亿元,其中农村免学费31万人、2.26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围场、丰宁、平泉、隆化、承德县5个试点县的13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受益人数超过全部在校生的60%。

(2)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得到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小学、初中每生每年500元、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元和1250元,年均受益学生约3万人,受益比例占全部寄宿生的23%。2015年家庭困难学生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中学每生每年1250元

(3)教师培训费逐年增加。2014年人均400元,2015年达到人均500元。

(4)教师财政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地区差额津贴各县依据县域档次标准发放(详见表2)。

表2 农村教师地区差额补助情况统计表(单位:元)

(二)硬件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办学条件得以改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近年来,承德市共投入2.84亿元,改造学校215所、面积35.8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此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教师工资补贴等项目资金3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发展。

2.推进标准化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2011年以来,全市已经建成300所标准化小学、100所标准化初中。在标准化小学、初中就读学生比例分别达到78.5%和96.3%;2013年,承德市完成了60所初中、240所小学的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任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583和887元,超过省定标准218元、192元。乡镇初中教学仪器投入,与县城无太大差异。

3.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装备工程。投入资金2.1亿元,8个县区完成了县域内教育城域网建设和教育部“人人通”工程,新建多媒体教室2500个,乡镇及学区中心校基本实现“三通”全覆盖。

(三)合理调整学区、学校布局,发挥学区研训室主导作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1.充分发挥学区研训室主导作用,使研训常规化。承德市从2004年开始学区建设,到2011年全市已建成65个学区。学区建设打破乡村行政区划,按照交通相对便利、区域位置相对集中、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原则,以人口出生率为依据,科学地规划教育行政区划,实现了学校、资源、教师的全面整合,每个学区都成立了研训室,承担教研和教师培训双重任务。各县区形成了县教研室——学区研训室——校本教研的三级研训网络,使教师全员培训常规化、制度化,教研员远离教学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使教研真正植根于教学。通过教、学、研一体化研训,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逐步实现。

2.合理调整、分布中小学校和教学点。2012年,承德市共有小学574所,教学点686个,在校生24.91万人;初中8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完全中学4所,在校生10.33万。到2014年,全市小学调整为487所,教学点850个,在校生26.2万人;初中9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生10.4万人。总体来看,小学学校数量呈下降趋势,教学点数量呈上升趋势。以围场县为例,2011年,围场县教学点全部取消,到2015年又恢复到36个。

(四)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1.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承德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5万人,其中小学1.66万人,初中8021人。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各县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在职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仅滦平县,2014年教师培训就达2338人次。

2.招录特岗教师缓解农村教师紧缺问题。2009年至2014年,承德市共招录特岗教师4705名,极大缓解了农村和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尤其是音体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紧缺问题。

3.加强中小学学校和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中小学校禁止跨区域“择校”和“大班额”招生,合理划片,学区管理,统一电子学籍,免试就近入学等措施,把中小学校和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开齐国家规定各类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小学各年级按要求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晨会等课程;各学校不同程度的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第二课堂,组织社区活动,自编系列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研发做的有声有色。

二、承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1.各县区生均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尽相同。如:平泉县投入高出省、市标准很多,围场县投入则低于省、市标准,且围场县因取暖期长达6个月,坝上的5个乡还要更长一些,43%的公用经费用于支付冬季取暖费,其他方面经费则尤为紧张。

2.市政府规定的每月300元班主任津贴迟迟没有落实到位。如:平泉县,班主任津贴依然执行的若干年前每人13元的标准,班主任的付出与所得差距太过悬殊。

3.尽管小学、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1000元和1250元,但对一些特困生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

1.农村部分学校和教学点教学仪器、计算机、图书等配备还不能完全达到省定标准,心理实验仪器、心理咨询室、校医室等设施严重缺乏。

2.农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缺乏,致使部分农村学生到县城就读,挤占县城教育资源。如:围场县,县城小学2014年仅农村学生就有1100名,县城初中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新生来自农村。

3.“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尚未完全覆盖到全市850个教学点,特别是“两平台”建设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实现全覆盖,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部分农村学校条件较差,难以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如:围场县下伙房小学,没有供教师备课使用的电脑和网络;平泉县榆树林子小学,教师备课需自备电脑、自己花网费,或者学生放学后使用教室教学用电脑备课。

(三)教师编制整体不足,村小和教学点全科教师极为缺乏

1.县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严重缺编。如:围场县,2015年按市政府核定编制,普通中小学教师为4276人(承市机编办[2008]27号),现缺编236人;隆化县,核定基础教育编制3939人,现缺编422人。因缺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一人多科现象非常普遍。

2.编制动态调整不及时。近几年,教师编制没有随着寄宿制学校、寄宿生人数,课程数量、农村教学点等不断增多而得到及时补充调整,很多农村学校不得不自聘教师、宿管、安保人员,解决岗位急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仅代课教师(主要是农村小学、幼儿园)就达1765人之多。

3.现行核编方式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农村教学点为例,仅隆化县就有215个,其中一人校79个,按照小学“生师比1:16”计算,79个学生只需要5名老师,而实际占用了79个老师。截止到2015年7月,隆化县教学点代课教师有205人。

4.“退一补一、先补后退、临退转岗”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临近退休或身体不好的教师不能顶岗上课,没能及时转岗,出现教师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编的现象。据统计,2005至2011年,全市共减少教师4134人,仅补充2402人。

5.学前教师占用小学教师编制情况较为普遍。2005年核定教师编制时尚未普及学前教育,因而学前教师没有编制,大部分学前教师占用的是小学教师编制。

6.村小和教学点全科教师极为缺乏。村小和教学点普遍采用“2+4”学习模式,即小学生低学段在村小或教学点就读,高学段转到寄宿制中心小学就读。低学段采用“包班制”或“复式” 教学,教师都是临近退休或代课的,只能维持正常上课,其他的无暇顾及,急需全科教师。

(四)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成长缓慢

1.承德经济欠发达,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详见表3)。

表3 特岗教师流失情况统计表(2009—2014年底)

(1)一些特岗教师服务期未满,就参加全国各地人事部门组织的公招公考,一旦入围即自行解约,或以辞职形式离职,外省户籍特岗教师尤为严重。

(2)偏远学校条件艰苦,原本分配的新教师就少,培养成手后都到更好的学校任教,很难留住。以平泉县七沟中心小学为例:2009年至今,特岗教师流失十几名,因教师缺乏导致平行班从8个降到6个,班容量从30多人升到60多人。

(3)特岗教师招聘地域跨度大,存在离家远,交通费用高,找对象、谈恋爱难以及婚后两地分居、照顾孩子难等诸多实际问题。在回收的问卷中,在“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选项中,选择远离家庭亲友的占61.86%,选择生活问题和个人感情问题的占22.68%;在“找对象情况”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不容易的占81.44%,容易的只占1.03%。

(4)农村生活条件较差,没有单独教师宿舍和食堂,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周末学生放假食堂停餐,他们没有地方吃饭,有的到四里地以外的镇上,有的干脆吃泡面。上述种种都是导致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多非师范专业的特岗教师,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训练,教育教学能力、把控课堂能力、管理学生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欠缺,大多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岗位适应期较长。在回收的问卷中:在“教学工作中遇到最大困难”的几个选项中,班级管理选项最高,占61.86%。

3.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特岗教师专业成长缓慢。相当多的特岗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音体美教师尤为严重,而且他们平均每周上课30以上,教学任务极为繁重,加之缺少教学名师指导,致使他们专业成长缓慢。

(五)师资结构不甚合理,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师老龄化严重,年轻教师缺乏。以围场县为例:围场县有11个学区,教师1943名,其中51岁以上教师644名,占教师总数的33.1%,30岁以下教师166名,仅占8.5%(详见表4),而且自2015年开始,每年退休教师都在120人以上,最高年份可达180人。

表4 围场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学区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2.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1)虽然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在学历补偿教育中,学非所用。据统计,初中教师专业对口率为64%,小学教师仅为58%。(2)农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机会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补充更新不及时,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很难有实质性提升;县际间教师培训不均衡,也加大了教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如:2015年,隆化县教师人均培训费120元,而围场县人均培训费500元。(3)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和评先评优机会少,教学名师少。如隆化县40位名师,农村教师仅有5名;围场县14位名师,没有一名农村教师。

3.现行职称评聘制度挫伤了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聘任名额限制,各职级教师都存在评上聘不上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即将退休,仍没有聘上相应的职级,致使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和工作主动性不足,工作效能不高。

(六)课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存在课程教学质量不高,音、体、美、英等课程开不足国家规定课时的问题,教学点尤为严重。究其原因,皆是教师缺乏所致。以围场、滦平为例:围场县12所小学,有7805名学生,音、体、美教师只有23人,平均每所学校2人,他们要承担全校6个年级的音、体、美课程;滦平县65所中小学,共有231名英语教师,平均每所学校不足4人,至少承担3个年级的英语课程。此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短缺,正规师资和教材缺乏,教学内容杂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七)撤校并点后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1.寄宿制学校保障措施不到位,校医室、心理咨询室、生活教师缺乏。调研显示,只有滦平县有10个校医室(校医编制在卫生院,只是被派驻到某个学校);心理咨询室,除围场、滦平、平泉有为数不多几个外,其余各县均无心理咨询室;围场县寄宿学生3128人,占学生总数的40%左右,只有12个专职生活教师,隆化县寄宿学生5900人,占学生总数的18.7%左右,没有一个专职生活教师。

2.寄宿学生在成长中产生的不良习惯和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时纠正和诊治,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相当一部分学生,三年级就开始寄宿生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不适应新环境,想念父母、亲人,为了达到回家的目的,有些孩子不惜说谎、装病,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或离异家庭的孩子更为突出,但因学校生活教师和心理教师缺乏,无法被及时发现,得到纠正和诊治,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为生计所迫,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照顾,老人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很难承担家庭对孩子应尽的教育义务和管理责任;即便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生活,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也不懂得或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关爱,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致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4.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学校的撤并,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只能在学校寄宿,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往返路费等各项开支,都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筹措和投入力度

1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捐资助教,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短缺问题。

2.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和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同时争取国家和省信息技术教育和装备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以此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培训,促进农村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进程。

3.公用经费预算向高寒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根据围场、丰宁等坝上地区取暖期长的实际,公用经费预算应予以特殊考虑;增加教师交通补贴、误餐补助;提高班主任津贴;提高贫困生补助金额和住宿补助标准。

(二)科学合理动态核定编制

1.将寄宿生人数、新增课程数,村小和教学点数量、“班师比”、“点(教学点)师比”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配备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编制,使其更加符合县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校发展。

2.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长效机制,保证农村教师补充渠道畅通。采用“先补后增”的方式,即先补足缺编,然后再按“退一补一”的办法增加教师。

3.推进编制管控制度改革。将教师由政府编逐步变为行业编,由“学校人”逐步变为“系统人”,实现县域内教师余缺互补。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核定学前教育教师编制,避免学前教育占用义务教育编制。(三)合理配置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优化课程资源

1.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管理新机制。教师资格证可作为教师行业准入的最基本条件。此外,还应获取教育实习实践证。即非师范专业学生应有半年或一年的教育实习实践期,期满获得教育实习实践合格证后,方可进入教师队伍。入职半年或一年后应进行严格考评,不合格的予以转岗或辞退。

2.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推进联盟校、合作校、托管校等办学模式改革,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实行管理互通、资源共享。

3.落实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引导、鼓励优秀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教学点任职、执教,并将交流制度与职称评聘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建立符合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

5.加大送教下乡、山区支教、对口帮扶、挂职研训、走教等活动力度,同时支持、鼓励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6.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存条件,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稳定教师队伍,减少教师流失。

7.国培、省培,特别是脱产学习计划向农村中小学倾斜,通过顶岗置换等方式,使农村教师拨冗外出进修学习;扩大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8.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长期在农村执教教师的表彰力度,逐步建立一支乐教善教、稳定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9.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补足配齐农村音、体、美、英、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同时不断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

(四)关心特岗教师的发展成长

1.解决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1)特岗教师招聘尽量地域化,避免或限制大范围跨省招聘。(2)适当放宽专科师范生招考条件,使属地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生有更多报考机会,培养干得好、留得住的特岗教师。(3)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解决特岗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吃、住等生活问题。(4)把农村教师超工作量补助和每月300元的班主任津贴落实到位。

2.加强特岗教师入职前的学习培训。(1)特岗教师上岗前,可先到优秀学校学习、工作3个月或半年,使他们把优秀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好的管理模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带到农村学校,以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特岗教师成长。(2)岗前培训多一些实用性、实操性和针对性内容。如:教案编写、板书设计、组织教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与孩子和家长沟通技巧、地域文化、农村风土人情等。(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适应性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3.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免试攻读教育硕士计划”。

(五)重视农村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

1.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培训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会学生适应生活,自我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心理咨询室和校医室建设。根据实际情况,临近学校或学区可以联合招聘心理教师和保健医生,共同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定期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检查指导。心理教师和保健医生也可以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实行走校制。

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推进家长学校的规范运作,逐步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作管理机制,共同关心学生成长,消除5+2=0的循环往复的不良现象。

(六)免费师范生招录计划指标向地方本科院校倾斜

目前,部属、省属院校的免费师范生为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的几近为零,支撑承德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大都是原中师或师专毕业生以及特岗教师。以承德市850个教学点为例,支撑教学点的全都是临近退休或退休返聘的老教师,一旦他们离开,教学点将面临撤销或合并,因而急需补充小科、全科教师。而解决小科、全科教师紧缺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本地农村定向招录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免费师范生,特别是音体美学科师范生。他们毕业后,就近到农村小学、教学点任教,既能解决吃、住、安全等现实问题,又能提高村小、教学点师资专业化水平,还能保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因此,急需将免费师范生招录计划向地方本科院校倾斜。

(七)加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把好职前教育关

1.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开设课程,打造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培养了解教育、懂教育、具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2.将文化科学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四方面按比例进行合理切分,注重彼此间的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将“因人设课”变为“因课选人”。

3.实行学业导师和技能导师的“双导师”制,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干什么?怎么干?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其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通联,促进两者在课程内容、教师知识和科学研究上的结合,为承德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培养现代专业教师。

《承德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团队成员一览表

Research on the Countryside Obligatory Education in Chengde, Hebei Province

SU Guo-an, WU Li-ju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With a case study of Shuangluan District, Luanping County, Longhua County, Weichang County and Pingquan County, a 20 days research on the countryside obligatory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the educational present status and the “extra-post” teachers’ teach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 by way of questionnaire, informal discussion, interview, report and surve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ative improving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bligat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Chengde on the basis of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status. It presents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iv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supporting statu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s and programs 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ey words:image-text relation; literati painting; image-text characterization; tension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编号:2015041915)。

作者简介:苏国安(1962—),男,河北文安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吴丽君(1964-),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

收稿日期:2015-12-13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2-0091-09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农村学校调研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