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特征与功能
2016-03-20宋生涛
宋生涛
(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特征与功能
宋生涛1,2
(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我国民族教育既要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也要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框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目的在于挖掘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资源,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进而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在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体现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体现课程对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具有方向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传承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具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办园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健全课程体系等功能。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开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各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根深蒂固的认同和归属感,课程结构应该适应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适应性是地方和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园所的实际需要、实际条件以及实际能力在实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同时,组织开发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文化课程,通过实施三级课程,表现课程适应性。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关照学前儿童生活的适应性,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能够有效的协调儿童、社会、知识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获得教育公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奠定启蒙教育基础。
针对我国多元这种文化结构形态,民族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其全面深刻的概括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就应该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教育”。[1]“多元一体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认同源泉和立国之本”。[2]站在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立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文化的自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使命,是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从小学习本民族文化,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发展,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在学前儿童的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特征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补充,符合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有效避免主流文化的霸权。美国人类学家米德(Margret Mead)认为,“教育只有在传递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文化特征时,才能够帮助儿童实现对文化的不断适应。”[3]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体现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体现课程对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具有方向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传承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一)方向性特征
《孟子》在《离娄章句上》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社会规则是一个社会良好运转的基石,是一个社会有序健康运转的标尺,是人类和谐相处的伦理。方向性原则通常称为是方针性原则,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必须遵从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适应现代社会对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教育法第三条的规定明确了我们国家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教育应该释放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产业的基本性质,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我国教育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依照法律约束人类在教育活动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和智慧。《教育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气质和优良传统。教育理应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作出自觉应答。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是大自然中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除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大自然中人类文化还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人类文化整体,大自然“天人合一”包容开放,鼓励人类对各种文化相互共赏、相互尊重和相互交往。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植根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才能彰显它的风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元一体国家,56个民族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别,但是中华56个民族都是朝着统一体的方向凝聚在一起。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认为,“中华民族的‘一体’是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4]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要坚持多元一体性原则,是将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华挖掘出来,作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在与国家整体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因此,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应符合我国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国情,在国家课程政策范围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的适应性。
(二)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的多元一体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各自有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文化养料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血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如果不和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元素相衔接并吸纳其传统的养分,就不能更好的发挥民族文化课程传承功能。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如果不能很好的与民族文化元素接轨,不能很好的利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在课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只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贫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要把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作为养料,应该根据民族性的不同差异,在坚持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和基本教育目标的同时,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和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象。
国家课程旨在通过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整体素养,但是国家课程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文化特点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环境和教育传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国家统一课程很难全面的关照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当地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适合本地域、本民族的地方课程,对于发挥地域优势,保存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的适应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离不开民族地区生境知识,课程开发的文化选择一开始就应该放在特定的地域,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生境和社会结构,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各不相同,并且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对教育的差异性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教育对人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国民教育之外,社会贡献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文化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变迁很明显,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拉大,开发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适切性课程,成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三)传承性特征
雅斯贝尔斯说:“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历史让我们熟悉自己的过去,历史让我们熟悉民族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活,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社会的所作所为。”[5]教育肩负着人类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课程必然也肩负着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具体任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民族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丰富的传统知识,它是人类各个民族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逐渐优化的生活性知识、境遇性的知识,活生生的存在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当中。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资源是生境知识,是对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对各个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精神以及信仰等的传承。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通过筛选优秀的民族文化让学前儿童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从而从小培养学前儿童的民族情感,养成学前儿童的民族精神。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培养学前儿童文化根性必须从小就开始。第三,对民族地区良好的教养方式和养育经验的传承。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各异,少数民族民众对学前儿童的教养方式不同,在长期的教养历史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可供传承的“土办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改进,“土办法”的教养方式在卫生、健康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传统的优秀的教养方式经验是值得学习和了解的。
(四)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创生过程,随着地方社会文化变迁而发生变化。多尔是当代课程领域以现代主义观点来思考课程的学者代表,多尔提出了后现代主义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种开放性特征表现在课程的多个方面,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的是一种兼容并蓄原则。在课程的结构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应用解释学或者生态学的理论范式,给学习者提供积极创造的一个空间。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主张应倾听一切人的声音,倾听于他人,宽容于他人,尊重于他人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观点。[6]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要与学前儿童的生活相联系,如果执意的追求民族文化的历史性,即使突出了民族文化特色,也难以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要突出促进学前儿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社会变迁给人类带来的幸福,激发学前儿童参与社会生活与实践。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是站在学前儿童当前的生活和民族文化传承视界上的,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中一定要考虑到多元性与开放性,放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视域。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还应该注重学前儿童深入社会调查,服务社会,其目的在于增强学前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养成,这也决定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开放性,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的实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并不是把孩子圈在园所中,教师给学前儿童讲授民族文化的知识,而是让学前儿童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民族文化的滋养。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要放开视野,扩大学前儿童体验社会的能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在课程观念上也应突出开放性,提倡多元的文化教育环境,每一种文化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种文化都应该有其各自魅力的教育价值,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观念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课程是以反映多元文化和文化公平为己任,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生长环境。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没有“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分离的现象,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生活,课程资源来自学前儿童身边,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
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功能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适应性,挖掘民族文化精华,课程资源更为接地,促进学前儿童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在学前儿童的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具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办园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健全课程体系等功能。
(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功能
学前教育课程的核心目的是育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课程的前提。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启蒙阶段,身体的发育,认知、个性、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正在完善,学前儿童的感性很强,对生活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有着自然地亲切感和熟悉度,本民族文化表现的直观、形象、熟知,符合少数民族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应该关照学前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所属文化特质。以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生活其中的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加工和提炼,才能够建构适合本地域、本民族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的学前教育课程。由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生活的实际,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注,从而陶冶了学前儿童的生活性情,同时也能够从生活的实践学习环境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学习的自信,以及取得成功的自信,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出他们对事物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的调适能力,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三级课程举措,体现了“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为了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核心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紧贴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生活方式,以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为起点和终点,这将意味着要充分的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未来社会中可能的发展需要。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满足本民族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潜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全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启蒙基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客观上是要求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从单一的枯燥的,从被动的强制的单一学习方式向灵活的多样的多元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学前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彰显办园特色的功能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它尊重教师和学前儿童的智慧与差异,融入了幼儿园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创建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鲜明的办园特色是关注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语言的实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等,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办园的核心和灵魂。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文化的传承,一是要传承以多数民族为主的国家主流文化,二是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三是我国其他民族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本民族文化传承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办园的大舞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要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民族文化产品,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彰显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要放眼未来,通过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优秀精神的下一代,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文化传承使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彰显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办园张力。
(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元素,一旦消失,难以复原。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是紧密相连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共赏,是民族地区幼儿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幼儿园,作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阶段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民族文化传承应该涉入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的适应性。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实施途径,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载体,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认为,“文化传播水平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平,而传播水平又取决于教育的现代化水平。”[7]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是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在挖掘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通过对地方课程的研究与学习,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还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使他们从小成为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知晓家乡的新生智库,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拥有者、承载者、传承者、创造者。
(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功能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具有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职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在课程创新和课程内容选择上着眼于培养少数民族学前儿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和价值观,为少数民族学前儿童今后掌握必备的生活本领和生产劳动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实施家园共育模式,学前儿童接受地方课程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家长也在配合地方课程开发。学前教育课程目的一方面是满足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培养社会发展接班人的需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自身的教育目标和办园特色,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补充,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来讲,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用性人才奠定启蒙教育基础。
(五)健全课程体系的功能
客观地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课程开发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影响不是很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学前教育课程非常的混乱,小学化、一元化的倾向非常的突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偏少、实践经验不足。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有益补充,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的权限,增进了课程内容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弥补了国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的缺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生境知识,与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生活,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精神知识、熟悉的生活知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为实施新课程作出了努力,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课程体系中有效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完善课程整体的功能。
[1] 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4):25.
[2] 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3] 李定仁.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34.
[4]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309.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6.
[6] 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5.
[7]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59.
(责任编辑 王鉴/校对 王明娣)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Local Curriculum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
SONG Sheng-tao1,2
(1.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24,PRC;2.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5,PRC)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and a Chinese national vision of pursuing unity in diversity in educational framework on the other.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rriculum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ims at exploiting knowledge resources from preschool children’s familiar living environment,relating contents of curriculum to their life,and cultivating in their mind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national culture.The local curriculum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adaptation of curriculum to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curriculum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entai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directive,national,local,transmissive,diversified and open,and exerts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children’ all-round development,manifes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operation,transmitting national culture,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and perfe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ethnic minority areas;preschool education;multicultural education;loc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16-10-20
宋生涛(1980—),男,甘肃靖远人,教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
G 61;G 75
A
1674-5779(2016)06-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