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要六“实”
2016-03-20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王 楠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要六“实”
安徽师范大学 王 楠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笔者总结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做到六“实”:课前准备要充实,学习目标要求实,自主学习要落实,合作探究要务实,测评功夫要扎实,课后反思要真实。
初中思想品德 导学案教学模式 六“实”
导学案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贯讲”的做法,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提出质疑,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今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正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运用时间不长,但笔者在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感悟: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六“实”,即充实、求实、落实、务实、扎实和真实。
一、课前准备要充实
1.吃透教材。普通教师“教教材”,优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与根本,是课程标准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根据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2.编写导学案。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编写符合学情的导学案。导学案不是知识点的罗列,是教师仔细研究学生学情后,指导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3.导学案的呈现方式和发放时间。很多学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时主张课前一到两天发放纸质导学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但笔者所在学校教师把导学案制作成PPT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习、讨论、测评当堂解决,不占用学生课后时间。
二、学习目标要求实
导学案不是为教师服务的,而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理应设计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主要手段是教师的教。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导学测评等环节达到的目标,主要靠学生的主动学习,辅之以教师的答疑解惑。所以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情,实事求是,教师要设计能让学生看懂的目标,说学生能听懂的话,不要模糊不清,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三、自主学习要落实
课堂上教师要展示导学案,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先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要求。笔者会找一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加深全班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大概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笔者根据本课内容的多少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学生需要阅读课文,观看PPT课件,完成导学案的知识梳理,笔者会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应,对学生的个别问题个别处理。
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求知者,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会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让人印象深刻,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会更加积极。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少讲解一些,学生就会多参与一些,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也会更深刻一些。
四、合作探究要务实
1.科学分配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分组。笔者所教班级一般这样分组:全班学生65人,笔者按A、B、C三个等级把学生分成三类,每小组6个人,A类学生2人,B类学生2人,C类学生2人,座位两两相对,3人并排,方便本组人员讨论。每组设学习组长一名,纪律组长一名,卫生组长一名,方便班主任管理。
2.讨论题要有一定难度。合作探究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拿学生稍微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浪费时间,应该预先设置好情境,讨论稍有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在几个学生的几种不同思维下发生碰撞,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加以解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适当拔高问题难度是有必要的。
五、测评工夫要扎实
1.导学案测评部分选题要精而有层次感。导学案是“学案”,不是“练习册”,教师在选题上要抓住“母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习题量。“只有教师入题海,学生才能出苦海。”测评是针对全班学生而言的,全班学生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习题设计要包括基础题、能力题和提升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习题测评。
2.教师要会讲题。学生做题时教师要巡查,以便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师讲题时要注意,不需要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使学生学会相互讲题。
六、课后反思要真实
叶澜教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课后反思很重要,反思要真实。教师要反思课程实施是否符合学情,过程中是否有疏漏之处,对学生是否采取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指导等。无论教学有不足之处,还是有出彩之处,只要是真实的反思就是有效的好反思。
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真正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真正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功能,需要广大教师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每一个环节的实施。笔者相信对学生有益、对教育有益的教学模式会被更多、更广泛的学校接受。
王楠(1987—),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研究,任教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实验中学
ISSN2095-6711/Z01-2016-07-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