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6-03-20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徐艳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创设德育

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徐艳英

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徐艳英

小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者十分重视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德育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因素;适当创设情境;巧设训练内容;发挥榜样作用。

学科教学 德育 教材 榜样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专制者。然而,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发扬民主教学,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与他人平等相处。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的回答时,教师和同学不应嘲笑,应给予他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言论,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针对后进生,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及时给予后进生鼓励,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其重拾自信。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使学生能及时得到反馈。课内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互帮小组,使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协调学生智慧和德育共同进步。

二、充分利用教材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在教材中寻找德育入口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教材蕴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大到维护世界和平,小到尊重他人、学会团结,涉及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例如,《花的勇气》通过对小花直面风吹雨打仍昂然挺立的勇气的描写,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晏子使楚》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更让学生感受到晏子强烈的爱国情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德国美丽的风景,更让学生领悟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从而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正确对待世界、他人、自己、现在和未来。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

三、适当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时能透过文字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这种理解往往停留于便面。教学中,教师可适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共鸣。

例如,《打电话》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相声形式的课文,讽刺了一个废话很多的年轻人。学完本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演一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在笑声中明白打电话时应遵守公共道德。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到我国的艺术精华被熊熊大火烧为一片灰烬时,能更好地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巧设训练内容

学科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学科训练内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教师在编选作业时应注意增强学生的思想性。例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文章时必须从学生的德育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有教育价值的文章或片段,使学生在阅读中、训练中受到熏染。例如,讲授《生命 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珍贵。教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例如,学生可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丑小鸭》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使学生体验童话故事的无限乐趣。教师讲完《飞夺泸定桥》《长征》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长征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长征精神的熏陶。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教师要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模式,营造阅读氛围,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

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是短暂的,所以教师应及时捕捉这种转瞬即去的蓄积点,使学生把情感转化成文字,把感悟积淀下来。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转换成文字。

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言传不如身教。作为人民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教师的品质、仪表、言谈举止不仅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感召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取得意外的育人效果。

榜样无处不在。学生身上同样有很多闪光点。有的学生拾金不昧,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渗透只是一种手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实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以此促进学生学好知识,提高思想素质。

ISSN2095-6711/Z01-2016-11-0128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创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