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2016-03-20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王锦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名著美的高中语文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  王锦溢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王锦溢

审美教育在语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学生通过对国内外文学名著的反复阅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然而,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目标缺乏,环节较随意。本文以“红学”等经典名著为切入点,试图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其困境的形成原因,从教师、学生、文本等不同角度探究其症结所在,提出名著阅读方面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素养。

高中语文 名著阅读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一、当前高中生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性讲解,轻视感性品读。名著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学生的阅读体验少、名家品评多、名师指导多的情况。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将大量的“红学”研究资料引进课堂,这有利于学生“知人论世”,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但这种教学模式学术大于学习,理性认知大于感性认知,对高中生来说未必是好的。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探究,有学生质疑到同是青春年少,同是才思过人,同是“寄人篱下”,为什么林黛玉多愁善感,而史湘云却恰恰相反?有的学生则以“哪个女子是最可爱的人”为主题,对“金陵十二钗”的大观园女子发起投票。以上两种方式是对人物形象的阅读,一种是理性思考,一种是感性品读。前一种形式在阅读课中尚有迹可循,后一种形式在阅读课中却难觅其踪。究其原因,就是阅读课重视理性讲解,轻视感性品读。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名著阅读教学要有理性思考,不能轻视感性的阅读体验。

2.看重知识累积,淡漠个性思辨。重视知识的获取与占有,轻视个性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高考关于名著知识的考点,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呈现,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倾向。多数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停留在对《红楼梦》中人物、判词的背诵上,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概述及人物的经典片段、性格特征记忆上,难以形成个性化阅读。然而,在笔者看来,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以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重知识、轻思辨的阅读偏好有悖于阅读规律,势必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降低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3.重视文本自身,轻视拓展延伸。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围绕经典进行感悟、品读、鉴赏,也要拓展延伸,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寻找作品经典之处,感悟社会与人生的发展规律。例如,《红楼梦》可以和《家》进行比较阅读,从社会特征到阶级特征再到人物个性特征,从社会命运到家族命运再到个人命运,两部作品都有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更能明白作品中揭示出来的发展规律,更能理解故事发展的设置。同时,拓展与延伸要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读促写。例如,《边城》《飞鸟集》等文学经典,或是民族风情独特,或是内涵意蕴丰富。学生若仅从读的角度,泛读难免印象粗浅,细读难免劳心劳力。学生从身心特点出发,运用从“片段赏析”到“读后随感”的方法,读写结合,从理性阅读到主观感悟,能使其感受阅读之乐,获得创作之趣。

二、关于阅读教育的审美形式

美的教育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层次的美。如同哲学让学生感受逻辑之美,艺术让学生感受形式之美,教学让学生感受理性之美一样,语文教学也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尝试。

1.自然之美。高中语文散文和小说教学中对大自然的美进行了描绘,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空间,使他们领会了自然之美。《故都的秋》描绘了北平静而悲凉的秋景,《荷塘月色》描绘月光下荷塘如梦如幻的朦胧之美,让学生无比向往。

2.社会的美。《红楼梦》描绘封建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物曲折悲惨的遭遇,《祝福》主人公祥林嫂悲剧一生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丰富多彩。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懂得社会中的美与丑,使学生自我否定丑、追求美。

3.艺术的美。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美是真、善、美的统一。《祝福》中的祥林嫂集中了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无疑是真实的。同时,她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让人深深同情,其愚昧让人们对她加以否定,从而激起人们善与美的情感体验,这是真、善、美的统一。

三、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方法

1.营造艺术氛围的美读法。教师或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营造美的艺术氛围,把无声变为有声,激起学生共鸣,唤起美感。

2.产生移情作用的创境法。教师设置一定意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情感,产生移情作用,即创境——入境——移情——共鸣。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笔者设计学生对宝黛相会一段进行戏剧表演的教学环节,用艺术形象之美及语言之美陶冶学生情感。

3.给予学生更多快乐的乐学法。“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语文学习减少功利和束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学生会更愉快地学习。例如,在《家》名著导读的学习中,教师设置十几个小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组成学习小组,完成阅读学习后进行交流,学生会更主动、愉快地学习。

综上所述,不同体裁的作品,鉴赏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美也不一样。教师要准确把握其特点,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美、小说的情节美、戏剧的空间美,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舞台,展示丰富多彩的美,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

[1]翁靖琳.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黄心蓉.借他山之石,以攻当下之玉——浅谈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

[3]王鑫博.略谈高中古典文学名著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ISSN2095-6711/Z01-2016-11-0123

猜你喜欢

名著美的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