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03-20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庆帅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圈层微时代意识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潘庆帅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庆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科技进步的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微时代”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信息传播工具达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情感的交流、思维的拓展,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真实、方便、快捷地表达情感和诉求。

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冲击

(1)在“微时代”,网上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传播手段更加隐蔽,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这给一些西方的不良思想提供了可乘之机。西方的不良思想会对我国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2)在“微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具有世界眼光。但是一些学生对中国历史缺乏深层次了解,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2.“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主体意识更加自觉,形成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圈层文化。通过信息选择和整合,圈层文化对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可能产生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大学生圈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更倾向于形成负面效果。因为每一团体、每一个圈层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和价值,其中成员更加维护和尊重圈层的规则,否则会被群体边缘化。这就使主流价值观对圈层和团体的影响更加艰难和复杂,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低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更注重隐蔽性、灵活性、渗透性和有效性。

3.“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造成冲击

“微时代”是一个文化快餐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信息的传播以短、快、精、浅、泛等为特点。大学生接受这些快餐文化,与其说是脑力消耗,不如说是体力的消遣和精神的享受。这些快餐文化难以扎根学生心底。如果学生习惯和依赖于这样的接受和接收信息方式,那么学生接受和接收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样接受和接收的知识具有片面性和碎片化特点,抑制大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复杂性、创造性发展。

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试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生活化、社会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科学性,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它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地位平等、沟通理解、双向互动、互惠共赢的关系,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强调更加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样容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成思想共识、产生情感共鸣,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教育方法的隐蔽性、灵活性、渗透性、有效性。

高校要倡导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高校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灌输到大学生的思想中,通过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影响和感化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扎根学生心底。人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这要求相关部门在“微时代”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管理权、控制权、描述权、解释权。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学习、研究“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树立“微时代”工作思维,培养“微时代”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提高网络操控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者容易接近、亲近、融入受教育者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此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监测和反馈调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进行网络立法。法律是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一把利器。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是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网络法律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网民的真实信仰。高校要加强网络法律信仰教育,提高网民的法律素养。

4.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事物变化的原因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大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能从根本上降低“微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分清各种信息,明辨各种是非,能成为“微时代”信息选择和整合的主人。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张东浩.“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之旨归与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1-0238

潘庆帅(1992—),男,汉族,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圈层微时代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