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6-03-20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颂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李颂平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颂平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心理学活动,它结合传统心理学实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手段,对人类的精神力量与美德品质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革新思潮。二十世纪末,积极心理学被引入我国。积极心理学基于科学原则及方法研究人的幸福,倡导和指引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有利于人类健康幸福的向前发展。本文以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为主要议题,简要探讨将其运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启示 方法
积极心理学引入我国后,引起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它所带来的社会反响很大。许多专家及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映的是一种从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的模式转换,决定了人是否具备健康心态。这对我国的心理学健康教育领域具有启示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作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从人个体的积极因素出发,以不断激发个体自身内在潜力力量和优秀品质为着力点,深层探索人类潜力,希望为人类谋求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幸福生活。本文认为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本身的启示作用有以下两点。
首先,它从正向角度界定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传统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测定主要从消极取向模式出发,将实验对象视为不健康的病态状态,基于心理健康操作性定义测量和定义人的精神疾患可能性。从目前的心理学科学看,这种定位存在狭隘性,并不科学。全新的积极心理学以主观性、积极性和多维性分析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人的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评判指标,将目标定位在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上,并非是对消极心理疾病的强行矫正。积极心理学兼顾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问题消解,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收获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积极心理学以积极预防为基本理念,有效预防个体内部各项塑造能力,并非从外部依靠单纯力量进行问题过失弥补。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本身存在对心理精神疾病的抵御能力,如乐观态度、诚实、勇气、精神毅力等。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强化自身的抵御能力,通过教学体系挖掘他们专注于身处逆境中自身力量的有效发挥,使正在处于心智成长期的大学生不会被轻易击垮,避免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发生。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与启示效果不容小觑。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从专业角度看,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的主流观点是基于个体积极体验发展其积极人格、品质和力量,只有在个体经验丰富后,它在体验过程中才会对自我提出更高要求,进而形成自我人格特征。以下提出两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希望通过心理测量技术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测量是基于心理现象量化评定与描述个人心理特征,它实现了对人行为表现或心理特征的量化解释。在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测量主要用来评估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与综合潜能奠定基础。
心理测量技术主要是对人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是针对人生活满意程度的综合评判。为此,高校可以通过生活满意表展开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尤波米斯基主观幸福感量表,以自我报告式测量体现正相关测量结果,提出抽样测量结果。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明确主观幸福感的内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及社会组织的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信息与情感沟通能力。例如,多给大学生与朋友、与感兴趣的人在一起的机会,教育他们学会主动照顾别人、主动吸引异性关注,通过辩论会和演讲比赛给予他们在众人面前直率开放说话、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是爱意。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生活满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在课上课下测试他们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评价。通常来说,这两种度量表提出的问题包括“你觉得生活接近你的理想吗?”“你的生活状况如何?”“迄今为止,你觉得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生活可以重来,你是否希望改变某一样东西?”等。基于这些问题给出七级评价标准,其中包括极度满意(31~35)、满意(26~30)、基本满意(21~25)、中性态度(20)、略微不满意(15~19)、不满意(10~14)、极度不满意(5~9)。教师根据七级评价标准调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完善他们的人格。
三、总结
除心理测量技术外,如五阶心理疗法、挫折抵御机制、个性优化课程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下所形成的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它们都旨在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质量,使他们将未来更幸福的生活作为己任而不断奋斗努力。
积极心理学对社会人类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科学领域的深度研究不断延伸。本文希望基于高校大学生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完善的人格,为大学生能顺利迈向社会并习得社会生存法则而奠定发展基础。
[1]赵艳艳.试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6
[2]向静芳.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2009
ISSN2095-6711/Z01-2016-1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