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教育”映射出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6-03-20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敬明豆佳媛刘存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影子素质教育

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陈敬明  豆佳媛  刘存芳

“影子教育”映射出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敬明豆佳媛刘存芳

本文分析“影子教育”兴起的原因,阐述隐含在“影子教育”背后的教育现象,探究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为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实到基础教育提供参考。

影子教育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现状

“影子教育”作为教育概念最早由史蒂文森和彼克提出。“影子教育”指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以外的辅导活动和培训,其受教育主体主要是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巩固与加深学生对学校文化课程的认识,使其在平时考试和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挤进“名校”。

在我国“影子教育”行业风生水起,被称为“遍地黄金的行业”。在素质教育理念被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接受的同时,仍有一些学生为获得高分而选择“影子教育”。为追求高分,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施行情况和理论描述相差甚远,甚至有些学校的做法与国家提倡的主流教育理念南辕北辙。

“影子教育”的蓬勃发展反映出当下教育的普遍价值取向。“影子教育”背后追求的高分教育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在当下如何取得进一步发展,教育如何使学生快乐、向上的学习,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

一、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影子教育”的兴起

1.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受地理条件限制,教育资源在农村、县城、市区的分布不均,优秀的师资向条件优越的地方靠拢,城区教师出现超编现象。一些乡村学校仍以支教和特岗教师为主,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城镇,教师进入学校的门槛不断被提高,招聘教师的条件由本科学历向研究生学历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重点中小学和普通中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地方政府会在重点学校给予资金方面的倾斜,这些学校掌握着优质资源的优先使用权。满足了重点学校需要的时候,相关部门会向周边普通学校辐射。掌握着优质资源的学校有较好的条件和师资,有较好的生源,教学成绩突出,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名校”。其必然成为家长的最佳选择。学生考取高分是进入这类学校的敲门砖。

素质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然而在分数面前素质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没有高分,学生就不能过关,就不能考进“名校”。为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一些人盲目追求高分教育。

这恰好为“影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课余时间,为使学生理解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些家长选择课后辅导学校,加入教育资源争夺大战。这使“影子教育”蓬勃发展,盲目急功近利的高分教育将素质教育逼向死角。

2.素质教育未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未能完全落实,考试仍是日常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目前的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师观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转变,从教书匠向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转变。

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未能完全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转换过来,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新的教师观不能完全被基础教育教师所吸收、消化。

另一方面,新的教师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挑战,要求教师灵活掌握知识、熟练应用教学策略、熟知心理学等专业技能。当教师遇到长期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新的理念、教学方法有可能行不通。新的理念、教学方法无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给教师带来困扰,使部分教师仍然只能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

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教师甚至是教育部门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就无法具体公正地衡量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面临选拔考试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棘手。这使多数学校唯分数论,考得好、分数高就证明能力强。“影子教育”是高分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迎合了广大家长的心理,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3.“别输在起跑线”的理论误导,家长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一些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盲目跟风。补课成了不输给其他学生的行为标准,只要是别的学生补习的科目,一些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补上。

这为课外辅导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促进了“影子教育”的发展,导致课后许多中小学生劳累地奔波于各个辅导学校。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变成学习机器。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影子教育”使素质教育面目全非。

4.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

目前,教育改革由政府主导,学校试行推广,最后由政府验收。政府扮演运动员的身份,也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这使教育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核机制的欠缺。改革的执行者和改革的评价者过于集中化。改革初期为取得经费,各部门改革的热情较高。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相关人员的改革关注程度下降,加上改革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审核机制,改革草草了事。改革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没有收到效果,使改革半途而废。

二、落实素质教育的建议

1.推行大学区管理制,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减少对高分的追求

相关部门要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实行优校带弱校的管理模式,使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减少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能间接降低学生进入学校的门槛,弱化高分教育,某种程度上降低社会对“影子教育”的追逐,进一步为落实素质教育扫清障碍。

教育资源的分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落实:一是统一全国或地区生均教育经费的最低标准,确保西部和东部、城区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公平,降低农村学生和城区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二是加强教育投资,特别是对农村、乡镇教育的投资。对前往乡镇的优秀教师给予大额度经济补贴,保证城区和农村在师资方面的公平合理。没有不合理的教育资源争夺,会减轻社会对高分教育的追逐,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的晋升制度,增加考核方式多样化,弱化学生成绩、升学率与教师晋升挂钩的评价方式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落实者,站在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的水平和教育观念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学校要为一线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学习、外出见习的机会,加强一线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学校要完善教师的晋升制度,增加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目前,一线教师的晋升主要和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挂钩,导致一线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成绩,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大相径庭,甚至导致许多教师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措施,能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更多可能。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纸笔测试是目前基础教育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给学生和社会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成绩考得好就是学习好,为应试教育打开了大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一的成绩评价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为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开学和期末可以利用纸笔测试对学生做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平时上课可以利用档案袋评价学生,活动中可以利用活动表现评价学生,以此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评价。

同时,学校可以联系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这些措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家长唯分论的心理,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正确观念。

4.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政府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指独立于中小学及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小组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评价,是社会企业、社会各类教育协会以及学生和家长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改革、公共管理、集中评价的一种方式。

第三方评价区别于中小学内组织的第一方自我评价,区别于改革的倡导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改革效果做出的第二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属于外部评价,与教育的改革部门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学校无直接利益冲突关系,反馈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准确,评价分析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

教育评价体系中,三方评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各界均可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避免了因隶属或利益关系出现避重就轻、片面武断评价的现象,保证了实施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以及改革的正确性,能保证教育改革不走错路、弯路。

三、结束语

“影子教育”的产生源于一定的社会需求。一方面,“名校”掌握者优质的教育资源,制定着使用优质资源的规则。另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家长有条件追求优质资源。然而,这使素质教育的规则难以做到公平合理的有效评价。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恰好是最有效、最简单、相对公平的一种评价手段,间接为“影子教育”找到发展空间。为迎合考试,一些学生得到高分的同时,偏离了教育的本质,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影子教育”折射出教育变革的艰难。

相关部门要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素质教育观;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教师的考核方式提倡多样化、全面、综合的评价。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家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使学生从本质上得到社会的认可,以此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1]李 娜.影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

[2]文彦晶.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3]刘存芳.新课程标准下情意目标的确立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

(本文系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13315;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J2009-0024;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YCX1636)

ISSN2095-6711/Z01-2016-11-0255

陈敬明(1991—),男,汉族,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人,201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影子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不可思议的影子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