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课异构的实施策略
2016-03-20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张志强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 张志强
浅谈同课异构的实施策略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张志强
同课异构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同课异构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教学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对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有积极作用。本文从同课异构实施过程的每个步骤入手,分析教师如何更好地使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教学 实施策略
同课异构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教学研究方法,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地好评和应用。同课异构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实施一般由几部分组成:明确课程题目,设置课研计划,方案实践,评价实施结果,实践改进。通过这几方面的实施,教师能找到实现同课异构教学实践的方式。
一、确定教学研究主题
教师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方式,首先要确认教学主题,这样课研活动才能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同课异构的教学目的。文选类教学内容实践过程中,每一篇课文内容的学习价值都非常高。对一篇教材内容,同课异构就是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展现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讨论环节、互动游戏等环节的形式变化,了解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学习效率。研究主题要从教学内容、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选择。教学主题的确定能实现同课异构的教学课研目的。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研究主题,教师无法对同一教学内容实现创新研究。
二、明确异构的模式
同课异构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值得注意的是,同课异构的异不是说差别越大就越好。教学方法“异”的程度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当,课程标准相似以及教学内容相同,教师不必追求教学方式的差异,基本内容应该相似,只是在细节方面有所侧重。通常情况下,同课异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一课一人多次上。一篇文本,面对同一年级大体相同的学情,由一个教师执教该年级的每一个班。每上完一个班,同备课组的教师都要对这节课进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这个“异构”是团队建构、一人实施的。其二,一课多人上。同一个文本,由不同的教师完成。这种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细分为:学情相同的“同课异构”及学情不同的“同课异构”。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步骤,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三、科学设置观察量表
研究教学是同课异构的落脚点。根据“同”和“异”的探究,教师寻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升探究效率的关键在于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活动计划前期,教师应立足于探究主线,通过对 “异”和“同”的不同认知,制作科学切实的课堂观察量表。
例如,研究教师上课问题提问质量的同课异构方案中,需要涉及以下关键点:问题的提问次数,问题的提问层次,问答的方式,提问的目的,学生的应答方式,教师的反馈解答,互动的契合度等。观察量表的量化可以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究的理论支撑性,提升探究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给课堂教学完善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随着探究活动的推进,教师立足于同课异构的探究主线,能进一步细化探究的具体问题,将问题提问质量作为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探究人员可以分别根据不一样的教师应对学生问题反馈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例如,教师是通过严谨专业的术语纠正学生的答案,还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互动,或是将学生的答案作为一个引子过渡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等。
四、“复盘”课堂,寻找原因和结果
教学观察记录是基础性前提,随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复盘”课堂,探求原因和结果。一课多人上是最常见的教学探究形式。完成课堂听课环节后,研究者可以通过探究主旨,借助观察量表,利用 “复盘”形式,对比分析出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难点、课堂教学重点等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通过对 “同”和 “异”具体内容的对比分析摸清其教学理念。除此之外,通过对学段目标、课堂目标、阶段目标或学生接受特性一系列方面的表现,研究者寻找同课异构探究方案里具有实际价值的教学亮点,最终确立一个科学性以及实用性都很高的课堂设计方案。在这一问题上,魏本亚教授的“复盘式”评课提供了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引证。这一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确立一个“复盘手”,随后借助设计好的课堂观察量表,对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进行“复盘”,最终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例如,有A和B两名教师,面向水平相似的学生背景水平,分别对学生教授《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文章。A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先对课文主体形象进行解析,随后通过对比分析教育学生勇敢与恶势力做斗争。B教师借助课文情节设计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课文为什么设计一个屠夫和两条狼,为什么数量不更换,原因在哪里?教师可以借助“复盘”课堂探究模式,深入分析,清楚看出A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B教师在教授语文。
“复盘式”评价模式的特点在于对比的明显性。它让参与课堂测评的探究人员轻松挖掘到问题的核心,能给进一步协助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参与听课的人员不是旁观的评价者,更是课堂研究的实施者和协作者。
五、借助探究成果,改善教学计划
完善教学是同课异构的价值点。“有待完善”是专业学者对课堂最好的评价。无论哪一堂课都存在问题,不完美说明教师教学有提升的潜力,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课堂探究没有终点。因此,同课异构并非一个比拼的舞台,而是探究优良教学模式的平台。一次同课异构并非万能的,课堂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究的循环、进步过程。
ISSN2095-6711/Z01-2016-11-0192
张志强(1981—),男,汉,江西余干人,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