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

2016-03-20江西省铅山县新滩中学杨文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学作品浅谈

江西省铅山县新滩中学  杨文球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

江西省铅山县新滩中学杨文球

本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阐述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外国文学教学效果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初中语文 外国文学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域文化。初中生的阅历有限,学生完整接受外国文化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变迁和作用

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例如,早期的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契科夫的《变色龙》、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牛虻》等文学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含义,能使学生了解一定时期内外国人民的生活背景。

在这之后,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增加了很多富有哲理性和励志的作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人对外国文学了解的渠道增多,外国文学作品引进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做了相应调整,不仅有古代和当代作品,还有不同国家的作品。

体裁上,有小说、诗歌、演讲、剧本等多种形式。内容上不仅是文学,还有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这与我国语文教学中要求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密切联系。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当前,世界朝着全球一体化目标发展,学生学习外国先进文化,能为将来对外交流打下雄厚基础。外国文化中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二、重视课堂诵读

课堂中学生诵读外国文学经典能够对即将学习的作品有较为全面的、客观的了解,消除一定的阅读障碍,避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其中的人物、场景以及时代背景的陌生而产生误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整个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朗读一些精美的语言片段,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七年级上册泰戈尔的《金色花》,七年级下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八年级下册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高尔基的《海燕》,九年级上册的《蝈蝈与蛐蛐》《夜》,九年级下册的《祖国》《黑人谈河流》等,这些经典诗歌作品非常适合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

再如,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非常精炼,具有深厚意蕴。他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语言既富个性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其中的许多选段都值得我们反复朗读、品味。其中鲍西亚这样阐释“慈悲”:“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王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利用新媒体工具教学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外国文学作品,难以掌握是文学背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看国外电影电视使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

很多外国名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威尼斯商人》《简·爱》《音乐之声》等。一些文学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改编为影视剧,但可以通过同时代的影视剧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

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最主要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提高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效果的办法,力争在课堂中实现课程标准,实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目标。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观念,多学习,多读外国文学作品,实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目标。

[1]张丽霞.浅谈如何学好初中语文[J].学周刊,2015

[2]秦洪林.初中语文诵读式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1-0186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文学作品浅谈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为诗浅谈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