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016-03-20吕永海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的多媒体课文

吕永海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吕永海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介绍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并发挥其优势的几点尝试与做法,希望同仁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多媒体的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培养能力;鉴赏审美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校是在2005年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其教学效果和优势非常明显。比如突出的视听优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节约了空间和时间;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可以说多媒体如果用得好,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一、运用多媒体设置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为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班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一)巧用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必修 1)、《荷塘月色》(必修 2)、《蜀道难》(必修3)、《声声慢》(必修 4)、《陈情表》(必修 5)等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初读、预习课文,然后播放配乐示范朗读,学生通过聆听课文录音,不仅可以规范读音、感受节奏,而且能够体会感情、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因为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投影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够收到直观可感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欣赏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我紧扣这篇散文“五美”(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意境美、感情美)的特点,用投影播放了景色优美的幻灯片课件,听着配乐朗读,欣赏着优美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带学生走进美丽的荷塘边,恍若身临其境: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缥缈朦胧,如梦似幻。这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也有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课后,学生们感慨说,学习《荷塘月色》,带给人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啊!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课时,由于课文内容较长,且都是小说,我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采用“诵读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进行文本赏析,最后为了加深理解,我给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和电影《祝福》,这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有趣的人机互动,直观形象,能够适当化解课文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学生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现象,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所以对教师的描述讲解似懂非懂。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动画演示法

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5中《?说木叶》一课时,关于“木叶”这个意象的理解是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木叶、树叶、落叶的区别”,我适时地播放了“生命旺盛的一棵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落后的秃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一截树桩)、满地落叶、叶落天下秋”等几组动画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形象比较,使学生逐渐理解了“木叶”的艺术特征:它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样处理,就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化文为图法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不得要领。这时我们可以尝试把文字描写转化为图片或示意图。例如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一课中“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的座次安排”,文中虽有表述但不具体形象,要靠学生去想象,这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我用电脑设计了一张座次示意图片,并演示给学生看,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就“迎图而解”了。

(三)编演课本剧法

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为了生动地再现主人公别里科夫“可恶可憎,可悲可怜”的形象,我将此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成套的教学幻灯片,将幻灯片的画面逐幅映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模仿扮演。在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前,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演角色,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爱管闲事,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既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愉悦。

三、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贯穿于其中;其次,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一)运用多媒体轻松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一组关于滕王阁的风景图片,学生很快就被这些雄奇、生动的建筑画面所吸引。接着,我进行配乐导入,介绍滕王阁、“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以讲故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经过,最后自然过渡到赏析《滕王阁序》这篇奇文。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讲解,深深地陶醉于美景、趣闻中,产生了新奇感。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高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词句深奥难懂,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FLASH、PPT课件,将诗文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学高中《语文》必修2屈原的《离骚》、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的《登高》时,我通过几组屈原“峨冠博带”“行吟江畔”、杜甫“登高悲秋”“孤舟夜行”的图片,直观地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疾恶如仇、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爱国形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了解屈原、杜甫生平经历的基础上,想象他们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的活动,就会使学生的脑海中再现一位“上下求索”“穷年忧黎元”的爱国忧民诗人形象,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增强记忆力。例如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一课要求背诵,如果让学生按正常的方式背诵,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强化学生的背诵记忆,我根据《氓》的情节线索“恋爱→婚变→决绝”、情感线索“热烈→冷却→冰冻”制作了十几张PPT幻灯片,同时配合朗读录音,让学生先边看边听,几遍之后,再让学生合上书本,看着一张张表现情节的图片,联系线索进行背诵,最后让学生试背,由于画面形象、声音传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经过两节课就能把这两首诗背下来了。

四、运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1的《雨巷》《再别康桥》两首诗时,我就用FLASH制作了动画片,加上配乐诗朗诵。那优美的景象、婉转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古老、悠长的雨巷,丁香般美丽忧愁、撑着油纸伞独行的姑娘”,“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 如此交替变幻的康桥美景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三大功效。

(二)运用多媒体的文本功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是学生,审美对象就是教材,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5的《边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美、品味诗意的语言美、淳朴少女的娇痴美、风土人情美,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学信息的独特功能,在课件里输入如下文字:1.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2.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第一段描绘了边城淡淡的风景,凝练的文字清清淡淡,却好像一幅水墨画般清晰宜人。第二段描写翠翠和祖父闲适淡然的日常生活,突出祖孙俩的善良、美好。我把“清澈透明”“游鱼来去可计数”“镇日长闲”“晒太阳、抛木头、听故事、吹竖笛”等几个词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对比、分析、理解这些看似朴素平常的词句,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时,我边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边提问,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当读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时,我问:“谁来描述一下这个场景?”当读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我又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点评后随之播放苏轼游赤壁的幻灯片。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另外,多媒体还具有“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能够增大课的容量,实现长课短讲,节省时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是大势所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康县第一中学)

编辑:苏雨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美的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背课文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