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机制的构建

2016-03-20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息传递互联网+互联网

徐 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肥 230031)



“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机制的构建

徐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肥 230031)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图书馆需要在“互联网+”的模式下,通过对图书采访信息的传递、甄别、筛选、控制、决策机制的建设,形成公开、透明、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以提高图书采访工作的质量,满足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下不同的读者群体对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采访;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控制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1]国务院也于2015年7月4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

“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3]比如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适合我们这个行业的“互联网+”的模式,也成为图书馆界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就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实现“互联网+”做了些研究,以求教于图书馆界同仁。

所谓图书采访,主要是指图书馆为保证所需馆藏文献的完整和系统而采用的充实这些文献单元的工作手段。[4]从管理和服务的层面上来说,采访工作是方法和路径的选择过程,是图书采访人员在充分掌握馆藏信息、当前文献资源出版量和读者需求等相关信息基础上,运用合理的采访方法和途径,对相关要素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和决断的过程。[5]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采访的“互联网+”的模式,构建起公开、动态的信息传递机制,客观、准确的信息甄别、筛选、整合机制,持续、严谨的信息控制机制以及快速、有效的决策机制,做到以最小的成本给最多的读者以最好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1“互联网+”与采访信息传递机制的构建

采访信息掌握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采访决策的成效。因此,在采访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采访手段,对采访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将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新信息,不断补充到采访信息数据库中;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尽量减少采访信息的传递环节,避免或降低采访信息的失真、失时、失效等弊端,以提高采访信息的质量,增加透明度。

1.1 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相较于一般读者,图书采访人员通常能够更直接、快速地获取文献资源的相关信息,并且对文献资源的内在品质、特色和获得方式等情况了解得也比读者要多。因此图书馆应发挥其信息传递作用,利用“互联网+”的模式,与读者之间建立起快速、公开和动态的信息传递机制。

1.1.1 充分利用网络、座谈会等形式获取读者需求信息

在网络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读者的信息需求也突破了时空限制。采访人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才能获得尽可能全面翔实的读者需求信息,才能建立起客观、全面的读者信息需求数据库。

(1)定期在学校网站或图书馆QQ群、微信群里发布当前文献资源的出版信息,与读者在网上进行采访信息交流,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时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采访工作中来,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在图书馆网站上可开设阅读推荐、书目荐购、学术分享、服务咨询等栏目,以及网上问卷调查等形式来获取读者需求信息;(3)定期组织图书馆领导、采访人员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来获得第一手的读者需求信息。

1.1.2 通过对流通部门的数据分析获取读者需求信息

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读者对图书采访工作满意程度,也反映了图书采访工作的质量。因此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入馆人次、图书流通量等数据也是获取读者需求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采访人员要定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并将此作为采访工作的评价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1.1.3 建立专家选书机制

在现有网络环境条件下,要保持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仅仅依靠传统的、被动的采访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考虑图书馆自身馆藏建设的因素外,采访人员还要充分尊重学校各部门尤其是教学部门的意见,要与他们建立起固定的互动模式,如建立专家教授与相关教师组成的采访工作委员会,通过E-mail、QQ群等形式给他们发送书目,让他们从学科和专业角度协助把好质量关,确保所采图书更符合读者专业性的需求。

1.2 建立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在图书馆与图书经销商这一关系中,图书馆通常希望以较小的成本采访到种类和品质都适合于本馆馆藏建设的图书,而图书经销商则希望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由于受资金和经营渠道的限制,图书经销商会出现如重视大出版社出版信息的收集,而忽视地方出版社的出版信息,造成信息不全的情况,以及连续出版物短缺,造成如年鉴等漏订、缺订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要求图书馆与书商之间必须建立起长期的、固定的、互动的图书信息传递机制。

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采访人员可利用在线访问大量图书信息来规避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不全的情况。书商通常利用网站、QQ群或邮箱及时发布按类或出版时间编排的图书信息,这些形式可节省采访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图书采访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使采访人员有更多时间研究学校专业需求与文献最新出版情况,并及时与书商沟通、联系。

1.3 建立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在图书采访中,出版发行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采访参考要素,但这些信息往往需要通过书商才能到达采访人员,采访人员通过整合后传递给决策者,再将决策后的采访信息传达给书商。过多的环节容易使信息内容失真、不全,直接影响到书目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此,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采访人员可利用出版社的共享平台及时下载最新发行信息,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相应的数据库。而一些地方文献、行业志、年鉴、会议论文集、作者包销的出版物等,缺乏图书流通的第一渠道,发行量小,几乎很少或没有折扣,需要采访人员直接向发行者订购。

2“互联网+”与采访信息的甄别、筛选和整合机制的构建

2.1 读者信息的甄别、筛选、整合

互联网的存在逐渐改变着读者信息获取的方式,他们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甚至不需要进入学校图书馆网站,就能获取所需部分或全部信息。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来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发展读者,就成为图书馆当下必须关注的核心课题。作为图书馆采访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特点,研究读者的需求心理,比如可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一些与教学相关的PPT或参考资料,鼓励读者主动与图书馆加强沟通,建立联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读者反馈信息数据库,关注读者数量和访问量,积累、挖掘和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数据;第三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甄别、筛选和整合,开发这些数据资源,创造新的服务价值。

2.2 书目信息的甄别、筛选和整合

面对每年海量的图书信息,采访人员必须定时查找汇总书目信息资源,在掌握相关出版社的出版动态及最新图书出版信息,重点了解与本校重点专业密切相关的出版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初步的筛选、整合,才能对自身馆藏建设需要和满足读者需求之间作出合理判断和选择。通常书商、出版社的网站上和相关的QQ群里,会定期更新书目信息,采访人员需及时下载,并经常性地与书商、出版社保持互动,双方及时提供、传递必要的信息,并接受对方的筛选,这样才能筛选、整合出适当的采访书目。

2.3 馆藏信息的甄别、筛选和整合

优质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其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利用的满意程度和图书馆服务的效益。读者的信息需求如果因馆藏资源不完整或服务质量不高而得不到满足,图书馆就会失去读者。因此,采访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即时地掌握馆藏信息,以及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信息,通过分析挖掘这些数据信息来掌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频率、资源、设施、偏好等,从而为提供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打下基础。如各种类型的考试前期,相关的考试辅导书的利用率会大大增加;还有社会焦点、网络热点都会影响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馆藏信息的甄别、筛选和整合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应予以考虑。此外,还可定期通过将馆藏与出版社的书目信息进行比对、查重、补漏,来完善馆藏信息数据与馆藏结构。

3“互联网+”与采访信息控制机制的构建

3.1 采访模式的控制机制

图书采访路径的选择和采访模式的构建,对整个图书馆的品质和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至关重要,“互联网+”的模式为图书采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网上采访、现场采访、书目预采、特色补充渠道等多元联合成为现代图书采访模式的必然趋势。[6]

3.1.1 控制“现采”与网上采访的比例

网上采访是指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访问网上书店、出版社的出版信息,以获得最新的书目。这种方式能拓宽采访渠道,缩短采访周期,逐步实现采编一体化、网络化。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访问以出版发行集团为主的图书销售发行网站,如北京人天书店、武汉三新图书有限公司等的销售发行网站;二是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如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获得最新书目;三是访问出版社建立的网上订货交易网站和QQ群,如科学出版社等建立的交易网站或QQ群;四是利用全国文献资源组提供的共享平台(http://www.gxcf.net/)获得相关书目信息。由于网上采访可随时随地进行,还可随时根据采访数据库的统计,调整采访进度,使采访工作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现场采访是指采访人员直接到出版社、新华书店、图书城、图书供应商的书库或到各种图书订货会现场选购图书。现场采访具有采购周期短、到书率高、能全面了解图书的品质等特点,对于时效要求高的计算机类图书、教科研急用书、畅销书及考试类用书,可以采用现货现采的模式。但过多地举办书市或组织到异地现采容易扰乱采购人员的正常采购计划和思维,导致陷入无系统、无计划的购书怪圈,也容易滋生不良的采访行为。如由于现采时间短,采访人员在书市匆忙走一圈,很容易仅凭自己主观意向购书,而忽略读者需求,甚至有的认为平时紧跟书商的采访数据,逐期提交订单,在书市上选不了太多的图书。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采用网上采访为主、现场采购为辅的采访模式,控制“现采”的比例,以不超过40%为宜。

3.1.2 控制书目预订采访与特色补充的比例

书目预订是指通过邮发的《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上海新书目》和《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这四种书目报,提供图书目录供各大图书馆预采图书,这也是传统图书采访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模式已呈现出信息覆盖面小、地方特色文献报道少、周期长、信息滞后等弊端。因此,要控制书目预订的比例,尤其是一些地方文献资料、特色文献资料以及一些文化工作室的作品,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另外捐赠、文献交换、文献征集等,也可以作为正常采购的补充。

3.2 采访书目信息来源的控制机制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约2万家图书馆,其中1000多家本科院校、1000多家高职院校和几百家重点公共图书馆是图书的主要采访者。而出版社有近600家,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无法应对这么多的图书馆,任何一家图书馆也无法与这么多出版社联系,也处理不了那么多的书目数据。因此必须利用书商这个平台,同时通过核心出版社提供的书目信息与书商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不定期的比对,如果发现书商数据总是遗漏,而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就可以采取一些惩治措施,以此加强对书商的监管与引导,控制书目信息来源的质量。另外,合适的折扣才能保证到货率,也能避免书商因为利润得不到保证而采取屏蔽某些书目信息的行为发生。

3.3 采访质量的控制机制

3.3.1 依据核心出版社

通常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设定的出版范围,在出版市场上也有自己的定位与营销特点,尤其是一些专业出版社、核心出版社都有明确定位。[8]所谓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图书出版中起主导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的图书数量大、质量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最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并且有较固定的营销模式。[9]因此采访时应优先选择,如法学类图书,法律出版社显然是应优先考虑的;计算机类图书,核心出版社有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文学类的有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外语类图书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等。

而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多与教学、科研相关,作者也多为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其学术价值和质量都比较高,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华东政法大学出版社、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类学术著作、高校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因此,采访人员需要关注国际和国内出版业的变化,并对每个专业的核心出版社予以统计,形成一个单独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来控制图书采访质量。

3.3.2 依据作者知名度

图书的学术价值通常由该作者的专业水平及其所涉及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所反映。因此,采访人员在图书采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网络、通讯、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各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各种奖项的得主和排行榜畅销书的作者,还有各专业的知名作者加以保存,形成一个单独数据库,作为图书采访的重要依据。如法律专业的王泽鉴、王利明、杨立新、陈兴良、梁慧星等,计算机专业的马忠梅、周立功、张毅刚、刘和平、李学海、张维明等,逐年予以更新、增补。此外,遇到不同版本的外国译著,译者的知名度及翻译水平也是采访的重要依据。

3.3.3 参考媒体评价信息及专业书评

(1)关注新闻热点、焦点话题。新闻报道类畅销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发生不久就有相应的图书出版,如汶川地震、金融危机、马航失联、曼德拉去世等事件发生后很快有相应的图书问世。(2)关注畅销书排行榜。比如当当网、新浪网等每年都会根据销量、读者点击率等对畅销书进行排名,列出排行榜。采访人员可从中获取有关畅销书的最新动态信息,对媒体热议的、评价高的图书,通过综合评估,可择优采访。(3)对某些相似主题的图书,如某书成名后出版的其他类似图书,采访人员需要进行判断,如是延伸性图书,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予以采购,其他则要坚决抵制。(4)各类考试辅导类书的出版时间与该门考试时间息息相关,一般辅导用书出版高峰期是在考试前半年左右,如国家司法考试时间安排每年在9月份,其考试辅导用书基本3月左右出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在每年的11月,其辅导用书基本在5月出版,采访人员应在相应时间段予以重点关注,以便及时采购。

4“互联网+”与图书采访信息决策机制的构建

采访信息决策的过程主要是围绕采访信息的搜集、获取、存储、提取、评价、比较和选择等活动展开,采访信息决策还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经费有一定关系。[10]因此,采访信息决策时既要考虑读者需求,也要兼顾科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还要结合学校专业变化、读者需求变化及出版发行信息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作出科学决策。笔者认为目前实行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采访馆员——馆领导的三级决策机制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既能兼顾读者的信息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又能根据学校经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目前这种机制完全可以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进行运作,既能保证采访质量,又能减少决策环节,提高决策效率。

4.1 一级决策者——采访工作委员会

采访工作委员会主要由读者组成,包括高校的各学科专家型教师、学生中的读书俱乐部成员等,利用读者所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图书采访信息予以控制,完成采访信息的最初决策,然后把决策结果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二级决策者——采访馆员。

4.2 二级决策者——采访馆员

采访馆员主要由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和专门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组成,在充分掌握馆藏信息、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和流通信息的基础上,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确定合理的复本数,在一级决策基础上进行二级决策,通过互联网把二级决策结果传递给三级决策者——图书馆领导。

4.3 三级决策者——图书馆领导

最终的决策者为图书馆专门领导,馆领导根据学科发展、经费安排、馆藏规模、馆藏结构等综合考虑因素,在采访馆员的二次决策基础上给予最终决策,形成最终的采访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读者需求的变化、海量的书目信息以及学科的发展变化,都对图书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环境下,只有利用“互联网+”的模式,通过采访信息的传递、甄别、筛选、控制、决策机制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满足当代网络环境下不同读者群体对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 (2015-3-5) [EB/OL].http://news.163.com/15/0305/07/AJU5UQHH00014SEH.html,2015-6-20.

[2] 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7-4).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7/04/c_1115815942.htm,2015-7-7.

[3]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图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一张图看懂(2015-3-10)[EB/OL] http://www.sheitc.gov.cn/gydt/666007.htm,2015-6-20.

[4] 钱薇.文献采访决策与读者需求关系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3,(1):35-37.

[5] 李沛.论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的变革及其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3):38-41.

[6] 姚婉燕.高校读者馆藏资源利用行为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1,(3):189-193.

[7] 张春燕.基于图书出版市场化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1,(4):50-52.

[8] 钟建法.“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J].图书馆建设,2003,(4):43-44.

[9] 陈学清.信息不对称对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1,(5):91-93.

(责任编辑:傅正)

The construction of book acquisition mechanism in academic libraries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era

XU La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Hefei230031,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provide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book acquisition work in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mode of the Internet plus, based on building the mechanism of transferring, screening, filtering, controlling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information, an open, transparent, smoot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s formed. Librari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cquisition work, and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reader groups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under the moder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the Internet plus; book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transfe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control

收稿日期:2015-06-01

作者简介:徐岚,女,副研究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1-0053-05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A2015042)

猜你喜欢

信息传递互联网+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