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2016-03-20储常连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建设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合肥 230061)

一、我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普通高校达到108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89万人。普通高校数量跃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3位。高考录取率今年已达到83.3%。我省已经跨入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相协调的高等教育大省行列。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伴随着安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及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70%的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扩建或新建。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阅览座位、网络设施、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设备等项生均指标,约是2009年各项指标的2倍,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现在不少大学的图书馆都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这么说,很多图书馆都经过了三代发展。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图书馆建于1958年9月。1977年4月,成立马鞍山钢铁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图书馆,2000年10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截止到2015年9月,馆藏印刷型书刊190余万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还有博物馆,是文化中心。安徽大学也先后进行了三次图书馆建设,全校现有各种纸质文献约3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112.4万册。这些都为在校学生读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文献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高校图书馆加强馆藏建设,突出馆藏特色,在文献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建设加快,保证了安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各高校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以联合采购的方式,购买了一系列中外文数字资源,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益。各高校还逐步将图书馆与图文信息中心建在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资源。

三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始终遵循“开放合作、共建共享、高效长效”和“边建设、边服务”的建设原则,不断推进。2009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启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经高校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将总馆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设立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等5个数字文献服务中心。通过这些典型学校的带领和合作,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馆藏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共享服务为目标、全省统一规划的、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努力使全省各高校分散的电子文献资源得以集中利用与共享,为全省高校的教学科研营造一流的图书文献信息网络环境,更好地满足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目前,已经进行二期建设,重点在打造大规模在线课程,进展顺利。

四是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以前高校图书馆被戏称为“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新引进一个博士,家属作为引进博士的条件安排进入图书馆工作。近年来,各校图书馆建设引起校领导重视,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开展各种业务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参与安徽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引进高学历人才等途径,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省高校图工委也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与培训活动,打造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强的素质较高的图书馆骨干队伍。

多年来,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及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推动事业的发展,推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是要提振我们图书馆整个队伍的精神,提升我们的状态,要坚定信心,有为才有位。

二、正确把握高校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明确任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倒逼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也一再强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0月,教育部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通过模范引领、强化交流、实践推动、顶层设计,及时出台系列政策激励引导,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竞赛和活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图书馆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积极角色,服务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是安徽省委、省政府“调转促”倒逼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调结构,就是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用结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调结构、转方式是路径,是动力,促升级是目标,是结果,是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跃升,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关乎当前,而且决定和影响安徽未来。高校图书馆要顺势而为,为“调转促”添砖加瓦,贡献自身力量。

三是安徽建设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教强省倒逼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在安徽省委、省政府高教强省战略引领下,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思路,我省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应用型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积极构建能够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服务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在强力推进高教强省中出份力,加把火。

四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和提升竞争力倒逼图书馆转型发展。我省高校图书馆虽然取得很多的成绩,但也不可否认,随着信息化到来,我们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离省教育厅和高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能力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型还要进一步加快。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职能弱化、人员矮化、地位边缘化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外在形式,轻内涵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更多地注重外在表现形式,如盖大楼、扩建馆舍、补充人员等。图书馆内涵建设被轻视,如藏书量的多少,藏书质量的高低,藏书的使用率,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往往被人忽略。(2)重建设,轻使用。高校图书馆往往是高校标志性建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建成后,鲜有关心图书馆是否能在教学、科学研究、师生查阅资料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重硬件,轻软件。“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我省多数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扩建或新建。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阅览座位、网络设施、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设备等各个方面,都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高校办学模式、层次、方向、历史以及购书的经费等受局限,在馆藏数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并不乐观。(4)重自身建设,轻共享共建。我省高校图书馆热衷自身建设,在加强馆藏建设,突出馆藏特色,在文献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保证了各校在规模迅速发展时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但对一些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各校积极性不高。(5)重服务科研,轻教学等职能服务。众所周知,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个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与文献保障。然而,由于传统观念与现行体制的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将着眼点和注意力仅仅放在为科研服务方面,而对教学等工作的支持保障则显得十分不足。

通过分析形势,我们可以明确下一步建设任务,即通过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支撑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而促进高教强省建设;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高校服务支撑能力。

三、积极谋划我省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举措,狠抓落实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要围绕“定、谋、转、开、合、建”六个字做文章。

定,即科学定位,定方向、定目标、定职能。我省高校正处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关键时期,且地方行业企业也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期。为避免图书馆重复投资建设和资源浪费,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以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双赢为原则,注重顶层设计,合理定位。其服务面向定位应为:为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发展目标定位应为:建设高校师生和社会市民共同满意、富有特色,具有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的新型品牌图书馆。其职能定位应为:信息情报咨询、知识创新与传播、网络课程教学、社会服务。

谋,即谋划发展规划。按照新的定位、目标、职能,科学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各高校针对各自图书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图书馆的转型,其自身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一个可实施的发展规划,必然会产生混乱,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发展规划的制定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性质、自身已有的条件、今后10-20年的发展远景等因素来考虑,而不应一味贪大求洋,在设备上盲目攀比。如,本科院校的发展与专科院校就会有所不同,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之间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文科院校与理工院校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不能脱离学校的客观现实,应该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规划。制定规划时,最好有一个中期规划和一个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是一个奋斗目标,中期规划则是一个可行性强的具体方案。

转,即转理念、转体制机制、转工作方式、转载体等。首先及时更新理念。积极落实“以教师教学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改变图书馆重藏轻用、重书轻人、重内轻外、重学轻研的传统观念。其次转体制机制,以管理求效益,以管理求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变以人管人为以制度管人,引入竞争机制。再次转工作方式,以基础性工作为本,以创新性工作为突破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劳动为复杂劳动。最后是转载体,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自动化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管理中,逐步实现基础工作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化,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即时性、便捷性、共享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即开放。开放是合作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不仅校内开放,还要面向社会开放。不仅面向师生开放,还要面向市民开放。高校图书馆要成为学校的窗口单位,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窗口。我省已加入长三角合作联盟,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合作联盟中,借这艘大船入海。要面向全国开放,积极参与到国家层面的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层面的合作,要面向国际开放。

合,即合作。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和分中心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图工委作用。一是校内合作。要与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等开展有效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二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要强调项目带动,项目的实施要做到精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三是校地合作。学校图书馆要在适应、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四是校际合作。在文献资源共享、馆员挂职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五是省外和国际合作。与长三角联盟高校及国外大学进行合作。

建,即软硬件建设,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馆员建设。尤其是围绕方向、目标和职能,建设四个中心,即信息情报中心、文献中心、学习中心、决策咨询中心。信息情报中心对内主要支撑学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主要是决策、咨询中心;文献中心除了传统的功能外,对各类信息进行创新与传播;学习中心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抢占课程网络化的高地——比如一个学校1000门课程中的100门由图书馆来完成,开始可以考虑竞争,即学生既可以到图书馆上课,也可以到课堂上课,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即60%的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教学,20%采用答疑,10%采用考核形式,应该搭起网络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决策咨询中心,知识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政府?有的是以课程形式,有的是以培训的形式,有的以展览的形式,有的是以个性服务的形式。

省教育厅长期以来都十分关注高校图书情报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总体部署,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省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更多的倾斜,使图书馆能为全省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年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大会暨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最后审定。

收稿日期:2015-10-25

作者简介:储常连,男,博士,处长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