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与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崩破
——兼论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2016-03-20奚广庆
奚广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与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崩破
——兼论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奚广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崛起的世界环境,是资本的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的阶段。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而是对西方中心论哲学的突破。它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要求,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创举进行学理总结与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东方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崛起。这个伟大历史创举不是延续中国历史的母版,不是套用经典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发展的翻版。在西方中心论的教科书里找不到现成结论。中国学人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个生动丰富的开拓实践,概括新经验,回答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中国自己的新理论。
一、“社会资本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理论意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人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就开展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的深入的探索,努力做出各种的阐释。
欧美学界也重视发达国家近年的社会演进。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最近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用相当的笔墨来论述西方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国家”的进程并界定为“发达社会国家”。而对“社会国家”阶段是不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进程没有给出肯定回答,他说“在贫穷国家和新兴国家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社会制度?答案只有天知道。”“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中国家究竟发展什么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未来世界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387、389页。看来,他重视非发达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但并不主张把欧美国家建设“社会国家”的发展逻辑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变化及其特征,认识发达国家反资本社会运动的社会基础,认识社会民主主义对发达国家社会变革的意义,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环境等等,都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当依据国内外的理论成果来深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
这里,笔者提出请教和讨论的问题是,论者关于“前社会资本主义(包括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非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未来的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路线图”和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路径”的观点,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这个路线图,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是“‘不够格’的资本社会主义-资本社会主义-科学的非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看法。下面笔者对上述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些讨论。
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不能固守欧洲中心论史观和教义化经典理论
社会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科学原理。但由此把欧美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理解为未来世界发展的普遍“路线图”,所有国家都将走这条历史道路,从理论上看是一种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根据笔者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反对把他们关于欧洲历史的论述与概括,理解为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刻板划一的历史哲学公式。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不能靠公式来创造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页。又用明确的语言,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理解成一般发展道路的“超历史”的社会历史哲学,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晚年根据人类学、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史观,反对把西欧社会发展的概念、观点和公式强加给非欧洲国家,痛骂把印度的“村社”说成是“封建主义”的人为“蠢驴”。人们都知道,他们还设想,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走上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5页。可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哲学,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当独立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把西方中心论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公式。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这个普遍历史公式,界定为“资本社会主义”,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过渡时期-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样的设想看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图,也不把它关于未来社会设想所作的描写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最后定义和判断最高标准。《哥达纲领批判》是一封就德国党的纲领草案与当时党的领导人交换意见的书信,并不是专门写作的用于公开发表的理论著述。恩格斯1890年发表它时写的序言,完全没有提到其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设想的论述,强调了党要清理拉萨尔错误的经济学原则和策略的影响。恩格斯还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实行什么分配方式由那时的生产状况决定,它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没有固守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又说,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你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显然把《哥达纲领批判》的那些具体设想当作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路线图,要求人们对号入座地建设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应当看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论者用《哥达纲领批判》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描写,来否定中国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性质。1981年,中共理论家胡乔木给出明确的回答:“不能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根据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所作的描写当作定义”。“科学社会主义决不能一字不差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去实现”。*《胡乔木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2页。邓小平更深刻指明,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后来发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我们就是根据中国的新情况、新探索、新经验,先后提出了《哥达纲领批判》里完全没有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乃至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等;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东方大国社会主义”等范畴。
地表覆被空间信息遥感提取的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流程分为3个部分:①对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预处理包括自定义坐标系、图像几何校正、图像融合、图像裁剪;②图像分类包括基于像素分类和基于对象分类。基于像素分类主要包括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基于对象分类除了利用光谱信息,还利用了纹理、形状等信息。本文使用监督分类,先建立训练样本,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③图像分类得到的是初步结果,难以达到最终的应用目的。所以,对获取到的分类结果还需要再进行一些处理过程,这些处理过程称为分类后处理,常用的分类后处理包括更改分类颜色、分类统计分析、小斑点处理、栅矢转换等操作。
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新形态
当代人类世界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抗议、抵制和改造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社会运动和社会形态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研究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不能够无视这个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发展趋向。
无可否认,欧美资本主义开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当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居于现代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资本的全球扩张,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运行,是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还不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时代。但是资本的剥削掠夺本性和霸权野心没有改变,它把资本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弊病和社会苦难推向世界各地,千方百计压榨和控制落后国家与人民,这不能不日益扩大反对资本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根本失败的形势下,不仅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党、共产党领导的反抗与改良资本的理论政策与群众运动此伏彼起、不断发展,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大众在先进政治集团领导下,深刻总结20世纪落后国家争取解放、推进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抓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分工体系调整的机会,自主地创造性地制定和实行从本国实际和优势出发的现代化发展新战略,自主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吸取与借鉴各种发展先进成果,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公平正义、实行扶贫减贫、改善人民生活;并积极改变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是一种新的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苏联模式的、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与社会形态。一些国家的尝试取得初步成功,形成了一批挑战欧美国际资本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显然这不是顺应而是违逆资本的全球扩张利益与需要的历史进程。这也是一种新的东西南北的世界博弈。可以预料,这些崭新的蓬勃发展的以西方资本为指向的社会运动和开拓创新,必将对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起到更为深广的重要作用。
这些发展中国家争取解放、实现发展、建设现代化的新开拓,由于历史条件、发展基础、文化传统和地缘环境的不同,不能不形成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制度形态和发展战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也进入了多样化、多元化的新阶段。高放教授指出,“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新时代,随着人们思想解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和利益需求的多层次化,我们很容易看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多极化、多元化、多党化、多派化、多样化的新态势,难以再像往常那样,能够用‘一人一家一国一族’的思想观念来号令天下,统一行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1-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版,第8页。著名新马克思主义学者S·阿明教授2014年6月在美国《每月评论》发表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谱系、现状与未来》一文根据经济全球化世界的深刻变化,指出抵制资本主义的群众开展的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已经是全球性的,至少可以分为三大谱系:世界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谱系、世界资本主义半边缘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谱系、世界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社会主义运动谱系。他期望未来社会主义运动能够承认差异,聚焦目标,统一行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4)》,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179页。这些都告诉人们,研究当代世界的演进与发展,不能片面孤立地认识资本的全球扩张的趋势,必须以时代的新思维,宽广的全球视野,对遍布全球的反对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社会思潮、历史运动与社会形态做出通盘评估与判断。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观点,倡导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邓小平阐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任何大党或老党都不能以最高发言人自居,随便对别国指手画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独立自主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是现代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全世界社会主义党人,必须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共产国际僵化一律的世界革命战略已经过时情况出发,独立自主地去探索与开拓符合自己国家实际的解放与发展的战略与策略。中共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各国各党各派发展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发展进步。
人们知道,20世纪我们对世界历史演进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程的认识、研究和判断上,发生过很大的偏差,形成了刻板划一的错误公式和战略策略,乃至误导实践、造成失误、发生苏联东欧的崩溃。大家都讨论了马列毛的一些失误,但这些历史教训重要一条,就是不能按照主观愿望用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急于求成的思维,去理解和对待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21世纪面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的新趋势,反对和改造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多样化、多元化新态势,应当彻底摆脱西方中心论史观,与时俱进地认识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世界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同于西方的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制度创新
马克思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页。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欧洲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考茨基固守经典理论不承认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列宁在论战中阐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今天的变革不能不考虑俄国和东方各国的特殊性以及必然产生的新东西。今天还认为按照考茨基思想编写的教科书规定了今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简直就是傻瓜。*《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8页。列宁从俄国是一个小农国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和自由贸易的新经济政策,吸收欧美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发展战略,设想了一条渐进的、迂回的、曲折的、缓慢的、全新的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来苏共没有继续进行这个开拓创新,搞了脱离东方实际落伍时代步伐的僵化模式,遭到彻底失败的下场。
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的经验,也深刻吸取苏联的教训,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与时俱进,展开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利用资本的全球扩展趋势,大胆加入WTO,进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学习借鉴吸取发展的各种先进成果,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协商民主、法治体系、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东方国家社会主义的新形态、新道路。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中国的创新开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和贸易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得到提高,成为世界扶贫减贫成就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道路开拓和制度创新,作出新总结、新概括。1980年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十八大作出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说,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社会主义,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的东方社会主义道路与形态。从人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同体,它和社会资本主义同处于人的发展历史第二个形态,即对物的依赖发展阶段上,从技术社会形态上看中国已经进入迅速现代化国家行列,但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贫富差别但不存在阶级对立、实行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新产生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适应这个主要矛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变革创新,不断改革与创制那些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推进现代化不相适应的观念、制度、体制和机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我们的制度体制机制永葆勃勃生机和活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建设 。
社会资本主义生产与制度的本质,就是资本的剥削、增值与统治地位,它的基本制度就是保证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不可扭转;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制度本质是,人民为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建设、完善和实行一整套的制度、体制、工作机制,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创新与建设,持续地全面地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的充分的实现。近七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在历史文明源流上,社会资本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它重要的地位。欧美资本社会倡导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丛林法则、扩张主义的价值与理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表现出加深制度危机、社会混乱和国家衰败的隐忧与态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早在三千年前,儒家就有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社会主义精神基因。几千年来我们积淀了崇仁爱、重民本、讲辩证、守诚信、倡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具有时代价值与世界智慧的丰硕成果,成为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发展的精神力量、思想智慧与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宝贵的文明资源和独特优势。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武器,坚持返本开新、批判继承、现代开掘、时代提升,让中华文明成为我国人民的强壮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坚定自信和强大定力的文明基础,也为21世纪人类文明对话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东方的中国人的智慧。我们曾经误读了历史文明和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割断历史,丢弃传统,这不仅会使社会主义发展不起来,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从社会主义学上看,这是我们必须加强的研究软肋,抓紧补上的学术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深深植根东方文明的肥壤沃土之中,结出放射时代光彩、展现世界气魄的果实,为五百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旁观者清。德国著名政治家施密特、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对此都有过实事求是的认同性论述。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2008年说过,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他与众不同,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而是儒家那些以民为本、选贤任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优秀传统的延续。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西方那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中美这七年》,载《纽约时报》2008年9月10日。
在当代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它们演进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作为外部环境和世界条件。大胆进入和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造。发达国家有许多先进的东西,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自主自觉做出了全方位开放的历史选择,大胆而智慧地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对资本世界与世界市场里通行的许多体制、规则、机制、方式等努力掌握熟悉,认真遵行信守,并尽量地缩小可能的消极后果。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国家利益、人民福祉为基点、坚守中国发展的主体性,绝不做国际资本的附庸。人们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甚至让西方一些人惊恐万状,发出了开倒车的呼喊。显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解释为资本的全球扩展历史趋势的一种实现,不符合实际,难以成立。
新的实践必然产生新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处在一个需要而又能够产生理论与思想的时代。中国学人应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样崇高的志向和传统,在当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用新的高水平的系统性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学理的历史贡献。
五、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观点、风格、话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和发展道路,必然形成自己的理论逻辑、思想观点、精神风格和话语体系。但是学术理论、思想理念总是滞后的。历史惯性往往使人们按照旧理论去理解新事物,形成许多误读。人们看到,一些论者固守西方中心论的历史逻辑,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变革,说什么“搞市场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实行私有化”,“新的社会阶层就是资本家阶级”,加入WTO,就是投入国际资本的怀抱,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等等。外国人也是这样。美国经济学学者戴维·科兹在我国许多地方讲,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大成果是培养了“一个新资产阶级”。*[美]戴维·科兹:《论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俄罗斯与中国过渡经验之比较》,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3期。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家巴加图利亚则非常郑重地把一切和经典理论观点不同的概念与界定,自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统都称之“伪马克思主义概念”*[俄]巴加图利亚:《在新的时空下构建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现代社会主义不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15年第3期。等等。对于一个探索创造中的新东西,在一定时期里发生各种误解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是可以理解的、需要等待的。但是我们对此造成的思想混乱迷茫,应当积极进行各种破解与澄清的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文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思想观点,精神风格和话语体系已经有相当严谨的、科学的阐明和表述。这是我们党对中国伟大社会历史变革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当区别延安和西安的不同条件和话语,深入系统研究把握党的文献的基本理论、思想、观点、理念和话语,用这些最新成果,有力祛除西方中心论史观思想,进行学理探讨和学术阐明,积极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定力。在我们的著述中,对所谓中国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中国只能在资本的全球扩展历史趋势下,“发展资本的市场经济”,搞“现实资本社会主义”,必须“承认资产阶级的存在”、“承认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存在阶级斗争”,中国历史地必然地走上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错误观点,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给予辨析,加以澄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如果硬要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社会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你就是荒谬的了。”*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作为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批判西方中心论史观,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正确轨道。在当今,我们再不能够像当年恩格斯批评的那样,用现成公式去剪裁历史事实,走到唯物史观的对立面。
(责任编辑:崔桂田)
奚广庆,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100097)。
D6;D61
A
1001-5574(2016)03-0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