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社对英国工党的影响: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2016-03-20刘健
刘 健
费边社对英国工党的影响: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刘健
费边社是英国工党的创始者之一,今天仍然是工党的重要智库。费边社帮助工党从一个成分复杂、思想混乱的组织演变为英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18年悉尼·韦伯所执笔的工党新党章与新纲领被通过后,费边社会主义在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工党的主导思想,也是工党在二战后执政期间实行国有化、建设福利国家的理论来源。在1990年代工党的现代化进程中,费边社也是主要的推动力。
费边社;英国工党;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1900年2月成立于伦敦,它在1906年1月的大选之前,一直以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名称进行活动。费边社是工党的创始者之一。但是,费边社会主义对工党的影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要,双方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靠拢的。一方面工党领导的日渐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需要在智力上占优的费边社为其弥补理论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费边社也需要通过工党这个载体来实现其社会主义目标。双方最成功的合作体现在费边社1918年为工党起草的新党章和一份重要的政策声明《工党与新社会秩序》,这份纲领完全是费边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此确定了工党在此后数十年内的纲领与指导思想,并加强了费边社对于工党的智库作用。费边社在1919年修改了它的“基础”,添加了明确它与工党的关系的表述:“费边社是工党及国际社会主义者会议的组成部分;但它不受约束地参加所有可以被引导为它自己的目标服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诸方面的宪法运动。”*[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1页。1939年,费边社在它的“规则”中进一步明确“费边社附属于工党”这一定位,这一规定一直保留至今。在数十年的时间内,费边社作为一个既附属于工党,又在出版、组织和财务上独立于工党的社会主义团体,为工党的执政与参选出谋划策,并与工党一起经历英国政坛的起起伏伏,它们的关系提供了智库如何对政党施加影响的经典范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费边社与工党的结合历史,并分析费边社会主义如何通过工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从消极参与到积极“渗透”
1、消极参与工党成立
1900年2月27、28日在伦敦召开由工会、合作社团体和社会主义团体参加的会议被认为是工党的奠基会议。会议的目的是争取劳工代表进入议会。费边社作为三个社会主义团体之一参加了大会,其余两个社会主义团体是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大会主要是由凯尔·哈迪领导的独立工党发起的。费边社指派皮斯和肖伯纳两人去参加大会,但是肖伯纳未出席。皮斯虽被选为劳工代表委员会的代表,在大会上却一言未发。应该说费边社对英国工党成立所做的贡献并不大,他们被邀请参加大会是由于作为一个著名的社会主义团体,他们的合作被认为是必要的。费边社之前也一直提倡要成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当这样的时机真正到来时,他们又视而不见。他们的冷淡态度主要在于此时费边社的兴趣和精力在“渗透”政策上,他们寄希望于通过影响现有政党来实现其社会主义目标,而不看好工人阶级政党的前景。
费边社对1900年成立的工党的态度,可以参照它在1892年发表的第40号费边短评《费边选举宣言》和它对1893年成立的独立工党的态度。它们均反映着1900年前后几年费边社内占主流地位的对工人运动的政策和态度。
1892年费边社发表由肖伯纳主笔的《费边选举宣言》,阐明了费边社在大选中对各个党派的态度和政策。在《宣言》中,费边社承认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也表示支持独立的劳工运动。但同时,费边社强调工人运动还远不成熟,工人阶级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费边社对于支持工人阶级候选人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实际就是说只有在确保成功的条件下才会支持工人阶级的代表。这也是费边社选择去“渗透”现有政党重要的原因之一。
英国争取独立的劳工代表权的运动,是在1893年建立的独立工党内部形成的,这个运动为1900年工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甚至可以说工党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凯尔·哈迪的独立工党脱胎而来的*[英]G.D.H.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3卷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0页。。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反对在自由党内建立劳工派集团。独立工党改变了过去劳工代表只能通过自由党的支持进入议会的局面,在地方政治中开始同时跟两个旧的政党展开竞争。独立工党是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费边社也参加了它的成立大会。肖伯纳在大会上宣布,费边社不打算与新的党合并,决心继续执行把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目前的各个政党去的政策*[英]G.D.H.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3卷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2页。。这与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时费边社的态度如出一辙。
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的成立对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英国的政治格局的改变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但对费边社来说,这一年不是它的劳工政策的转折点,它仍然热衷于“渗透”政策,只是对待自由党和劳工运动的态度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思想方面,特别体现在韦伯夫妇身上,他们开始重视工会,并出版了两本重要的关于英国工人运动的研究成果——《英国工会运动史》和《工业民主》。等到费边社真正开始在行动上大力支持工人运动,还有十几年时间。
就费边社促进工党社会主义化的探讨,应从它们各自的发展出发找出它们的契合点。一方面费边社逐渐改变对工党的冷淡态度;另一方面,工党也在试图摆脱工会主义对它的影响,并需要有知识的社会主义者为它出谋划策。
2.对工党由冷淡到热情
费边社对工人运动和工党的态度就像根据费边主义原则对待其它问题一样,绝不是教条式的一成不变。工党同时正在逐渐克服组织混乱和理论缺失,双方的合作是水到渠成和相得益彰的。玛格丽特·柯尔恰如其分地点出了20世纪初费边社对工党的影响:“费边社同工党的联系虽然不引人注目,但也不应抹煞”*[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4页。。
费边社开始认真对待工党是在1906年。1906年的大选结果是自由党获胜,他们获得377张选票,超过其它政党总和84张。劳工代表委员会也随着自由党的获胜赢得29张选票。这对工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他们也开始在议会中正式使用工党这一名称。工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使得费边社开始重视它,纷纷参加工党的会议,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工党议员出现在议会中,他们都面临着新的、实际的政治问题需要解决。费边社员的政治智慧和与自由党人打交道的经验,对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党议员变得很有价值。“1906年以后,典型的费边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比典型的独立工党的道路有用得多”*A.M.Mcbriar,Fabian Socialism & English Politics 1884—1918,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6, p.340.。
从1906年到一战爆发的这几年,总的来说费边社对工党越来越重视,但它与工党结合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从费边社来说,他们与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联系以及许多社员本身就是自由党和保守党成员这一事实,再加上费边社向来在重大问题上有多种意见的传统,使得费边社向工党的靠拢困难重重。但是费边社正在慢慢地克服这些困难,逐渐改变着对工党的冷淡态度。在这期间的费边社会议上,不断地有人提出费边社除了支持工党和社会主义的候选人外,不能支持任何人。尽管这种限制性的动议总是会被否决,却反映出费边社员对工党的热情逐步增加。持不同意见的人,如S.G.霍布森1909年提出,费边社应脱离工党,因为工党不是社会主义的党。肖伯纳对此的答复是,如果工党不是社会主义的党,那就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渗透它,而不是分道扬镳,并且肖伯纳的修正案得到通过。
1912年对于费边社对工党的态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费边社决定与前独立工党的领袖凯尔·哈迪和时任工党书记的阿瑟·亨德森进行非正式会谈来讨论费边社与工党的关系,他们都是费边社员。费边社与独立工党的关系有了很大进展。“这两个非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虽然经常不客气地互相指摘,但确实有很多共同点。”*[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6页。另一个重要的转变起因于1911年乔治·劳合的自由党政府通过的“国民保险法”,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费边社发起的废除济贫法运动的失败*废除济贫法运动是费边社发起的想要改变已经不合时宜的根据1834年情况制定出来的济贫法案。费边社提出了著名的《少数派报告》来作为它的替代品。但是该报告的社会主义性质太浓厚,不可能被当时英国政府所接受。结果自由党政府采取了仿照俾斯麦政府的国家福利政策制定出的《国家保险法案》,引起了费边社和社会主义者的极大不满。。这一失败意味着费边社最擅长的对两个老的政党的“渗透”活动,几乎宣告终结。韦伯夫妇在认清了废除济贫法运动失败的意义后,终于在1912年承认“渗透”政策已不可行,“而工党——‘虽然可怜,但总是我们自己的’——成了在这个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可能的工具”*[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73页。。就此,费边社完全投向工党已经没有障碍,一战的爆发更是加速了这种靠拢。
一战前费边社对工党的态度尽管以犹疑不定为主,但还是对它产生了一些影响。从广泛的角度说,费边社在工党成立前就提出的谨慎的、非革命的、合宪的、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广为流传,不可能对工党没有影响。具体的政策方面,费边社对工党主要有两个贡献。一是建立工党党员的维持基金和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度。关于党员基金问题,费边社在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四个月的时候就提出了建议,直到1903年被通过。由于当时英国议会的议员是没有薪酬的,由政党为其议会党员支薪,可以维护议员和候选人的纪律,使得他们能够遵从党的指示和约束。今后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候选人,必须“严禁参加自由党或保守党,严禁做助长自由党或保守党任何一派利益的事”*Henry Pelling and Alastair J. Reid, A Short History of the Labour Party, Macmillan Press Ltd,1996, p.11.。费边社的这一建议对于劳工代表委员会加强纪律和独立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它更像一个“政党”。关于八小时工作制度,工党大会1909年采取了费边社提出的“行业选择”方案来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度。该方案提出由内政部专门从郡议会、镇议会、工会、工会会议、工厂监察员中选取委员组成委员会进行调查,再对八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做出规定。这一方案是对独立工党直接在全行业建立普遍八小时工作制的提议和费边社之前从各具体行业推行八小时工作制然后逐步推行到全行业的提议的一个折中*毛杰:《费边社对初期英国工党的影响(1900—1918)》,载《网络财富》2010年第6期。,具有更大可行性。
从费边社来说,它对工党的态度从成立时的不冷不热转变到了一战前的全力支持,为与工党的结合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工党也在克服自己组织的混乱和指导思想的缺失,迫切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正在从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走向一个具有明确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在这方面,费边社起了一定的作用。
3.“渗透”工党
1900年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后来演变为改变英国政坛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最终取代了自由党,成为可以和保守党角逐政权的两大党之一。但在成立之时,很少有人看出它的远大前景。
从组织上来说,劳工代表委员会仅仅是一个由工会、合作社团体和社会主义团体组成的委员会。每个成员都保留处理自己事务的充分权利。每个团体都由自己提出候选人,自负竞选经费。此外,各委员会成员也难以齐心协力,仅有的三个社会主义团体相互争吵不休。社会民主同盟因为成立大会和第二年的会议拒绝接受“阶级斗争”的概念而退出了劳工代表委员会。这样一个成分复杂的组织,离一个政党的标准还很遥远。
从政策上来说,工党成立大会上代表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建立了一个委员会以促进和协调争取劳工代表的计划。会议没有通过任何纲领,甚至没有决定这个新的团体是像旧的团体一样与现有的某一政党进行合作,还是成立一个新的政党。独立工党领袖凯尔·哈迪和麦克唐纳等人对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定位就是一个为了有限目的成立的自由工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一个联合体。这时的劳工代表委员会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是一个社会主义、劳工主义、工会主义以及激进自由主义的大杂烩,没有任何思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委员会中的独立工党代表认识到,只有采取极其缓慢的步骤和谨慎的劝说,才能使大多数的工会主义者接受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工党是逐渐从一个松散的、没有指导思想的各组织联合体,成为一个有明确社会主义目标和严格纪律的政党的。
从1901年大会开始,劳工代表委员会就采用一系列的决议来替代一个明确的纲领。原因在于委员会内部纷争激烈,无法采取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纲领。社会民主同盟的代表强烈要求通过一个纲领,来全面阐述党的政策,这一纲领必然包括社会主义的目标。独立工党代表意识到一个包含明确社会主义内容的纲领必然会造成自由工会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之间的摩擦,从而引起委员会的分裂。因此,独立工党反对通过一个纲领,以维持委员会的团结。
凯尔·哈迪在1903年的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来说明劳工委员会的性质。他说,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基础不是社会主义、不是自由主义、不是托利主义,而是独立的劳工主义。在下院活动时,他们既不是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托利党人,而是工党。他劝说各代表应该满足于这个协议,因为目前不存在任何纲领的基础*A.M.Mcbrair, Fabian Socialism & English Politics,1884—1918,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p.316.。独立工党从实际出发维系委员会生存的考虑,一直制约着劳工代表委员会的社会主义倾向。
1906年工党在选举中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使得费边社开始对它刮目相看,也正式开启了工党的社会主义化进程。“虽然‘劳工代表委员会’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组织,一般的演说家和作家却都比较注重社会主义而忽视劳工。转瞬间,阐述社会主义的历史和要义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全国人民似乎都认为独立的劳工政党就意味着遵循社会主义的途径来改变社会的面貌”*[德]马克斯·比尔:《英国社会主义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84页。。社会主义性质的提案一个又一个地被提出,以寻求工党的批准。工党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提案,应该是格莱希尔在第六届年度大会上提出并被通过的。这一提案让工党接受了税收应该被用来在更加公平的基础上对国家收入进行再分配这一原则*A.M.Mcbriar, Fabian Socialism & English Politics,1884—1918,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p.317.。
1908年的工党大会采取了一个更明确的措施,通过了支持对铁路实施国有化的决议。这是首次要求对某个特殊的领域实施公有制。1913年的大会决议除了要求对铁路实施国有化外,还要求对运河和水道进行国有化,并呼吁对土地和矿产进行全民所有制。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建立国家医疗服务的动议也获得通过。1914年,一个声称社会主义是工党目标的议案被提出,标志着工党向社会主义迈出了一大步。
在工党的社会主义化的过程中,费边社的作用还是通过以往的“渗透”政策框架内来发挥的,主要体现在对工党领袖的影响上。这一时期工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是或曾经是费边社员,如凯尔·哈迪、拉姆齐·麦克唐纳、阿瑟·亨德森等等,也正是通过对他们的影响,工党的社会主义性质日渐增长。没有这些铺垫,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在1918年一蹴而就成为工党的“正统”思想。
二、全面改造工党
抛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恶与血腥,它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社会主义的大发展。首先,1914年8月5日战争紧急时期全国工人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各派别的靠拢。这个委员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工人免受战争带来的混乱的危害,后来则成为保护英国本土居民权益和生活水准的组织。其次,大战对人力和物资的巨大消耗使得国家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和分配机关,政府已经直接或者间接地掌握了生产和分配。再次,战争中爆发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显示出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创造出多么丰盛的财富,揭示了贫困是一种不必要而且可以避免的祸害。“但现在,连最愚蠢的人都明白,国家既然能每天消耗800万镑来危害人类,他们最少也可以拿出几百万镑来改造人类。”*[德]马克斯·比尔:《英国社会主义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46页。在各种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工党的社会主义进程大大加快,其中费边社特别是韦伯等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和理论两个方面,一是改组工党,完善其组织构成和群众基础;二是制定纲领,使工党在理论上接受费边社会主义。
1.改组工党
一战初始,韦伯在战争紧急时期全国工人委员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起草了一个小册子《战争与工人》,主张建立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的地方委员会以协调舆论,提醒政府当局采取行动来防止混乱。这些活动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增加军人家庭的分离津贴、规定适当的残废抚恤金等,提高了工党在战争期间的影响力。
随着战争的进行,韦伯于1915年底成为费边社在工党执行委员会中的正式代表。这时韦伯与工党书记、战时内阁成员亨德森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起来。韦伯和亨德森一致认为,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在组织和政策上都更加完善的工党。促使工党改组加速进行的就是斯德哥尔摩事件。时任工党书记、战时内阁成员的亨德森同意英国派代表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政府不仅拒绝了他的提议,并且战时内阁在他缺席的情况下讨论此事以及亨德森的地位问题。结果亨德森一气之下辞去了战时内阁职位。
辞去政府职位的亨德森开始全力从事党务,他不但对党的组织机构进行重大改组,而且为工党制定了一整套纲领,也就是由韦伯起草的新的党章和工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正式纲领《工党与新社会秩序》。新党章最革新的地方在于确定地方工党组织可以吸收个人党员,工党的支持者可以不必通过某个社会主义团体或是工会来获得党员资格,而之前个人无法直接加入工党。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此前以工会代表为主的组成成分也被改变,总计21个席位,其中至少5席留给地方工党提名的候选人,4个席位留给妇女代表,其余归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他们之间不再规定席位数。这一改革的目的是将工会会员与社会主义者紧密团结起来,因此是“工会和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一个完全‘费边式’的折衷物”*[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77页。。这一明显偏向社会主义者的章程遭到了工会代表的强烈抵制,在亨德森和韦伯的极力斡旋下才得以通过。新党章大大扩充了工党的社会基础,把一个基本上是工会和独立工党的、对自由党俯首帖耳的政党,改造成为1918年后唯一一个有可能与保守党争夺政权的挑战者。
2.为工党制定纲领
新党章另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第四条款:“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对每一工业或行业所能做到的最佳的民众管理与监督的基础上,确保手工与脑力生产者获得其勤勉劳动的全部果实和可行的最公平分配。”*[英]亨利·佩林:《英国工党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6-47页。该条款包含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明确追求,是费边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想要实现的愿望。新党章意味着工党以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明确目标,并且由一个社会主义者和工会组成的松散联盟,变成了工会支持的社会主义政党。
在根据新党章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又通过了韦伯起草的《工党与新社会秩序》的政策声明。这一声明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工党直到1950年大选为止的政策基础。韦伯以及费边社员在战争期间就开始考虑:社会主义运动可以从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他们思考的成果就是《如何吸取战争教训》论文集,内容包括矿井和矿业的国有化、铁路和运河的国有化、邮电业的整顿和合理化等。这些成果为工党的新纲领奠定了基础。《工党与新社会秩序》所包涵的社会主义是彻底的渐进主义,是韦伯式的费边社会主义。在该文献中韦伯认为,大战已经摧毁了孕育了这场战争的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基础,作为它的自然表现形式的政治制度和各种意识形态也随之垮台。新社会秩序的大厦将建立在四根支柱上面,也就是工党的四项原则:1)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普遍实施;2)工业的民主管理;3)国家财政的彻底改革;4)剩余财富用之于公共福利事业。新纲领对这四条原则做了具体阐述。第一条原则确保社会每一成员无论身处何种状况,都能具有健全生活和优良公民的一切必要条件。它竭力推行“工厂法案”、“教育法案”、“住宅法案”等立法和各种预防失业措施,来普遍实施它所规定的最低限度的卫生、教育和生活标准。第二条原则强调了工业国有化的必要性,要求逐渐废除私人资本控制工业,以及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公平分配产品的基础上科学地改组企业。铁路、矿山、轮船公司、电力公司等应实施国有化。第三条原则对高收入者征收重税来补贴社会服务事业,大幅增加税收和遗产税。第四条原则提出应该通过国营和地方公营化,以及对个人所得和财产的高额累进税来积累国家的剩余财富,并必须尽可能用于扩大全体人民接受教育与文化的机会、改进生产和运输工具、进行科学研究和赡养老弱病残等方面。
至此,工党有了一个大为改进的党章和一个明确的纲领,它已然成为一支不仅可以引起工会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全体选民,并能够竞争政权的力量。费边社会主义成为了工党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且在之后数十年的时间里是工党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统”。
3.正式附属工党
费边社1919年修改了它的“基础”,宣布“费边社是工党及国际社会主义者会议的组成部分”,正式放弃了被视为费边主义特色的“渗透”政策,开始将工党当作唯一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工党分别于1924年1月至11月和1929年至1931年两次执政,22名费边社员是工党首次执政时的下院议员,其中5人进入了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内阁。但是费边社整体上对工党的影响并没有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因为这些年工党的发展处于困境当中,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党还在学习和适应英国的政治生态。而费边社在1920年代对工党并不十分热心,一方面因为有了《工党与新社会秩序》,他们认为能够将其实现就已经不错了;另一方面1925年韦伯退出了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却没有费边社员来接替他的位置。在这期间,费边社的一些社员对工党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韦伯在1923年工党大会上作为主持人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渐进的不可避免性”被认为是对费边社会主义和工党政治理念最简明和最精确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费边社会主义和工党政策的代名词。
到了1930年代,费边社的发展几乎完全停滞。没有什么活动,出版物也出奇的少。韦伯夫妇1932年访问苏联后,将兴趣转移到了研究苏维埃制度上面。肖伯纳甚至更早就脱离了费边社的日常政治工作,此时他正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独裁赞不绝口,对希特勒也是赞许有加,他已经远离了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因此,“在两次战争之间的时期临近结束时,费边社实际上已经奄奄一息了”*[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0页。。
尽管1930年代费边社的活动接近停滞,但是两个与它有关联的社会主义研究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它对工党的作用。一个是社会主义调查宣传社,另一个是新费边社研究局,他们的许多成员都是费边社员。两个组织都对首次执政就昙花一现的工党进行反思,想要通过调查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纲领供工党参考。新费边研究局是1931年G.D.H.柯尔在韦伯夫妇的支持下成立的,它遵循了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研究传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虽然研究局与工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的许多研究成果是为工党服务的,例如1936年发表的关于“工党的前途”、“工党宣传”等专题论文。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二战后的工党政府所采纳。
1938年底,新费边研究局和费边社经过反复谈判,完成了合并。为了尊重传统,新组织仍然叫做费边社。新的费边社废除了使用多年的“费边基础”,采用新的“费边规则”。规则中规定,费边社附属于工党。与之前“费边基础”中的规定“费边社是工党及国际社会主义者会议的组成部分”相比,明确了费边社与工党的关系。
三、二战后费边社对工党影响的成果、衰落与恢复
1.工党全面执政与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实施
1945年的大选不仅使工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是费边社最辉煌的时期。工党获胜所使用的竞选宣言就是费边社员迈克尔·杨所写的《让我们面对未来》。在以工党党员身份当选国会议员的393人当中,有229位费边社员,其中有包括首相在内的10名内阁成员,35个政务次官和其他政府官员,以及11位国会私人秘书。以至于有人称议会为“一所庞大的费边学校”*Deirdre Terrins and Phillip Whitehead, 100 Years of Fabian Socialism:1884—1984,the Fabian Society, 1984, p.22.。在工党的这一任期内,艾德礼政府的国有化和公有制等意识形态主要源自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福利国家与国民保健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印度的独立都来自费边社研究与讨论所奠定的基础。
具体来看,当国有化的议案在国会异常顺利地通过后,首先开始了对英格兰银行实施国有化,接着成立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政府机构——国家煤炭委员会。1947年到1949年间,成立了英国公路委员会,并对海底电报和无线电实施国有化,还成立了国有航空公司、英国电力管理委员会和煤气委员会。钢铁工业的国有化问题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得以通过。如果全部国有化计划得以实现的话,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经济部门将归为国有。这届工党政府最得人心的地方在于社会服务方面。他们把中学生的毕业年龄提高到了十五岁,增加了大学的国家奖学金,并且通过了国家保险法条例,使得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建议得以实施。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推行国家保健计划,提供了免费医疗和免费医药,包括实行医院的国有化等政策。*[英]亨利·佩林:《英国工党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02页。
除了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外,费边社对这一届工党政府的殖民地政策也有重要的影响。1940年成立的费边殖民局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解决英国的殖民地问题,使那些附属国得到解放,逐步过渡为自治国家。他们通过游说议员、部长和文职官员施加自己的影响。殖民局还和各殖民地民族运动的领导人建立联系,帮助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走向自治,例如,1941年尼日利亚费边社成立,1948年尼日利亚工人运动邀请殖民局书记R.W.索伦森议员访问尼日利亚,为该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帮助。费边殖民局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这项工作与社会主义的总原则是协调的,所有人都认为随着二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应该终结,被奴役的人民应当得到解放。此外,殖民局的工作能取得很大成绩还在于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殖民局第一任主席是阿瑟·克里奇·琼斯,他在1945年担任负责殖民地事务的政务次官,后来又成了殖民大臣。为殖民局工作的许多人都是退休又不甘心虚度晚年的前殖民地官员,例如曾任殖民地大臣的约翰·达格代尔议员、曾担任多年加纳总督的利斯托韦尔勋爵等。费边殖民局所做的工作正是费边社的创始者们打算对整个英国所做的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一届工党政府的施政,反映了费边社以及英国工党长久以来追求的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虽然这一时期工党经常用民主社会主义来表述其意识形态,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
2.费边社影响的衰落
1945—1951年工党执政期间,实行了许多按照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制定的政策,例如上文提到的对多种工业部门实施国有化、制定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实施计划经济等。然而,工党却在1951年、1955年的大选中接连失利。1956年克罗斯兰出版了《社会主义的未来》。这本书与1952年费边社出版的《新费边论丛》一起,一方面对艾德礼政府的社会改革成就做出肯定与总结,另一方面也在反思选举失败的原因以及理论方面的不足。费边社认识到,1945年以前的费边社会主义者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实现他们在第一本《费边论丛》*1889年费边社出版了第一本《费边论丛》,该书由费边社七位作者的若干篇文章编纂而成。此书是对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阐述,被认为是费边社会主义成型的标志。费边社出版物众多,但在出版论丛时非常的谨慎,100多年来只有四本(其余三本出版于1952、1984、1996年),反映了该系列出版物的重要性。中所阐述的纲领上,而忽略了正在发生的社会结构性改变。由此导致1945年工党政府将费边社纲领迅速实现后所出现的理论与行动的停滞不前。当下迫切需要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重新分析来重建社会主义原则。
克罗斯兰在《新费边论丛》的《向社会主义的哲学前进》一文中,简要回顾了费边社会主义和英国工党的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目标已经随着工党政府的成立而得以实现。下一步则要从已经改变了的社会气候开始着手。计划经济和集权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当前的目标是防止权力集中在工业管理层或是国家官僚阶层中,简言之就是分配责任以扩大选择的自由。
克罗斯兰在《新费边论丛》的《资本主义的转型》一文中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做出了分析,总结了战后英国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认为 “后资本主义社会”与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工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现实情况的改变,放弃传统的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转而致力于创造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和追求社会平等。克罗斯兰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更进一步系统论述了他的关于资本主义发生转变的思想,全面地对工党的“正统”思想也就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修正。克罗斯兰彻底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将国有化和公有制视为目标的做法,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目标与手段。在对旧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总结和批判以后,克罗斯兰提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种对社会平等的信念,实际上一直是各种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强有力的伦理诉求,也仍然是当今社会主义思想的最鲜明特征。”*[英]安东尼·克罗斯兰:《社会主义的未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克罗斯兰被认为是工党内修正主义理论的“教父”,也曾担任费边社的主席,正是他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将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地重新阐述,将工党内修正主义与“正统”的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争论推向新的高度。
修正主义者的观点,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坚持将公有制和国有化认定为社会主义目标的费边社和工党理论家的反对。后来的工党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对要求修改党章“第四条”公有制条款的做法批评道:“就像我们被要求将《创世纪》从《圣经》中拿掉一样,你不必是一个宗教观上的原教旨主义者,也会说《创世纪》是《圣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张志洲:《英国工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46页。。
工党内部的修正主义运动自1950年代发起,经过几代修正主义理论家的长久努力,以传统费边社会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工党正统意识形态逐渐被替代。当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工党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两次为期不长的执政期间均采取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与保守党的国内政策分歧越来越小。费边社作为智囊团的作用遭到了削弱,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在此期间也陷入了低潮。
3.费边社影响的恢复
在1980年代,工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脱党事件。以右翼代表为首的前工党副首相罗伊·詹金斯,与三位前大臣大卫·欧文、雪莉·威廉姆斯和威廉·罗杰斯脱离工党,另行成立了社会民主党,对工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雪莉·威廉姆斯是费边社的主席,她的行为也几乎造成费边社的分裂,并引发费边社是否还要附属于工党的争论。经过全体社员的投票,费边社决定仍然保持与工党的附属关系,并将加入社会民主党的社员剥夺了投票权,降级为准会员。经过这次震荡,费边社痛定思痛,重新加大研究力度以求恢复费边社会主义的研究传统和优势。费边社在1983年举办了四名工党领袖候选人在BBC电视直播的竞选辩论。当选的工党领袖尼尔·金诺克和副领袖罗伊·哈特斯利,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费边社的活动。在费边社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他们出版了第三本费边论丛,1996年又出版了第四本。此外,大量关于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小册子的出版也帮助工党理清思路,制订新的选举策略。他们这一系列的研究与活动,帮助工党在1995年废除了延用七十多年的公有制条款,并以新的条款来代替。特别是他们1992年出版的费边社小册子《南部的不安》为工党制订了有针对性的选举策略,帮助工党在1997年获得了历史性的选举胜利。在1990年代工党的现代化进程中,费边社是主要的推动力。在费边社的努力帮助下,工党除了完成了对传统党章中公有制条款的修正外,同时在组织结构上,完成了一人一票选举党首的改革,降低了工会对工党的影响,使工党转变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民政党。
1990年代以来,费边社对工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1997年布莱尔执政时英国下院有超过200名费边社议员,其中包括托尼·布莱尔和戈登·布朗在内的几乎整个内阁。费边社将自己视为新工党政府的“诤友”,通过尖锐的提问和公开的辩论来监督政府。2013年作为在野党的工党在下院仍有超过200名费边社议员。2010年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后,费边社又对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他们的研究成果提请工党注意解决关系国家和公共服务未来的重要问题,以创造出更有活力、更平衡和更平等的经济。在2015年英国大选之前,费边社一直在推行它的“工党的下一个大多数”项目,目的是为工党制定选举和政治战略。费边社联合了政策专家、民意测验专家、选举专家和工党活动家来促进政策、信息、组织之间的协同,以便促成工党在2015年大选中获胜。关于该项目,费边社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前进:工党仍然需要的改变》、《米利班德的大多数》、《下一代的欧洲》、《工党的下一个大多数:40%战略》等。尽管2015年工党未能赢得大选,费边社的努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它与工党的关系更加休戚与共,正如玛格丽特·柯尔50年前就指出的,“费边社的命运已经趋向‘追随选举结果’,即工党的命运”*[英]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28页。。
今天的费边社和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费边社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非常活跃,并在英国政坛有一定的影响。工党领袖、影子内阁成员、议会议员与专家学者都会积极参加费边社的各种活动,并为他们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它的会员人数也维持在历史的高水平,最高纪录是2010年12月的7100人。他们可能再也无法重现曾经的影响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发扬费边社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的传统。
(责任编辑:李济时)
刘健,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安 710119)。
D6;D61
A
1001-5574(2016)03-0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