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进步与美国政党政治变迁

2016-03-20孙会岩周敬青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民主党政党

孙会岩 周敬青



信息技术进步与美国政党政治变迁

孙会岩周敬青

信息技术进步在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这一现代政党的发源地更是自政党诞生之日起就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19世纪初的邮政信息技术促进了两党制形成,19世纪末的广播技术带来了政党政治发展,二十世纪中叶的电视技术导致了传统政党革新,20世纪末以来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政党复兴。系统分析这些阶段特征发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美国政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过度依赖是导致政党功能异化的原因。这有助于为目前研究美国政党政治提供一种新视野,同时为以后多方合作实现政党的智慧治理提供新思路。

信息技术;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政党政治

尽管早在17世纪欧洲便有了政党的雏形,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政党却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正如迪韦尔热指出的,直到1850年除美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有现代意义的政党①Maurice Duverger,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London: Methuen&Co.Ltd, 1954, pp. xxiii.。纵观美国政党的发展历史,可见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关联,这是很多研究美国政党政治的学者鲜有注意的。时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2016年竞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信息技术更加增添了选举形势的扑朔迷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美国政党的自身特征以及与政府、民众关系都在变迁。但许多当今的特征都需要追溯到过去②[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6页。,笔者通过考察美国政党历史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美国政党政治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仔细分析这四大发展阶段,有助于为目前研究美国政党政治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以后的政党政治。

一、19世纪初的邮政信息技术与政党政治形成

信息化是几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国家权力的巩固,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了第一次加速发展。这对美国政党有着重要影响,推动政党建立一个大范围的信息系统,同时在主要地区内传播了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政治议程,还促进了白人男性公民政治参与等现代民主的发展。如技术史学家理查德·约翰所说,这场革命的标志是邮政技术体系的建立*Richard R. John,Spreading the News: The American Postal System from Franklin to Mors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25.。相比于个人通信业务,邮局更适合于即时的、大范围的信息传递。到1840年,美国新建了13000 多个邮局,每1000人享有一个邮局,当时美国的邮政服务已是世界上范围最广、速度最快的邮政系统*[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此时,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铁质印刷机的连续印刷改进了报纸的大规模生产。“信息传播随着上述技术改进带来的一分钱报(它的标价仅为当时其他报纸价格的1/6)而发生了组织化转变,在‘一分钱报’可以看到第一手的政治事件报道或者直接看到政党的通知和公告”*Irving E. Fang, A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Six Information Revolutions, Focal Press, 1997, p. 52.,这使报纸在美国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同时,其他技术的发展也扩展了新信息传播能力,包括轮船自1807年在哈德逊河首次投入商业使用,以及铁路在19世纪中期之后开始成为重要的商业工具,这些都为美国政党的信息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

第一,邮政技术催生了现代政党政治。尽管从博林布鲁克、迪韦尔热、萨托利到爱泼斯坦、布隆代尔等给出的政党定义都有很大差异,但从信息技术进步视阈来探讨美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形成并不困难。政治信息有效整合下的民主制度运作,必然会催生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这一联系民众与政府的工具。美国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是在1828年杰克逊创建民主党并任总统时期,史蒂芬·弗兰泽奇把此称为美国现代政党诞生的标志*[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9页。。与早期政党相比,这一时期的党派能量和它们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取决于信息和通信能力。邮政信息技术革命对杰克逊式的民主体系和政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共和党因其整合信息的能力滞后,在1833-1834年由亚当斯、克莱等改建成辉格党,历史学家詹姆斯·杨称这种早期共和党信息整合能力的缺乏为政党与社会的“隔离”*James Sterling Young, The Washington Community,1800-1828,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6,p. 32.。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辉格党和民主党开始将它们制度化为专业的政治组织,推动其政治身份识别和政党认同发展,两大政党都尽可能地利用“邮件-报纸系统”在主要地区内与民众通信,从而整合民意和获取政党认同。1832年民主党召开全国大会时,通过报纸与民众通信进行宣传,这是政党第一次把报纸和邮件作为新的增强政党力量的核心方法。据统计,这期间民众投票参与度成几何级数增长,从1820年的10%增加到1840年的80%*[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第二,电报技术推动了现代政党竞争。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还诞生了互联网的鼻祖“电报”。巧合的是,电报公开发出的第一条信息正是关于政党的,电报比邮政技术更消除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障碍,激起了信息革命的新阶段,到1850年,美国已经有12000英里长的电报网络,电报在美国政党政治中的地位已与邮政服务同等重要*Tom Standage, The Victorian Internet: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Telegraph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s On-Line Pioneers, New York: Walker and Company, 1998, pp. 24-37.。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通信系统,向民众提供政党与政府的信息,并建立了一个政党动员民众和相互沟通的通道。1854年,原辉格党、民主党内的北方势力以及反对奴隶制的派别共同组建了今天的共和党,新党派成立不久就展开强大的信息攻势,政治信息在报纸和电报中迅速流动,政党整合民意的“强度”有所提高。在1860年的竞选中,共和党的信息攻势使报纸和电报变成反对奴隶制道德征伐的战场,共和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大大增强,“结果群众的政治参与和投票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itelson, Alan R, M.Margaret Conway, Frank B. Feigert.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 Stability and Chang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4, pp. 31.,从此开始了共和党在美国政治中近75年的统治。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民主党不能挥散开它们产生于战争中的、失去光泽的形象,不能在北方工业利益和西边农场主和城市工人的利益之间利用共和党内的分裂”*[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0页。。今天看来,对奴隶制的质疑是因为19世纪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才成为可能的,民众通过邮件和电报向国会发出了如潮水般的关于奴隶制的批评声音,“这被很多学者誉为美国的第一个‘草根’政策运动”*James L. Sundquist, Dynamics of the Party System: Alignment and Realign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83, pp. 97-113.。

如上所述,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使政党的长远成功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使政党更易于组织公众、引导集体行动和收集民意。可见,美国政党在19世纪中叶已经开始植根于信息技术之中,邮件、报纸和电报成了生成和引导民众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但也不得不指出,尽管党派建立者付出了很多努力,此时的政党并不具有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全国范围内的系统性信息传播这一时期还不能实现,“选举的高度地区性一直延续到1836年、1840年和1844年的选举”*Ronald P. Formisano, “Federalists and Republicans: Parties, Yes - System, No”, in Paul Kleppner et al., eds.,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Westport, Conn.Greenwood, 1981, pp. 33-76.。此次信息革命更多是依赖于邮政科层机构和政党组织的发展,这致使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间沟通的渠道,也没有成为重组政治信息本身的力量。

二、19世纪末的广播电台技术与政党政治发展

1870年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电器时期。“电器技术催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压力和混乱,最终需要新的公共政策和国家行动来解决,这也就促成了新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力量的产生,进而推动现代政党政府的兴起。”*Skowronek, Building a New American State; and David 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Alfred E. Knopf, 1965, p.55.从托克维尔、韦伯到涂尔干等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模型,即资本主义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带来大生产、城市化和人口变化,随之而来是新的信息通信形式、社会组织的急剧变化,渗透于更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中。随着电器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变迁,技术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越来越被研究者肯定,电器工业化所带来的无线电技术革命,此时已变得同工业化同样重要。19世纪末期开始,政治信息结构、信息传播技术及相关制度都发生了改变,美国两大政党也都有了实质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台这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明,使得信息进一步突破时空的束缚,政党从此告别了“火车竞选”和“街头小丑”时代。

首先,信息技术塑造了民众的政党认同。需要是发明之母,广播电台技术发展起来是为了整合信息、教育和动员广大民众。1890年前后的政党政治更多地反映了政党意识形态的转变,而随着经济利益的分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改变了两个政党的民众基础。此时,两大政党都开始运用广播技术传播自己的施政纲领,以赢得更广泛的民众基础,共和党反对政府积极介入经济管理,而民主党则主张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在选举上,优势仍然倒向共和党人,他们赢得了这个阶段所有的总统选举(除了1912年当共和党分裂成两个派别时威尔逊取得胜利,以及他在1916年的再次险胜)。在信息传播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美国民众有着较强的政党忠诚度。正如安·坎贝尔指出,19世纪末美国人的政党认同感一旦确立便难改变*Angus Campbell et al. The American Voter,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60, p. 121.,这和广播中传播的政党形象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信息技术推动了利益集团形成。19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型利益集团的形成,民众通过信息传播开始建立更大的利益联盟。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有26个人数超过合格公民1%的公民协会,这比19世纪中叶多了24个。*Theda Skocpol Morris P. Fiorina, eds., Civic Engagement in American Democra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and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9, pp. 27-80.利益集团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政党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中不再处于核心位置,新环境要求专业化的政治信息,而政党没有及时转变方式来适应信息在商业、政府官员和选民集团之间的流动,短期内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削弱了政党的权力,特别是在公共政策方面。电话系统的改进、民调以及其他类似的进步,都提高了信息掌控的成熟和稳定性,也提高了金钱的重要性。从政党的角度来看,政党开始了缓慢的调试阶段,被迫进行投票人登记,保证只有合格的投票人去投票。利益集团还使政党失去了排他的、通过直接预选的集会来指定政党候选人的权利,“因为对提名阶段少了一些控制,政党只能加大努力,通过运用新近发展的大众广告技术,来说服投票人支持一个政党及其候选人”*Gitelson, Alan R, M.Margaret Conway, Frank B. Feigert.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es: Stability and Chang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4, p. 32.。

第三,信息技术推动政党组织变革。政党是一种“活的机体”,它时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政党要在环境中活动,就不得不具有顺应技术环境的伸缩力。20世纪初,广播技术的发展使候选人和政党组织渐渐发生分离,候选人开始不单依附于党组织,而是开始“包装”自己的形象,依靠广播演说来赢得更多的民众支持。正如瓦腾伯格所说,20世纪初的政党竞选发生了从党派到候选人的重心的转移*Martin P. Wattenberg, The Rise of Candidate-Centered Politic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the1980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在1924年、1928年和1932年的竞选间,出现了以广播广告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模式。在1924年的政党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花了大约12万美元,民主党候选人花了大约4万美元来购买商业广播时段”*Edwin Diamond and Stephen Bates, The Spot: The Rise of Political Advertising on Televis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4, p. 109.。作为总统,胡佛经常使用办公室里的电台,他和柯立芝一起被称为“电台总统”。到罗斯福著名的“炉旁谈话”的时代,广播电台已经成为政党与民众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罗斯福的12年总统生涯中,共进行过30次“炉边谈话”,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件时,他都通过这种方式与民众沟通。为应对技术带来的人与党的分离现象,政党也开始通过组织制度创新进行政党组织强化,同时,它们将传统的地方政党组织活动运用到广播电台交流中,并大肆运用电台广告来宣传自己。

学界普遍将广播电台时代的政党政治视为美国利益集团系统化的开始,“大型团体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它们自身作为技术变革中一个鲜明的例子融入到通信方式革命中”。*David Bicknell 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Alfred A.Knopf, 1951, p. 55.广播的应用、电台的发展最终促使政治精英和政党组织渐渐分离,也促使其他利益集团不断产生。利益集团、人与党的分离有利于竞争选举的高效、及时,但却破坏了政党自身的稳定性,使政党处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作为政治媒介,政党已经开始在信息技术中异化,民主政治也没有明显进步。美国政党开始反思,此时单纯改变某种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构建责任政党政府才是赢得民众认同的关键*E.Schattschneider, Party Government,New York: Farrar and Rinehart, 1942, pp. 1-16.。

三、二十世纪中叶的电视技术与政党政治革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美国作为参战方也深受其害。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党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法西斯政党兴起及其带来世界性灾难的现实,使一些学者痛定思痛,想从政党政治中寻找问题的原因。战后,信息技术再一次发展成了全新的革命,并将重心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上,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技术革命使信息掌控既具有以团体为基础的特征,也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一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电视媒体的出现。战后的经济复苏政策加快了电视的生产,大量美国居民家庭在1950年左右开始购买电视机*[美]马修·辛德曼:《数字民主的迷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页。。在1952年的政党竞选期间,电视第一次播报了候选人的演讲,第二年,艾森豪威尔的就职演讲时就拥有了7500万观众,可见,电视已成为政党政治传播的新力量*[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4页。。随着电视技术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党出现了大众政治和集团政治共存的特征,这给民主党和共和党带来了严峻考验,两大政党纷纷探索应对路径。

第一,电视技术重塑政党媒体新形象。在电台技术时代,美国的政党政治出现了以竞选人和利益集团为中心的现象,传统的政党组织逐渐弱化,而电视的出现更是催化了这一事实。如瓦滕伯格所说:“20世纪的美国政治是一个从党派向候选人转移的过程,电视在这里面是一个中心角色。”*Martin P.Wattenberg, The Rise of Candidate-Centered Politic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the 1980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1.电视技术加剧了传统政党的衰落以及以候选人为中心的竞选的兴起,此时的政党如不加强对电视技术的运用,并作出相应的组织革新,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早在1947年,杜鲁门因为他的国会演讲在电视上播放,而被称为第一位“电视总统”。然而,美国的电视政党政治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1960年的两党竞争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在电台和电视上都作了专栏广告,他和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还进行了美国政党竞选中的首次“电视大辩论”,当时有7000万人收看了这场电视竞选交锋,甚至有高达60%的民众在投票时受到“大辩论”的影响。亨利·普拉特认为,尼克松因最终在电视辩论失败而错失了总统之位,这使美国政党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型的选举策略已经过时,政党候选人电视形象在获取政治权力时具有“关键性影响”*Henry J. Pratt, The Gray Lob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p. 48.。此后,政党更加注重塑造自身及其候选人的媒体形象。

第二,电视技术推动全方位政党的形成。60年代以后,战后的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传统的社会阶级对立已趋于减弱,经济发展和福利国家的出现使得政党可以代表整个社会,电视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政党整合与服务全体民众提供了信心。此时的两党更希望能组建政府,他们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民众对政党的长期认同,而变成单纯的政治营销和赢得竞选所需的临时性“政党认同”。这期间,作为理性政治角色的政党和候选人渐渐遵循“唐斯定理”*该理论是唐斯的著作《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提出的。该定律认为,在两党制中,政党的施政纲领定位于中间,有助于吸引左右两边的选民,并以此获得胜利。,为了迎合大多数民众,立场更趋于中间化。而民众更像是消费者而不是政治的积极分子,这些因素导致了奥托基希·海默尔提出的“全方位政党”*全方位政党又可称为全民型政党,首先由奥托基希·海默尔首先提出。这种类型的政党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选举事务上,努力地争取范围更广的选民,其政治任务的范围更加狭隘,关注的是选举成果,以使自己能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胜利。的出现,政党原有的阶层立场渐渐消失,纲领、策略都变得中间化。同时,电视媒体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更是加剧了政治戏谑,这导致了竞争对手刻意抹黑对方的情况迅速蔓延,“公众话题开始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政治话题、社会新闻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可见,在电视媒体时代,强调阶级利益的政党动员能力开始消失,政党更加强调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运用各种现代通讯技术,依赖电视传媒而不是依靠政治活动家去动员广大民众以求获得支持。

战后至80年代,“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员都呈现出一种正在不断减少的现象”*Peter Mair and Ingrid van Biezen,“Party Membership in Twenty European Democracies,1980-2000”,Party Politics, 2001, January, No.7, pp.5-21.。导致党员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在于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政党组织控制信息技术以及它们所产生的选举结果的能力已经下降了。新的信息技术成为候选人和投票人之间关键性的联系,传统的政党组织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绕过去了。同时,精英政党已经让位于全方位政党,全方位政党只关注选举胜利,用弱化或模糊的意识形态立场来吸引更多选民,政党逐渐变成通过电视传媒进行政治营销的单纯竞选工具。如何发挥政党的整合与代表功能,成了电视技术时代两大政党未能解决的难题,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对新兴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正好应运而生。

四、20世纪末以来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政党政治复兴

1983年,国际互联网在美国建立;1993年,伊利诺伊大学学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图形化网页浏览器……这一切开启了美国的互联网时代。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美]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民众开始转变成网民,日常政治日益走向互联网,民主党和共和党也深受影响。很多人声称,互联网正在改变政治,让其从由政治学、新闻学、公共政策学和法学组成的上层等级走下来*[美]马修·辛德曼:《数字民主的迷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互联网时代里,两大政党都深刻总结了电视技术时代政党革新的经验教训,并把自身作为一个重要的扮演者重新嵌入到国家与社会中。甚至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美国已经进入一个“政党重生”或“政党复兴”时代*Morris P. Fiorina“Parties and Partisanship: A 40- year Retrospective”,Political Behavior, 2002,Vol. 24, No.2,pp.93-115.。30多年的美国互联网政党发展大致可划分为,Web1.0静态门户网站时代(1983-2001)、Web2.0动态互联网时代(2001-2008)、Web3.0网络即时化时代(2008-现在)以及即将到来的网络空间时代4个阶段*刘红凛:《信息网络化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载《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期。。在这几个阶段中,遵循“政党组织-政党认同-政党政府”*Marjorie Randon Hershey, Party Politics in America(Twelf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 2007,pp. 7-8.的研究范式,可以看出政党有了复兴的迹象。

首先,互联网与政党组织功能重塑。与以往的信息革命相比,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高速传输、功能全面、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因而对政党组织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重塑能力。1994年,民主党参议员黛安娜·范斯坦建立了首个党员个人网站,开启了党员形象传播的新途径;第二年,民主党建立了美国政党历史上第一个网站,这一网站对政党组织传播和动员具有巨大推动作用;“199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建立了个人网站,同时把电子邮件网络运用到竞选中,这对他成功当选总统也有很大帮助”*Robert Klotz, “Virtual Criticisms:Negative Advertising on the Internet in the 1996 Race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1998, No.3, pp.347-365.。而此时的共和党却没能很好地把握时代先机,直到1999年,共和党才在州的层面建立起自己的网站。2000年以后,两大政党越来越多地运用互联网进行组织再造。比如,面对近年来第三党分化两大政党的组织基础和利益集团对政党功能的冲击时,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聚集功能都在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重塑。特别是2015年,共和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化改革,这对2016年的大选产生了重大影响。民主党对其纲领也进行了网络传播,以争取更多的移民后裔和年轻选民支持。美国前密苏里州州长包龙图指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代表民主党(的价值观),这说明民主党转型过程中影响力不断增强,也显示出共和党的劣势地位。”*包龙图(Robert L. Holden)在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5月12日举行的“美国大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坛上的发言,http://www.21ccom.net/。从2016年前期的选举可以看到,新改革的政党组织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年轻选民的参与度,很多年轻人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之一桑德斯。

其次,互联网推动领袖形象传播。广大民众的支持是政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政党的生命取决于民众的认同*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获取民众认同路径研究》,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而民众的政党认同是可变的,对政党的评价会不断被更新,最终帮助民众做出决定*See Marjorie Randon Hershey, Party Politics in America, Pearson Education, 2007, pp. 101.。互联网时代,民众的政党认同变成了“信息网络的创造物”,这使得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意识形态越来越趋于对立,民众也开始根据意识形态倾向来选择政党认同,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政党忠诚逐渐重组,以致走向“政治极化”*Kyle L. Saunders, Alan I. Abramowitz, “Ideological Realignment and Active Partisans in the American Electorate”,in American Politics Research, 2004, Vol. 32, No. 3, pp.285-309.。尤其是随着Web2.0、3.0技术的广泛运用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美国政党网络建设开始呈现动态性,政党候选人开始运用各种社交媒体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与互动。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网络作为主战场,充分运用社交网站与视频网站等来展现个人形象,争取政党认同,并竞选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互联网总统”。2012年大选期间,针对美国有人提出的“奥巴马连任,美国破产!”*武彬、刘玉安:《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兼论奥巴马政府的治国理念》,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第4期。的质疑,民主党发布一款名为“Obama for America”的iPhone应用程序,以方便用户了解周围邻居的政党认同。奥巴马和民主党还启用了一款名为“Mobile Poll watcher”的应用程序,它可以让民主党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的动员。在2016年的大选中,共和党一改以往的信息劣势,据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乔尔·考恩观察,“特朗普把数以百万计的竞选经费投放到CNN、FOX news、ABC等3家媒体上,以CNN为例,关于选举的情况总是在不断重复,如果他在某地演讲,就有机会得到网站头条的报道,这是他为何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乔尔·考恩(Joel H. Cowan)在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5月12日举行的“美国大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坛上的发言,http://www.21ccom.net/。。可以说,充分展现候选人善于与民众沟通、值得民众信赖的“领袖魅力”,是信息网络化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互联网技术推动政党政府再造。当政党获得民众认同竞选成功后,政党的另一项功能,即组织政府并制定各种制度或程序的功能就能有机会实现,具体包括政治领导人的录用、政策的制定和民意整合等。互联网时代的“政党政府”,相对于70年代走入低谷的“政府中的政党”在80年代有了明显复兴,在90年代以来在信息环境中更是有所加强,适应了美国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全新发展阶段。克林顿政府曾首次尝试通过互联网与民众沟通,来解决民众关注的公共问题。21世纪初,政党政府通过信息丰富的政治体系为国家作出了诸多贡献,譬如让精英们通过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网络新媒体传播和获取信息,为民众和政府之间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见,新技术的影响已经如布鲁斯·宾伯所言:“不仅仅是辅助政党组织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体现为‘政党政府共同的理解和特征’,因为这是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可借助于权力和广泛的通信机会部分地培育共享的认同与理解,并更加直接地协调集体行动的行为因素,以促进政府服务功能的再造”*[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7页。。

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政党风景线的常规部分,同时更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对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本身越来越依赖,并将它们看成是政党政治繁荣的基础性资源。然而,历史距离我们越远,我们越容易总结和评判,距离我们越近,我们越难以把握和定位,评价互联网时代的政党政治正是如此。若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视野进行考察,可以得出美国政党并没有衰落,而是相对的短期内复兴这一结论。“未来的挑战在于,在寻求一些方法来保证政党的政策动议基于广泛的支持的同时,要维持住政党在技术上的优越性”。*[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21页。

五、结语

政党政治进入学界研究视野时,“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之间的争论就充斥着这一研究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变迁,技术发展是政党政治进步的内生动力日渐被研究者肯定。在信息技术时代里,美国两大政党都在努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并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期实现稳定发展。在对信息技术“狂热追求”之后,更需要对其进行“冷静反思”。因此,今天探讨信息技术发展与美国政党变迁的历史,更多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第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政党发展的基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驱动着信息技术快速进步,这些进步在推动政党政治繁荣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综上所述,美国政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在邮政时代,政党通过报纸进行个人化的政治动员,通过散发选举印刷品来进行选举动员;广播电视时代,政党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新媒介与新手段进行政治动员与政治宣传;在互联网时代,政党更是实现了传统政治与网络政治的结合,实现了高科技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第二,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政党异化。时代在鼓吹“互联网+”的时候,更需要有人能逆潮流而上反思互联网。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信息爆炸、去中心化、后现代性等特点,而且“数字鸿沟的持续存在,使得多元主义和网络协商的失效更加明显*[美]马修·辛德曼:《数字民主的迷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5页。”,会使政党本身面临着一些考验和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原本开放的美国政党更加开放,技术强化了政党领袖个人与选民的关系,却弱化了政党与选民的关系。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元化的新政治结构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公共领域,一个使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政党不一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评判政党的根本标准是民众的认同。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术未来将更加飞速发展,但这是否将必然促进政党政治的进步,理性的研究者不会轻易下结论,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第三,多方利益合作才能实现政党的智慧治理。信息技术时代,政党治理现代化是其发展的保障,而当下的“Web2.0”、“Web3.0”有别于原有“Web1.0”时期的政党对信息技术的单向依赖,这使政党与民众沟通机制从传统的“单向度”走向“多维互动”。笔者认为,多方利益合作的“智慧治理”*“智慧治理”概念由美国学者伯格鲁恩和加德尔斯提出。他们认为,在治理21世纪的信息社会过程中,最智慧的方式是加大力度下放权力、包容公民,同时把决策机制分散到有能力进行体制整合的各种机构中,由此赋予代表政治权威的机构以合法性。是未来政党治理的“思维回路”。在未来的网络空间时代里,政党、政府与民众三方的互动,通过网络吸纳新兴的各种参与力量,为民众提供政治表达的机会,把集体的智慧汇集起来并纳入决策中,从而有效促进国家的智慧治理。最终通过互联网智慧共享而非竞争性的差异化实现治理,这标志着信息技术“进化的进化”*[美]伯格鲁恩,加德尔斯:《智慧治理——21世纪东西方之间的中庸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责任编辑:李济时)

孙会岩,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中外政党比较研究;周敬青,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政党比较研究、党的制度建设(上海 2002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批准号:16ZZD036)。

D6;D61

A

1001-5574(2016)03-0108-11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民主党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党政治参与的发展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