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鼎事迹编年
2016-03-20吴瑞侠
吴瑞侠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年谱与传记
宣鼎事迹编年
吴瑞侠
宣鼎(1832—1879),字子九,号瘦梅、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香雪道人等,安徽天长人。晚清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著有小说《夜雨秋灯录》、戏曲《返魂香传奇》、诗书画册《粉铎图咏》等。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 一岁
九月廿八日生。
《夜雨秋灯录·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云:“时九月将尽,友人约登台望曲阜,西风逼人,黄花满地。鼎问友人日:‘今日何日?’曰:‘廿八。’鼎不禁大惊,继而大恸,盖是日即贱辰,忽忽焉行年已四十矣,而沦落犹是乎!”*(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第11页。由此上推四十年,即是年也。
宣鼎远祖为汉代云阳巨公宣秉。至南宋,其先祖宣缯曾任参知政事。
宣鼎和其弟宣苕曾撰《旌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说》,文云:“远祢始于云阳巨公。至宋南渡,参知政事缯公子孙繁衍,居虎埠。”*(清)宣鼎,宣苕:《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寰宇琐纪》卷十一,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据盛洋《宣鼎生平考》,“云阳巨公”即两汉之际的宣秉(?—30),官至东汉光武帝朝御史中丞,《后汉书》有传*盛洋:《宣鼎生平考》,《安徽文学》2012年第12期,第1-5页。。“参知政事缯公”即南宋理宗朝的参知政事、大学士宣缯(?—1237)。《宋史·列传》卷一百十九:“宣缯,庆元府人。……嘉定十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明年,拜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元)脱脱:《宋史》卷四百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543页。
明代御史张昊为宣鼎母亲二世族。
《夜雨秋灯续录》卷一《张侍御》云:“明季吾乡有侍御张公,吾母之四世祖也,忘其讳。”*《夜雨秋灯录》,第500页。张侍御即明代御史张昊。《夜雨秋灯录》卷二《义仆琴轸》述张昊讨贼被擒事。是知宣鼎生母为张氏。
祖景芳公,祖母顾太孺人,生父封祖考修职郎。宣鼎过继伯父广文公,广文公官凤阳训导。
《旌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说》云:“吾祖娶贤裔顾太孺人,生吾父、吾叔考、吾生父。五叔祖国学生,生子四。六叔祖国学生,生子四。吾父兄弟辈庠生居多……吾父考以明经,官凤阳训导,胞叔文学生早逝,吾生父亦以恩贡候选教谕,例得封祖考修职郎,祖妣‘太孺人’。吾兄弟辈游庠者又十余人。……光绪纪元孟夏四月之吉,元孙宣鼎同弟苕合撰于姑苏客馆。”*《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寰宇琐纪》卷十一。
弟宣苕,妻许氏,育有一子,一女,子早逝。
扬州博物馆藏宣鼎手稿《粉铎图咏·拾金》宣鼎注:“瘦梅宣伯子并记。”*车锡伦,蒋静芬:《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文物》1995年,第8期,第199页。是知其为长子。宣鼎弟为宣苕,鼎与弟同撰《旌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说》,见上引。《自序》:“年二十六奉生父命赘入外家,方得延残喘。”*《夜雨秋灯录》,第11页。宣鼎《题〈湘痕阁诗词稿〉后》文云:“(咸丰)七年,余入赘许氏。”*(清)宣鼎:《题〈湘痕阁诗词稿〉后》,《申报》,光绪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据景松《宣鼎二三事》*景松:《宣鼎二三事》,《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第309页。和张振国《宣鼎生卒年及文献遗存考略》*张振国:《宣鼎生卒年及文献遗存略考》,《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第5-6页。,许氏为宣鼎之表姊妹,育有一子一女。子早逝,女名宣箫楼,嫁施东屏。女有一子一女,其女后裔施家现仍居安徽天长。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 十一岁
宣鼎髫龄入学,幼年即喜好佛老,习楷书。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云:“予族自明季由凤阳迁天长 ……予髫龄甫入乡塾。”*《题〈湘痕阁诗词稿〉后》,《申报》,光绪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髫龄指幼年,因无明确系年,姑系于此。《自序》:“性好佛老,闻人有谈玄者,听之忘倦;而尤爱仆妪说果报鬼怪逸事。年十一习楷书,匾额屏障,居然挥洒。”*《夜雨秋灯录》,第11页。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 十五岁
初解为文。
《自序》:“十五解为文。”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十九岁
得咳血疾,寻愈。
《自序》:“十九忽膺咳血疾,惫矣。旋得《感应编图说》读之,获瘳。”
咸丰一年辛亥年(1851) 二十岁
生母去世,家难纷起。
《自序》云:“先慈诞鼎之前夕,梦一道者来叩首膝下……二十外先慈见背,先嗣父广文公几毙。家难既起,外侮乘之枭獍成群, 争噬吾肉,家道遂中落。”《夜雨秋灯录》卷七《公道娘子》:“懊侬氏曰:‘世人亲骨未寒,析分遗产,强者吞弱者四。走控戚属,意借季路一眼,卒之引豺狼,利分鹬蚌,公道已难。更有控诸大府,意求王章之折断,亦复木偶登堂,胥吏果腹,公道更难。势必带妻子嗷嗷,贫无立锥之地而后已。”写出家道败落的凄惨处境。
咸丰三年辛亥年(1853) 二十二岁
宣鼎避粤匪,离开天长,复回。
宣鼎《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咸丰三年,粤匪将至……会回天长。”*《题〈湘痕阁诗词稿〉后》,《申报》,光绪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咸丰五年乙卯年(1855) 二十四岁
遇歉岁,几饿死。
《自序》:“年廿四岁遇歉岁,独卧枯寺中,饿几毙。旋得《金经》《莲华经》讽之,机始转。”
咸丰七年丁巳(1857) 二十六岁
入赘外家,养疴读书,婚姻和顺。
《自序》:“年二十六奉生父命赘入外家,方得延残喘。”《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亦云:“七年,予入赘许氏沂湖村舍,养疴读书。”宣鼎母亲姓张氏,不知其入赘外家,何以为许氏?或为其嗣母之外家,待考。扬州博物馆藏宣鼎《粉铎图咏·滚灯》末署:“鼎生平遭际百不如人,唯闺中无狮吼之声,可以自信一笑。”*《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文物》,1995年,第8期。
咸丰八年戊午(1858) 二十七岁
八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破江北大营,攻克天长,宣鼎举家逃亡他乡。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八年,天长城陷。贼焚掠入乡僻,仓卒携眷走城门。”
咸丰九年己未(1859) 二十八岁
春,举家逃难在外,荒山寻母,赁居湖畔,拾穗当粟,后落水遇救。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九年春,贼稍退……春杪,贼又大至,予全家投离湖头,丛丛出没惊涛骇浪间……是年秋。从军江上。”《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文云:“胡乃黄鹄声凄,红羊劫遇,楚炬谁扑?蜀道自经,卵堕巢倾,腹馁担重,荒山寻母。湖滨赁居,扫落叶以添薪,拾遗穗以当粟。……全家几没,嗔贼子之穷搜。一息尚存,感渔人之捞救。”*宣鼎:《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寰宇琐纪》卷十,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
另据潘实《粉铎图咏简介》云,汊涧佘长荣收藏天长名人挽联诗词手抄本,有宣鼎挽徐仲卿联,内有“结伴避狼烟,忆当年宅泛高沙,曲谱黄鹂,对拍船唇犹莞尔”句*潘实:《我所知道的宣瘦梅》,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第181页。,知宣鼎曾与徐仲卿结伴避难高邮湖畔。另该手抄本中复录宣瘦梅挽四叔宣燮廷联:“僧房困顿眼差费,曾叫阿阮无价,风雨屡邀杯酒赐;病榻弥留征画箑,愿效延陵挂剑,几筵当做纸钱烧。”*《我所知道的宣瘦梅》,第68页。可见叔侄情深。宣燮廷何时卒,已难考证,姑系于此。
秋,从军江上。
见上引《题〈湘痕阁诗词稿〉后》。
宣鼎慷慨从军,其弟为之送行。
宣鼎的《粉铎图咏·粉铎逸韵·别弟》云:“难莫难兮困穷,危莫危兮从戎,惨莫惨兮离别,亲莫亲兮弟兄。可汗昨点兵,兄名在行列。布粮救我饥,谁知适塞绝。弓刀裹衣行,伤心不可说。弱弟送长兄,珍重语烦屑……”末署曰:“虎口逋客子九氏写青藤小人物。”*《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第197页。子九为宣鼎的号。
宣鼎受军中将领赏识,欲建功立业,不意将军横死,复四处流离,遇水灾,饥寒交迫,处境凄惨。
宣鼎在《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中云:“迨至磨盾鹳军,挥毫虎帐,莲幕宵红,柳营春绿。劲旅之众,滥厕书生,上将之前,竟容揖客。方期温峤风流,名成业就;岂料桓侯殒谢,石破天惊,恶曜横飞,将星已堕,依旧飘零书剑,抛掷琴尊。王谢不逢,范韩安在? 途穷径窄,骨折神惊。……尽室偕行,惨矣飘同柳絮。较之逡巡城郭、呼号里门者,迨有甚与?”*《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寰宇琐纪》卷十。
回上海卖画。
咸丰十年庚申(1860) 二十九岁
春,遇其师马石樵,赠其《金石书画之丐》图。
宣鼎的《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云:庚申春日,先师马石樵先生辞长千里(江苏江宁县南),遇昭易市,手写《金石书画之丐图》以赠鼎。”《瘦梅致石翁书·寄赠〈石梅合册〉十六页》云:“更忆先师马石樵先生,为鼎写一幅乞丐,面则比鸠,衣则悬鹑, 短杖担云,破瓢酌酒。袋内累累者金石也,丛丛者书画也。”*《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寰宇琐纪》卷十。马石樵即马尧年,《金陵书画资料》载:“马尧年,江浦人,字石樵。诸生,博学供述,尤肆力于绘事,清俊拔俗。著有《藤花馆稿》。”另据《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石樵,江苏江浦人,清书画家蒋篑婿。”考是年十月,太平军克六合、江浦,马尧年往苏北避难,遇宣鼎。
同治一年壬戌(1862) 三十一岁
回江北,入幕,司笔札。
《自序》:“年三十一始入当道幕,司笔札。”《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复云:“十一年(1861)回江北,入宰官幕,司笔札。”*《题〈湘痕阁诗词稿〉后》,《申报》光绪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两说不一,核诸宣鼎生平,此处“十一年”,疑误。当以《自序》为准。
同治二年癸亥(1863) 三十二岁
游幕盐城,考察滨海古铁,于楼村设帐,踏访永宁寺、千佛律寺等寺观。
宣鼎在《返魂香·序言》中云:“淮郡盐城,即汉之盐渎,宋陆忠节公故里也。余避粤匪之乱,幕游是邑者四年。”*(清)香雪道人:《〈返魂香〉序》,《申报》,光绪三年一月二日。《夜雨秋灯录》卷四《滨海古铁》:“余侨寓盐城时,见东街有古铁板七块,若铺街石,光灿灿,甚巨……盐邑西郭外六十里有楼村焉,其地南邻楚水,西接射湖。道光元年,愚设帐于斯……余避粤匪之乱,幕游是邑者四年。”“道光元年(1821年)”,疑误,宣鼎是时尚未出生。《夜雨秋灯录》卷三《一声雷》云:“后十年,乡人某偶游永宁寺,见铁罗汉趺坐廊下……余避乱幕游盐城,乃同治龙飞二年也。偶谒金容,因忆吾乡邑乘载有《铁罗汉传》……询诸寺僧,始得其详。”《寰宇琐记》卷十二载有宣鼎《盐城千佛律寺千佛楼落成征碑节略》。
应李叙堂之聘,与李都督交游,诗画过从,深受赏识。
宣鼎《题赠李都督画册后》云:“李都督,儒将也,己未从戎江上即耳都督名,未获把晤。今橐笔海国,应李叙堂廉访之聘,而都督亦坐镇兹土。酒筵一晤,欢若平生。风雨过从,始悉大概。……鼎读书不成,学剑不成,湖海飘零,依人作嫁,残衫破帽,人皆讥笑,而都督独见而生敬。花晨月夕,材官叩门,招赴衙斋。晴窗点笔,解衣磅礴,旁若无人。幸都督曲意优容,不以疏狂。”*(清)宣鼎:《题赠李都督画册后》,《寰宇琐纪》卷十二,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
同治四年乙丑(1865) 三十四岁
客居盐城,于寓所墨耕斋作一百二十幅册页呈梅伯都统大人统政。
据潘实《宣瘦梅传略》,同治四年,宣鼎于寓所墨耕斋作一百二十幅册页呈给梅伯都统大人统政。其《墨梅图》署:“客邸相逢离别赠日摹清影,赠先生右册呈梅伯都统大人统政,瘦某宣颍发学画。”“梅伯都统大人”,疑为姚燮或彭玉麟*《我所知道的宣瘦梅》,第6页。。潘实之书附部分册页图影,以现存画册观之,宣鼎作此画册,并无求官之意。其《云鹤》图题:“甘辞轩冕老烟霞,万顷寒云暂作家。非是此君身爱瘦,天留标格称梅花。”《梅花诗》题云:“铁石心肠蕴古春。”实为宣鼎自道,故以“瘦梅”自号。上海有政书局(1927)李浚之《清画家诗史》称宣鼎“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
同治五年丙寅(1866) 三十五岁
春日花朝,自写小像。
宣鼎题自画像《研隐图》:“同治丙寅春花朝,灯下揽镜自写三十五岁小像,得其神似而已,并以退草摹旧岁黄山白岳砚以成此图……”小像四周环以隶书:“不廊庙,不山林,不市井,有砚田,三十顷,可以耕,可以隐,翳何人,曰宣鼎。”末署:“瘦梅自记于随安斋小室。”
上巳,作《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
《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云:“今石樵先生已归道山。……丙寅上巳,偶从箧中检出,泫然流涕,怅触予怀。瞻之在前,画中人未知谁是? 呼之欲出,门外汉其即余乎?……率成短赋,自慰吟魂。”*《金石书画之丐赋并序》,《寰宇琐纪》卷十
募建楼村二帝祠,秋,离楼村,馆淮海。
《募建楼庄二帝祠小引》中云:“丙寅秋,愚领乡荐,公车北上,仆仆风尘,遂与村人阔别。今岁买棹,来访王生晋三。偕诣祠宇,见环堵萧然,仅十之一。辄以因循责王。生唯唯而对曰……”*(清)宣鼎:《募建楼庄二帝祠小引》,《寰宇琐纪》卷十二,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自序》:“三十五馆淮海。”
同治六年丁卯(1867) 三十六岁
于草堰场(今属盐城)设馆,病痛几毙。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同治六年,予馆草堰场,痛几毙。”
同治七年戊辰(1868) 三十七
秋夕作《隶书团扇》。
宣鼎书法《隶书团扇》题款:“瘦梅主人戊辰秋夕灯下临邓顽伯先生书。”
同治九年庚午(1870) 三十九岁
应桃源(今江苏泗阳)邑宰孙梦麟聘,为书记。
《返魂香·序言》云:“同治庚午应桃源邑宰孙进士聘,为书记……从八月望日起十月望日止,成院本,初稿名《返魂香》,四十首。”*《〈返魂香〉序》,《申报》光绪三年一月二日。《自序》:“年三十九游山左.奔疲蹇涩,近于托钵矣。”《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亦云:“九年,馆桃源。”
八月至十月,作《返魂香》,脱稿待梓。
见上引。香雪道人《石梅合册序》云:“暇辄采其事填词一篇, 挑灯疾书竟夕不寐, 声震震出金石, 泪琅琅溢笔端。馆仆惊且詈以为颠,不顾也。从八月望日起十月望日止,成院本,初稿名《返魂香》四十首……庚午十月廿日香雪道人书于桃园幕中。”*宣鼎《瘦梅致石翁书·寄赠〈石梅合册〉十六页》,《寰宇琐纪》卷七,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宣鼎又号香雪道人。扬州市博物馆藏宣鼎手稿《铎余逸韵》绝句六:“许多酸泪灌愁肠,排遣无端骂玉郎。遗臭流芳俱不朽,当年撰出返魂香。”末自注:“幕游桃源,谱《返魂香》传奇一部,纪胜国沃忠勇、王道人事迹,脱稿待梓。”*《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第202页。
始撰《粉铎图咏》。
宣鼎《粉铎图咏·写状》题:“庚午秋瘦梅传神并题铎谣。”*《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第190页。
秋,客袁江,作《松鹰图轴》。
淮安市博物馆藏宣鼎《松鹰图轴》,落款为“天长瘦梅宣鼎,时庚午新秋同客袁江(今江苏淮阴)画并识”,下钤“瘦梅”朱文印、“鼎”白文印。
踏访淮滨寺。
《夜雨秋灯录》卷二《慧眼救难产》:“(僧)某岁自五台回,道出桃源,挂褡于淮滨寺……寺僧焚其骨,盛以布囊,挂楼壁上。余幕游其地见之,颇怅触,急为觅高原尺寸地,缄以木龛,葬之。题其短碣曰‘行脚僧悟轮禅师之墓’。”
因宾主不洽,辞馆。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云:“九年,馆桃源。主宾不相能,拂袖去。游燕赵齐鲁间,卖书画糊口。”
同治十年辛未(1871) 四十岁
游幕兖州滋阳郡,游少陵台有感,归而始作《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卷一《忠魂入梦》亦云:“余幕游滋阳时,公子某司马治樽招饮,偕登假山。”《自序》:“明年,入兖郡滋阳署。……时九月将尽,友人约登台望曲阜,西风逼人,黄花满地。鼎偶问友曰:今日何日?曰:廿二八。鼎不禁大惊,继而大恸,盖此日即贱辰,忽忽焉行年已四十矣,而沦落犹是乎! ……精神惝恍,不知所云。病十五日,忽蹶而起,裁笺为阄,取平生目所见、耳所闻、心所记忆且深信者,仿稗官例,先书一百余目,每夕作文一篇或者两篇,不数日而患遂霍然。”*《夜雨秋灯录》,第12页。
于兖州市购《牡丹亭》,习汤显祖填词心法。
宣鼎《粉铎图咏·铎余逸韵》绝句七云:“先来珊管写优伶,痴念何当让小青。稽首临川称弟子,买丝欲绣《牡丹亭》。”其后自注:“客岁兖州市上购得临川集子残本,填词略得心法。”*《题〈湘痕阁诗词稿〉后》,《申报》,光绪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四十一岁
解馆,赁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售书卖画为生。
《自序》:“入兖郡滋阳署……明年解馆,赁宅任城,售书卖画,囊稍有余。”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四十二岁
客居任城,得观众多古画。
《铎余逸韵》绝句十八宣鼎自注:“客古任城,获见名画甚夥,其尤绝者则陈章侯《痛饮读骚图》!”
客居任城闭门填词。
《铎余逸韵》之绝句二云:“自到任城时闭门,寓庐咫尺即名园。懒随裙屐观新剧,恐听哀弦欲断魂。”宣鼎自注:“寓西即长春园,梆鼓之声,时扰清梦。”
秋七月,作《粉铎图咏》成,无力付梓。
《铎余逸韵》序云:“雨窗无俚,集小戏三十六出,绘成短册,各系乐府一首,名曰《三十六声粉铎图咏》,盖欲警自家之聋聩也。图后更附七截十九章。……更名之曰《粉铎余韵》。”*《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第201页。《粉铎图咏·借靴》宣鼎自注:“铎主人宣鼎画于任城客次并志。”《粉铎图咏·大小骗》自注:“瘦梅仿元人钩墨浅绛法。时癸酉新秋荷花再生日,小住任城,笔墨遣兴。”《铎余逸韵》宣鼎跋云:“孝子康叔故里,阎罗包老部民得二百五十二甲子,瘦梅甫宣鼎灯下走笔。时同治癸酉岁(1873)秋七月写就,是夜正逢七夕良辰,天上人间,何离合之不同,悲欢之各别?为之掷笔三叹。”《铎余逸韵》绝句七注云:“近著《夜雨秋灯录》,脱稿百余篇,功未蕆也,付梓更无此力。”*《宣鼎和他的〈粉铎图咏〉》,第204 页。
作诗引珂雪语。
《铎余逸韵》绝句十:“若个灯窗闲磕牙,摹神肖影不争华。漫言台上衣冠假,也算须臾锦上花。”诗后宣鼎自注:“第三句借珂雪师语。”据潘实《〈夜雨秋灯录〉故事来源及宣瘦梅的再创作》,“珂雪师”即程煐,字瑞屏,天长人,号珂雪头陀、瑞头陀,才智出众,擅长诗文、词曲,乾隆四十四年因文字狱被发配至齐齐哈尔,著有《龙沙剑传奇》,另有《珂雪集》已亡佚。宣鼎曾搜集其诗集,现天长传有手抄本《瑞屏诗抄》即其诗集。*《我所知道的宣瘦梅》,第70页。另《夜雨秋灯续录》卷六《赵蓉江可恶》文末亦引珂雪之诗。
集狐仙诗词成小册。
《铎余逸韵》绝句四后宣鼎自注:“曾集狐仙诗词成小册,题箴曰‘野狐禅’。惜未见流传。”另现藏扬州博物馆之宣鼎《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手稿,册首有希古题篆“仙蝶来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署“光绪二年六月(1876)”;陈含光题词“如幻三昧”;樊遁园题词“傀儡侏儒世界,嬉笑怒骂文章”。册后有陈含光和卞绰昌题记。
冬,过高邮。
《夜雨秋灯录》卷六《秃发张》中懊侬氏曰:“次癸酉岁,余船冻高邮之三垛,闻张海仙所述如此。”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四十三岁
居高邮。游苏凇,撰成《夜雨秋灯录》初稿。
《自序》:“明年解馆,赁宅任城……居两年,回秦邮,游虎阜(虎丘),计得文一百一十五篇,皆初稿而未经修饰者。”
冬十一月,仙蝶来访。
《自序》:“甲戌之冬,有仙蝶过访。是夕,设乩于室,以文呈。”宣鼎的《瘦梅致石翁书·寄赠〈石梅合册〉十六页》云:“尤奇者,客岁冬十一月,郎当老屋,积雪压檐,缭曲幽窗,寒芳破萼,时方狸奴偎灶,冻鹘蜷枝,忽有凤子飞来。初集檐牙,继偎帘额。栩栩然,蘧蘧然,似徘徊而不似遽去。……乃以‘仙蝶来’三字名馆。非敢述异拟求椽笔,著为鸿文,垂诸不朽耳。”*《瘦梅致石翁书·寄赠〈石梅合册〉十六页》,《寰宇琐纪》卷七。
光绪一年乙亥(1875) 四十四岁
侨居秦邮,三月二十八日作书寄金石,述仙蝶来事,索文。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光绪元年,予自山左回,侨秦邮。”《瘦梅致石翁书·寄赠〈石梅合册〉十六页》述仙蝶来事见上引,信中又云:“石翁神交足下……即承询拙稿《夜雨秋灯录》《返魂香》传奇,皆冗长杂沓,鄙俚酸辛,不堪垂政……蝶来已在人口,题咏尚无。憨恳足下于捧斛传膳之余,一挥珊管,或宋玉大言,或东坡小品,或记或赋,且作且书。但出心裁,无不首肯。”石翁即金石,宣鼎好友,浙江会稽人,字夔伯,号石翁。《中国历代书画家篆刻家字号索引》载:“金石,浙江绍兴,清山水画家,咸丰、光绪间人。”有作品《强自宽斋外集四卷》《蔗畦词二卷》。《寰宇琐纪》卷十二金石《致沈建庭书》云:“宣君识我,我识宣君,就使赤鲤鳞童苍鸿足刖而一片,神驰已同观面。”鸿雁往来,堪称知己。”*(清)金石:《致沈建庭书》,《寰宇琐纪》卷十二,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
金石覆书。
金石《覆宣瘦梅书》:“瘦兄足下三月二十八日书来并赐梅石画帧。捧函跽发,香生采溢……《蝶来记》并题图四律附达塞责,迟迟始报,罪甚。”*(清)金石:《覆宣瘦梅书》,《寰宇琐纪》卷八,申报馆仿聚珍版式铅印本。
与弟宣苕合撰《旌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说》。
宣鼎、宣苕之《旌表节孝宣节目王太孺人苦节图说》末署:“光绪纪元孟夏四月之吉,元孙宣鼎同弟苕合撰于姑苏客馆,淮安府廪贡生陈墉代填祖讳。”*《表节孝宣节口王太孺人苦节图》,《寰宇琐纪》卷十一。
作《钟小妹传》。
光绪二年(1876)《寰宇琐纪》卷八刊有宣鼎《钟小妹传》,文末署“仙蝶来馆主宣鼎”,宣鼎同治十三年(1874)冬十一月后方以“仙蝶来”名馆,故《钟小妹传》当作于是年。
光绪二年丙子(1876) 四十六岁
《寰宇琐记》刊发《钟小妹传》。
光绪二年(1876)《寰宇琐纪》卷八刊有宣鼎《钟小妹传》。
光绪三年丁丑(1877) 四十六岁
作《夜雨秋灯录·自序》。《夜雨秋灯录》、传奇《返魂香》付梓。
《自序》尾署:“时光绪三年春二月花朝日,天长宣鼎瘦梅自序于仙蝶来馆。”上海申报馆以仿聚珍版印行《夜雨秋灯录》,八卷,一百一十五篇,书前有蔡尔康《序》及宣鼎《自序》,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传奇《返魂香》亦由申报馆印行,共四卷,四十折。
宣鼎又赴东海。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三年…… 时予正束装赴东海。”
光绪四年戊寅(1878) 四十七岁
作《题〈湘痕阁诗词稿〉后》。
《题〈湘痕阁诗词稿〉后》云:“呜呼 ! 崇节母袁太夫人乃孀而有才、有天性者也。节母为随园老人女孙。归吾乡祟云根先生为室,推戚谊为予之太姻母也……光绪四年太岁戊寅冬十一月中浣姻愚侄宣鼎顿首敬跋。”是知袁枚孙女为宣鼎之太姻母。据王英志《袁枚评传》,该孙女名嘉,字柔嘉,袁迟女,嫁上元崇颖,著有《湘痕阁诗稿》《湘痕阁词》。“云根”当为崇颖的字。
陈含光为《三十六声粉铎图咏》题词。
扬州博物馆藏《三十六声粉铎图咏》载有清画家陈含光题词:“天长瘦梅宣先生鼎,晚近豪士,挟奥博之学与奇逸之气,以客游诸侯。所著小说传奇,一以寓其肮脏不平之气,盖数十年间耳闻目睹者,愤慨深矣!此《三十六声粉铎图咏》,取昆曲为之,每剧一叶,兼题歌行一章于其右,虽当时所由兴感之物,不可推索,要为愤世嫉俗无疑也……爰为之偈:尽卖苍生媚女真,登场袍笏焕然新。画师岂是相嘲骂,冷水一瓢浇汝身。著雍摄提格之岁含光题记。”摄提格之岁即戊寅年(1878)。
光绪五年乙卯(1879) 四十八岁
十二月廿二日《申报》刊宣鼎“惠赐玉和”一文,宣鼎已卒。
据盛洋《宣鼎生平考》考证*《宣鼎生平考》,《安徽文学》,第1-5页。,宣鼎的《题〈湘痕阁诗词稿〉后》刊于光绪四年(1878)《申报》(12月31日第4版),末署:“光绪四年太岁戊寅冬十一月中浣姻愚侄宣鼎顿首敬跋。”知宣鼎此时犹健在。迨光绪五年(1879),《申报》(12月22日第3版)刊宣鼎一文:“惠赐玉和……《枯木竹石图》 ……一般憔悴到烟鬟。”末署“天长宣瘦梅遗稿”,另光绪六年(1880)正月初八日《申报》之《得书酬洋》一文亦云:“《夜雨秋灯录》一书为故友宣君瘦梅所著。君亡后家徒四壁,茕茕德曜,无以为生,蒙取原稿见示,用即酬洋三十元以为身后之润,当交妥友,觅便转寄,收到后即赐收字为盼。”三文相印证,知宣鼎卒于光绪五年(1879),且卒于十二月廿二日前。宣鼎死后,光绪六年(1880),申报馆刊行宣鼎《夜雨秋灯续录》,八卷,一百一十五篇,书有蔡尔康的《叙》和何镛《后序》。该书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作者单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