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川葡萄质量安全的建议

2016-03-19张进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张进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发展,宾川的葡萄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逐步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宾川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新的栽培技术逐渐应用其中,销售市场和网络途径不断拓展,消费者对葡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宾川葡萄产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宾川葡萄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提高宾川葡萄质量安全的建议,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宾川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宾川;葡萄产业;质量安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宾川葡萄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0年的种植历史了。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之下,县乡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葡萄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以及广大干群众部的积极配合之下,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宾川地区主要的支柱性产业。葡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于全县水果产业第一位,总产值同样占据全县水果产业的第一把交椅,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显著。但是最近几年,市场对高质量、安全的葡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发展思路,重视葡萄质量安全工作。

1 宾川葡萄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2014年宾川县葡萄种植面积超过180000亩,2014年实现总产量超36万吨,全县共培育葡萄专业村10余个,葡萄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大户有400余户,葡萄亩产值在3万元以上的高效示范户屡见不鲜。为了确保葡萄产品质量安全,宾川成立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争取实施了投资360万元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在县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示范园区内全部按照出口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及质量管理,建立了覆盖村组、田块的葡萄质量可追溯制度,3000亩葡萄基地全部通过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截至2012年底,全县出口农产品备案面积达22.38万亩,其中葡萄备案面积4.99万亩。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 宾川葡萄质量安全的建议分析

2.1 培育三品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

首先,全面推广统一化的葡萄品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宾川葡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优质葡萄育苗基地。依靠育苗基地逐渐引导农民群众统一种植优良品种,从而在宾川地区形成早、中、晚立体化的葡萄种植体系;其次,做好葡萄种植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结合现阶段专业种植户为基础,定期向种植户传授葡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发给各个专业村,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专业种植户进行培训教育,通过专业种植户示范带动,全面推动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此外,还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施肥技术和水果套袋技术,提高葡萄品质;最后,提升葡萄产品的品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绿色农产品标准和有机农产品标准进行栽培和管理,加快建设标准化的葡萄产业。依托地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和地区生产企业率先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对通过有机食品和绿色生态产品认证的专业社、专业种植大户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终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在整个地区推广开来。

2.2 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

首先,通过送科技进基层以及阳光公益工程等多种途径对地区的葡萄种植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种植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科学用药,及时查处不合格的产品,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技术宣传和服务工作。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成手册下发给种植户、组织和企业,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用视频的方式向农民群众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政策,不断强化种植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地区专业合作村、种植大户和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行业协助组织,保证村民积极加入其中,利用这个协会组织逐渐建立生产企业、组织、专业种植户和生产基地相联系的葡萄生产营销模式,发挥行业组织在种植技术培训、产量质量监督以及市场运营等多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通过积极提升种植户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逐步提升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相应监督管理的成本费用。

2.3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约束生产行为

首先,由当地农业执法部门对生产基地农药使用和市场流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做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市场监管工作,禁止这些农药进入到市场中流通。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特别是做好关键时期农资安全检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个体和经销商应该按照法律和政策严肃处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向监督部门举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设置相应的举报信息平台,并将执法机构第一时间公布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执法的透明化、公开化;其次,做好三品基地准入和准出制度建设工作,强化对这个基地的监督力度,保证生产基地自觉的完成农产品出厂准出登记制度,严把质量关。建设质量安全检查制度、购销台账制度、产地检疫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公示,并严肃处理,严把葡萄产地的准出关卡;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通过建设内部监督制度,约束企业行为。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农产品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宾川葡萄的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宾川葡萄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庆山,刘崇怀,潘 兴. 完善葡萄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葡萄产业质量管理[J]. 果农之友. 2013(11).

[2] 修德仁,赵奎星,景 宏,佟海恩,孙喜臣. 贮藏保鲜对辽宁省葡萄产业的拉动作用[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01).

[3] 杨志彦,李正勇,马惠光,黄 健. 哈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4(01).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