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研究
——以潮汕侨批为例

2016-03-19陈辉林

关键词:潮汕思政思想

陈辉林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研究
——以潮汕侨批为例

陈辉林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潮汕侨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价值,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资源。以潮汕侨批为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使文化“化人”功能与高校思政“育人”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增添思政教育的感染力,进而提高其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潮汕侨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底蕴支撑。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1]每个地区与城市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地方文化基础之上,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增添思政教育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因地取材,选取潮汕侨批为例,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探索论证。

1 潮汕侨批:活化了的教育素材

侨批是粤闽出洋华侨寄回家乡“银信合封”的凭证,批是成批的意思,因为华侨的信汇(银汇)是一船一期,批量寄托的。侨批又以潮汕地区居多,近代以来的侨批史料丰富,是世界文化遗产里的珍品,富有教育价值。学者王炜中认为“潮汕侨批是潮人群体的集体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这个群体、中华民族及至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资源。……潮汕侨批是珍贵的民族记忆遗产,是民间档案的瑰宝。”[2]2013年6月19日,由广东福建两省联袂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国学大师饶宗颐指出,作为民间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侨批和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可以形成自然链接,是契约精神、诚信理念和家风教育等的历史真迹,“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3]潮汕学者陈友义认为,潮汕侨批见证了潮人“忠公爱国、热爱家乡、关心桑梓、关爱家庭、尊老爱幼、勤奋耕读、崇尚知识、勤劳简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部分内容在侨批里都有所提及。潮汕侨批里可以看到当时华侨及侨批从业者的优良品质,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高度诚信,侨批是活化了的教育素材。举现行的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潮汕侨批文化从内涵上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部分章节内容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如侨批教育思想的“忠公爱国、心系祖国”(抗战时期数以万计的侨批凝聚着海外侨人爱国之心,送回国内源源不断的抗战物资,以期国家解放)契合“基础”课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侨批教育思想的“热爱家乡、关爱同胞”(海外侨人生活多艰,每有节余必汇批寄回桑梓)契合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侨批教育思想的“崇尚知识、勤劳奉献”(早期侨人侨批里多有谆嘱孩儿读书识字,以期他日出人头地,回报社会,做个有用之人)契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和第三章的“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侨批教育思想的“诚实守信、恪守德行”(侨批业见证了海外侨人,尤其是闽人、潮人诚实守信的风范)契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侨批教育思想的“守法经营 艰苦创业”(侨人在外,创业艰辛,遵纪守法)契合第七章的“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和第八章的“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等。

2 潮汕侨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

大学生最能认同的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大学生的社会基因。潮汕地区的几所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本地区,自幼深受本地文化熏陶,对自身成长的文化历史有着内在的脉动关系,对地方文化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及认同感。让历史融入现代,将潮汕侨批教育思想通过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内化为“基础”课的部分教学内容,达到认同与共鸣。将地方文化的“化人”功能与高校思政的“育人”功能有效结合起来,创设新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素材,在思政教学中地方引入特色文化,进一步传承优秀文化形态;借助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优秀教育思想,在思政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使二者有效地对接起来,在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2.1 社会实践: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今时代,青年个性张扬,个体意识强烈,权威消蚀瓦解,解构主义盛行,教师的说教效果大打折扣,社会实践则是良策。地方特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但学生只是被动内隐。我们开展社会实践,就是要让青年学生由远离走向在场,由旁观走向参与。

首先是体验。阅读、参观、访问,都是有效的体验方式。“基础”课实践教学融入潮汕侨批这一教育资源,教师带领学生着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掌握比较丰富的原始材料。通过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整合,取其合理的、精华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部分加以充分利用。使文化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潮汕侨批绝大多数封存于汕头市侨批馆,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与研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理念,组织学生成立了“潮学爱好者协会”、“潮汕侨批文化学习研究小组”、创办“潮汕侨批文化沙龙”,从侨批的文化美到意境美深入体验。组建社会调查小组,走向历史发生地,追寻历史事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真实、直接的体验方式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其次是阐述。文字的最大优势在于可复制性。撰写心得体会,编写宣传手册,简易可行。使命驱动与责任推动激发学习热情,他们以小学者研究的精神,在教师们和专家们的指导下开展大量的查阅和研究工作。2010级历史班刘淡芸同学撰写的《潮汕侨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一文发表于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主编的《侨批文化》,2011级班邓晓珠同学撰写的《读侨批:明爱国志》一文参加相关比赛获奖等。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应该争奇斗艳, 年轻一代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是年轻大学生应当掮起的复兴之责。潮汕文化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性较大。潮汕侨批是比较被共同认可的特色文化,也是被认为“活化”了的教育素材。为进一步弘扬这一民间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宣扬其契约精神、诚信理念和家风教育,使其再次成为潮汕地区的名片,成为大学生心目中不朽的丰碑和做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撰写《潮汕侨批的思政教育资源读本》,组织学生开展潮汕侨批文化研究的课题申报,组织学生开展侨批故事的寻迹之旅,组织学生参加侨批馆和成立社团组织协会。

再次是建构。文字也有不足之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文化的建构最终要通过言行,如能把自己摆进去,用言语和行动来传承和创新侨批文化,那就意味着已从依赖性自我构念转向独立性自我构念。我们派遣学生担任汕头市侨批馆兼职讲解员。当他们为更好完成讲解任务时,需要查阅大量潮汕侨批,请教许多专家学者,而后的高水平的有见地的讲解也获得好评。侨批的整理和创作则是一项开放性和长久的工作。我们有学生在网上创作现代版侨批或借用侨批的形式设计贺卡、工艺品等。除此之外,我们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潮汕文化活动,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以侨批文化宣扬者的努力践行侨批精神。当这些人的内心深深打上侨批文化精神的烙印后,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自觉地宣传和弘扬潮汕侨批文化。

2.2 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参与

按照现有的“基础”课教材,理论讲授是重头戏,不可偏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内容是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基础”课教改的精神所在。至于课堂实践教学,各项准备工作还是在课外,严格来讲,与社会实践稍有区别的在于,表现与汇报的形式集中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模式,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结合学院现有条件和学生能力水平,给出题目,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和自议。模式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主张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步,主题选择。以“基础”课“职业道德”(2013版为第七章内容“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2015版为第五章内容“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相关主题为例,本节内容教学设计有三个要素紧扣上文分析。首先是隐性课题的选择——潮汕侨批,其次是教学主体——学生群体,再次是认知方式——体验的、实践的和感悟的。

第二步,案例准备。教师作为主持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潮汕侨批材料中“职业道德”的事迹,班级分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去演绎潮汕侨批里恪守职业道德的人与事。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许坤彬的故事作为创作原型。(注:许坤彬,潮汕侨批故事里诚信人物,职业道德楷模。许坤彬是澄海隆都人,其职务是当侨批到达侨批局后,进行批件分拣然后分区派送。他一个人负责十几个村的,地域较大,每天天刚放亮就提篮出发走村串乡投批,风雨无阻。不吞批、不失批,用自己的信誉收获赞誉)。

第三步,情境再现。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感悟能力是强烈和富有成效的。掌握着现代科技运用知识的大学生们用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表演欲,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对于“基础”课等思政课这些理论课教学方式改变的内在渴望和真诚期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里,学生们展示了一系列表演形式:有十几个学生组建“微电影”制作团队,邀请教师担任技术指导;用电影展示的方式重现许坤彬的故事,虽然演员是学生,微电影拍摄的环境也显简陋,但收获了学生们尊重的掌声,也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再现地方文化,突显“基础”课关于诚信教育、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几位表演天赋较好的学生则通过话剧表演,生动地演绎了许坤彬与土匪打交道护侨批的故事。有一些学生则借助亲朋好友的人脉优势,实地采访当事人和历史遗迹,撰写调研报告,在课堂上与全体同学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有的通过讲演故事,把关于“水客”、“批脚”和“侨批局”等历史名词和诚信社会、职业道德、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联系起来。

第四步,观点讨论。在每一个主题下,会涌现各种案例,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基础”课的开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但是不宜产生唯一的答案。我们要鼓励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教师则对不同观点进行点评,进行引导。如此,内化的教学目的达成。

以上的实践体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表现方式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多媒体手段,激起群体伙伴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了大学生追求诚信和强化职业道德的热情,奠定了行动基础。根据邻近性原则,学生的演绎比教师的口头讲授更具有启发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取材于潮汕侨批,回归史料,开发高校思政课隐性课程;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放大了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而且是富有成效的角色;实现了“基础”课实践教学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对接,实现教育方法上从“拿来”到“融通”的认知生成逻辑,将潮汕侨批这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活化了,借古鉴今,古为今用,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

3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自我评价及展望

一直以来,人们把思想教育工作者当作思想教育的主体,从主体间性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定、政治观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用下的外化——内化过程”。[6]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活动中,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应该被充分调动起来。将潮汕侨批带入“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图式,学生遵循“感知——体验——认同”的逻辑,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主体性被极大尊重,主动性被最大调动,积极参与各种调查与研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丰富的课堂教学,使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课接地气,有较强的吸引力。四是地方文化自身具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和理解,比较直观和生动。五是本地文化资源在利用上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学生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便利性突出,参与性突出。最后,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提高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当然,作为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在开展“基础”课教学中也应当坚持做好教师的主导性和指导性工作,要有理有据地开展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课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网络与史料相结合。侨批作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也开拓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侨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正逐步被世人所熟悉,被世界所认同,其蕴含的内容也正是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值得学习、掌握并给予传承的意义所在。作为教学改革的尝试,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影响与作用空间有限。抛砖引玉,藉由此开发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此同时也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对掌握的地方文化资源给予扬弃,掌握其教育价值内涵,在传统中去诠释现代,在现代中开发传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段金柱,郑璜.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N].福建日报,2015-1-6(01).

[2]王炜中.潮汕文化研究学者看侨批:代代相传的“海邦剩馥” [J] .广东档案,2007,(6):28.

[3]饶宗颐.在侨批申报“中国档案遗产名录”专家组上的评价.2010年2月.转引自陈汉初.从“尺素雅牍”到世界遗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22.

[4]陈友义.侨批:潮汕良好家风的见证[J].南方教育学刊,2014,(5):88-93.

[5]陈三鹏.潮汕文化与潮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教探索,1999,(3):37.

[6]苏令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57.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aking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in Chaoshan as an Example

CHEN Hui-lin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78, China)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in Chaoshan, with its bright and unique education value, is the treasure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containing rich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ing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in Chaoshan as an example, integrates the loc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with the student-centere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The practice closely combines the cultivation function of a culture with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courses of higher schools, aiming to increase the influence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its practical effects.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in Chaosha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practice; validity

G641

A

1672-2841(2016)02-0060-04

2016-04-18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基于潮汕文化的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成果(STP-JX-060)。

陈辉林,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潮汕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潮汕牛肉火锅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