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03-19王敬红
王敬红
(1.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社会科学教研部,北京 102617)
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敬红1,2
(1.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社会科学教研部,北京 102617)
院长作为大学二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作为学科方向的引领者及人、财、物等相应资源的整合者及配置者,对于学院乃至学校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大学及学者对院长群体的关注和研究还很不够,文章尝试梳理国内外院长研究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本土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方向参考。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学界未来需要强化微观、质性研究,加强院长工作的情境研究。
二级学院院长;院长角色;回顾与展望
当前中国大学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多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这一旨在降低管理重心、凸显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的模式不仅仅源于政策推动,更是大学历经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回归教育本原、“安守本份”的理性选择。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将学科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突破口,愈发强化了大学落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释放基层活力、以学科建设谋求发展的迫切要求。院长作为二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作为学科方向的引领者及人、财、物等相应资源的整合者及配置者,对于学院乃至学校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院长角色的特殊性,有学者认为其处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交叉点上”,是一面折射学校内部深层次矛盾的镜子。然而,与院长角色的重要性、特殊性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大学及学者对院长群体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王英杰教授认为,我国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生管理、学习和教学、教师和校长等方面,缺少对院长及其工作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1]。国外关于院长的研究起步较早,但也有学者认为,学界对院长的研究还不够,大家对院长们还知之甚少,在大学里院长往往是被误解得最多的职位之一[2]。基于此,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研究亟待加强并不断深化,以更好地配合并支撑高校内部组织变革的实践发展。
在校院两级的管理模式下,院长承袭了旧有结构中系主任的大部分职能,加之国内外部分高校并非“一刀切”地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有些系仍然是以大学二级单位的实体形式与学院并存。所以文章也将系主任研究的相关文献一并综述,只是“系主任”的文献检索限制在和院长角色类似的既有行政职能又有学术身份、经常面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的“双肩挑”的人的范围内。由于院长研究所涉内容庞杂,文章着重聚焦受研究者关注较多、研究较为成熟的院长角色及领导力等相关成果方面,尝试对其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本土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方向参考。
一、 院长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学界普遍认为,国外有关院长的研究起始于1933年美国学者麦可金斯(F.A.McGinnis)在《高等教育杂志》(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上发表的《院长和他的职责》一文。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外关于院长研究的主体仍是美国学者,且文献数量偏少。80年代之后,受新自由主义制度的影响,大学内外部的治理结构及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学院及院长在大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关于院长研究的成果相应增多。
1. 院长角色研究。一是院长角色定位研究。研究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院长角色作出界定,可谓仁智互见,不同的界定给我们以多维的启发。对学术中层领导的研究发现,院长是大学组织的驱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者把中层学术领导比作“锅炉房”、“引擎屋”或“学校的中心”[3]。作为学术领导,他们有权规划学院的发展方向[4]。通过对发展目标的取舍,他们对学院的发展方向施加巨大的影响。他们具有控制信息、积累和分配资源、评估教职工绩效的权力。院长在校长决策、教师管理和学生需求之间充当学术促进者的角色[5]。居于大学组织结构中间位置,院长是争议、冲突和争论的中心;他们扮演协调建设者、磋商者和促进者角色。研究者认为,院长是一种更为政治化和社会化而不是科层化和技术化的领导角色[6]。院长必须周旋于一系列无论是个人或是群体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大学院长的角色利明(D.R.Leaming)写到:“沟通!沟通!沟通!”他认为院长不可替代的责任是和学院教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学生家长、校友、顾问委员会成员、大学副校长们、大学校长、大学其他学院院长或任何和学术人员没有直接联系的其他个人的沟通和交流[7]。莫理斯(Willian Morris)更加细致地描述了院长作为“信息传递者”这一角色[8]。院长被称作周旋于不同派别之间的“和平鸽”;掌控内部和外部威胁的“猛龙”;引导、鼓励学院教职工生活和工作的外交家[9]。
尽管个别院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显要的地位,但种种迹象表明院长的权力有不断削减的趋势,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院长工作角色的转向。波尔(Harry de Boer)等的研究指出,在过去的25年中,持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教育成本的个人分担、社会问责以及对组织绩效的强调等,构成了大学组织变革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中,院长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正在从默默无闻的幕后人员转变为积极的行政管理者[10]。如何将领导者和经理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特征和谐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是院长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管理者角色倾向的加重(比如院长人选由校长等高级管理者决定,筹款职能的增加等),增加了原本学者出身的院长身份转换的难度,有些大学中院长岗位吸引力下降。
二是院长角色冲突研究。角色冲突是院长角色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大学组织的特性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大学院长摆脱不了角色冲突,没有哪样工作会永远清晰而不出现阶段性的角色模糊[11]。卡恩(Jeff Kahn)等研究发现,过度角色冲突的情感代价是较低的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组织承诺和较大的工作压力[12]。也有研究表明,机构的规模和类型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有直接影响[13]。
大学的目标定位也会影响到院长的角色冲突。有学者研究发现:“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的院长没有遇到比其他类型大学的院长更高程度的角色冲突,而综合型大学中院长的角色冲突程度最大。”[11]这很可能是因为前两类大学定位相对清晰,目标明确;而综合型大学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地带,目标的多样性使院长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沃尔弗顿(Mimi Wolverton)等对美国大学院长角色冲突以及影响角色冲突的因素、不同因素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11]。
院长角色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院长是“跨边界工作者”[14]。院长要在隶属不同的亚文化、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之间穿行,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有时这些需求是相互冲突的,“当院长必须参与和其价值观相冲突或相互间冲突的情境时,就出现角色冲突”[15]。院长角色模糊表现为“不清楚自己的职责,缺乏清晰的工作目标,不知道权力的数量,不知道上级行政人员的期望”[11]。对于院长而言,这种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无法避免,为此,沃弗尔顿等从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11]。
总之,国外关于院长角色冲突及角色模糊的研究是院长研究的重要内容,多为实证研究且多侧重量化方法,其研究范式尤其是其量化指标的研究比较规范严谨,深入分析了院长的角色困境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也为院长成长发展提出了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未来相关研究的样本选择及问题切入提供了重要的指向和参考。研究所揭示的院长困境及帮助其成长发展的建议值得中国大学深入思考和学习借鉴。
2. 关于院长领导力的研究。作为大学的中层学术领导,院长发挥领导职能责无旁贷,但也充满挑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术领导研究中心的戈麦克(Wlather H.Gmelch)等把学术领导定义为:“构建一个学者共同体,确定方向,通过向教师和职员赋权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动。”[16]西弗特(Frederick R.Cyphert)等试图确定学院院长做领导决策时需考虑的因素[17]。由俄亥俄州立大学主导的涉及领导模式的研究在系主任领导行为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该研究设计了领导者行为描述问卷(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建立起一种描述系主任领导行为与方式的方法[18],成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奠基之作。还有些学者研究了院长领导风格与学院学科特点或院长个人之间的关联性。
博尔顿(Charles K.Bolton)等对辛辛那提大学进行研究,找到了促进院系组织发展的可靠渠道,并指出良好的沟通、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提高院系层次决策制定水平的重要促进手段[19]。库泽斯(James M.Kouzes)等的研究证实了成为成功院长、系主任的共同特征,即共启愿景感召他人,挑战现状和使众人行[20]。詹森(Dewayne J.Johnson)等提出四种院长领导方式:吩咐;推销;参与;授权[21]。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学术界对与领导绩效相关的领导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总结出院系层面与领导绩效相关的主要领导行为[22]。
院长角色的重要性、角色的冲突性及模糊性的特点,使得院长亟须得到相关的能力培训及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帮助和指导,但真正有针对性地对院长的成长发展有所关注和帮助的研究却比较少。现有研究对于院长内在成长机制问题几乎没有触及,对院长们的绩效评估也重视不够,缺乏系统、公正和准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实践[23]。
综上所述,国外尤其是美国关于大学院系主任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之前,院长和大学管理者是研究的主体。近年来,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对这一领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定量研究,倚重测量技术。另外,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国别也逐步扩展到多个国家。围绕院长展开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经验描述跃升到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和方法。关于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者多围绕院长(系主任)的角色、职能、领导风格、能力与素质等进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由于国情及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大学治理模式不同,院长(系主任)的权责定位、素质与能力要求在中外大学中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并非所有研究结论均能有力解释中国大学的问题。相比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国外关于院系主任研究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导向性、视角的多元化、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给本研究以很大的借鉴和启发。同时,这些研究所折射出的大学对中层学术管理者地位的重视、对培训的投入以及对学者在院系主任研究方面的支持等,很值得中国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学学习和借鉴。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与国外院长研究的进程相比,国内有关大学院长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研究大学校长的著作面世,亦有一些译介西方高等教育领导理论的著作出版,但总体看研究氛围不够浓厚,而研究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的相关文献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研究不仅量少,从内容看也多集中于其职责研究、角色定位、角色冲突、院长绩效考核、选聘机制等方面,多为经验分享或心得体会性文章。
1. 关于院长的角色研究。在校系两级管理模式下,系主任的角色和校院两级背景下的院长角色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院长职责和角色的研究理应包括校系两级背景下的系主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作者目力所及,未能找到有关系主任的相关研究。1990年,眭依凡发表的《大学系主任研究》具有拓荒性质,该文基于一定的调查研究,从大学系主任的素质、职责、权力和选拔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以后的系主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24]。令人遗憾的是,随后的9年内,我国学术界对系主任鲜有研究,这可能与此阶段高等教育扩招、内部组织结构变革导致的系主任角色模糊的现实有关。
在这期间一篇国外学者对中国系主任的研究文章引起了作者关注,这一现象非常耐人寻味。该文刊载于《上海高教研究》1994年第三期。朱莉·Q.鲍(Julie Q.Bob)和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Crewell)两位研究者对中国学者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人员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系主任研究的忽视感到难以理解,他们对256名系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测量他们的工作负担、体会及统计特征,确定了影响系主任职责的因素,并研究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是作者最早见到的利用量化方法、基于数据资料对中国系主任角色所做的实证研究。同时,该文还客观分析了中国相关研究匮乏的原因。虽然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经巨大变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也有了重大调整,但该研究无论从研究的前瞻性还是方法创新性上都始终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同期国内的相关研究有陈伟于1999年发表的《论系主任管理的环境特性及权力构成》[25]。21世纪以来,系主任研究的范围和力度日益扩大,逐渐发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朴雪涛的《中国大学系主任角色行为分析》提出了我国系主任的10种角色,探讨了系主任容易产生角色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冲突的建议[26]。另外还有陈伟的《组织视域中的系主任分析》[27]等一系列文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大部分经验探讨性的文章相比,《组织视域中的系主任分析》一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突破了单纯的经验桎梏。但整体来看,我国学者对系主任的研究无论是在方法的科学性还是在理论的创新性等方面还有相当的不足,还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理论视角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
对于院长角色的研究,曾令初认为院长的职能主要包括: (1) 协助校长管理校务(行政、教学、科研、学科建设4个方面); (2) 平衡院属下各系、所的发展; (3) 帮助各系争取资源,协调各系、所之间的相关业务; (4) 根据决策中心的总体规划、奋斗目标和各项工作部署,制定本学院短、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5) 规划、协调下属各系、所、中心的学科建设; (6) 组织多学科的联合,交叉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 (7) 统筹调配全院的人、财、物资源,使各种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8) 负责学院和下属系、所、中心的主要行政管理工作,使系、所、中心的负责人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28]。学院作为大学的二级机构,在高校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办学竞争,如何更好地建设大学内的学院显得日益重要[29]。任初明的《大学院长的角色研究》是率先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大学院长这一群体的专著。该书采用角色压力量表、角色负荷量表对我国大学院长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状况、角色负荷程度进行了测量,并从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出发,分析了院长应对角色冲突的策略,从大学组织和个体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院长角色冲突的建议[30]。
姜华对院长学术角色和行政角色的冲突进行了研究。他根据角色期望和权力约束提出了院长学术角色和行政角色冲突的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70年康奈尔大学的角色冲突量表(也称RHL)对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角色冲突情况进行了测量[31]。
2. 关于院长领导力的研究。领导力的研究始于西方的企业管理领域,后逐渐扩展到医疗、科技和教育等组织系统,但总体而言,研究成果共性大于个性,对具体行业的领导力研究并不成熟,对于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力研究更是很少见到。院长的领导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角色规定性。高校二级学院院长领导力既要凸显院长在学术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又要凸显行政工作中的管理者角色,应该成为将领导力贯穿于管理工作中、集领导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的“合体”,其难度和挑战性可想而知。周富强认为,院长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任务领导、关系领导和精神领导三个层次,并结合自身的院长经历,通过大量的访谈与案例分析,构建了包括战略领导力、变革领导力、学习领导力、沟通领导力、道德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六个维度在内的院长领导力“六力模型”[32]。韩清波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力主要在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其核心因素排序为道德水平、知识渊博程度和亲和力[33]。靳占忠等人研究了二级学院院长的感召力,文章认为感召力是“由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等所构成的一种内在吸引力,是领导者实现成功领导的核心因素”,也即“领导力”的核心成分。研究结合高校二级学院的组织特征构建了二级学院院长感召力模型,提出要运用理、才、德、情、谋来提升二级学院院长感召力[34]。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院长领导力研究多为经验性研究或领导力理论与院长角色的简单结合,缺乏直接指向院长的深度研究。
二、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一) 研究不足
关于二级学院院长角色相关研究,国外起步较早,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但由于其国情、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及所处阶段、制度及文化环境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很难完全借鉴。另外,就研究的范式来讲,国外关于院长角色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或侧重模型的建立,或基于数据分析得出概念化、规律性的结论,这类研究忽略了院长实施领导的过程性、互动性及复杂性;少量的定性研究也着重对院长角色及能力素质做出静态描述,难以体现院长角色扮演的动态生成性,难以触摸院长工作的内在机理和微妙变化。其最有价值之处在于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国内的相关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成果不多且多集中于院长(系主任)职能、角色研究上,研究方法较多采用思辨分析或经验提炼,研究结论也多是抽象化、概念化的角色描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尝试采用实证方法研究院长角色,比如任初明采用了国外流行的角色压力量表对院长角色冲突进行了量化研究;周富强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收集资料,构建了关于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力模型等等。但总体而言,宏观、概念化、模型化等静态层面的院长角色研究居于主流,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见到。
(二) 未来展望
院长扮演角色的环境是纷繁复杂且变动不羁的,其角色扮演的效果也直接受到具体情境、互动关系等多重动态因素影响,因而我们对院长角色及角色扮演的描述及论证仅用概念框架或数学模型虽然看似理性客观,但也难免失之简单和机械,甚或有隔靴搔痒之感。究其原因在于其屏蔽现实的丰富性和情境复杂性的同时,很可能也屏蔽了组织内部的非正式权力关系和突发性事件中的冲突,而这往往是院长实施领导的关键所在,是最能打动人、最有解释力的部分。比如对院长角色的理解,再多的概念描述效果也难敌情境中的体悟,对一个人“领导力”的解读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换言之,角色具有很强的情境“依附性”特征,只有还原到事件中、放到情境下“共情”才能真正地理解。基于此,从微观层面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描述、解读处在两种权力连结点上的院长角色,深入研究不同任职阶段和学院发展不同时期冲突或突发事件中院长的角色特征及其细微变化、院长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策略等,也即从微观层面研究院长的工作内容、角色扮演问题与对策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这理应是相关研究在未来需要强化的部分。
通过研究我们应在两个层面有所突破。第一,理论层面,我们要丰富充实大学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领导角色理论,在角色阐释基础上构建基于情境性、互动性的院长角色及其扮演的扎根理论,弥补院长研究的不足,拓展研究的视野;增强对大学组织治理现状的理解和中层学术领导本质的把握。第二,现实层面,我们要帮助院长理性反思自身角色,并为其领导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帮助大学领导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了解院长的生存困境,强化主动为学院服务的意识,尤其提醒大学的领导者要高度关注院长的职业生涯发展并健全院长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此作为深化大学内部管理改革、推动大学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 1 ] 王英杰.美国大学中的院长:制度、文化和责任[J].比较教育研究,2015(2):1-〗6.
[ 2 ] Gmelch W H,Wolverton M,Wolverton M L,et al.The Academic Dean: An Imperiled Species Searching for Balance[J].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1999, 40(6):717-〗740.
[ 3 ] Sammons P,Thomas S M,Mortimore P.ForgingLinks:EffectiveSchoolsandEffectiveDepartment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7:52.
[ 4 ] Mercer J.Fund Raising has Become a Job Requirement for Many Deans[J].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1997(43):31-〗50.
[ 5 ] Astin A W,Scherrei R A.MaximizingLeadershipEffectivenes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0:65.
[ 6 ] Dill W R.The Deanship:An Unstable Craft[M]//Griffiths D E,Mccarty D J.TheDilemmaoftheDeanship.Danvile: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1980:261-〗284.
[ 7 ] Diamond R M.FieldGuidetoAcademicLeadership[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526.
[ 8 ] Morris V C.Deaning:MiddleManagementinAcademic[M].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1:182.
[ 9 ] Tucker A,Bryan R A.The Academic Dean:Dove,Dragon,and Diplomat[J].JournalofHigherEducation, 1988(5):306-〗321.
[10] Boer H,Goedegebuure L.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Academic Deanship[J].SAGEPublications,2009(3):347-〗364.
[11] Wolverton M L,Gmelch W H.The Impact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on Academic Deans [J].JournalofHigherEducation, 1999(1):80-〗106.
[12] Kahn J,Wilson K.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Faculty Culture[EB/OL](2006-〗05-〗12)[2016-〗04-〗06].http://www1.umn.edu/systemwide/str-ategic_positioning/tf_final_reports_060512/acad_faculty_culture_final.pdf.
[13] Griffith D, McCarty D.TheDilemmaoftheDeanship[M]. Danville: The 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 1980: 87.
[14] Friedman R,Podolny J M.Differentiation of Boundary Spanning Role:Labor Negoti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2 (1):28-〗47.
[15] Sarros J M, Wolverton M,Gmelch W H,et al.Stress in Academic Leadership:U.S.and Australian Department Chairs/Heads[J].TheReviewofHigherEducation,1999 (2):165-〗185.
[16] Wolverton M,Gmelch W H.CollegeDeans:LeadingfromWithin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M].Westport C T:Orys Press,2002:156.
[17] Cyphert F R, Ingersoll R W. Leadership Strategy in Academic Administration[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74(25):357-〗359.
[18] Ryan D W.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Academic Departments[J].JournalofHigherEducation,1972(6):364-〗382.
[19] Bolton C K,Boyer R K.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for Academic Departments[J].JournalofHigherEducation, 1973(5): 352-〗369.
[20] Kouzes J M, Posner B Z.TheLeadershipChallenge:HowtoGetExtraordinaryThingsDoneinOrganizations[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87:152.
[21] Johnson D J.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ors’ Personality and How They and the Faculty Perceived the Administrators’ Role and Degree of Success [J].AdministratorRole,1976(8):178-〗206.
[22] Bryman A.TheLeadership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M]. London: Leadership Foundation Press, 2007:103.
[23] Rosser V J,Johnsrud L K, Heck R H. Academic Deans and Directors:Assessing Their Effectiveness from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s[J].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 2003 (1):18-〗19.
[24] 眭依凡.大学系主任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0(1):53-〗57.
[25] 陈 伟.论系主任管理的环境特性及权力构成[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13-〗117.
[26] 朴雪涛.中国大学系主任角色行为分析 [J].现代教育科学,2002(7) :25-〗27.
[27] 陈 伟. 组织学视域中的系主任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5(2):22-〗25.
[28] 曾令初.大学实行学院制后校、院、系基本职能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97(3):47-〗50.
[29] 卢建萍.大学内学院建设问题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5):58-〗61.
[30] 任初明.大学院长的角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8.
[31] 姜 华.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角色冲突[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56-〗59.
[32] 周富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大学院长领导力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9:1.
[33] 韩清波.高校二级学院行政领导影响力核心因素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7(4):69-〗73.
[34] 靳占忠.二级学院院长感召力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4):3-〗8.
(责任编辑 刘 伦)
Research on Deans of Schools in Universities: Retrospection and Outlook
WANGJinghong1,2
(1.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2.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2617, China)
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a school in a university and the leading person of discipline orient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or and distributor of personnel, finance and material, the dea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deans is insufficient.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ole and leadership of deans at home and aboard, and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and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field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micro, qualitative and context resear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eans of schools in universities; the dean′s role; retrospection and outlook
2016-〗06-〗2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IA140401)
王敬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 2016-〗10-〗29
10.13316/j.cnki.jhem.20161029.021
G640
A
1673-8381(2016)06-0118-07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1029.1957.042.html
综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