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如何规避和化解“拍板”风险
2016-03-19○黄宁
○黄 宁
一把手如何规避和化解“拍板”风险
○黄宁
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是单位重大决策的最终“拍板”者。一把手行使“拍板”权,既是现行领导体制赋予一把手的特殊使命,也是一把手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随着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显性凸现,一把手面临的决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之相伴而生的决策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拍板”失误的事时有发生。那么,一把手如何才能有效规避决策风险,减少“拍板”失误?
一、大兴调研之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数实践证明,凡是科学合理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离开这个基础,任何所谓的“完美决策”都只能是一座虚幻的“海市蜃楼”。一把手作决策犹如医生开处方,首先要把病情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实施医疗方案前,总是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搞清症结,然后再对症下药。然而在决策活动中,有的决策者往往忽视调查研究这一对决策起着奠基作用的重要工序,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翻“本本”、查“资料”,足不出户,关门“拍板”,凭灵感决策,靠悟性“拍板”。结果是“拍板”越多,失误越多。所以,各级一把手要实施科学决策,必须练好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主动到群众中去捕捉决策的线索和依据,到实践中去获取“拍板”的底气和灵气。要沉下去听真话、摸实情,带着问题去调研,把问题的导因症结弄明白、把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只有这样,一把手的“拍板”才能有根据、有底气。
二、夯实素质基础
按照常理推断,除非心术不正或另有所图,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者在作决策时会故意制造失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设障碍。据实际观察,现实生活中一把手的“拍板”失误,大多是因为“素质性因素”或“技能性因素”引发的。因此,一把手要规避决策风险,减少“拍板”失误,首要的任务是努力提高实施科学决策必备的基本素质。一要提高政策水平。领导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政策观念淡薄的领导者,不可能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决策者,其“拍板”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上级的政策是指导下级决策的重要依据,凡是违背上级政策规定的决策,无论是闯“红灯”、还是打“擦边球”,注定要在实践中“碰壁”,要支付相应的“代价”。所以,作为一把手要实现“无失误决策”,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运用政策法规指导决策、规范决策。二要提升业务素质。一把手的角色定位,要求一把手必须了解单位“拍板”决策所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不仅要通晓重点业务的操作流程和适用的政策法规,还必须掌握外部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知晓前任关于此类问题的决策惯例。这样,一把手对单位重大问题的“拍板”,才能拍在点子上、拍到关键处。三要强化程序意识。细节决定成败。在决策过程中,程序规范合法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把手作出的决策违背适用程序,随意任性,带来的失误常常是致命的“硬伤”。因此,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决策科学和领导艺术,通晓和掌握决策需要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使自己的决策思路、决策程序、决策方案都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运行,做到不越“轨”、不触“网”。
三、强化民主决策
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一把手作为决策活动的牵头人和主持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其决策智慧只能来源于对实践的深入研究,来源于集思广益和博采众长。因此,一把手要提高“拍板”的正确率和成功率,必须对获取的有关情报和信息进行认真的梳理、比较和筛选,从中选择出可资决策需要的基础信息,使决策建立在牢固的信息支撑基础之上。要积极引导决策的参与者畅开言路,各抒己见。在决策活动中,一把手要虚怀兼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那些反对意见更要慎重对待。因为,在“拍板”决策的关键时刻,那些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部属,他们的意见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往往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更具参考价值。一把手在“拍板”时重视他们的意见,并注意参考吸纳,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大有益处。同时,要倡导“风暴决策”,一把手要有开明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善于组织讨论,勇于引发议论,敢于挑起争论。对讨论、议论和争论中出现不同的意见,一把手要认真比对、反复权衡,不要先声夺人,轻易“落锤”。对暂时不能形成统一意见、自己也吃不准的决策方案,可以先缓一缓,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待谋划成熟后再行“拍板”下结论。
四、力戒轻率盲动
一把手是单位工作的“把舵人”,肩负着运筹帷幄、决胜全局的重任。在“拍板”决策时,一把手必须做到头脑清醒,沉着理性,这是确保决策不出现重大失误的前提。如果一把手不能理性地驾驭情感,心态浮躁,感情用事,轻易表态,草率“拍板”,不仅会影响决策的实际效果,而且还会使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困窘境地。尤其在重大问题“拍板”时,一把手千万不能头脑发热,一意孤行,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报载,我国西部有一个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决定在人气不旺、顾客罕至的山区,花巨资打造所谓的“观光娱乐城”。在决策过程中,群众非议很多,但决策者置若罔闻,最终,城虽然建起来了,但游客稀少,不得不“关门歇业”。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令人痛心。这些案例也从反面告诫人们,在领导活动中,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拍板”,应当慎之又慎,既要有积极的心态,更要有理性的思维和稳健的行动,切不可急于求成,草率行事,以致于干出一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和蠢事来。
五、化解人情风险
一把手“拍板”失误,有些是因为自身素质低或方法不当造成的,有些则是迫于各种压力和干扰,“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压力和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他扰”。有时,为了一个工程项目的落地,为了一笔资金的投放,甚至为了一个干部的调整安排,总少不了有一些好事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乃至亲戚、朋友们说情、打招呼,更有一些实权人物和实力人物暗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一把手若顶不住这些外来的压力和干扰,顺着说情人的思路去“拍板”,会不自觉地落入“圈套”、走进“死胡同”,结果是作茧自缚、自饮苦酒。另一种是“自扰”。有的一把手带着个人目的“拍板”决策,以“拍板权”作为谋取私利的“筹码”,导致“拍板”频频失误。毋庸置疑,这种失误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差失,而是一种人为过错或犯罪,免不了要受到良心的谴责,造成后果的还要受到法纪的惩罚。因此,一把手要避免因“迷情”而导致的失误,必须正确对待权力,理性驾驭情感,坦然面对诱惑,使“拍板”决策始终沿着公平公正、规范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需要强调的是,在人情鼎沸、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一把手不是“星外来人”,必须正视扑面而来的“人情风”。一方面,要守住“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拍板决策不能给单位工作带来失误,不能对群众利益构成侵害。另一方面,要灵活操作。要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要求,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于决策过程之中,对那些具有正能量的“人情关系”,应该适当兼顾和考虑,但这种“考虑”必须建立在有利决策实施、促进工作开展的目标之上,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
(责任编辑楚朴)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