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讲点“拍板”艺术
2010-08-15袁浩
□袁浩
领导干部要讲点“拍板”艺术
□袁浩
“拍板”,是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拍板大有讲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一次主持高层经理会议讨论某项决策时,获得了全体与会者的一致同意,本可当即拍板的总经理这时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与会者有的虽然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但也没有提出异议。显然,他们认同了总经理的做法。
“决策失误往往是最大的失误”。“拍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的确是一门艺术。在一个决议进入拍板阶段时,此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科学论证、群众评议、初步试验、反复修正等程序,充分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复杂性。不经过必要程序,跳过必要的环节,没有不同意见的切磋和争论就拍板,决策很可能缺乏科学性、严密性。
“拍板”是对做一件事情下决心、作决定。作决定前要注意的问题很多,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只有一种方案时不能拍板。所谓拍板就是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择其一,或综合成一。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选优,其片面性和失误在所难免。二是有非正常因素干扰不能拍板。所谓非正常因素,主要是指个人非正常心理因素、兴趣爱好因素、感情和人情因素、外在压力因素等,将这些因素带入决策中,很容易使决策出现偏颇,失去科学性。三是整体优化程度不高不拍板。拍板通常是就某单项工作进行决断,只孤立地看这件事有利是不够的,还要看其对相关联的事乃至全局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对全局和整体都有利,才是好的决策。四是没有认清负面效应时不拍板。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或做任何一件事情,在形成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有负面影响,只是多寡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把负面作用看清楚、估计足,尽可能地使之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有诸如决策的具体实施者不明确不拍板,决策方案不经专家论证不拍板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敢于拍板是有信心有魄力的表现,但还必须善于拍板。生活中之所以有“表态拍胸脯,决策拍脑门,出事拍屁股”的“三拍”干部,主要是因为拍板前对上述各种情况考虑不够,甚至根本没有作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听取不同意见,就盲目作出决断。这样做看似果断,实是武断,看似敢干,实是蛮干,失策在所难免。据悉,有些大公司专门聘有给决策机构挑毛病的人,每当高层作出决策,他们就找问题、查漏洞、挑毛病,论证其不可行性。这样做虽然未必是最终要否决高层的决策,但对于查漏补遗,完善决策,减少负面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既是领导方法,也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和修养。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决策比较武断,脑门一热,盲目决断;有的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水平,就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现象显然是与科学决策的要求相悖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会拍板、拍好板,必须有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甘当学生、发扬民主的态度和作风,尤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善察明断,使决策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徐建秋
⋆作者:袁浩,中共河南省内乡县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