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性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参与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

2016-05-18胡三刘明前

当代青年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团人格维度

胡三刘明前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主动性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参与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通过加入高校社团并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历练自己从而增强与成功就业有关的可雇佣性技能已是众多大学生加入高校社团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对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状况与其可雇佣性技能间关系机理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团参与基本状况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并没有显著影响效应,而社团参与质量、主动性人格均对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并且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之间主动性人格还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激发社团参与观念、安排相匹配社团任务、加强对社团人才的指导与关注,可以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水平。

社团参与质量;可雇佣性技能;主动性人格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高校在锻炼与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方面的作用被社会各界寄予了极高期望。除了在专业与课程设置、就业咨询与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革新外,通过高校丰富的社团活动历练来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也纳入了高校管理者的视野。虽然已有相关研究向我们发出积极信号,表明高质量的社团参与行为与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之间的确具有积极的关联[1]。然而实证研究的缺乏以及实际经验中并不是所有投入社团活动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让我们看到进一步对社团参与行为与可雇佣性技能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调节因素进行考察的必要性。本文从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视角出发,详细考察了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与其一系列核心可雇佣性技能之间的关系机理。

一、研究内容与假设

(一)社团参与状况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

英国学者Hillage与Pollard提出了一个广为接受的可雇佣性概念(Employabilitу,又译为就业能力)的代表性定义[2],参考该界定,我们可以视大学生可雇佣性为大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个体特征或者属性以及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基于可雇佣性概念内涵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运用可雇佣性技能概念来将可雇佣性概念操作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衡量指标[3]。国内外众多学者从雇主视角、教师视角、在校大学生视角出发,采用实证研究手段,探讨了可雇佣性技能的具体内容。国内研究者金晓亚创新性地从大学毕业生视角出发,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由基本技能、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等所构成的观点[4]。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研究者分析指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参与社团活动具有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往往能够充分地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知与自主性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5]。这是因为相比于学校相对稳定的班委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社团组织的高度自治性以及成员参与的自愿性使得它成为一个大学生发挥才智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大学生诸多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现实生活中,高校学子对社团活动青睐有加,希望积极参与以提升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甚至成为他们选择加入社团的重要原因。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并不是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必然带来各方面能力的增长,大学生加入社团后带来就业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质量的社团参与行为[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一: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呈正相关关系。

(二)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

主动性人格的概念最先由巴特曼(Bateman)和格兰特(Crant)在1993年提出,是指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其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倾向[7]。具有高主动性人格倾向的个体,不容易受到环境外力的约束,而倾向于采取主动行动促进改变的发生,他们还能够提前瞄准时机,主动表现,行动坚持,直到期望实现。与之相对,具有低主动性人格倾向的个体行为缺少主动性,总是在外力驱使下被动地适应或改变,有时甚至是消极地忍受所处的环境。

已有的有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或者求职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积极关联[8]。这些研究纷纷表明,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往往更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会主动寻求其职业生涯的改变。因此,他们注重技能发展,会主动增长其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关键技能,以谋求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由此可见,不论是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还是创业结果,前提还是应该来自大学生在主动性人格发动之下在学校期间积极改变环境,争取各种机会使得自己的可雇佣性技能得到充分的锤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二: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性技能呈正相关关系。

(三)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自主动性人格概念提出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不仅聚焦于主动性人格对组织员工与在校学生在积极职业行为方面的主效应,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在个体行为前因与后果间,主动性人格所可能扮演的积极调节作用[9-11]。在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与可雇佣性技能两者关系的实践考察中,我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主动性不同的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执行中,所带来的收益相差万里。高主动性人格个体往往拥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和高价值追求,他们选择加入社团往往是独立自主的选择决策,从而在加入社团之后会识别自我提升的机会且不断努力。与之相对,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社团成员往往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因此,即使身处于同样的社团环境中,不同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对于社团所提供的可雇佣性技能锻炼的机会把握程度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三: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间,主动性人格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向某部属综合性高校社团成员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其中,男生占27.5%,女生占72.5%;大一学生占39%,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28.5%,大四学生占3.5%;独生子女学生占39.7%,非独生子女学生占59.8%;来自农村的学生占31.5%,来自乡镇的学生占29%,来自城市的学生占39%。

调查基本情况:(1)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参照前期研究,选取“社团参与数量”“投入社团活动时间”“在社团中的身份”来衡量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基本特征,并以“社团参与质量”量表来综合衡量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好坏状况[12]。其中,社团参与数量采用5级计分,1到5级评分分别对应参与的社团数量为:“0个”“1-2个”“3-4个”“4-5个”“5个以上”;投入社团活动时间也采用5 级计分,从“很少”“比较少”“一般”“比较多”到“很多”;在社团中的身份采用则4 级计分,分别对应“普通会员”“社团干事”“社团一般干部”“社团领导人”。社团参与质量量表由23个项目所构成,5 级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本次调查中的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0.94。(2)主动性人格。采用商佳音和甘怡群所修订的主动性人格量表[13],该量表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单维度量表,采用里克特7级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是0.93。(3)可雇佣性技能。采用金晓亚所编制的由31个项目所组成的大学生可雇用性技能量表[14],可雇佣性技能是人们展示其可雇佣性获得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它可以视为可雇佣性或就业能力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本次调查中,该量表以及5个分量表(基本技能、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分别是0.96、0.83、0.83、0.83、0.83、0.77。

三、数据分析

(一)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由表1所显示的变量平均数与标准差可见,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社团成员的社团参与质量、主动性人格均处于中偏高水平,可雇佣技能的各个维度(基本技能、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也处于中偏高水平。大学生社团参与基本状况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各个维度间相关程度都非常弱,而且不具有显著性,但是,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状况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各个维度也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1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

(二)社团参与状况、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性技能间的层级回归分析

为了厘清大学生社团参与基本状况、社团参与质量状况以及主动性人格对于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的单独影响效应,以及进一步考察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间主动性人格可能起到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了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将衡量大学生社团参与基本状况的3个变量(社团数量、活动时间、身份)纳入回归方程的第一层中;将社团参与质量纳入第二层回归方程中;再将主动性人格纳入第三层回归方程中;最后,再将中心化后的社团参与质量与主动性人格两个变量相乘,将相乘的交互作用项放入到第四层回归方程之中。依次以可雇佣性技能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基本技能、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的得分作为结果变量,构造六个回归方程模型。

由表2呈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以及显著性水平指标可见,不论是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数量,在社团中活动的时间长短,还是在社团中的身份均对其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研究假设一致,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对于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加入社团,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中得到各方面的历练,然而其与可雇佣性相关的各种技能,比如基本技能、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领导与管理能力等并不是必然会得到提升,只有他们高质量的参与社团活动,才会带来这些可雇佣性技能方面提升的收益。

由表2可见,研究假设二也基本上得到证实,主动性人格也是可雇佣性技能及各个维度(除了基本技能维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维度)的显著正向预测源。由表2还可见,对于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社团参与质量与主动性人格的交互作用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在社团参与质量对可雇佣性技能的影响间,主动性人格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表2 主动性人格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间调节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更为直观把握主动性人格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期间起到的调节作用,以平均数+1个标准差以上作为高分组,而将平均数-1个标准差以下作为低分组,按照社团参与质量以及主动性人格的得分进行分组并绘制了调节效应简图(由于主动性人格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技能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得分间的调节作用非常类似,本文仅以可雇佣性技能总分为例作图1进行呈现与分析)。根据该调节效应图,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高质量的社团参与行为的确会带来一系列可雇佣性技能的显著提升,然而相比于那些主动性人格水平低的大学生,主动性人格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伴随高质量社团参与行为所带来的是更为强烈的能力增长趋势。

四、结果讨论

高校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现有策略多半是以学校为主位所设计的,缺乏对象积极主动参与的培养策略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基于在校大学生个体层面出发的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兼具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相对自由独立的学生社团及其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能力锻炼机会,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对其可雇佣性技能具有积极影响效应。本文从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视角出发,详细考察了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与其一系列核心可雇佣性技能之间关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社团参与基本状况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并没有显著预测效应,而社团参与质量、主动性人格均对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并且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间主动性人格还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实践启示有如下几点。

图1 社团参与质量与主动性人格对可雇佣性技能的交互作用

一是激发主动性意识,建立正确社团参与观念。由研究结果可见,虽然大学生的高质量社团参与行为对于未来有助于其获得成功就业机会的一系列核心可雇佣性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契机,然而显然对于主动性人格倾向水平更高的社团成员而言,这两者的因果关联才更为紧密。基于此,为了让每一位抱着对社团参与结果积极预期的在校大学生能够收获更多能力增长,社团管理者需要从新成员纳新及培训时开始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社团成员建立正确的社团参与观念,形成高质量的社团参与行为,并持续激发社团成员的主动性意识,积极接受各种社团活动的磨炼。

二是依据主动性差异,安排相匹配社团任务。不同社团成员在主动性人格特征方面肯定存在差异,这从而对于社团管理者的权变性人员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首先,社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经验观察或者相关测评工具,了解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差异,然后,再结合社团内部不同岗位职责和社团活动性质的差异,为不同社团成员安排与其个性特点相匹配的工作。例如,主动性水平高的社团成员,本身对社团参与行为具有清晰的目标与高水平的期待,因此社团管理者需要不断给予他们任务,但同时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行为权限,让他们的能力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主动性水平低的社团成员而言,则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更为固定和程式化的工作任务,但是注意任务的难度应该逐级增加,让对环境变化敏感和被动应对的他们,也能够通过高质量的社团参与行为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改善。此外,社团管理者还可以根据社团活动项目的性质,安排主动性人格不同的社团成员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最终达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三是优化主动性人格,加强对社团人才的指导。基于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管理思维,当前高校对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更为重视开始前的引导和结束时的考核,缺乏全过程的引导和激发。虽然高主动性水平的社团成员以高度热情和坚定行动投入到各种社团活动或者项目的组织、策划和执行之中,然而客观来讲作为社会阅历与经历并不太丰富的在校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仍然会不时遇到让他们感觉到难以克服的难关,比如,对社团成员的管理、为社团活动拉赞助以及频繁的社团活动与高强度学业之间的平衡等。商佳音和甘怡群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过高的环境压力也可能会抑制主动性人格积极效应的发挥[15]。因此,高校需要以社团活动过程为导向进一步创新对社团人员的指导机制,不论社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社团参与人员综合素质的增长都是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全过程的跟踪、反馈与指导才能够真正有助于社员的成长与发展。

四是利用主动性人格,关注对社团人才的开发。主动性人格特质水平高的社团成员往往是机会寻求者,因为他们期望通过不同的机会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增长。进入大学后即选择加入不同的感兴趣的社团就是他们机会寻求的表现。然而,随着社团经历的丰富,对于他们而言,通过参与社团来提升个人能力水平的需求在逐渐钝化,例如,相当多的社团人才在高年级段时没有竞争上社团负责人的职位往往纷纷选择离巢,另觅其他个人成长的平台和机会。这对于高校社团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局面,往往导致高校社团发展的不连续性,某些能力特强的学长所建立的知名社团,在元老们毕业以后就逐渐没落了,甚为可惜。其实,社团管理人员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双通道模式,除了管理晋升通道外,还可以给予这些社团人才“社团导师”“社团内部培训师”的身份和角色,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将这些优秀社团人才在高质量社团活动中能力锻炼的经验与心得沉淀下来,以更为高效率的方式提升新一届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1][5][6]胡三嫚、刘明前. 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基于社团参与视角 [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87-91.

[2] Hillage J, Pollard E.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R]. London: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85): 1-2.

[3]宋国学. 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 [J].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3):64-72.

[4][14]金晓亚. 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 [D]. 上海:复旦大学,2009:47-49.

[7][13][15]商佳音、甘怡群. 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548-554.

[8]刘密, 龙立荣, 祖伟.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333-337.

[9]陈佩、石伟、蔡子君. 强制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03):97-106.

[10]袁庆宏、王双龙. 心理授权与主动性人格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J]. 当代财经, 2010(11): 69-76.

[11]蔡瑞林、陈万明、吕佳. 新生代农民工情绪弹性与感知心理压力: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06):636-642.

[12]胡三嫚. 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的实证研究 [J]. 高教探索, 2012(01): 128-13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nd Employability Ski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Hu Sanman Liu Mingqia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Huaqiao University)

ract: It’s obvious that college students could successful enhance various employability skills through participating all kinds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s. Based on this, studying on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nd employability skill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research of 200 association participants from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nd their level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employability skills. In additi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quality and employability skill, the proactive personality also plays a role of moderator. In the end,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mployability ski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

rds: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Quality; Employability Skill; Proactive Personality

G647.38

A

1006-1789(2016)04-0087-07

责任编辑 曾燕波

2016-02-2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职业人群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СSН070;福建省教科规划项目“基于社团参与视角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提升机制及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013СG0776。

胡三嫚,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职业心理;刘明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社团人格维度
缤纷社团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光的维度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