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2016-03-19谭铮铮陈丽
谭铮铮,陈丽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2.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广东广州 510630)
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谭铮铮1,陈丽2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2.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广东广州 510630)
岭南文化是集中岭南地区群众智慧的结晶。本文对广东省9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尚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课程。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运用多主体选择课程内容及课程类型多元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参与筛选整合岭南文化的全过程,以保证文化的适宜性。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有利于传承发展岭南文化,而且对幼儿园教师素养及课程资源也有一定的提升优化作用。
岭南文化;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岭南文化是组成璀璨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岭南文化以海洋文化为主,基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历史上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传至东南亚各国,并与当地文化整合交融,成为了中华文化对外的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明确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不仅要在经济联系上更加紧密,更要在文化上促进交流,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互赏。岭南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所起作用已不可小觑。因此,加强对中华民族及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目前各高校21世纪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岭南文化的历史价值
一种文化,能在众多文化中脱颖而出,无疑有其特殊性及价值,因此必然要从历史溯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阐析。
岭南文化始于唐朝,在此之前,岭南地域多以形容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地”,但这一情况从唐代后大为改善,并由此脱胎换骨,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唐代开元名相张九龄开大庚岭,打通了长久以来阻碍岭南与中原进行交流的道路,使岭南不再是南蛮之地,在地理层面上使岭南与中原连接起来;二是始于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岭南地区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岭南文化走出国门;三是由于中原地区战事纷乱不断,大批中原人向岭南地区逃难迁移,为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以及先进的生产经验,促使了岭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近代中国,岭南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深刻。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岭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有识之士,如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等,他们的出现为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潮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改变,认清了近代中国走向民主文明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率先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首批对外开放省份之一。依托有力的政策条件及地理优势,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一跃成为全国前列。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沉浮,岭南文化形成了以“开放”“进取”“重商”为核心精神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承价值。文化传承是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原生性文化。岭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依托于地域、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精神、建筑、艺术和民俗等方面都是岭南文化扎根于这片土地的重要体现。第二,教育价值。文化所起的教育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岭南文化中的建筑、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等方面是岭南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德育、智育和美育在岭南文化中的运用相当广泛。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全方位传承岭南文化。通常情况下,人们获取岭南文化的途径主要依靠媒体、书籍及口耳相传,这种方式很难全方位的了解岭南文化,而通过系统地学习岭南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岭南文化的历史脉络,理解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对岭南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第二,有利于促进岭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广东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位于前列,但岭南文化的传承却不敌京派文化、海派文化、蜀学等其他地域文化,这与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吻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使本科阶段的学生对岭南文化有了系统了解,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能更好地将岭南文化传扬,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建设。
第三,有利于改善岭南文化“后继无人”现象。在岭南文化中,广州西关大屋是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笔者曾跟随相关协会参与“寻找真正的西关大屋”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在西关大屋分布较广的荔湾区也仅存不到10间,而在鼎盛时期广州的西关大屋约有800间左右,不尽唏嘘。而工艺美术方面,一则名为广东肇庆都市篾匠人盼传承祖传的“手艺人生”[1]的新闻题目,大致情况便可小知一二。岭南文化课程进入本科院校,甚至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走向中高职业院校及幼儿园,扩大岭南文化的覆盖面,提升学生对于岭南文化的兴趣,发展继承岭南文化的准接班人。
第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与智力的发展,还包括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使学生接触到多元文化,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与社会协调发展,找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纽带,满足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追求。
二、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及岗位
本次对广东省9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四年约750名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08份,其中有392人从事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工作,42人进入普通中小学工作,168人从事其他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剩余98人从事非教育行业工作。
不难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多以幼儿园为主,八成以上皆为教育行业。
在问卷设计中还包含工作任务的选项,结果显示日常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和组织一日生活等。
由此可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以幼儿园为主,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家长沟通、环境创设和组织一日生活等。
(二)高校岭南文化课设置现状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广东省内高校对于开设岭南文化课程的相关情况,笔者在2015年5月至6月进行深度走访,问卷调查等。结果如下:
广东省内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共10所高校,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各本科高校皆以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人才培养改革的标准,制定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综合分析9所高校(除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别由公共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拓展及实践技能五部分组成,但皆无岭南文化的相关课程。
三、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课程作为联系学生与教育的重要纽带,一向被认为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被视为是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一)多主体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提升学生兴趣
以岭南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应以学生兴趣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让岭南文化走入课程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对于岭南地区的依恋感。因此,在开发主体上,可以尝试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小组的一部分,突出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重点传授。实际上,把课程内容选择权交放至学生,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主要形式,让学生从受教育的被动方成为主动方,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筛选整合岭南文化,保证文化适宜性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说明知识也有优劣之分,文化亦如此。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分辨文化的优劣性。由于在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等与当今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的文化特质。对于这些文化,需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尽可能地找到幼儿有可能感兴趣的部分,对于这些兴趣点,结合岭南文化创设出许多适用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等,让学前儿童在环境中得到岭南文化的熏陶。
(三)课程类型多元化,多方位了解文化精髓
岭南文化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岭南文化。开发岭南文化课程,并不是以学校教师简单编写岭南文化的相关教材为手段,在课堂上进行传统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参观、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可以利用Moocs等技术手段来达到学习岭南文化的目的。多元化的课程类型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在课程实施的空间上也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更应对岭南文化进行实际走访,如岭南建筑、岭南的工艺美术等。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也可参照岭南传统节庆时间,让学生真正处于岭南文化的熏陶中,实际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所在。经过教师筛选整合后的岭南文化,学生不仅能充分了解岭南文化,还能锻炼文化鉴赏力以及辩证思考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
岭南文化的持久性及生命力依赖于文化的创新发展。倘若一种文化既不吸收当下先进科学的文化知识,自身也不进行发展改革,无疑是在故步自封。岭南文化能够不停地发展延续,也与其文化本身的革新精神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创新是使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岭南文化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就某一问题,如:“如果你想要保护广州某一处西关大屋,你会怎么去做?”的任务导向教学法,充分让学生感受岭南文化在生活中的代入感。
(五)合理设置课程评估体系
课程评估是检验课程实施有效性及成果的手段。合理的课程评估应以课程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评估标准。岭南文化课程的性质应属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在评估时应该重视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情感和态度的表现,以及在合作学习中体现出的合作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兴趣及投入等方面。合理的课程评估,能让学生在学习岭南文化时不必为记忆知识点烦恼,能够发掘自身感兴趣的文化内容,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岭南文化的喜爱程度,并且能够主动学习岭南文化课程。
四、岭南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应用的价值
前文提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八成以上为教育行业,因此,岭南文化课程资源应用的价值体现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及在就业岗位上体现的隐含价值。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传承岭南文化
中华文明是仅存四大文明之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中华文明中涵盖了多民族、区域广的地域文化,对于如何传承文化是当今社会热点话题之一。顾明远教授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下,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是目前的迫切任务。”[2]因此,高校开设岭南文化课程,使一部分未来幼儿园教师先吸收消化岭南文化的精髓,再经由他们将岭南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学前儿童。2001年1月教育部引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进行三级管理,即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制要求学习的课程,而地方课程则可根据地方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则是以学校为单位,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开发相关课程。因此,课程三级管理体制的范围还应扩大至高等教育领域,使地方及学校能够更多考虑到自身特色及需求,扩大传承岭南文化普及面。
(二)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
随着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师的师资培育也是幼儿园应履行的职责之一。但目前幼儿园过多关注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而忽略了多元文化的师资培育。广东地区的岭南文化,拥有本土语言、艺术、节庆以及不可估量的隐形文化等,对学前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岭南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前儿童对于岭南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的自尊感,避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忘记自身所属的区域文化。同时,对于岭南文化的学习不应该仅局限于建筑、艺术节庆等显性文化方面,更应关注如何处理多元文化的关系,逐渐形成在自我认知上和谐处理多元文化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素养的提高,直接受益者是学前儿童,多方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志在必得。
(三)有利于优化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课程是幼儿园办学理念的具体表征,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目前幼儿园课程普通关注于普世性文化,即无国界、宗教及民族限制的文化,往往忽略了儿童耳濡目染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的课程开发的传承不只局限于课程文本,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及游戏活动中也可得以体现。以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为例,该园以岭南文化为基点进行教育环境创设,环境中融入了岭南建筑园林和艺术设计等元素,使学前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岭南文化熏陶,多方面了解岭南文化;另一方面,重视大量利用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重视岭南文化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共同参与岭南文化走入校园。
G 712
A
1672-402X(2016)12-0148-04
2016-10-25
2015年广东基础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JJKGYJ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谭铮铮(1991-),女,广东珠海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陈丽(1977-),女,广东兴宁人,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