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策略

2016-03-19肖孟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毕业生情绪

肖孟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策略

肖孟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在目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重重困难、承受多种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情绪、从众心理、自我认知失衡。研究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发现调试策略,有利于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院校数量上升、规模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1]212-212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错综复杂;同时,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冲击,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就业观念错位。在此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低下,就业难问题逐年凸显,[2]225-226高职生就业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3]1-2初次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对岗位满意度低。

在高职生的就业现状下,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将遇到各种心理问题,[4]25-26关注这些心理问题、探讨其成因、研究其应对策略能够帮助高职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提升其就业成功率,同时,改善就业心理状况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他们的的主观幸福感。[5]

一、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

1.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往往会使个体承受超出其当前处境的痛苦。焦虑情绪主要源于个体对未来的担忧与恐惧,据调查,高职毕业生中有过焦虑情绪的个体达22.7%,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焦虑。[6]99-101[7]毕业生对未来工作感到迷茫、对个人能力不自信,并抱有“不知能不能找到工作”“不知能否胜任这个岗位”“不知用人单位会否对我满意”等疑虑。此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个体将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程度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的个体还有风险罹患焦虑症。体验焦虑情绪的毕业生,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不安、烦躁、担心、恐惧。

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焦虑情绪主导下,毕业生在面试时,可能表现为躯体紧张、面部紧绷、眉头紧锁、表情严肃,情况严重者可能表现为头晕目眩、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身体冰冷、手脚颤抖、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等。多次体验焦虑情绪的毕业生可能对面试产生高度恐惧,难以参加面试、以致于无法把握合适的就业机会。[8]24-29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受外界干扰、倾向于与周围人做出一致决策的心理状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高职生可能表现为个性特点不明显且缺乏个人主见;或伴随匿名感、做事无所顾忌、违背原则;亦或是产生淹没感,习惯随波逐流、惧怕创新、害怕承担风险。[9]147-147“从众”心理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择业积极性不足,对就业市场和相关行业的信息的了解不充分,并且,盲目“从众”的这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个人需要、职业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等没有明确认知,于是在就业时,他们往往没有理智衡量自身能力和就业的客观环境。有学者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投递简历过程中,存在“哪家投的人多投哪家”“别人认为哪家好就投哪家”的趋同现象。[10]165-166部分从众心理过强的高职毕业生缺乏个人兴趣爱好和追求,这导致了他们就业困难、就业后对岗位的满意度低、频繁跳槽。[11]67-70

3.自我认知失衡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转变,我国毕业生就业已告别“包分配”年代,逐步转变为“自主择业”。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与成才期望较为强烈,社会对其要求也逐步增高,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未妥善处理,就会致使毕业生缺乏明确的社会定位且易导致自我认知失衡,失衡后,毕业生往往会轻视自我价值或过高评价自己,即自卑或过度自信。

自卑是指毕业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不足以满足工作要求,而产生的怯懦、低落、悲伤、轻视自己等负面情绪。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很优秀、有能力完成某事的信念,树立自信有利于个体的学习、生活,但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个体过分重视自我、高估个人能力和价值,这将对个体的人际关系造成一定危害,不利于个体适应社会。[12]

有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现象,30%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价值,40%高职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13]100-102在就业中自卑的高职生可能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胜任一些普通工作,同时在面试中表现出腼腆怯弱、过分退缩、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过分自信,心理期望值高于现实情况,[14]77-79可能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盲目求取过高职位、或眼高手低、常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阻碍他们顺利就业。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就业时体验到焦虑情绪的诱因可能是缺乏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学生碍于学习能力原因未能进入更高学府而不得不选择进入高职类院校,他们入学前学习热情低、求学动机弱,入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加之学校教育引导的缺位,导致高职学生思想上“得过且过”。一些学生在就读期间学习动机不足,没有为就业做足准备,或有些学生盲目追捧“专接本”,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15]这些原因导致高职毕业生择业时缺乏必要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时处境尴尬。调查研究发现,有高达80%的高职生对自己未来发展表示迷茫,不知所措。[16]70-70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并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前景,缺乏对相关行业就业形势、政策的基本判断能力,导致这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从而产生了就业焦虑。[17]61-63

2.缺乏主见与自我意识

现在许多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身定位并不明确,因此他们往往不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寻求正确的就业方向。正是因为不能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以致于心理上无法获得平衡,从而出现选择性困难。在该种情况下,个体很容易受到群体影响,而动摇自己原先认知,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向大多数人靠拢,随即产生从众心理,这种情况出现后,个体就会进一步丧失对自己能力和行为的辨别意识,自我意识随之减弱。自我认同感的缺乏,会使大学生丧失自信和自尊,盲目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其次是安全感的缺乏。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安全感需求属于低级的、基本的需求,人类对于安全感的需要是十分迫切的,只有低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追求更高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个体容易产生焦虑。决策时趋从群体行为似乎是解决安全缺乏问题最直接的捷径。因为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的行为天然就是合理的,这就是所谓的“法不责众”。[18]在校高职院校学生多有趋同心理,选择从众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没有犯错的安全感。当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观点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惴惴不安,使自己在认知上趋从他人观点,保持与其他人一致的状态。[19]10-12

部分高职生在就业中产生从众行为可能源于攀比心理。一些高职生在择业、就业时与身边同学比较,盲目追求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热门企业等,而忽视了个人兴趣、自身能力等个性化条件,致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或在就业后才发现随大流找到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在诸多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多数高职毕业生产生了从众心理。

3.自我认知错位

高职院校学生年龄介于14至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其自我认知尚处于逐步形成阶段,自我认知多会受他人评价影响。在此年龄特征下,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极易出现偏差,从而产生过度自信或自卑心理。在众多应届毕业的求职者中,高职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储备不及本科生、研究生又优于中职毕业生,他们希望从事文职工作,但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研究生;但他们又不甘心按就业培养方向到应用型岗位从业。在夹缝状态下,理想与现实不能兼顾导致了高职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出现认知上的偏差。[20]25-27

另外,一些高职生的自卑可能源于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遭受重复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放弃抵抗、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被视为差等生,或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挫折,这类遭遇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怀疑自身学习能力,轻视自我价值。也有部分学生屡次面试未被录取,于是他们开始质疑自身专业水平,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念,听之任之,不再努力找工作。[21]76-78

三、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明确规划、指导就业

高职院校应当在入学初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寻找个人兴趣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制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期望。明确的职业期望既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个人潜力,又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同时,职业规划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进行过此课程培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个性特征,制定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未来规划,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并完善职业规划课程,让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学生的高职学习生涯中去。

2.心理疏导与预防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追踪、关注在以上几方面表现出障碍的学生,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关爱和疏导,将就业心理障碍防患于未然。心理咨询室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举办团体辅导活动与专题讲座,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在面对就业挫折时的抗压能力与心理舒缓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当设置自我认知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画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稳定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拥有更明确的自我认识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清晰的定位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3.借力外部环境

高职学生的原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形成合力,正确认识学生就业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原生家庭对其就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家长和主要家庭成员的职业观与期望值对毕业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生的家庭成员应当了解就业形势与现状,树立科学、客观的职业观,端正职业偏见,同时正确定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协助其定位自己,对就业结果进行合理看待,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关心和帮助,给予其精神上的关心和支持。[22]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提高服务意识,适当进行政策性倾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跨户籍所在地进行就业;在税收和贷款政策上倾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完善有关相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保障毕业生和企业的合法权利。[23]43-44

[1]雷玉梅.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J].学周刊,2016(8):212-212.

[2]李伸荣.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J].科技视界,2015(34):225-226.

[3]段亚利.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2.

[4]赵峰.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调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5-26.

[5]胡译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于洋.374名高职毕业班学生焦虑情绪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3(3):99-101.

[7]周科慧.高职生日常应激特征及其与情绪问题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8.

[8]曾新荣.一例高职毕业生就业受挫所致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24-29.

[9]徐小莉.浅析高职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和危害[J].文学教育:中,2016(10):147-147.

[10]邓素霞.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0):165-166.

[11]赵媛媛,韩舒文.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4(4):67-70.

[12]刘峰源.过度自信的行为偏见[J].印刷杂志,2016(6).

[13]王金洪.试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100-102.

[14]吴国建.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0(5):77-79.

[15]黎士军.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6]舒炼,胡苏,李晓敏.人生规划对高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5(8).

[17]王占九.高职生实习就业中心理焦虑危机与心理疏导策略[J].职教通讯,2012(8):61-63.

[18]卫一润.大学生就业中的从众心理及其调适[J].品牌月刊,2015(5).

[19]盛祖华.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10-12.

[20]罗惜春.高职学生自信心现状及其培养[J].职教通讯,2012(29):25-27.

[21]巴利娜.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应对方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7):76-78.

[22]吴佳.高职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6,45(3).

[23]金营,王丽新.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43-44.

G 715

A

1672-402X(2016)12-0132-04

2016-10-11

肖孟琦(1990-),女,吉林白城人,心理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生毕业生情绪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情绪认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