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联动”视域下高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角色定位研究
2016-03-19吴石梅
吴石梅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五方联动”视域下高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角色定位研究
吴石梅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为响应国家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提升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在校外顶岗实习合成要素“五方联动”视角的指导下,依托多元主体,准确定位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所担任的角色。据此,促进五方之间的联动,才能形成综合力和协同力,有效达成高职校外顶岗实习的理想目标。
顶岗实习;五方联动;角色定位
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功能以及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效能,一直是高职教学追求的主旨目标之所在。国家及教育部相关重要文件精神均指出:加强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是顶岗实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而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也为校外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本前提和保障。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应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近年来,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一直是高职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顶岗实习实际是指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
顶岗实习是由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学生家长等社会要素构成的合作系统,其要素背后存在着诸多的关联因素,这些要素及其活动过程就构成了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子。但目前这些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诸要素(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学生)的功能、职责尚不明确,如政府未能有效发挥主导、调节作用;企业未能积极履行协管职能;学校、家长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问题,进而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其质量难以达成理想目标。据调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仅停留在最后考核、评价阶段,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及学生在其过程管理中职责不明确,协同力缺乏,这无疑使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和实效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问题,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准确定位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分析“五方”即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功能,厘清顶岗实习这个合成系统中各要素(政、企、校、家、生)之间在其过程管理中之角色定位。最终形成五方联动顶岗实习管理,达成五方共赢,确保顶岗实习质量不断改进与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获得锻炼,学校保证教学质量,企业获得人才”的三赢目的。
一、学理依据
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五方”要素的角色定位具有多学科视阈。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企业的介入、学校的管理、家庭的配合、学生的参与;从管理学看来,由政府参与监督和决策,能够增强企业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高职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角色定位研究正是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系统内各合作要素之间协同的表现,能够推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在其他学科方面,社会学的研究也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切入点包括社会资本、社会分工、企业职能等。根据社会学理论,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和学生是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只有促进五方之间的联动,才能形成综合力和协同力,有效达成高职校外顶岗实习的理想目标。因而,在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准确定位“五方”的角色并促使各自扮演好相应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政、企、校、家、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角色定位
1.政府——主导功能,顶层系统设计者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高职院校在探索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引导、管理、监督、评估等职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政府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应该被定位为:
——推动者。政府负责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成为校企合作中顶岗实习强有力的推动者。国家要从制度层面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职业教育的责任,要做好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则可以通过税收、财政投入、补贴等多种形式,对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与机会的企业给予奖励,并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改善“学校一头热”的局面。同时为介入高职学生培养的企业提供实训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接受参加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
——协调者。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企业则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标。由于分属不同系统,二者想要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就需要政府通过相关调节机制来不断协调好二者的利益,使得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既能帮助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能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达到“校企共赢”的局面。
——监督者。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需要监督者。高职院校和企业以契约的形式进行合作,要求双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履行相应义务和责任。要使得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运行,就需要权力的拥有者(特别是地方政府)来监控。
——评估者。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是否达到了“共赢”的局面,还需要一个合适的评估者。对于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而言,如何对其进行税收减免或者是实训补贴发放,以及评判相关政策效果,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评价体系和相关评价标准来衡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顶岗实习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样需要政府引导相应机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更多资源来推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此过程无疑需要政府对企业和学校进行间接或直接的评估。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承担着主导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是顶层系统的设计者,协调监督管理者,但政府不宜以第三方主体的身份直接介入,而应通过建立恰当的运行机制,来促进顶岗实习这一系统工程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
2.企业——协同功能,管理主体、主要参与者
在此论述的企业角色,界定为地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即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育人中的期待以及企业根据自身责权利所应扮演的行为模式的综合表现。
——合作者。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如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实践岗位、实践平台,为学生岗前培训提供资金支持等。在学生的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还需要企业直接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相应的培养社会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然,与此同时,企业可以获得其所需要的稳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节省相应的机会成本。
——参与者。为使学生能够尽快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企业在培养顶岗实习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建设中来,为其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如课程设置建议、专业建设指导、人才评价机制意见等,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作出自身的贡献。在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最终达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完美对接与融合。
——评估者。企业在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践平台的同时,通过相应的人才检验指标,可以直接评判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在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反馈和人才决策咨询基础上,为社会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提出行业企业标准,对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性作用,真正做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者的角色。
3.学校——管理主体,主要组织者
——管理者。职业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扮演着管理学生的主体角色,其主要责任是管理好学生的整个顶岗实习过程,提升顶岗实习质量。其中包括保持整个顶岗实习与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企业的联系,顶岗实习之前的学生动员大会,顶岗实习的流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安排,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关系维持等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也需要学校统一管理和把握。
——组织者。整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是整个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包括顶岗实习的方案制定、时间组织、学生需要完成的顶岗实习任务、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任务安排等。
4.家长——心理(咨询)引导者、部分资源提供者
——心理(咨询)引导者。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在校学生,同时又扮演着新入职员工的身份。身份的双重性,以及由原来单纯的学习者身份转换为准工作者身份,也意味着校园环境变为企业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由原来的同学关系变成了同事关系。学生处于情感非常强烈波动期,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个适应和调试过程,而这就需要情感的协调。在此过程中,学生家长首当其冲扮演着其倾听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家长就是其心理(咨询)引导者。因而顶岗实习中要注重家长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可有意识督促家长随时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家长通过面谈、电话、QQ、短信、论坛、网络聊天室等途径与实习生有效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处理好相应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自身岗位和员工角色,使得顶岗实习顺利进行,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岗位提供者。由于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原因,学校联系企业资源的能力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学生自主解决,此时,学生家长则可能扮演着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提供者的角色。此时,家长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帮助学生顺利寻获实习岗位;亦或部分家长自己就是创业者,可以直接将其子女安排在自己的公司里进行顶岗实习锻炼。作为职业院校,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全面拓展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和平台。
5.学生——管理客体,自我管理者
当学生进入到顶岗实习阶段,在企业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其情感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学生一般会认为顶岗实习是一门实践课程,往往对自己的角色长时间定位为“在校学生”,这不仅不利于其融入企业与社会,也与其准工作者身份不符。因此,作为学生个体,对自身进行调整和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学生一般只需对自己负责,表现的好坏和学习的好坏主要是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而不直接影响他人,但企业员工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其行为还会影响到企业业绩、形象和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仅靠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和相关合作企业,应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进行自我管理,圆满完成顶岗实习,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所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家长、学生五方只有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适时地调整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实习任务和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及学生在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必须明确各自参与其中的地位顺序,清楚界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尤其是政府主导、学校主导,以此来不断强化校企“双主体”的角色意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共同体,发挥政校企的最大资源优势。学校在最大程度上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自主参与到顶岗实习的管理当中来。而如何将这个合成系统里“五方”调动起来,这就需要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协调,最终使顶岗实习“生态圈”和谐顺利运转。限于篇幅,这两个问题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探讨。
G 715
A
1672-402X(2016)12-0113-04
2016-10-09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五方联动’视域下高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模式建构”(项目主持人:吴石梅;项目编号:2013JK224);2014年度广东省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立项项目“产教融合的生态机制建设——校企双主体向产教融合嬗变的案例研究”(项目主持人:汪先锋)。
吴石梅(1977-),女,湖南常德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