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
2016-03-19罗桂城
罗桂城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办公室,广东广州 510925)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
罗桂城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办公室,广东广州 510925)
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经济强国的打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实践,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以及能工巧匠的摇篮和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工匠精神与职业教学相结合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其在职业岗位上的发展,使学生具备能工巧匠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实践策略
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制造业的灵魂是工匠精神,因此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制造强国就必须将工匠精神应用到生产实践活动当中,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培育出更多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大责任,对能工巧匠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呼唤。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不断强化和推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活动。
一、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
从国际制造业强国的大量成功案例当中能够发现,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以德国为例,德国是国际上有名的制造强国,生产的产品不计其数,其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工精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企业将工匠精神应用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企业的精品理念还是工作人员的态度,都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德国也是一个职业教育强国,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理念乃至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将其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精神进行发展和传承。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真正成为国际上有名的制造强国,必须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企业发展还是职业教育当中都应当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提升竞争实力,向着制造强国迈进。
(二)维护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长寿企业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发现企业长寿的秘诀在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在于其真正继承了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即追求并坚持精品、匠心,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启迪作用。目前,不少企业因为利益的驱动而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导致企业的产品失去品质这一灵魂的原因在于工匠精神的缺乏,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竞争实力,造成企业生存危机。企业只有坚持工匠精神,利用精益求精的信念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改进,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维护企业生存发展的诀窍在于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在捍卫、传承和实践工匠精神的过程当中,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也将学生的就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而为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企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单是具备极强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因为知识、技能以及经验都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强化,但是个人素质和责任意识需要从学校抓起。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单单要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内容,还应该将职业精神的培养纳入到重要教学环节,并且要强化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包括今后要从事的工作。高职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要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除了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职业精神,这样才能够用良好的声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四)保障学生就业及个人发展
工匠精神是每一位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同时也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只有当学生具备极强的职业精神,才能够提高其竞争能力,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就业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企业在招揽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对职业技能的特殊需求之外,强调了对职业精神的需求。只有当学生用工匠精神对自身素质和职业精神进行塑造,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并立足于社会。
二、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
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为例,他用巧夺天工的工匠艺术为泥瓦匠、石匠、古代建筑文明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国建筑文化以及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并极大程度改善和提升了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爱迪生、富兰克林等世界级的工匠大师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自己出色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世界。我国当代涌现出的高凤林等工匠大师推动了我国的航空事业。大量的实例证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能工巧匠充分发挥其工匠精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巨大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和审视工匠精神的地位及其作用,提高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在工匠精神教育、工匠专业建设、工匠技能培养、工艺知识普及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工匠专业的重视和投资力度,根据工匠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对实验室、实践基地、教师队伍进行强化发展,同时要与当地产业的实际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工匠知识,参与教学实践以及企业实习营造完善的服务平台。另外,教师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课外实践、课堂教学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热爱钻研的工匠精神。
(二)利用专业课及小班教学培育工匠精神
专业课教学是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将专业课教学活动作为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改进,选择恰当的专业课教学方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也为培养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和分析,全面掌握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将其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基础。另外,专业课教师还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设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计划,将这一教学计划和专业课教学融合起来,依据专业课程的不同特征,循序渐进地渗透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专注专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是每一位学生的榜样,因此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在潜移默化当中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专业课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加强专业课教学之外,还要选用科学有效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模式,但是这对践行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大班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够掌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关注也是有限的,可能会出现学生作品粗制滥造、数据造假、不完成专业课作业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专业课教学的成效,也很难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进行小班教学的实践尝试,并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当中总结出恰当的小班教学方法。小班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关注到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作品的完成情况都能够做到及时掌握和监督,也能够组织师生互动活动,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解决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践行工匠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匠精神培育
单纯依靠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虽然高职院校具有完善的软硬件条件,也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虚拟环境,但是和真实的企业体验相比却缺乏长期性和真实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强化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工作积累,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通过真正的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其真实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深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策略。
第一,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当学生真实地进入企业之后,他们首先会接受企业文化的培训,这也是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环境的重要环节。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学生会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不断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耐心等职业精神,以便更好地融进企业,甚至最后真正地进入企业工作。第二,通过学生在企业当中的专业实训,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和实际的工作实践融合起来才能够逐步内化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工匠精神才会和学生实际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环境关联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切身的体会,从而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价值,并将工匠精神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以后的工作指导。第三,企业要为学生打开上升通道,从而激励学生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在企业当中,职位的晋升会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能力、职业素养挂钩,而不是采用论资排辈的方法。这样可以为实习生打开上升通道,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走向管理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四)顺利完成工匠精神培育三个阶段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专职、专心、专长,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能够使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而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专职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其基本要求。专职能够让学生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学生在初步进入企业之时,对企业工作的各个流程不够熟悉,还处在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要接触过多较为分散的工作内容,很难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和精益求精,更无暇谈及工匠精神培养这样一个极高的目标,因此,学生在进入企业的初步阶段要做到专职,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教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选择和预期,从而为将来顺利地进入企业学习打下基础。专心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专职的基础之上,做到专心地从事自己的岗位工作。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核心在于专心,专心也是从初步的在精细工作中获取快乐过渡到对工作全心投入专心致志的升华阶段。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保持专心能够确保大脑的高速运转,也能够快速地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高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做事的习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工作和承担责任。专长是人在从事一个职业并且逐步达到较高水平之后形成的职业素养,也是工匠精神逐步形成的阶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长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在从事自己专职岗位的过程中,专心做事,不断坚持和追求,从而真正将工匠精神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三、结语
中国与其他制造大国相比,并不是缺少技术,而是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呼唤,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应用逐步深入,作为培育能工巧匠摇篮的高职院校要肩负起神圣的使命,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当中,要正视并强化工匠精神的渗透,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深入探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策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
G 712
A
1672-402X(2016)12-0102-03
2016-09-28
2015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类项目“职业教育与出彩人生”(项目主持人:罗桂成;项目编号:04020586)阶段性成果之一;2016年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方向)“水利电力职业体验主题科普活动”(项目主持人:罗桂成;项目编号:2016A070711012)。
罗桂城(1983-),男,广东韶关人,教育学硕士,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