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推动地方非遗文化创新创业发展策略研究
——以阳江风筝为例
2016-03-19张河英
张河英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阳江 529566)
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推动地方非遗文化创新创业发展策略研究
——以阳江风筝为例
张河英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阳江 529566)
本研究充分利用本土省级非遗文化遗产阳江风筝和12万平方米的南国风筝良好的风筝放飞场地,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从优化阳江风筝供给侧的视角切入,对阳江风筝文化传承遭遇瓶颈进行解析。根据发展目标,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阳江风筝传承与发展的四点策略:加强阳江风筝艺人的保护;在各类学校和社区培养阳江风筝爱好者;提高阳江风筝产品质量和品种;优化阳江风筝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阳江风筝主题公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阳江风筝知名度。
供给侧;文化;阳江;风筝
2015年11月10号,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旨在调整经济结构,需要加强劳动力的培养、改善产品质量、提供新兴产品、创造新的需求、合理的现代服务模式等,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人才济济,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任务。所以,地方高职院校具有从供给侧改革来推动阳江风筝创新创业发展策略研究的义务。
一、阳江非遗文化风筝遭遇瓶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阳江是中国风筝之乡,阳江风筝是南派风筝的代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其中阳江灵芝风筝曾获得“世界十绝风筝”的殊荣,是阳江颇有分量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这种在阳江流传了1460多年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却鲜有年轻人喜爱,阳江风筝文化的传承遭遇了瓶颈。近十几年来,阳江传统风筝销量急剧下降;专们制作和销售阳江传统风筝的店家由2000年前的20多家急降为2家,且经营惨淡;阳江风筝文化产业出现了极大的倒退现象,几近消失;阳江风筝爱好者人群日益减少;会制作传统阳江风筝的艺人不过十几人且制作水平参差不齐;阳江风筝品种减少,很多传统的极具本土特色的立体花鸟鹞扎制工艺已经失传等等,阳江风筝文化的风筝传承与发展遭遇瓶颈。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地方政府也一再从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对老一辈民间风筝艺人进行挖掘、保护和宣传;阳江市风筝协会也在极力推广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人的数量和质量降低
1.放飞风筝是户外运动,经常需要在烈日下暴晒,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
2.扎制和放飞风筝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初学者容易割破手指,大风放飞或不注意时,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吓退部分新成员。
3.扎制工艺流程繁杂,不仅需要心灵手巧,还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更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文化底蕴,对制作者综合要求较高,许多人无法达到要求。
4.扎制传统风筝耗时长,成效慢,经济效益低,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
(二)传统阳江风筝的产品质量不够完善
1.扎制流程繁杂,耗时长,时间成本高,产量低,价格相对较高。
2.容易受潮变形,易破损霉变,怕雨淋,怕虫蛀,怕高温或低温等,保存和收藏的难度较大。
3.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4.品种教少,花样变化不大,供游客选择的种类不多。
5.制作时间长,销售成本高,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社会需求量低,很多制作阳江风筝的民间艺人无法维持生计,只能退出生产行业。
(三)政府对阳江风筝文化资源的整体调配不够完善
1.阳江最好的风筝展示馆和放飞场相聚太远,观赏和放飞风筝不能同时进行。
2.政府对传承人监管松散,传承人传承技艺的方式不够恰当。
3.政府对阳江风筝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等激励措施不够完善。
4.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南国风筝竞技场的放飞功能。
5.对南国风筝竞技场内的阳江风筝馆疏于管理,没有发挥馆藏的作用。
(四)政府宣传力度不到位,宣传方式不完善
1.政府拍摄有关阳江风筝文化的新闻或视频不多。
2.媒体对有关阳江风筝文化的报道不多。
3.政府主办的大型风筝比赛较少。
4.政府对群众现场和网络宣传阳江风筝文化的力度不到位,达不到宣传效果。
(五)阳江风筝文化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学术界对南派风筝代表阳江风筝的专题研究课题较少。主要有负责人在2013年申报了阳江市社科联和广东省教委的关于阳江风筝传承与发展的两个课题,并成功结题;先后发表了关于阳江风筝的三篇论文:高校开设阳江风筝课程建设初探、阳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风筝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探阳江风筝文化的种类与特色;再从知网搜索有两篇论文:袁媛的岭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解读——以广东阳江风筝为例;黎勇的阳江风筝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除此之外,暂未听说有人对阳江风筝进行专题研究。
总之,阳江风筝文化传承不论从理论研究上,还是从产品质量、创新和传承人上,都遭遇了瓶颈。科研工作者必须对阳江风筝文化发展和传承提出新的创新方案,促进阳江风筝文化的发展。
二、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为推进地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地方高职院校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应用文化、传播文化的任务,而这些都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实现,所以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传承文化的合格劳动力的任务。
地方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的任务。高校教师理论研究水平相对较高,他们不仅对国家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等指导性的文件研究较深入,他们还对当地经济、文化等环境比较熟悉,具有较强的研究优势。因此他们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对合理的改革应对措施。因此,高职院校可为地方文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依据。
地方高职院校还承担着服务地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地方高职院校是地方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具有多个专业的较为全面的科研团队,他们的研发水平较高。高校师生不仅能自行设计产品、制作模具和生产、还可以通过营销专业进行产品的推销等服务地方的便利。因此,高职院校可通过改进产品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种类、促进产品销售等来服务地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对阳江风筝文化传承遭遇瓶颈的研究,挖掘出现瓶颈的主要原因,提出在地方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来推动阳江风筝创新创业发展策略。由优化阳江风筝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切入,提出了保护和培养合格的传承人;改良阳江风筝的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新兴的阳江风筝产品;提升阳江风筝的综合利用价值;促进阳江风筝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阳江风筝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于阳江风筝文化的传承;提出文化创意的构思,优化阳江风筝资源配置等发展定位,继而推动阳江风筝创新创业发展的愿景,构建阳江风筝主题公园的休闲旅游文化生境和社会需求,实现阳江风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有效地保存好阳江风筝这一璀璨的本土特色文化,最终达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承阳江风筝文化的目标。
四、发展策略
笔者充分利用本土省级非遗文化遗产阳江风筝和12万平方米的南国风筝良好的风筝放飞场地,科研团队从优化阳江风筝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切入,对阳江风筝文化传承遭遇瓶颈进行解析。科研团队根据发展目标,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阳江风筝传承与发展的几点策略:加强阳江风筝艺人的保护和培养更多的阳江风筝爱好者;提高阳江风筝产品质量和品种;优化阳江风筝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阳江风筝主题公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阳江风筝知名度。
(一)加强阳江风筝艺人的保护
1.政府需加大对老一辈阳江风筝艺人的保护。对老一辈的艺人进行文字、录音、摄像、拍照等数字化信息媒介的记录,制作图片或视频,剪辑成宣传片播放,并永久保存。
2.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为阳江风筝文化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传承。
(二)培养更多的阳江风筝爱好者和传承人
1.邀请传承人到各个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免费的阳江风筝现场DIY教学、制作和放飞活动,培养年轻一代的风筝爱好者。
2.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开设阳江风筝兴趣班,在高校开设阳江风筝课程、成立风筝训练队、开展非遗文化阳江风筝宣传日活动、举行风筝比赛等,培养阳江风筝爱好者和传承人。
(三)提高阳江风筝产品的质量和品种。
加强阳江传统风筝的改革,改善阳江风筝的制作工艺,对阳江风筝进行各种创意改革,设计为各种式样的精品风筝纪念品或风筝饰物,供群众观赏把玩,提高阳江风筝的综合质量,使得阳江风筝更有利于放飞和收藏,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改良阳江风筝产品质量。将制作传统阳江风筝的竹子、麻绳、棉线、砂纸等原材料改成塑料、碳纤维、伞布和尼龙线等不易变形腐烂和受潮的质材,改良成不仅可放飞,又可张挂在室内展示装饰等,提高阳江风筝的产品质量,方便游客携带和保存。
2.将阳江风筝设计成各种便于携带、展示和存放的精品风筝纪念品或饰品。如将阳江风筝设计成用硅胶、塑料或不锈钢合成金属等材料的阳江精品风筝纪念品或饰物,或串在钥匙扣上面、或悬挂在小车上或客厅里、或悬挂在各式包包上面等。以达到既可以观赏,又具有实用价值。迎合游客购买地方特色文化纪念品的需求。
3.改变阳江风筝的功能,将阳江风筝设计成金属和钢化玻璃的带有阳江风筝图案或形状的风铃,彰显阳江风筝的本土特色。
4.设计各种具有阳江风筝特色的LOGO图案,印制在各种包装袋、餐饮具、衣服、钱包等上面,提高阳江风筝的知名度和可欣赏性。
5.将各式各样的阳江风筝制作成透明的塑料玩具贴贴纸,供幼儿认识各类阳江风筝。
(四)加大阳江风筝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阳江风筝主题公园
通过对公园的文化主题的深层挖掘和归纳提取,将文化主题物态化,能使人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其主要的表达形式有直接表达、场景模拟、隐喻诠释和象征处理。
1.将阳江最大的位于阳江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内的阳江风筝展示馆合并到南国风筝竞技场内的阳江风筝馆内,既避免了资源重复浪费,又方便游客观赏。
2.安排阳江风筝非遗传承人在节假日期间轮流到阳江风筝展示馆进行风筝制作展示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即可提高阳江风筝艺人的经济来源,促进风筝艺人对阳江风筝文化传承的坚守,又可使得游客观赏到阳江风筝制作流程,了解风筝的璀璨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阳江风筝文化传承上来。
3.在风筝馆内设置阳江传统风筝DIY制作区,并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教学指导,吸引观众进行自我体验式的学习制作风筝,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4.对阳江风筝历史概况和现状、各种阳江风筝制作流程、民间艺人介绍等进行数字化记忆,并制作出视频,在展览馆内设置视频播放区域进行循环播放,满足观众进一步了解阳江风筝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阳江风筝的制作流程和方法等知识,拓展游客视野。
通过以上整合,将阳江南国风筝竞技场进行创意构思,设计成集参观欣赏阳江风筝、采购阳江风筝纪念品或饰物、自我体验传统阳江风筝制作活动、参与阳江风筝放飞等一系列的配套娱乐休闲活动,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到了解阳江风筝文化,参与传承阳江文化中来。同时也提升了阳江风筝文化的软实力,吸引外地游客对阳江风筝主题公园的留恋,促进阳江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阳江风筝知名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的报道,通过各种阳江风筝展示、表演、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阳江风筝文化全方位的宣传与推广。
1.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定时播放有关阳江风筝的历史渊源、阳江特色风筝种类、阳江风筝艺人的内容,让阳江市民了解阳江风筝文化魅力。
2.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阳江风筝有关的活动或即将进行的信息公布出来,方便群众积极了解风筝动态,方便参加活动。
3.定期召开阳江风筝放飞表演赛、阳江风筝创新大赛、重阳节风筝比赛等形式多样的风筝比赛或活动,倡议各单位积极参加,提高阳江风筝知名度和全民参与意识。
4.定期到社区、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宣传阳江风筝文化历史渊源、发展现状、获奖情况、传承人、优秀作品展示等,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五、结语
通过地方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思路,高校集合相关人员对阳江风筝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提高阳江风筝的产品质量出发,在用创新设计的方法,改变阳江风筝单一的放飞功能,设计新型的各种式样的阳江风筝纪念品,为游客提供方便携带又美观大方、值得留念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纪念品。通过文化创意,打造集观赏、休闲、娱乐、DIY亲自动手制作与放飞体验的多维的阳江风筝主题公园等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各要素配置扭曲,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游客构建新的需求平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G 710
A
1672-402X(2016)12-0077-04
2016-10-16
张河英(1971-),女,广东揭阳人,教育硕士,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