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修身:必然性与必要性

2016-03-19高素勤王起翔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必然性必要性

高素勤,王起翔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北京100091)



党员修身:必然性与必要性

高素勤,王起翔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北京100091)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存亡、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党的建设,既要完善宏观制度建设,也要强调微观党员修身。我们以党员个体为逻辑起点,分析党员修身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关键词:党员修身;必然性;必要性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罕见的苦难,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奋进的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是实现其他“三个全面”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障。党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既要从大处着手,也要从小处着眼,既要完善宏观制度建设,也要强调微观党员修身。只有每个党员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党员修身不仅有必然性也有必要性。

一、必然性与必要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必要性是相对于选择性而言的一种事物倾向,是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必然的一定是必要的,必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二者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特性。但必要性不一定是必然性,相对于必然性而言,必要性具有偶然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修身对党员来说即必然又必要。

二、党员修身的必然性

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中国人遵循的行动指南。正如《大学》所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思想根深蒂固,影响至今,成为党员修身的文化基础。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为官做人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所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做官要先学会做人,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到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修好身而后才能做好人当好官,但我们党强调的修身并不完全等同于古人的修身,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党员修身与传统修身的联系和区别

党员修身与传统修身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根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古我们就比较注重修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吾日当三省吾身”“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古往今来做人的标准。其次,二者都是适应现实时代需要的产物。古人修身是为了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和进入仕途。党员修身是不断完善自己,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再次,党员修身与传统修身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正是有古代先贤们修身的传统与榜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党员修身。党员修身与传统修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显著的区别。首先,根本目的不同。党员修身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自身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传统修身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其次,内涵外延大有不同。党员修身不仅吸收了传统修身的精华,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以及西方的优秀文化理论成果。再次,党员修身具有先进性、开放新和发展性。而传统修身却总摆脱不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发展缓慢。因此,党员修身,区别于传统范畴的修身,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立足新形势的基础上,扬弃中国传统修身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而提出,用以规范每个党员的思想行为之准则。正确理解党员修身与传统修身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员修身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意义。

(二)党员修身的理论依据

1.提出党员修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选择。党员修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举,是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扬弃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题中之义。目的在于完善党员思想作风建设机制,创新党员人才队伍培养思路,夯实党建基础。党员修身内容分为德与才,“德”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是不断完善自我有效管理自我的人生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才”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力,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过硬的专业技能。党员修身意义在锻炼党员干部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科学的完整的党员修身理论应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注重个人修身的中国文化是党员修身的文化基础。“学习和了解历史,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中国文化中饱含修身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成为党员修身的文化基础。

现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例,分析中国文化在党员思想建设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刘少奇扬弃传统修身理论,尊重党员群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创造性地提出党员修养理论。党员修养是修身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时建设新民主义文化的客观需要,是克服传统修身理论消极作用的现实要求。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言占比例56%,引用毛泽东名言的比例在引用革命家言论中所占比例最大,超过马克思恩格斯言论6%,表明刘少奇尊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用传统文言语句占比例44%,超过每位革命家言论的占比,表明刘少奇承认党员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定量分析表明,党员修养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中国文化,既促进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化,又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内涵。

引用传统文言语句中,儒家经典所占比例总和为72%,最多的引自孟子为32%,其次引自孔子为26%,只有28%引自其他文献。定量分析标明,修养理论主要批判继承儒家思想。运用中国文化中优秀的表达方式和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在注重个人修身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传统修身理论为党员修养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在党员修身理论形成过程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寻找传统修身理论的合理因素,丰富党员修身的文化内涵。

3.注重党员作风建设是党员修身的政策保障。提出党员修身,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党历来重视党员个人的思想作风,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在1949年提出“两个务必”。邓小平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江泽民指出“共产党增强党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正确看待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成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赋予新内涵,倡导党员修身,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十分注重党员修身,但也强调党员修养,那么,二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三)党员修身与党员修养的联系和区别

修身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择善而从,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而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语出唐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是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可以说,修身是达到修养的前提,修养是注重修身的必然结果。具体到共产党员的修身与修养。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党员修身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党员修养理论的中国化发展,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影响力的现实条件,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党员修养是党员修身的马克思主义化,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上彻底扬弃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是避免党员误入封建修身理论而思想混乱的现实需要,因此党员修养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境界,出于修身,却高于修身。党员修身与党员修养一脉相承,是实现党员修养的必要准备。通过修身来改造党员思想,先用党员容易接受的传统文化为进一步修养准备思想条件,当思想条件成熟时,顺利地过渡到修养,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综上,注重党员修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不仅如此,强调党员修身还具有必要性。

三、党员修身的必要性

(一)党员结构现状要求党员修身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逐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发展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党章》对党的性质做出了新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表述,一方面,体现了党有效的控制力与极强的包容性,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促使党员组成结构复杂化,党员价值追求多元化。党员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党员队伍的纯洁度就面临考验。因此,要通过党员修身,改造党员的主观世界,提高党员们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这一点,刘少奇同志预见性地指出“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权以后更为重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才能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保证执政的合法性,永葆先进性。

(二)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要求党员修身

国家历史的演进,民族文化的形成,是由其所处历史条件决定的,并受其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传统文化,必然随着客观历史条件的变迁而进化,但其固有的惯性决定了其大规模的本质上的改变是滞后于客观条件的。因此,新型社会形态的主体思潮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旧有社会形态的思潮上的相似或相同点,尽管有质的区别。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积淀,在人们的思想中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对人们具有较高的感召力。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适应和革新了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现代修身思想,既保留了传统修身的精华,又扬弃其内在的封建性,符合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时代要求,所以,将党的建设与党员修身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根植中国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所以二者结合具有内在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点要求党员修身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时代、阶级立场、文化思维都各不相同,但同属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都不同程度上思考着世界的本质,反映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相通点是沟通二者的桥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化提供着文化上、思维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第一,都坚持物质一元论与辨证法。第二,马克思主义描绘的共产主义世界,与中国传统价值追求的大同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推断,中国传统文化是美好的遐想,二者却在唤起人们改造现存世界的精神鼓舞上,具有高度的一致。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品质是改革创新,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其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固有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唯新”等命题体现的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二者的相通性决定了二者都具有相互接纳的内在理论基础和实现融合的可能性。党员修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为二者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而理论上融合的结果,则是二者共同的理论要求的实践。党员修身,无疑是二者结合在微观上的一个较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当前强调党员修身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更是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对“四大考验”,战胜“四大危险”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应意识自身修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自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为推动“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邓小平.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崔龙水,马振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7]课题组.论党性修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8]方克立.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体”“用”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1).

[9][美]窦宗仪.儒学与马克思主义[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10]张岱年. 21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序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1).

[责任编辑:姜卉]

作者简介:高素勤(1990-),女,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起翔,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25

文章编号:1671-6183(2016)01-0033-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6

猜你喜欢

必然性必要性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试述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