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产学研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3-19胡松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高教学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校问题对策

胡松(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产学研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胡松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摘要:产学研在我国的运行已经25个年头,得到了高校与社会的普遍认可。从合作主体的方式来看,产学研是一种双向联合的、中介协调型的合作运行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合作与协调过程中必然出现困难降低合作效率与效益。文章通过对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活动;问题;对策

一、概述

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投入高、消费高、效益高三大特点,同时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校一方面人才济济,另一方面却因为资源配置与研究经费不足使发展成为无米之炊。这种情况在持续了很多年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得到了改善。企业因为高校的研究成果而获利,高校因为企业的投资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社会也因为二者之间的合作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秩序规范的建立与高校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仍然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还面临这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分析、解决和完善。

二、高校产学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与企业间行为目的不同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任务,主要任务是向社会贡献知识,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而企业的行为与高校不同,它是一个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来获得营利,虽然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企业存在的目的首先是营利。所以,高校与企业在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与对立的。在我国,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是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的,因此从政府的层面来说要协调和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行政制约。无数的事实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之间如果想要获得共赢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双方在达成共识、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行为,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促进多方持续、稳定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

(二)高校与企业间利益的合理协调

产学研是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虽然高校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但是其仍有自己身的利益关切,而且高校里的教师作为社会人,其生存和发展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收入来持续与改善,因此,产学研三方的合作关系中,利益的分配和兑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利益关系无法得到妥善的分配与处理,会影响和制约三者之间以后的合作。

高校的科研人员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其所追求的物质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其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只有协调好他们的需求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合作,毕竟具备真才实干的研究人员高校对他们的约束力有限。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希望能够获得与自己发展相关的科研成果来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高效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在当前的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常常会导致合作中双方发生矛盾与冲突,甚至最后对铺公堂让合作多方不欢而散,违背了当初双方进行合作的初衷。

(三)管理制度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产学研合作的时候,在高校中独立建立了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办公室,即专门的企业管理机构。这个办公室是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能够进行优势互补、维护各方面利益的需要而建立的,能够促进科技产业快速的进步与地方经济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高校目前并没有建立这样的组织机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处理。

我国的高校是事业单位性质的组织,而高效所创办的产业是一种隶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部分,既具有企业的性质,又不同于企业的运行机制。这种模糊状态的制度让管理上有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制约了其对应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的活动。虽然国家为了鼓励产学研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引导,各部委为了促进产学研的发展也建立了相应管理机构,但是这种管理更多的是针对校内研究部分的管理,并没有阻断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阻隔,反而容易造成重复建设的、分散管理的浪费现象。

(四)高校对产学研合作中使用方法不适当

当前,产学研的合作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产业也由校内的研究逐渐向校外发展,发展模式进步很大。但是,当前技术与企业脱节、资源配置不合理与使用不当,让大部分的科技人员游离于企业与市场以外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样更有利于高校科研产品服务的一条龙,能够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模式,但是这个模式有一个致命的不足就是在高校把科研成果孵化成型的产品卖出的时候,其研发人员仍然在高校里,并没有带入企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是否能够帮助产品很好的成长最后获得成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

(五)高校科研经费再投入不足

我国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年数量都很多,许多高校申请的科研项目也能够获得通过并且得到资金支持,但是对后期科研成果的关注与资金的在投入却是相对不足的。高校与企业进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产学研合奏的基础一方面是为了使科研成果能够转化成为实际的利益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由于科研经费的不足造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出现困难。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存在着经费不足实际问题,降低了他们对科研成果再投入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科研成果,如果因为资金的不足而放弃继续研发,既会造成前期投入的浪费,又会因为技术的落后而无法增强国产产品的竞争力。国家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也建立了一些像产学研联合工程等计划针对高校的科研活动进行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覆盖的范围和力度都是非常有限的,无法一一顾及,也不能长期维持。因此,产学研这个层面的合作才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产学研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针对前文所述的高校产学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如下。

(一)高校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不少人对事物的看法和不少企业所肩负的责任,高校的责任也有所变化,不再只是单纯地培养人才和贡献知识,还肩负着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现实产品的社会责任,这需要高校不断的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调整与完善。

在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尽量谋求和企业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因为求同存异的出发点更有利于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持续与稳定发展,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要更加注重高校与企业之间研究课题的一致性,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都能够与科研工作者保持相对的一致,方便他们在毕业之前就了解了企业的需求,让他们试着用自己所学的只是去不断地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以利于他们毕业之后更好地找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企业也能够得到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校人才。

(二)高校应协调好科研人员的需求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企业最基本的动机是追求利益,而科研人员除了物质需求,还追求一种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高校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满足双方的需要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稳固与长。一方面,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科研人员创造知识的保护力度,让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利益价值调动科研人员进行产学研。高校对有科研成果的老师要予以积极的肯定和表彰,让科研人员不仅在物质上获得回报,也能在精神上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顺利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顺利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实现。

(三)明确高校创建企业的性质

对高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它既能成为高校事业体系中的一部分,也能适应市场环境中的运作,这是提高高校内产学研合作企业的活力所在,也能实现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很好地打破了校内校外的区域分割体制,以便让它更好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同时,高校还要努力将自己的人才对企业或者社会科研机构进行短期的合作,特别将科研产品卖给企业之后,需要将研发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与企业保持联系或者入住企业,这样才能避免科研人员与企业间的需求脱节,或者孵化好的产品不能很好的发展成长。而科研人员也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实地调研,力争让科研成果成为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的保证。改变以前的种种重视论文轻视成果的做法,让产学研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四)高校加强产学研的合作管理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高校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作用,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制度上对科研人员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预防。高校要持续完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来确保产学研过程中的高校的利益,有利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更加公平合理的实现利益,从事高校自身也要加大对参与产学研合租的科研人员的资金支持,处理好其他经费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企业提供的资金的协调,促进相互之间的互相支持,降低合作过程中因为过多的疑问造成的成本提高和效益的降低,促进产学研更加蓬勃的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各方的基本意识要达成一致,而且需要兼顾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各方的利益,激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保障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强高校内与产学研合作建立的企业现代化的程度,从制度的高度来防止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措施的完善,高校的产学研活动会向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盖锐,杨正宇.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25-29.

[2]季庆庆.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常州九所高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8-12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177-02

作者简介:胡松,女,河北秦皇岛,惠州学院,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Abstrac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has been running for 25 years,obtained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socie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 of collaborative agent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s a two-way combination type,mediation coordination of operation mode of cooperation,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But as the main bodies in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were independent each other,so the inevitable difficulties would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o reduc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benefit.This article comb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comb,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duction activities;problem;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高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